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及時雨宋江本鄆城縣一押司,因一時過錯,殺了自己養在府外的女人,閻婆惜。刺字充軍,發配潯陽。在潯陽江邊酒樓醉酒寫了反詩(西江月),其末尾四句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因詩獲死罪,在獄中嚐盡牢獄之災,幸好晁蓋率梁山眾弟兄刑場救下,奔赴梁山。一個差點做了封建王朝君主昏政冤魂的人,活下來的想法不是推翻昏政,而是率領梁山108將,歸順朝廷,保衛這個腐朽黑暗無底的制度,君主。他可知道,他攻打祝家莊,已經犯了不可饒恕的叛亂的罪。自古以來,叛亂的沒有一個好下場,即使被招安,日後再會秋後算賬……宋江何來自信,率108將招安就不會受到朝廷的責罰?結局都是死路一條,何不聯手方蠟推翻趙鬆,效漢高祖霸王之法,二龍爭霸?
-
1 # 奇奇楊的侃侃談
-
2 # 精衛填
《水滸傳》中有兩任老大,前任晁蓋,後任宋江,但他們的人生法則完全不同,晁蓋喜歡造反,宋江熱衷招安。這兩種路線可以說是水滸最精彩的一筆。
為了推行自己的招安策略,宋江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攻打祝家莊,將整個軍事領導權力抓在了自己手裡,這讓宋江和擁護他的兄弟擰成了一股繩,這是宋江權力的基礎。其次晁蓋在感覺到自己被架空之後,非常的沮喪,他試圖通過攻打曾頭市來奪權,但宋江直接嫁禍給史文恭,暗中陷害了晁蓋,這就為宋江的招安路線除掉了攔路虎。最後他以替天行道的名義凝聚了所有人的心,用天書將招安支持者都抽到了天罡星的行列,輿論和人員兩方面都為招安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讀過《水滸傳》的都知道,宋江是一個“刀筆小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其位,謀其職。包括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他骨子裡是忠君愛父的情懷在那裡。敬天法祖就是湧動在血液中,流淌在骨子裡的精神。
梁山手下朝廷舊將較多,他們本是剿匪而來,戰敗被俘虜。宋江為招降他們許以忠義招安,如果造反稱帝,這些將軍一定反對。梁山的出路問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梁山實力太弱,長期與宋朝對峙,不是辦法,招安可以給梁山眾人一個洗白,重新生活的機會。所以詔安,是他們這些被逼上梁山的江湖人唯一的出路。別說梁山泊一群土匪,史上多少裂土分封的藩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造反想要謀朝篡位,也都失敗了,別說朱棣,僅此一例。
但沒想到宋朝是卸磨卸驢,不僅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而且將梁山好漢當槍使,,最後趕盡殺絕,這是宋江沒有想到的,他自己到死都沒有想到的結果,自作孽不可活。
-
3 # 西隔壁鄰居
一,初心為做官
宋江本為鄆城押司,一刀筆小吏,刀筆小吏是什麼?是縣令身邊的文書,負責訴訟官司來往公文撰寫。縣令一般為正七品,小吏是沒品的,或稱不入流的,沒有編制,只是縣令的附庸、幫手,有一點小小的權力,存在感與“官”還是相去甚遠!但若文書做得不錯,熬久了也可能混個有品的官噹噹!宋江未能憑文才武略考個功名,便想辦法進縣衙做個小吏,能看出“當官”對他是有吸引力的!為朝庭效力,博個名份,進個編制,這便是宋幹部的夢想!也是老宋家的夢想。在大宋年間,這種封官進爵的追求根深蒂固,也無可厚非。這為宋江後來當了水泊梁山草頭王還想著招安打下了堅實的伏筆。
二,劫難終不悔
然而宋押司又不是個安份之人,在衙門混久了,總希望生活有點波瀾,加上灰色收入頗豐,家境又殷實,宋太公家中雖無礦,倒也算個土豪,兄弟“鐵扇子”宋清又理財有方,家大業大花點算啥?宋幹部便仗義疏財,到處結交天下豪傑,落了個“及時雨”的美名。宋江的生活也較空虛,與粉頭閻婆惜勾搭過一陣,層次也忒低了些!俗話說“戲子無情,婊子無義”,閻婆惜哪是真愛這又黑又矮的宋江,倒是很愛這黑三郎的“錢”!當宋江結交梁山草寇的書信被其發現後,閻覺得有把握吃定宋江,可大敲特敲一筆錢財,然後與年輕俊俏的張押司做個露水夫妻,豈不美哉!這一次,閻姑娘卻失手了,在性命交關的問題上,宋江是拎得清的!一怒之下,殺了婆惜,亡命江湖。這一刀下去,也葬送了宋幹部辛辛苦苦熬了多年的努力,想當個太平小吏混個小前程就暫時Game Ove了!宋幹部的當官夢就此中斷!按道理,既如此這般,何不破罐子破摔,就此去梁山做個逍遙的草寇?此時不去,更待何時?若宋江真是個反賊的命,真斷了“當官”念想,應該迅速地直奔梁山。可他卻沒有去找晁天王,卻選擇了逃亡,宋江選擇逃亡究竟有何意義呢?其實還是他的“官夢”作怪。小說第十八回,提到了他與父親宋太公之間的一番對話:“天可憐見,若遇寬恩大赦,那時回來,父子相見。”真相來了!關鍵詞有了:寬恩大赦!這種情況在北宋經常出現,之前失陷花石綱的楊志便是利用這個方法避過了官府的追責並通過行賄重新做官的,顯然宋江也是這個思路。這個細節也為宋江日後念念不忘招安作了鋪墊,說明在宋江心中,“官”夢才是正途,是初心!哪怕坎坷些,折騰點,在所不惜。
三,梁山當籌碼
等到一番輾轉周折,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告發,以致受盡凌辱,生不如死!此仇不共戴天!宋江在這一點上還是真血性!殺了黃文炳後,計劃有變!宋江已經沒退路了,殺個風塵女子沒有死罪,造反卻是斷無生路的!為了活命,才跌跌撞撞上了梁山。又陰錯陽差坐上了頭把交椅,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歸位,開始了他的造反事業,但與方臘、田虎、王慶之流不同,別人都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他的造反口號似乎很曖昧:替天行道!注意!是替“天”來行道。天是誰?封建時代,皇帝都是真命“天"子,這不明擺著,他不反皇帝,只是替皇帝行些“道”,殺些不爽的貪官!這個時侯,他還在幻想著做皇帝的臣子,一句造反口號都精挑細選,方便日後相見!唉,官僚主義害死人!《水滸傳》第七十一回,英雄們重陽節在聚義廳宴會席間,宋江酒後詩興大發,讓鐵叫子樂和唱了一首自己填的《滿江紅》。最後一句是“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武松忍不住了,直接開懟:“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黑旋風李逵更是撒酒瘋,踢翻了桌子:“招安,招安,招甚鳥安!俗話說,”酒後吐真言”,宋江詩中表達的是真心話,大實話。兄弟們反對算什麼?我的地盤我作主!水泊梁山是實現我招安巨集偉夢想的籌碼!我才是老大!我就是要招安!至此,宋江招安之心,梁山英雄盡知。
四,樹倒猢猻散
當然,後面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招安換來的是南征北戰,兄弟慘死,還屢屢被奸臣陷害,落了箇中毒身亡的下場。死的時候還不忘拉個李逵做陪葬,怕的是自己死後黑旋風忍不住再上山造反,壞了自己的名頭,破了招安的大局!
縱觀宋江的一生,雖害了諸多豪氣雲天的英雄,造成個爛尾的悲劇(電視劇出現招安後我便直接棄劇),但不可否認他也是個有信念的人,為時代所限,“習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的思想堅如磐石,忠君愛國的觀念已根植入心,從這一點上而言,也是真男兒,真性情!不失為一條好漢!
-
4 # 用腳步去丈量
滸傳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作為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除了小說之外,還多次被搬上戲曲或者是電視的舞臺,可以說它伴隨著很多代人的成長。相信有不少朋友無論是在看書還是在看電視時,每當看到招安的故事情節,一定都會倍感氣憤,畢竟要是沒有被招安那麼梁山好漢也不會折損大半。曾經小編也很奇怪,為何宋江執意要招安,直接帶著手下的兄弟打到東京自己為王豈不是更好,直到隨著年歲漸長,才恍然發覺,原來或許宋江的選擇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起初大家都覺得,他之所以執意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心,確實這裡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因為他的私心,因為從始至終他最大的抱負就是想要為國效力。他飽讀詩書一心想有作為有發展,可是宋徽宗時期確實奸臣當道,他雖不滿,但是對皇帝卻沒有怨言。就算是後來他被逼迫幾次險些丟掉了性命,他也依舊不願加入到梁山之中,直到後來他被逼絕境才真的加入,可也從那時開始他就已經抱著招安的心了。
要知道別看梁山裡面有很多高手,但實際上除了天罡之外,高手真的沒有多少。再加上宋朝真正的大將還沒被派來過對付他們,來的就只是呼延灼這樣的小角色,但也差一點將他們打得全軍覆沒,如果哪天朝廷真的認真對待他們,那麼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其實這也是為何宋江不自立為王的原因,那是因為他根本都打不過宋朝的大軍,自立為王無疑是痴心妄想。所以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就是他為何一定要堅持招安的原因了,他最大的錯其實還是他將招安的利益最大化的讓給了朝廷,這才是梁山覆滅的根本原因。
-
5 # 小綠熊
宋江為何執意接受招安,而不是推翻趙宋自己做皇帝,要從作者施耐庵說起。
《水滸傳》中宋江這一形象看似充滿矛盾,雖然是走上反抗道路的綠林英雄盟主,卻又心懷忠孝仁德的主流價值觀念,時刻念念不忘為國盡忠。其實,這與《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賦予宋江這一形象承擔的藝術使命有關。
施耐庵自身是個深受中國儒家思想浸染的正統文人。《水滸傳》為其避戰亂在興化隱居不出時所作,因感時政衰敗用以寄託心意。相傳書成之日,施耐庵拍案大叫曰:“足以亡元矣”。施耐庵對於南宋朝廷不能聯合起義軍抗擊異族,以致江山易主,始終耿耿於懷,所以為歷史上的草澤英雄宋江披上了“忠孝”的外衣,借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憾。
因此,《水滸傳》中,支撐宋江這一血肉形象的骨架就是傳統士大夫的報效朝廷和建功立業的思想觀念。傳統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理念,強調忠孝並舉。而《水滸傳》中宋江提到宋太公對他的家教,就是忠孝兩全。所以宋江的出身家教以及其“刀筆小吏”的職位設定,無一不表明“孝子忠臣”就是這一人物形象的核心本質。同時,這也是促使宋江最終做出了招安這一決定的思想基礎。
《水滸傳》中對宋江的“孝子忠臣”形象做出了濃墨重彩地刻畫。比如宋江時時將朝廷放在心上,將招安掛在嘴上,每每言道,“現宋江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非敢貪財好殺,行不仁不義之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朝廷賜毒酒時,宋江因為害怕李逵造反,壞了梁山泊的忠義名聲,竟用毒酒將其害死。可見,忠義觀念已經深入宋江的骨髓,至死痴心未變。
招安這一選擇,與其說是宋江的選擇,不如說是施耐庵的選擇。面對當時南宋所處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出於一定的歷史侷限性和階級侷限性,施耐庵找不到,當然也不可能找到可以取代傳統中國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替代者。因此,梁山英雄們聚義反抗的最後,終將藉著宋江做出重新迴歸主流社會的選擇,即接受朝廷的招安。
-
6 # 爺就是這麼矯情
引領的“招安”之路上死的死,亡的亡,做鳥獸散的悲慘結局,幾百年來讓無數讀者後人扼腕嘆息、唏噓感慨!讀者們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宋江一定要招安,相信每個看完水滸的人都會覺得奇怪?在梁山泊,水滸英雄們明明打了那麼多次勝戰,明明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梁山當山大王,為什麼非要招安呢?
宋江是水滸梁山中的領軍人物,在他的手中有很多能征善戰的人。可以說宋江有足夠實力可以在那個地區自己當土皇帝。可是他最終選擇了朝廷的招安,難道他對權利一點興趣都沒有嗎?
宋江是刀筆吏出身,很懂世故人情,其中原因自然很耐人尋味,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要招安原因其一,梁山就這麼大,既不是一座大州,也不是一座大城。人口也不是很多。想要憑藉它來與大宋朝廷抗衡,既不現實,也不可能。宋江之所以藉助它來打個漂亮仗,就是為自己談判謀個好價位。
要招安原因其二,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宋江自己就是文人,且寫得一手好詩詞,雖然曾經想著要做黃巢,但是骨子裡缺乏改朝換代的本領,入了山寨之後,常常把朝廷放在嘴上,動輒以忠孝教育大家,那個孝義黑三郎和山東呼保義的名號都不是胡亂叫的。至於梁山的軍師吳用本身就是個不第秀才,自然也把宋江的思想揣摩透。
要招安原因其三,山寨的領導成員大部分都是清一色的投降分子,或者與大宋朝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比如呼延灼、關勝、秦明等人本身就是朝廷的將軍,因為戰敗才暫時棲身水泊,一旦歸順朝廷,再能夠去端國家的鐵飯碗,如何不爭先恐後,因此都是贊成朝廷招安的。雖然幾個很激進不願意與朝廷合作的人物,如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也大都被宋江等人同化的差不多了,因此大是大非還都是唯宋江馬首是瞻。要招安原因其四,向朝廷妥協,自己一生可有榮華富貴。自己繼續革命,萬一不成功,自己和手下弟兄可能會萬劫不復,誰能跟朝廷抗衡,自己手下雖有人馬,可是長期下去,如何得了。如果擄掠百姓財物,肯定會激起民變。如果不對老百姓進行燒殺擄掠,自己又不能自給自足。時間一長,梁山上的弟兄自然缺乏最基本的保障,無衣無食。這樣下去,自然會讓梁山走投無路。 要招安原因其五,造反的目的是什麼不外乎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只要朝廷對自己招安,自己和手下的馬仔就能過上好日子,既然勝利的美好前景就在眼前,何必還要東奔西跑。再說一旦革命成功了,說不定還有其他人藉機上位。梁山上英雄眾多,至於誰笑到最後,這一點還真不好說。 宋江為什麼一定要招安?可以說宋江是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把梁山這個大“基地”搞得紅紅火火,什麼一敗高俅再敗高俅,另一方面和朝廷的公關小姐李師師不惜重金相求,這樣兩手都做足之後,才招安進朝廷,順利成為朝廷裡面的大人物。 說到底梁山並不是宋江一個人的,還有很多出生入死的人們!宋江選擇了朝廷的招安,也許還是有些自己的想法的!不過這些都是些許猜想,歷史已經過去,沒有人能明白當時宋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他的想法是真誠的,下的功夫是巨大的,結果還真實現了招安的夢想,但最終結局卻並不好,儘管為朝廷東征西討立下了赫赫戰功,但終究沒有被朝廷原諒,而朝廷裡的蔡京,高俅等人早就對這夥人心懷惡氣,最後皇帝賜一杯毒酒了事。這次,宋江徹底絕了念想,說是為了在歷史上不再留下個盜寇的名聲,也可能還有為了子孫後代不再重蹈喋血江湖的命運,他寧可喝了毒酒,也不再造反了。
-
7 # 韓蕭之
宋江為什麼有招安的念頭?這個要看他的出身,他是何出身?鄆城縣押司是也。那麼押司在北宋是什麼身份呢?是小吏。這裡必須要說說官和吏的區別,我們今人總是把“官吏”視為一個詞,實際古代官是官,吏是吏。
官是通過科舉考試,朝廷任命的國家幹部,屬於公務員,國家正式人員。吏是各官府自聘的工作人員,儘管國家會發工資給他們,但是不屬於國家人員,也是吃皇糧的。以一個縣為例,國家安排知縣為一把手,下面還有縣尉和縣丞,那麼像衙役、師爺、捕快等人員,就是外聘人員,我們的宋江就屬於這類人。
那麼也許會有人問,做吏的以後可不可以做官呢?根據朝廷明文規定,吏的身份一旦被確認,一輩子不可更改,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就永遠是吏了。也就是說,宋江一輩子只是吏了。而且做吏很有風險,經常出工出力還得不到太多好處,關鍵一旦出事,就要給當官的頂罪,甚至牽連家人。
通過原文閱讀,我們可以發現宋江早已和父親斷絕關係(官方認證的,實際並沒有),從這裡可以看出,宋江早已為自己和家人做了退路,他的外號叫什麼?叫及時雨,接濟英雄好漢,他一個小小押司幹嘛交這麼多綠林好漢呢?當然也是為自己做後路。
那麼為什麼他上了梁山,特別是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後,宋江有意無意透露一個資訊,迴歸朝廷,報效國家。實際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梁山泊最終接受招安是必然,先看看成員組成:官府小吏、軍事將領、地方豪強、小偷小摸、土匪頭子等,一百單八將只有九尾龜陶宗旺一位農民出身。絕大部分人都是吃皇糧,或地方地主,他們肯定想回到以前榮華富貴的生活,畢竟現在是反賊,隨時有生命危險,即使他們這一代不招安,他們下一代呢?小小梁山泊能養活這麼多人?另外一旦招安,宋江的身份將會重新洗白,不再是吏的身份而是官的身份了,他當然不願意一輩子做梁山頭子,而是做官,實現光宗耀祖的心願。
-
8 # 拍過大明星的大導演
首先我們來分析他為什麼會上山落草為寇本,他他落草為寇其實並不是他的本意,他自始至終都碎朝廷忠心耿耿,無奈與朝廷不信任,並且他有很大的抱負,但無處施展,在奸佞當道的朝廷中,高俅童貫的把權玩勢的昏暗朝堂他卻無力改變。想必大家也看到了,宋江上梁山之初,就已經有了招安的心思,但是是晁蓋坐第一把交椅,而且晁蓋也知道宋江的意思了,所以晁蓋才會在他死後給宋江留下重重困難。
宋江為何要執意帶著弟兄們投入朝廷的懷抱呢?宋江給出的解釋是怕以後年紀大了,被朝廷一鍋端了,趁著現在還能動彈,趕緊主動歸順,還能洗刷賊寇的惡名,如此才能保全性命,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實際上這只是一方面原因,在宋江看來在梁山泊上當老大遠遠不如在廟堂之上做一個小小的官員地位高,另外梁山泊實際上是分階層的,很多兄弟是朝廷的中下級官員,還有一些是天生赤貧。
一個準軍事化組織,管理這群人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事做,讓他們忙起來,讓他們去衝鋒,不然內部就會出問題。所以,當梁山組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而且又面臨無仗可打的時候,宋江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招安。因為再不招安,隊伍就真的控制不了了,各種問題就會層出不窮
-
9 # 工程小昕愛學習
看見這個話題,浮現在腦海的幾個《水滸傳》電視劇的片段,第一個就是楊志沉了花石綱,從監牢被放出來的時候和酒家的對話:“我身懷絕技,武藝高超,我誰也不怕,我就怕一樣,我就怕辱沒了我祖上的名聲啊……”。
宋江何等人物,衙門裡做事,萬貫家財,仗義疏財,所以得了一個綽號“及時雨”,雖然不是什麼達官顯貴,但是呼朋喚友也無比風光,就是這樣一個事業正好,名聲響亮的人物,讓他當一輩子草寇,估計一般人都很難接受。
還有一個片段就是江州劫法場之後,黃文炳怒罵宋江:“本官沒有看錯你,天生的一副做賊的骨頭,做賊的骨頭……”可以說,宋江本不願意做強盜,這幾句話更加刺激了宋江想要詔安的念頭,我本是英雄,怎能屈居梁山水泊,靠打家劫舍為生,留一世惡名?詔安則解決了這一切問題,不但可以“謀得個封妻廕子”也可以流芳百世。
宋江可以帶領著眾弟兄一輩子蝸居在梁山嗎?可以,讓死心塌地追隨自己的兄弟一輩子做強盜,但不義;宋江可以率領眾弟兄揭竿而起,自立為王,打天下嗎?可以,但不忠。所以正是因為詔安,才成就了梁山英雄忠義兩全的佳話。
-
10 # 獨不醒
性格決定命運,閱歷影響選擇。
對宋江的解讀歷來有很大爭議,到底應該接受招安還是自立為王,從現實意義到文學意義,從個人選擇到社會變革,從江湖義氣到家國天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宋江是一個複雜的人,既有體驗當老大的野心和實力,也有三綱五常薰陶下的頑固本質,更有既得利益失去後身敗名裂的恐懼,還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狡獪。
單看他仗義疏財的名聲和“及時雨”的稱號,就能充分體現他知道如何籠絡人心。一般來說,單純實現自我價值的人不會過分在意名聲好壞,除非有一定的社會或者政治目的,雖然不一定能實現,但卻是必備條件。
宋江素來行事穩妥,面面俱到,既不想捨棄江湖義氣,又儘量保證符合制度要求,可以說是黑白兩道通吃,但總有做出選擇的一天,閻婆惜事件看似偶然,其實有其必然性。
在一百單八將中,宋江對時局的把握準確深刻,無出其右者,他接受招安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一方面,他深刻認識到水滸英雄構成的單一性,80%都是體格健壯,頭腦簡單的武夫,能識字的都沒幾個,在宋代那個重文輕武的環境中,沒什麼社會地位。他一個在朝廷底層做捕快的人能做首領,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他一直並不看好梁山好漢的前途。另一方面,他盡力將梁山資源做到最大化,做為最終談判的籌碼,籍此能夠改變人生,進入上層社會,雖然事實證明,這也只是個妄想。
宋江作為一個文學形象,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他將個人和家庭、朋友、社會乃至國家的關係演繹的活靈活現,其實,即使在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能從宋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因為換成商業眼光來看,一個組織的溢價,要比一個個體的溢價,高出太多!
某種意義上而言,宋江是不良資產重組上市的運作高手。雖然不是那麼浪漫地搞革命,但卻也實用,以實現組織利益最大化為主導思想。
梁山108人,除極個別外,大部分是融入主流社會失敗的典型,或被官場邊緣化,或是三教九流、微不足道的市井人物,宋江通過一系列的整合和重組工作,使梁山成為宋朝廷的心腹大患,獲得一定的談判和議價能力,最終成功重組上市,獲得招安並加官進爵(雖然結果不那麼好,但畢竟是正兒八經的混進體制內了)。
所以說,宋江通過這個事,把每個都不值錢的單點(至少是90%以上),歪瓜裂棗,整體打包給賣了個好價錢。直白點說,就是他一路收集這幫梁山兄弟,把他們團結在(替天行道)大旗下,然後一鍋端賣掉,賣出了一個比所有單點之總和還大很多倍的價位。
知道了麼,這就是宋江屢起招安之念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