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家住河南以前叫中原
-
2 # 殘陽餘暉3
趙政委是神槍手。用三八大蓋三槍擊斃150米外日軍機槍手,真的不足為奇。抗戰時八路軍武器差有的還用大刀長矛,用三八大蓋狙擊150米外目標,有射擊經驗的老兵都行。
抗戰時期八路軍缺少武器,像國軍淘汰的中正式老套筒步槍,還不能做到人手一支,有的新參軍的使用大刀長矛殺敵。趙政委雖是燕大學生,卻入伍多年加之有射擊天賦,用三八槍狙擊150米外敵機槍手完全有可能。
只是三槍擊斃三個有點神。如是趙政委自己帶的三八槍,使用慣了 ,用它狙殺三個敵人機槍手這沒問題。他卻是從戰場上才撿的槍,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因武器同射手需要磨合時間,以校準準星摸準槍的脾性,才可能槍槍斃敵。
-
3 # 崑崙決2020
在亮劍打山崎大隊那集時間是1940年左右,那時的日軍帶的鋼盔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反光,劇中交代獨立團是仰攻,並且在後面有交代,趙剛上抗大時受過狙擊方面的訓練,所以趙剛150米開外打日軍不算很困難,但是別人就另當別論了。
-
4 # 本心
現在各地都合法的設計俱樂部!可以試試!我練了三個月,一週平均八個小時才能100米平均八環!我天賦算差了!那時候精準度跟定不好!應該也別難!
-
5 # 脂肪故事
150米三槍幹掉三個敵人,真不是一般地難!
許多人可能看電影看多了,影視劇中神槍手簡直是扎堆出現,射中人已經不過癮了,要打中飛行中的麻雀、幾百米外的蒼蠅才算厲害。
但在現實中,神槍手一直是稀缺的。與我軍龐大計程車兵基數相比,神槍手出現的機率並不高,很可能幾百人中才有一個。
一、神槍手始終是極少數人我們現在看軍事節目,經常會有我軍的狙擊挑戰種種不可思議的射擊表演,例如子彈擊中刀刃被分成兩半,例如子彈擊中幾百米外的頭髮,在極端天氣下準確擊中目標,等等等等。
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確實稱得上神乎其神,人類的射擊技術居然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然而我們要看到,這樣的神槍手,全軍能有幾個人?這些都是我軍中最頂尖的射手,站在射術巔峰的極少數天才,根本沒有大批次產生的可能性。
這些精英並不能代表大多數的部隊士兵。首先,這些精英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子彈喂出來的”。尋常計程車兵哪有這樣的條件?有些部隊就是新兵連打個幾發子彈,每年訓練時打幾發而已。就算有天賦,也需要用子彈找到感覺。或者說,激發天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射擊量。
再者,以部隊的兵種設定和戰備執勤分工,有幾個士兵可以不用做別的事,整天研究射擊技巧,能夠每天抱著槍打?專門從事狙擊射擊的分隊,一支部隊能有幾個人?
最重要的是,現代戰爭條件下,狙擊手的作用並不大,許多影視作品過於誇大了狙擊手的作用。
二、神槍手確實是一種天賦許多人相信“勤能補拙”,這是一種極大的錯覺。一個人在某個領域付出艱苦的努力和長年累月的研究,確實可以比普通人更厲害,但他們和天才之間,永遠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賦,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永遠是這1%。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怎麼都做不到。
神槍手需要什麼天賦?過人的眼力?穩定的心理素質?極端的專注?善於捕捉時機的本領?好像哪個都需要,但即使全都具備了,也未必能夠成為神槍手。決定一個人天賦的因素,永遠無法量化出來,也無法知道產生這種“特質”需要哪些因素。
同樣是射擊,有的人第一次摸槍就能夠發發命中,有的人找個幾百發子彈仍然找不到感覺,這種差距付出再多的汗水都無法彌補。
李雲龍槍法好不好?當然好了!一槍能夠幹掉日本騎兵聯隊聯隊長,可他離趙剛,仍然有著差距。李雲龍是在長期的戰爭中練出來的槍法,靠的是經驗和積累,可離神槍手趙剛,依舊有差距。
還有一個可以對比的例子就是掩護李雲龍撤退的王喜奎,同樣是槍無虛發,輕鬆幹掉了幾十個鬼子,但也離神槍手還有一定的差距。
三、150米外擊斃三名日軍有多難150米名準確擊中日軍,而且全部是頭部,不是困難,而是非常難。
首先,這把槍並不是趙剛的“專用槍”,他只是隨便挑選了一支步槍而已。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清楚,在部隊都是專人專槍,自己的武器自己維護、保養、使用,因為每個人的射擊習慣不同,這樣才能夠保證射擊效能。
有經驗的射手,在用不熟悉的槍射擊時,第一槍往往是用來標定射擊的,一般打個兩三槍就基本上摸清這把槍的彈著點了。能夠拿別人的槍首發命中,這不僅僅是天賦好,而是天賦極其出色了。
此外,我軍當時並沒有製造步槍的能力,士兵裝備的步槍都是繳獲偽軍和日軍的,基本上都是漢陽造老套筒、三八大蓋等。在戰爭時間這些步槍發射的彈藥量,早就超過了槍管的理論壽命,例如膛線磨平、槍管變形、強度下降等,根本無法保證射擊的精度。
在殘酷的戰爭中,一把槍不知道有多少人使用過,槍的狀況根本無法保證。有時候步槍被當成棍棒使用,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也就是說,趙剛拿著一把老舊、不知道狀況的步槍,連續擊中了日軍頭部,李雲龍能不驚訝嗎?
結語:許多人可能覺得150米沒多遠,打中人也不稀奇,其實只要自己去試一下就知道了。在許多連隊,最簡單、最入門的臥姿有依託100米精度射,用著比漢陽造先進得多的562、56、81,5發子彈打不到40環的大有人在,可見精度射有多難,150米外的人,在瞄準具中看起來,其實就那麼大一點兒。
況且,趙剛所用的步槍,是一栓一射,更是難上加難。但是,劇中還有比趙剛更厲害的,楚雲飛曾經用手槍射中麻雀,這可比趙剛厲害多了。
楚雲飛也曾經用一支步槍幹掉了叛變的錢伯鈞,錢伯鈞連槍都沒有抽出來就被擊斃,可見趙剛的“快槍手”真不是吹的。
-
6 # 熊貓與竹子XXk
曰本鬼子的三八大蓋以射程遠、精度高、穿透力強而聞名,也是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士兵比較喜歡的武器。相較於幾款中中國產步槍,效能要高出一大截。趙剛如果是用三八式,完全能達到一百五十米左右洞穿鋼盔擊斃日軍的效果,不過射擊技術必須要專業,趙剛在抗大學習時練過,有這方面的技術。
-
7 # ywh006721
150米射程不算遠,六十年代全軍大比武時,對普通戰士的要求就是200米內硬功夫,抗戰時,鬼子槍法特別準,聽那些老的軍休們說過,鬼子500米內,手線都能打到人,不用那種託槍,抵肩,左眼閉,右眼瞄著標尺缺口,準星,目標,三點一線,……什麼叫手線射擊?就是槍平端著在腰間,發現目標,右肘把槍托往腰間一夾,左手握住槍身,全憑手感,對準目標,隨即開槍。說鬼子的三八槍不如中國的七九槍好?完全是胡扯八道!我家在幹休所住了三十多年,那些老八路沒有一個人說過鬼子槍不如我們的!聽說過排子槍嗎?當年,我們的前輩,器不如人,技不如人。怎麼辦?十幾槍對準一個目標,預備齊,開火!嘩啦一下子,神仙都跑不了!什麼叫打花點?什麼叫含銅?,什麼叫鼓腰?能活下來的老軍休,都是人傑!!
-
8 # 壽春陳
我一百米五發子彈確保48環以上。
一百五十米擊中人體也應該十拿九穩。
可憐我一輩子沒有打過六十發子彈。唉……
-
9 # 沒錢就是原罪
想爆粗口
這事難嗎?不算太難。
可是機槍比你精度高,旁邊還有觀察手,整不好還有彈藥手。
也就是說,敢冒頭,機槍能打哭你,追射,補射的,他脾氣上來能一直按著你打。
要明白一件事,機槍可不是他一個
-
10 # 專業裝窗簾158
150米以外,我記得好像在看看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一名普通的志願軍戰士用一把普通的狙擊步槍就在800米以外打死了對方的一個狙擊手啊!
-
11 # 我就是個碼字的
很難,難到有神劇的嫌疑。
有不少人稱李幼斌何政軍版《亮劍》為“神劇鼻祖”,理由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趙剛的狙擊水平太過於神奇。
客觀來講,趙剛在《亮劍》中的三次狙擊如果是真的,那確實稱得上狙擊手界的天花板,因為其難度不是一般大。
趙剛在劇中三次展示神槍手本事,其中兩次是在李家坡之戰,一百五十米距離連開兩槍連續擊斃兩個日軍機槍手,另一次是在辛莊陣地上,五百米距離擊斃一名日軍迫擊炮手。
這三槍到底神奇在哪兒,本文就聊一聊。
一、狙擊成功的要素
一般我們都將狙擊成功的最大要素首先歸結於狙擊手個人能力,這當然沒有太大問題,但也不能排除外界因素的重要作用。
影響狙擊成功率的外界要素有且不僅包括:
裝備水平:精度越高的槍狙擊成功率越高,在二戰中,鬼子的三八大蓋就是比中正式和漢陽造更適合狙擊。
目標距離:當然目標距離越遠越難被擊中。
目標防護:趴在戰壕裡的敵人當然比站在戰壕外的敵人更難命中。
戰場環境:狙擊手所在的區域越安靜,射界越大,視線越好,命中率自然越高。
射擊姿勢:相對來說,臥姿的穩定性要超過跪姿和站姿。
如果這五個外界因素全都良好,再加上狙擊手本身的能力,狙擊成功率那是相當高,在狙擊手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外界因素越複雜,狙擊命中率越低。
二、李家坡之戰
趙剛在李家坡之戰中兩次狙擊成功,發生在獨立團扔完三千六百顆手榴彈,全體上刺刀衝鋒剛開始階段,這個時候,殘餘日軍的重機槍響了,對集體衝鋒的獨立團造成了極大威脅。
在不考慮趙政委個人狙擊素質是否有變化的情況下,我們看看當時的狙擊要素是否良好。
趙剛手上的槍是普通漢陽造步槍,這種槍比較老,穩定性差,出廠日期估計也很早,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拿來當狙擊步槍用的。
鬼子機槍手在一百五十米開外(李雲龍說的),這個距離對於漢陽造來說不算近,但也並不算太遠,起碼在有效射程之內,命中機率有一定保證。
日軍機槍手使用的是九二式重機槍,這種槍從正面看就跟一塊鐵疙瘩一樣,是一個天然的盾牌,再加上鬼子機槍手躲在機槍陣地戰壕裡,留給趙剛瞄準的有效部位只有頭部。
趙剛開槍時的戰場態勢並不利於他,戰場環境較亂,身邊的獨立團戰士在衝鋒,對面鬼子機槍手在掃射,趙剛還處於佯攻狀態,非常不利於瞄準射擊。
由於地形和時間限制,趙剛採用的是臨時跪姿射擊,雖然動作很標準,但論穩定性肯定不如臥姿。
這麼一看,除了趙剛個人能力不變外,五個影響狙擊命中率的外界因素,至少有四個不利於趙剛,在這種情況下,趙剛能連發兩槍連續擊中兩名機槍手,這水平肯定能超過我軍著名狙神張桃芳。
要知道,張桃芳在上甘嶺使用的是準頭很足的莫辛納甘步槍,大部分時候採取的是臥姿,在己方陣地上也比較安靜,相對安全,他打了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平均兩槍一個。
換言之,如果把張桃芳放在《亮劍》李家坡之戰中,在那種環境下他也很難做到兩槍擊斃兩個機槍手,難度太大。如果把趙剛派到抗美援朝戰場,他有可能創造比張桃芳更好的狙擊成績。
你說,趙剛這個戰績神不神?李雲龍之所以為之感到驚訝,一方面是因為趙剛這兩槍打得太過於傳奇,連見多識廣的老李都為之叫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趙剛的深藏不露。
要知道,當年張桃芳一開始的戰績連打了半輩子仗的軍長都不信,何況比張桃芳還神奇的趙剛呢。
三、辛莊之戰
李雲龍和趙剛率領獨立團一部在辛莊被包圍,趙剛遠遠看見日軍正在架設迫擊炮陣地,於是他和李雲龍打賭,要一槍擊中那個架炮計程車兵。
李雲龍用跳眼法測了一下距離,大概在五百米左右。
這裡有一個小疑問,為什麼日軍會把一個迫擊炮陣地架設在獨立團步槍射程裡,這也太業餘了。
我們只能解釋為,日軍應該知道村子前頭有李雲龍部,但不知道村子後頭還有趙剛部,所以大意了。
趙剛隨便從旁邊戰士手裡要來一杆槍,瞄準就打,一槍命中日軍迫擊炮手頭部。
這裡也有兩個小細節需要說一下,一個是趙剛瞄準前特意調了那杆槍的標尺,看位置應該調在了五六百米左右,估計趙剛可能不太會用跳眼法,所以他讓李雲龍測距離,然後根據李雲龍測算的五百米設定標尺。
這個設定標尺的細節非常講究,原因李雲龍也說了,距離五百米遠,子彈打過去是一條弧線,沒法直接瞄準。但是,步槍上都有標尺,這玩意的作用就是調整瞄準基線用的,不用標尺直接打五百米外的目標也不是不可以,但那都是子彈喂出來的神槍手,像趙剛這樣的新手走的是專業路線,依靠標尺瞄準,非常規範。
而且,很難得的是,你看趙剛的眼睛,他確實在看標尺,證明何政軍是懂槍械的,不像很多電視劇居然用閉著的眼睛瞄準。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日軍士兵中彈,明顯子彈是打在了日軍鋼盔上,有些觀眾不懂,以為子彈打在鋼盔上正好被擋住,實際上,鋼盔主要是用來防彈片和碎石子的,偶爾防一下流彈,防不了直接射來的子彈。
不過,雖然細節到位,但趙剛的這次狙擊也是很神奇的。
趙剛用的是不太穩定的站姿,而且依然採用了普通漢陽造步槍,這種步槍雖然標尺設定能打1800米,實際上的戰鬥射程也只有400-600米,真正有效的射程在200米以內,而且這還是新槍的資料。
五百米的距離,對於一把老漢陽造步槍來說有些過遠,子彈打過去已經沒多少殺傷力,能不能打透鋼盔也是個疑問。
如果趙剛使用的是三八大蓋,那五百米就是小意思了,三八大蓋在廬山上曾經創造了八百米開外一槍命中日軍指揮官心臟的光輝戰績。
趙剛這次的狙擊更像是真正的狙擊,只不過由於手裡的傢伙是漢陽造,顯得這五百米的狙擊有些太過於神奇。
實際上,日軍迫擊炮陣地是四門炮,趙剛最應該採用的不是步槍狙擊,而是應該用身邊那挺捷克ZB26機槍進行遠端狙擊,ZB26的有效射程能達到800-1000米,打五百米外的迫擊炮陣地也就是幾個點射的事兒,又快又準,可惜了。
綜上,趙剛在《亮劍》裡這三槍雖然看起來很過癮,把老兵油子李雲龍都給鎮住了。但在現實中這三槍發生的可能性極小,畢竟難度太大,說白了,這不過是《亮劍》為了塑造人物幫趙剛打了神準的三槍。
-
12 # 天官正丞相
亮劍》就是抗日神劇的鼻祖,它裡面很多情節都是不符合邏輯的,經不起推敲。這部劇好就好在它的精神力量很感染人,而藝術性卻不咋的。
比如,趙剛還曾經在五百米外一槍打爆鬼子的腦袋,他如果用的是帶瞄準鏡的狙擊槍,我還勉強相信。可問題是,他當時拿的是一把漢陽造,還沒怎麼瞄準,抬槍就射,說實話,我沒法信,五百米遠,連人都看不到了吧。
150米外,擊斃鬼子機槍手,其實不算太難,尤其是對趙剛這樣燕京大學畢業的神槍手來說。但是,要連開三槍擊斃三個,我覺得太玄乎了。這等於沒有瞄準,而是完全憑感覺,不符合事實。況且,打死一個,其它兩個難道不會躲,等著你打?
真正的戰場上,命中率相當低,據統計,二戰時候,需要幾萬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所以,三槍就打死三個鬼子,還是機槍手,這種事雖然提氣,但肯定不是真的。
回覆列表
我去靶場打靶時,距離100米,人形靶看著感覺寬度和缺口差不多,我以前還是有一定的射擊經驗,結果還有幾發子彈脫靶了。150米距離看人頭也就是一個準星的寬度吧,對於普通人來說三槍打中三個人頭靶難度太大了。一般人開十槍,能打上一兩槍都是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