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客孔祥超
-
2 # Gutalles楚姣賢
清朝滅亡之後,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留著長辮子?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還是蠻無聊的,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主要其實還是人的思想層面的原因。我認為答案應該是:留長辮子的這部分人,他們應該對清朝有一種無法忘卻的懷念,所以就用留辮子的這種形式來紀念。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軍閥系統沒有對清朝留辮子的這些遺老遺少,用政策或者是命令的形式強迫讓他們剪去清朝的辮子髮型,這也使得他們能夠一直留著清朝的長辮子髮型。留辮子的這部分清朝的遺老遺少主要是有以下幾種型別的人組成:一個是對於前朝給予的利益還算滿意的滿族勳貴階層甚至中下層滿族子弟。他們或因是滿族的身份受到過皇恩,祖祖輩輩吃皇糧,等到清朝滅亡了,他們的下場就比較悽慘,領不到免費的皇糧吃了,日子過得相當窘迫甚至更有餓死者,他們肯定更會懷念前朝,懷念前朝給予的利益,當然連帶著也對前朝的髮型也帶有莫名的好感,故而不想把辮子剪掉。
另外一個原因也可能在於滿族這個民族的人本身也想要保留清朝的辮子,這個與獲不獲得利益沒有太多的關係,這個本來就是他們本民族的特色,就像藏族人穿藏服,蒙古人住蒙古包一樣,留下辮子可能是自己認為本民族與其它民族的不同而已,或者好聽點說,對於自己民族認同的民族自尊的表現。
還有一部分漢族的勳貴階層,他們也是留著清朝的大辮子,如軍閥張勳之流,這些人要麼是世受國恩,輩輩吃皇糧,導致他們想要繼續擁有這樣的特權,故而他們想要透過自身的努力去擁戴末代皇帝登基,形式上保留清朝的大辮子,恢復龍旗。可以說這部分保留清朝大辮子的人是有一部分他們自認為有意義的目的在裡面的,想要透過復辟清朝的統治,以便繼續享有特權。
最後一個保留清朝大辮子的人群應該是那些參加了科舉考試甚至已經中了秀才,舉人,進士甚至做了官的各族知識分子等。他們在清朝不僅獲得了特權,也獲得了個人的無上名譽甚至家族也跟著光耀門楣,這些東西在他們眼裡是無可比擬的,他們懷念前朝,但又對前朝的恢復,無能為力,只能將這種沉重的懷念表現在保留清朝的大辮子上,顯得自己忠於前朝,是一個有始有終的讀書人。
透過以上幾個講述,保留清朝大辮子的人群總共歸結為幾個大類,或滿族族人,或滿族勳貴,或復辟軍閥,或懷舊榮譽感的讀書人。不可否認,他們都是被時代浪潮所拋棄的人,但他們有的是看不通透,或者是看通透了,也要沉溺其中的人,只能說都隨了清朝的滅亡,逐漸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
3 # 古河洋橋
中華民國的建立,就是倡導民主自由,就是要結束封建社會的專制集權,結束大一統思想,思想自由,自由思想。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前朝滅亡了,當朝就會重新開始,所有前朝的政治活動都是違規的,大逆不道,殺無赦,所以“反清復明”只能偷偷摸摸的去做,偷偷摸摸的去喊。中華民國的建立,因為思想言論自由,允許遺老遺少留辨子,政治比封建社會開明多了,社會也進步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曾經輝煌,總是讓人念念難忘。
回覆列表
最初是強制,後來成為習慣……最後部分人不願意改變過去的生活方式,因循守舊,其實大清亡後這種留辮子的人很多,尤其是窮山僻壤,或者鄉下,很多人終身留辮子……名人中,也有軍閥張勳和大學教授辜鴻銘……
這種人總被人當成笑料,但是不可否認,這類人一般都是固執,保守而執著的守護者民族傳統(三百年的傳統了),他們相對而言做人道德水平還是很高的……起碼這類人有底線,雖然他們的底線是舊道德……
不要給我說剃髮易服,剃髮易服確實是華夏文化傳統的一次浩劫,但是清朝三百年,已經漢人也已經形成了留辮子的民族傳統,當時忠君愛國,忠君就是忠於皇帝,忠孝仁義,儒家之根……
這群人認同一輩子的儒家理念,生養在清朝,這時候讓他們背叛自己所認同的理念,自然無法接受,他們寧願留辮子,守護自己的理念,守護自己的做人風格……
所以後來剪辮子最爽快的除了真心的革命者外,還有很多那群滑頭,混子,還有熱衷功名的人,他們對辮子無所謂,有利益就好,減掉辮子代表革命……人類總有激進和保守兩派,激進派未必好,保守派未必壞,自詡為大進步法蘭西大革命破壞力依舊在眼前,而保守漸變的英國卻成為世界強國……
張勳最後當了大清朝的忠臣,心中一直都有復辟清朝的理想,後來16年,他攻佔北京城,扶持宣統當皇帝,實現了自己的忠臣夢,後來這個鬧劇不到十幾天就結束了,張勳後來被抓,然而天下人都很同情他,知道他性格剛直,人不壞,又把他放了,後來他做生意發了財,但是還是不肯剪辮子……
辜鴻銘是個大學教授,懂好幾個國家語言,但是他可能感覺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有好的一部分,所以特立獨行留辮子……
當然,現在社會對辮子不感興趣,華夏幾千年傳統服裝是漢服,現在對傳統文化認同的人是認同漢服了,但是清朝滅亡後,還沒有漢服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