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匣子聊天
-
2 # 老男孩君莫笑
就一個原因,沒有自己核心團隊,中興是個例子,沒有自己的晶片,華為自己就是個例子,所以,拼盡全力也要自力更生,,
-
3 # ERICK
假如你是國家的主管部門領導,手裡有一千億要投到國內的晶片產業,扶持國內產業鏈的完善,你會把錢投給誰呢?是投給武漢弘芯,濟南泉芯這樣的騙補企業,還是投給華為海思這樣實實在在搞出成果來的企業?所以只要海思還存在,華為與那些PPT企業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
4 # 求索小詩與流年
華為要韜光養晦,整一波大的。
深有感觸,華為在“搞事情”
上半年的學期還未結束,華為就在瘋狂的招人了。而且今年的聘有一個特點:招聘大量博士。
也有華為的朋友在聯絡我找具體到某一個方向的快畢業博士。
種種跡象表明,華為都在不計代價的搞自己的半導體事業,以求的殺出一條血路。
華為海思被封殺是一次巨大挑戰,但未嘗不是一次巨大的機遇。這波針尖對麥芒的硬剛有點熱血的意思。
-
5 # 歸隱林下
裁員是大勢所趨,大規模招聘可能轉產別的密集性產業,比如第三產業,投資代工工廠,今後路肯定對華為而言無比艱難,當初硬把自己往神壇上拉加之各路媒體及組織共同營銷策劃從而讓華為現在進退兩難,珍重吧,先活下來在說吧
-
6 # 鷹瞳觀世界
原因就是業務需求,繼續擴大研發,同時為行業培養後繼人才。就是不在華為下蛋,在國內下蛋也是對國家的一種貢獻。這就是華為的格局和擔當!!
-
7 # 創業者李孟
華為海思不裁員,繼續大規模招聘!原因是什麼?
這就說明了華為的態度是積極進取的,是勇於直面面對挑戰,敢於針對市場發出猛烈攻擊的!並不是坐以待斃,而是等待救援!華為有消費者終端業務,這麼多產品嗷嗷待哺,憑藉外部的許可是很難支援華為的消費者終端業務發展的額,而且還有所限制!所以華為海思本身就是參與晶片設計的企業,打造的麒麟晶片在手機平板方面有著很高的名氣,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領域晶片!
而如今海思的晶片設計能力已經沒有問題了,但是在生產環節遭到了封禁,這就讓華為的產品陷入了困境,這個時候華為積極的進行招募人才,積極的開始參與到晶片的生產環節,來透過華為的力量以及中國的力量來解決晶片的問題!
只有中國企業自身掌握了技術能力,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不會被束縛。才能真正地打造自主化的品牌產品,而華為積極的招人我覺得也都是在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且最關鍵的是任正非親自跑到學校洽談,許尋找優秀人才。而且在人才打造的方面還積極的進行和大學開設課程,從晶片領域以及系統領域做課程教學,培育更多的人才!
所以一個企業的核心王牌一定是人才,人才以及裝置推動了企業快速向前發展的關鍵!所以這是華為積極解決晶片問題的一種表現方式,挖掘優秀人才一起解決問題!如果是坐以待斃,那就意味著很多業務可能會面臨解體的危險,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必然是要好好地打磨產品,打造自己的產品的!
晶片設計也需要探索更多領域,一個手機的生產需要200多顆晶片,這個是盧偉冰在紅米note10釋出會的時候說紅米note10系列需要這麼多的,我相信華為的手機肯定也需要這麼多,甚至有些機型需要更多!所以不僅僅是SOC晶片,還有更多方面的晶片都需要打磨打造,不然一個小小的環節就可能成為最核心的阻力!所以自然華為也需要透過招募更多的設計晶片的人才,打造更多需求場景,更多功能價值的晶片,這樣滿足手機等很多裝置不同功能下的晶片需求!
-
8 # 我是數學天才
前段時間,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處理器市場規模公佈,華為海思同比下滑88%,當時華為宣稱,7000人研發團隊不會裁員。
近日,“不死”的華為不僅不裁員,還大張旗鼓的開始對外招聘了!
招聘物件面向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間畢業的國內高校的本碩應屆學生,以及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畢業於海外高校的中國籍本碩留學生。
招聘崗位涉及晶片、硬體、研究等六大類。
工作地點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10個城市。
海思在招聘海報中表示:加入華為海思,拖著世界往前走!招聘如下:
華為海思繼續招人的原因
華為一直對應屆生有所偏愛。此前,華為甚至為一些優秀的應屆生提供數百萬年薪,可見對人才的重視。
(往屆百萬年薪應屆生名單)
但目前,海思“半死不活”,各方面晶片出貨量也急速減少,發展舉步維艱,基本喪失盈利能力。為什麼要這麼大規模的招人?還喜歡招聘應屆生呢?
小松覺得,華為公司一直養著海思這支隊伍,希望其不斷做研究,不斷開發和繼續積累,是在為未來做準備。
而華為更青睞應屆生,主要是以下兩點:
1、華為人才需求量大,社招速度慢,滿足不了需求。招應屆生是現實利益的需要。
2、華為的培訓體系、管理機制非常強,熱血騰騰的年輕人進來,一張白紙一樣更容易塑造,接受華為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等於高效的塑造了一批華為人,這批人在5年內都會成為中堅力量。
在海思上班是什麼樣的體驗
很多應屆生對於在華為海思上班也是充滿好奇的,一些在在海思工作的這樣說:
知友風靈:正經講。海思是國內半導體企業的標杆,技術、資金實力都是第一位(大概吧)。和外企相比,在海思的攻城獅們能夠接觸到核心技術,這可能是對微電子行業學生最大的吸引力吧。
如果是在上海,海思規模較大,而且上海本身是積體電路人才的高地,行業競爭也大,相對而言辛苦程度也不是很高(太辛苦的話,跳槽不愁下家,畢竟在上海的積體電路公司太多了)。總體而言,非常適合剛畢業的學生作為職業生涯的第一站吧。
如果是在上海研究所(簡稱上研基地)上班,情況是這樣的:
知友匿名:海思主體在上研基地,離其他IC公司比較遠,其他IC公司比較扎堆地聚在張江那邊。
有許多其他IC公司跳槽過來的,入職給的級別都不低,具體待遇不好說,不過給的低他們也不會來吧……
工作體驗就是規模大,據說一般大公司才會組建正規的驗證團隊,從這點講的話海思規模真的很大。海思根據對口的業務不同分很多的部門,比如麒麟,無線……
比較吵,因為很多人會用內部的即時通訊工具和專案組的人用語音電話溝通,有的人從早溝通到晚也不稀奇。
但是交流起來方便,有什麼不懂的直接問附近的前輩即可,也可以發起語音電話……
周圍大神很多,應屆生基本都是名校畢業。
茶水間很方便。廁所也很方便,也相當豪華,但是男廁所總是得排隊。(男生多,廁所一樣不夠用)
每天早上上班都可以目睹公司門口壯觀的堵車景象,兩千多個車位完全不夠用。
總結
華為做到了很多中中國產科技公司做不到的事情,同時在晶片,5G和作業系統取得巨大成就。
目前,華為已在武漢建立了第一家晶圓廠,預計2022年投產,並不斷努力彌補晶片製造的不足。也許隨著國內晶片製造能力的增強,海思真的可以捲土重來。
回覆列表
不合理的選擇後面必然有其合理的地方,只不過咱們這些局外的吃瓜群眾不知道到底合理在哪裡,但不代表其不合理。
按這個思路,海思收支嚴重衰退,但卻繼續大規模招聘,華為擺出一副毫不在意虧損的姿態,那麼按正常人的思維來猜測,無外乎就是以下的幾種可能了。
一、虧損是暫時的。華為有信心讓海思迅速成為公司盈利的發動機。海思現在的投入,大致上每年要超過百億是必然的事情。也就是說,華為養海思幾年,浪費幾百億人民幣也不在意,因為華為有信心在未來,讓海思產生巨大利潤,因此,海思現在花掉的就是小錢了。但問題是,華為目前的問題,都不是華為自己經營有問題造成的。而是國際大環境造成了華為現在經營問題,此時如果猜測華為認為虧損是暫時現象,那就是押寶國際大環境會在短期內就獲得大幅改善。如果這個猜測靠譜,那可就是一個特別好的訊息了。
二、養海思的錢另有來源,與華為自己的經濟狀況無關。也就是說,無論華為的經營惡化成什麼樣子,海思的經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此時實際上,海思只不過是頂著華為的皮,但海思的經費卻與華為絲毫無關了。先不管這個財大氣粗的大金主是誰,反正海思是不差錢的。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海思當然就是甩開膀子招兵買馬了。
三、華為孤注一擲,砸鍋賣鐵,拼到最後破產,也要保下海思。這就有意思了。目前,海思雖然號稱是中國第一的晶片設計公司,但大家都知道在晶片行當中,技術更新太快,三五年的原地踏步,基本上就不帶玩了。同樣,只要資金足夠,哪怕是組建個新公司,三五年也能幹得像模像樣。比如紫光展銳,不就是錢跟得上,然後從海思挖了幾個關鍵人才,現在才一兩年,不就做出了成績嗎?所以,現在花血本保下海思是明智的決策嗎?在華為又賺錢後,只要錢砸到位了,晶片設計能力自然就恢復了。這兩種方法哪一種花錢更多呢?咱們局外人,可能就算不清楚了。
至此,我能想到的原因就是上面這三個,是不是有更多的原因,咱就說不明白了。時間是最好的證人,咱們繼續看幾年,或許就知道答案了。那就繼續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