-
1 # 開朗的無語
-
2 # 江湖之採菊
只要應試教育存在,雙減或三減或四減都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培訓機構雙減後培訓機構隱於民眾中之中,更為隱密,更難打擊,,,況且,有需求之市場,可能會,野火燒不盡,,,
-
3 # 恩典時代
本人從來就沒想過要給孩子報補習班。那些老師想發財的,請你哪裡涼快哪裡涼快去吧。我就是有錢也會給那些教書育人的好老師,還必須得是生活困難的老師。我如果你想矇混過關,還不是洗洗睡吧。因為我可不是那麼好騙的。
-
4 # 奇妙妍旭
我覺得視情況而定吧,先看看學校執行政策是否到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是否有所提升,課後延時是否有用,選擇孩子薄弱科目去補習,如果孩子確實不感興趣千萬不能強迫,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
5 # 十世草木
先看是哪一類的培訓班。如果是藝術類的興趣班,現在還不在國家嚴打範圍內,各縣市的青少年宮還在繼續招生開辦中,如果是課後輔導班或家教之類,針對文化課輔導的,那麼要謹慎了,取締各地輔導班是國家實行雙減政策的重大舉措,而雙減政策之後,必然是中高考的改革。
家長們首先要認識到,國家為什麼要實行雙減政策:1.大中城市,教育急功近利。舉一個例子是,在北京中關村的某所小學,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基本都掌握了1500個以上的英文單詞,中文更不用說了。一個在那裡專門研究教育的教授,非常焦慮,也給孩子報了英語培訓班之類,當被朋友問到:你自己研究教育的,難道不明白這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嗎?!教授無奈:沒辦法呀,我孩子已經在拉班級後腿了!(我家老大,一年級開學前,班主任家訪,談到幼小銜接,沒想到我孩子是班中少數幾個沒報班的,新學期的前兩週,老師上課快,孩子跟不上,我每天晚上輔導他到九點,孩子還提醒我有些拼音教錯了,慢慢地他自己也找到了學習規律,適應了學習環境,上課注意力集中,到現在四年級,語文成績一直不錯)2.外來文化的侵蝕:中國現在規模較大的輔導機構,背後資本的操作者是日本、美國等西方國家(西方先是文藝復興,之後才是制度的變革);當年谷歌為什麼會被撤出中國;基督教的某些自由獨立思想與中國的家國文化是背道而馳的,它們重視“做最好的自己”,而中國重視家風家訓孝道(家無寧日,國無太平)。當然對於外來文化,我們還是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3.人才的大量外流:孩子不單單是家庭的,也是屬於國家的,家庭培育孩子是主要是為了傳香火光宗耀祖老有所養,懂得感恩,祖國培育孩子是為了讓他(她)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國家的人才(各行各業)。但若晚年時,孩子常不在身邊,國家需要時,卻已不是華人或者成為破壞者……
那家長們怎麼適應雙減:1.家庭教育重“做人做事”,最佳干預期是3到13歲,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2.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大人間的矛盾不要爆發在孩子面前,和諧而又具有安全感的家庭環境,孩子的心理才會更健康;3.不要經常性地給孩子貼各種標籤(智力較低,也不行),“太笨了,蠢到家了,沒用……”,學會等待,相信黑馬覺悟都比較晚;4.監督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例如學會“物以類聚”,整理自己的房間衣物,那麼他也會整理用過的書本和學過的知識;5.沒有了輔導機構,就要鼓勵孩子多問,問同學問老師(按照一對一家教,便宜點的,5元一分鐘,問自己學校老師5分鐘的一個題,就為家庭賺了25元,如果老師不願意教,再找一位同樣不懂的同學一起問,總之臉皮要厚,將來臉皮太薄,怎麼賺大錢);6.多與學校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綜合表現找班主任,某一學科的問題找相應的任課老師),大部分老師還是都很負責的,我們要信任他們。另外,我們家長只有尊重了老師,孩子們也會更加尊師重教。
以上長篇大論,是個人愚見,不當之處,多指教!
回覆列表
我個人認為雙減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教育不從根本上改變,特別是初中升高中這些方面不改變,雙減只是給家長帶來更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