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迎風逐雨

    只有存在空氣等氣體才會有氣流所以形成風,太空是真空環境,沒有任何空氣,沒有氣流所以無論速度多快也不會有風。

  • 2 # 半桶

    飛船執行速度那麼快,航天員出艙會不會被大風颳跑啊?畢竟快速騎行的機車都讓人感到風力很大!

    不過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飛船和空間站是不同的兩種裝置,飛船是運載航天員往返地面的交通工具,不存在出艙的情況。

    而題主所說的出艙,應該指的是在空間站或者早些年的太空艙,相當於在太空建造的房子,所以下面的內容我們是以空間站來敘述的。

    1、空間站執行速度有多快

    無論是國際空間站,還是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都位於距離地面400千米的位置,這是空間站執行的最佳高度。

    我們知道在空間站上是失重的,但是這種失重並不是沒有重力,而是空間站繞地高速飛行所產生的離心力,幾乎抵消了地球對空間站的引力,兩者處於平衡的狀態,這也是空間站能夠繞地飛行的原因。

    事實上,空間站一直都在以很小的幅度向地球墜落,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空間站就需要很小的助推劑,稍微向上抬一點,以繼續維持400公里的高度。

    三大宇宙速度相信很多讀者都知道,就是航天器繞地飛行、脫離地球引力和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發射速度。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分別是7.9公里/秒,11.2公里/秒和16.7公里/秒。

    而空間站繞地飛行,需要保持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7.9公里/秒。這讓距離地面400公里的空間站,每90分鐘就可以繞地飛行一圈,一天飛行16圈。

    如果在地面上,以7.9公里/秒的速度移動是無法想象的,人類根本無法承受這種速度帶來的後果。

    我們拿行駛中的高鐵來舉個例子,假設高鐵的時速是300公里,也就是83米/秒左右的速度。在車廂裡,乘客只能感受到高鐵在平穩地向前行駛,但如果有人把頭伸到高鐵窗外,相信很快就會被強大的風力撕裂。

    地球上最強的風暴是強颱風,風速是50米/秒,這已經可以將建築物掀翻了,而高鐵執行時產生的風速屬於超強颱風級別的,人類無法承受這種風速。

    但是在空間站,航天員出艙執行任務時,在高達7.9公里/秒的速度下執行,卻像原地不動一樣毫無波瀾。

    這一方面是因為在空間站上,沒有像在地面上一樣原地不動的參照物。航天員只有望向地球,才能感覺到自己在移動,但由於距離太遠,他們不會感到自己正以23倍的音速在飛行。

    另一個感覺不到高速的原因,則是太空之中沒有風!

    2、空間站上的航天員出艙時,為何感受不到任何風力?

    風力是什麼?我們原地不動時有空氣流動過來,或者我們快速奔跑時感受到的空氣阻力就是風力!

    風又是如何形成的?簡單點說,就是地面上的空氣受熱不均,有些地方的空氣溫度高膨脹上升,而有些地方的空氣較冷收縮下降,這一升一降之間產生了落差,空氣互相流動起來便產生了風。

    也就是說風產生的必要前提是要有空氣,我們地面的空氣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們有質量、有壓強、有阻力。

    當空氣流動達到一定速度,或者人們相對移動速度夠快時,人體就能感受到來自空氣的阻力,也就是風力。

    而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太空之中,完全是真空環境,是沒有任何空氣的,即使有一些空氣中的元素,也可以忽略不計。沒有空氣也就不可能形成風,航天員更不可能感受到風力。否則別說航天員了,就算空間站也無法正常飛行!

    另外,航天員在執行出艙任務時,穿著相當於小型宇宙飛船的艙外航天服,人體與太空環境是完全隔離的,也不可能直接感受到太空的真空環境。

    艙外航天員,就像空間站上的一個部件一樣,跟空間站一起以7.9公里/的速度在繞地飛行,航天員不會感受到任何風力。

    關於艙外航天員為何感受不到風力的話題,確實沒有太多內容可寫,問題的答案也是一目瞭然。

    3、關於航天員執行艙外任務的其他內容

    7月4日,劉伯明、湯洪波兩位航天英雄執行艙外任務,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尤其他們身穿的第二代艙外宇航服更加耀眼。

    1、艙外宇航服是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為他們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氣、氣壓和水源。中國的艙外宇航服還增加了提供食物的功能,這一點在國際空間站執行艙外任務的航天員是無法享受的。

    2、艙外宇航服除了要灌入純氧,還要保證足夠的氣壓,比大氣壓強要低一些,大致相當於地面9000米高度的大氣壓強。

    3、我們在地面直播影片中可以看出,兩位航天員艙外行走的速度非常慢,這主要是因為太空行走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太空行走最大的特點就是失重,航天員每一個動作跟在地面上都不一樣。太空行走靠的不是腿,而是靠雙臂和雙手的力量攀爬前進。

    為了能夠在太空中“行動自如”,航天員訓練時,都是在水下模擬失重環境進行艙外行走訓練的。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高強度的水下訓練,只為在太空中行更方便一些。

    4、航天員執行艙任務時,一般不會出現脫離空間站的情況,因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措施,來保障他們始終與空間站相連線:

    一是航天服的手套,手套上使用了特殊的膠質材料,增強了手套的附著力。二是航天員每次停留在一個安全的位置,都必須將安全繩跟空間站連線起來,這根繩子大概長1米左右。第三層保險是航天服與空間站,始終用一根安全鋼索連線,靠活動輪軸來控制長度。

    5、航天員艙外任務的路線都是提前規劃好的,路線要繞開有安全隱患的位置,航天員在出艙前,要把行走路線爛熟於心。

    6、航天員艙外行走必須保持穩定的情緒和慢節奏的行動,以避免頭部出汗。因為汗液不會像在地面那樣向“下”流動,如果汗液進入眼睛,將會非常危險。汗液會停留在眼睛處,致使航天員看不清東西,而且沒辦法擦拭。

    7、如果航天員的宇航服不小心劃破了,宇航服內的氧氣會很快消散,氣壓也會迅速降低,航天員會處於真空的環境,這是致命緊急情況。而且宇航員不會因為窒息而亡,而是在窒息之前,身體會因為真空沸騰起來,這發生在窒息之前。

    4、總結一下

    1、飛船和空間站是兩類不同的航天器,飛船負責交通,空間站負責居住,飛船上沒有出艙任務。

    2、空間站位於距離地面400千米的高空,以略低於第一宇宙速度飛行,也就是比7.9公里/秒稍微慢一點點。

    3、風產生的前提是要有空氣,在空氣中還要有相對運動才能感受到風力。

    4、航天員執行艙外任務,雖然飛行速度很快,但是太空之中沒有空氣,也就不會感受到風力。

  • 3 # 王萬銀

    飛船存在於距離地球400千米的高度上自己的本身根本上就沒有運動,航天員出艙所以感覺不到風力。象這類情況是現在的人類理解認識的錯誤。

    首先,第一,地球與衛星、空間站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引力的存在。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引力只直接作用於周圍的空間體,而不作用和直接作用於因運動產生的引力被拖拽著隨著旋轉的空間體中的物體。衛星、空間站只是存在於被地球自轉運動被引旋的空間體中,這樣現象就如水中的半沉半浮的物體存在於水中一樣,在水靜止時因水的靜止而靜止,因水的運動而運動,自己的本身根本就不產生運動。

    第二,發射器的宇宙速度是將衛星從地面發射到太空中去的速度,此時,衛星存在於發射器裡自己的本身也根本沒有產生速度,衛星只是存在於發射器內隨著發射器的運動而運動。這個才如任一有外殼高速執行的地球上的火車、汽車的運動形式相同,存在於殼內的人和物體和殼內的空間體與殼外隔離,殼內的任一物體的本身根本沒有產生運動,這個也正如衛星是存在於這個殼內一樣,是隨著火車,汽車的運動而運動的。將殼開一道口子後,由於火車,汽車是存在於空間體中自己運動的,自己的運動速度與其存在區域空間體的運動速度不是同步運動的,殼的整體的運動與殼外空間體的i運動就產生了速差,因速差的大小而產生風力的大小。只因為衛星、空間站是存在於殼內,所以就不會產生風。

    第三,地球南北緯線的運動速度為線速度,地球向外太空所有被地球引旋拖拽著的不同的區域也稱為:地球外引線速度。從與地球同步線速度(即同步軌道的區域)的區域,愈向太空方向其線速度就會愈慢,愈向太空方向其線速度的遞減差率就會愈小,反之,則愈大。所有存在於地球外引線速度不同的區域的衛星和任一物體的繞地速度公式為:V(地球外引線速)=R(衛星等物體繞地公轉軌速)。

    第四,存在於宇宙中所有的物體,要想從這個線速度區域運動到另一個線速度的區域,哪怕僅1釐米之隔,在自身沒有產生額外運動力的前提下,也根本到達不了,在宇宙壓強包裹的位置動彈不得,想動,就必須自身產生力。

    所以,宇航員出艙是不會有風的。

  • 4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看到這個話題,就想到科普的必要性,同樣的問題,有人感覺就是一般常識,十分簡單,但有人可能就覺得不可思議,困惑不已。並沒有嘲笑任何人的意思,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人不是神仙,不可能啥都懂。不明白就問,比不懂裝懂聰明得多。

    提出今天的話題,估計是對飛船執行的環境不太清楚,飛船與飛機不同,飛機不能離開大氣層,飛船是在大氣層外執行,也就是進入所謂的太空,太空沒有空氣。而風就是流動的空氣,所以,宇航員出艙後不會感覺到有風。

    飛船(包括衛星)選擇在大氣層外執行,不受空氣阻力,只要達到足夠的速度,無需消耗能量就能自行飛行。宇航員出艙後,幾乎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由於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依然會與飛船一起飛行。若進行太空行走,還得藉助其他外力,比如,拉著飛船外的扶手挪動,或者利用自身攜帶的壓縮氮氣噴氣獲得反方向的作用力進行驅動。

  • 5 # 我是鄭大聖

    飛船速度這麼快,難道航天員不會被風吹走嗎?我們騎機車的時候都感覺會被風颳跑了。

    1、宇宙中到底有沒風

    其實我們都知道,宇宙中都是真空環境,所以沒有空氣,既然沒有空氣,就不會有風的產生,人在出艙時就不會受到風的阻力。

    表面上宇航員是慢慢悠悠地,實際上他的時速卻能達到2.8萬千米。

    這是什麼概念呢?假設機車速為80千米/小時,你坐在車上會感覺頭盔都要被吹掉,而宇航員就像是坐在350倍動力的機車上,換做在地球肯定衣服都被吹走。

    所以說,宇航員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

    實際上,宇航員出艙活動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情,就拿2008年的神舟7號來說吧。翟志剛順利出艙舉出鮮豔的中國紅旗,標誌著中國完成首次太空出艙任務。而在這之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才能完成出艙活動,意味著中國是第三位完成出艙任務的國家。

    7月4日,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需配合完成3個出艙任務:一是安裝機械錶的腳限位器,方便航天員站在機械臂上工作;二是給全景相機安裝支架,目的是抬升相機視角,擴寬拍攝視野;三是驗證出現緊急情況立即返回的能力,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最後,劉伯明和湯洪波耗時約7小時,順利完成出艙任務。

    2、也許有小夥伴會很好奇,出艙活動不會有危險嗎?

    答案是有!

    2013年7月16日,義大利宇航員盧卡差點就丟了性命。當時他與另一名宇航員執行出艙活動,時間到了92分時,發現頭盔內部漏水。

    漸漸地,水漫上了頭盔內壁,遮擋住了他的視線。更糟糕的是,盧卡的耳朵被水灌滿了聽不見控制檯的聲音。隨後,盧卡像個瞎子一樣,只能順著安全繩摸回艙內。當隊友將他頭盔摘下的時候,他才成功脫離了危險,要是再晚一點,盧卡就會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在宇宙中被淹死的人。

    2008年9月27日,正準備執行任務的翟志剛,發現艙門不能無法開啟,情急之下,只好用工具將艙門撬開。要知道,不小心將艙門撬壞的話就無法關閉,導致艙門失壓會波及到危險,在國家大義和個人生死麵前,翟志剛做出了選擇。

    艙門成功撬開,就在出艙的那一刻,艙門火災警報響起,此時擺在翟志剛面前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完成任務,二是回艙檢查事故。

    翟志剛選擇繼續出艙,把火災警報的情況交給控制檯。後來,控制檯檢查到此次火災警報有誤,翟志剛有驚無險地在艙外揮舞五星紅旗,向全華人民問好。這次出艙活動,標誌著中國是世界上第3位完成出艙任務的國家。

    中國宇航員之所以能臨危不懼,是因為經歷過無數次地獄般的訓練。

    1995年10月,中國開始選拔第一批航天員,從數千人中挑選出了14人,淘汰率高達99%。選拔條件是必須是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大專學歷,以及其他條件。經過層層篩選,共有20人透過特檢。

    其中,特檢內容包括超重耐力測試、5000米高空的耐低氧考驗、旋轉座椅訓練等等。

    1、超重耐力測試:預備宇航員坐在離心機上,經過超載8倍於人體自重的加速度加壓,持續時間至少40秒。

    這是什麼概念,一個成年人正常體重為60公斤,而一臺普通家用200立升冰箱約為50公斤,參加超重訓練,相當於揹著接近10臺冰箱持續40秒時間。不用說是人,就算是一頭大象也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2、5000米高空耐低氧測試:預備宇航員會進入低壓艙,測試時,工作人員會將空氣抽出,直到裡面維持0.5個大氣壓的水平,模擬5000米高空環境。其中,氧氣的含量約為正常值的20%,身體素質不過關的人會因缺氧而暈死過去。

    3、旋轉座椅訓練:這是宇航員的必備訓練專案,用來提高內耳前庭的耐受性。宇航員入門訓練是要在360度轉椅中堅持3分鐘,往後訓練時長可高達5-15分鐘,一般人堅持不了15秒。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難度有多大,你可以原地旋轉15秒試一下,正常人會出現頭腦眩暈、站立不穩的現象,年紀超過30歲的不建議嘗試,防止暈倒受傷!

    以上3種僅僅是比較常見的宇航員訓練測試,中國第一批參加特檢的20人全部透過考察。只因名額有限,不得不殘忍地篩掉6人,只剩14人作為中國第一批宇航員,歷時3年才挑選完成。而截止1998年末,中國總人口為12.48億人,總共挑出14人,也就是說能成為宇航員的人,幾乎是9000萬人裡面挑1人。

    4、總結一下

    1.宇宙中屬於真空環境,沒有空氣不會產生風,自然不會被風吹走。

    2.宇航員出艙活動,看起來動作很慢,其實速度已經接近宇宙第一速度7.9千米/秒,相當於350臺機車疊在一起跑。

    3.宇航員出艙會面臨很多危險,例如宇航服破裂、艙門無法關閉、控制艙著火等等,每一件事故的發生,都有可能導致宇航員死亡。

    4.宇航員是經過嚴格選拔的,可以說9000萬人裡面挑1人,一點都不誇張!

    5.最近,中國屬於自己的空間站發射成功,包括翟志剛等3名宇航員將會在太空停留長達3個月的時間,執行多種高難度任務。

  • 6 # 愛生活的湖泊Z

    在學校的時候學過物理,其中就提到過其他宇宙速度,也就是說宇宙飛船想要脫離地球的引力飛到太空上去的話,需要達到很高的速度,一般每秒都超達到了好幾千米,例如第1宇宙速度就達到了近8千米每小時。這在地面上來說是一個相當恐怖的速度,即使是飛機也中不到,要是這麼快的話,估計身邊的風就會非常的恐怖。

    一般情況下,我們人類是不會對身邊的風有多大的認知,因為我們碰到的風都是級別很低的,往往就是清風拂面而已,這種風對於很多人來說還非常舒服,談不上什麼恐怖。但是在地球上也有很多級別很高的風,例如颱風颶風之類的,那完全是要人命的東西,這種風普通人根本就不敢去沾染。而且在平常我們車開得很快的時候,風事實上就顯得非常的大,往往都能夠讓人感到一些不舒服,而等到高鐵飛機那種速度的時候,人根本就不可能去接觸,因為高鐵是封閉的,否則的話人把腦袋伸出去,說不定就會被風吹傷,至於飛機那就更不可能了。

    但是很多人都擔心,在太空中宇航員從宇宙飛船中出來的時候,恐怕也會感受到風的力量,因為宇宙飛船的速度非常的高,往往都達到了第一宇宙速度,那個時候遠遠比普通的飛機高鐵速度要快得多,這樣產生的風力恐怕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吧。真實的情況是,人們根本就是杞人憂天,宇航員們根本就不用擔心這些東西。因為在地球上所產生的風力都是空氣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地球上空氣是比較稠密的,所以速度越高就會由空氣之間產生風力。但是在太空中空氣非常的稀薄,很多地方几乎是可以和真空相接並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速度再高也產生不了什麼風力。

    而且宇航員在太空中執行任務行走的時候都會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宇宙服。這種宇宙服,它為宇航員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護,包括空氣氧氣還有氣壓等等。這種宇航服的保護功能相當的強,即使有比較大的風也基本上能夠擋住,不過它最大的作用並不是用來擋風的。它最大的作用是給在太空中行走和作業的宇航員以後勤支援,例如氧氣,還要保持氣壓,因為太空中的氣壓和地球是不一樣的,宇航員需要適應。還有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抵擋宇宙的射線,在太空中最大的危害就是那些宇宙射線,往往對人都是致命的,如果沒有太空服的話,人暴露在這些射線中,很快就over了。

    事實上風這種東西往往是空氣之間的熱冷不均,再加上對流形成的這種風,它產生的前提就是要有空氣,在太空中都處於真空狀態了,自然是不會有風這種東西的。往往在宇宙航行中,一些非常高的速度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恐怖,因為在地球上如果飛機飛到那麼高的速度的話,它所要克服的阻力和風力往往是極其巨大的,往往想一想都讓人感到到害怕。但是在太空中練速度根本沒有什麼事,因為就沒有什麼風,而且在太空中雖然速度非常的快,但是對於廣袤無垠的宇宙來說,也就是滄海一粟而已。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已經升空並向外太空飛行了半個世紀了,但是現在都還不能算是完全飛出太陽系。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的一個塵埃而已,可見星際空間是多麼的廣大。

  • 7 # 浩宇緣

    看了一下回答,鑑於這是機密,大家都沒有真實回答你。我來告訴你吧:因為宇航服是高科技服裝,外層是奈米材質的,風遇到它就會自動讓路,所以穿上它是感覺不到任何風力的,厲害吧!這麼牛逼的東西,機密性很強,別人怎麼能隨隨便便的告訴你呢!我告訴你了,你可不能到處亂傳播機密啊!

  • 8 # 西崑崙Bruce

    太空沒有空氣,和地球表面的感受完全不同

    前幾天,我們實現了在空間站的首次太空行走,一下子亮眼全球,讓很多人都在感嘆我們的航天科技發展之快。

    既然國家層面來說我們發展很快,那麼我們普通人的航天科普知識,也必須跟上。有人問了,說按理來說,飛船飛行的速度極快,可是為什麼航天員出艙感受不到風力呢?

    然後再回到問題本身,之所以宇航員感受不到風力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速度再快,也是相對的!

    我們的空間站有多快呢?它位於離地面海拔400公里的近地軌道,由於這已經出了卡門線,所以要想能夠保持和地球同步運動的話,必須有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要達到7.9公里/秒。所以空間站每90分鐘就可以繞地飛行一圈,一天飛行16圈看16次日出日落。

    這個速度很恐怖,但是那是相對於地面來說,宇航員本身那是感受不到的,他們和空間站某種理解來說,是一體的,就好比你在高鐵上,你也感受不到你正在以300公里/秒的速度前進。

    2、外太空幾近於真空,沒有所謂的風力。

    什麼是風,按照地理解釋,就是說水平氣壓梯度力,本質上是一種力,空氣從高壓往低壓的移動過程,帶動分子運動,在我們眼裡就是風。

    所以這就很直觀了,因為太空幾乎是真空環境,沒有空氣,所以就失去了這種風力,宇航員自然是感受不到所謂的風。

    最後我想說一下,太空中的很多情況,和我們地面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混為一談。比如按理來說空間站保持勻速的話,那麼就應該是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可是為什麼是橢圓軌道呢?

    那是因為不僅僅受到地球的引力,還有太空中其他星體的牽引力,只不過很微弱罷了,但是由於軌道足夠長,所以還是體現出來了。

    還有太空中是感受不到方向的,甚至如果不是看地球,他們都意識不到他們正在高速前進(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為什麼你不能抓著自己的頭髮起飛,就是因為是一體的)。看看宇航員以前睡覺的姿勢,隨意漂浮,如果在地面上肯定很難受,可是他們沒啥感覺,因為血液均勻分佈在全身血管,不存在充血的情況。

    所以,看到太空宇航員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不要太驚訝,感受不到風,那不是很正常嘛。

  • 9 # 劉三點

    首先提出這個問題的網友,我真的覺得你很可愛。原來我以為大家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可是沒想到物理也是體育老師教的。飛船在太空上的確飛行速度很快,為什麼宇航員出艙卻感覺不到任何風力?他們為什麼不害怕被大風吹跑?我來告訴你。

    第一點:風的產生需要空氣 而太空沒有空氣

    在我們高中物理課本上就講到風是如何產生的?只不過大家又都把知識還給了老師。

    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熱空氣質量比較輕,冷空氣質量比較重。比較輕的空氣需要上升,而比較重的空氣需要下降,空氣一上一下的運動就產生了風。

    風的形成是空氣流動結果,但是在廣袤無際的太空中並不存在空氣。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宇航員在開啟艙門邁向太空的那一剎那是有可能會感覺到風,因為太空艙內是有空氣的。開啟艙門的那一瞬間,真空狀態的太空會將艙內空氣吸走,但是當時宇航員都穿戴著價格昂貴的宇航服,與外界完全隔離狀態,估計是感覺不到任何風的。

    就算大氣層外有風,在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員也感覺不到任何風力,因為飛船在太空上根本沒有“運動”。

    第二點:宇航員和太空艙 相對速度是靜止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航天器衝突大氣層時候需要巨大推力,這個速度需要達到7.9公里/秒。要知道載人航天器的飛行軌道距離地球有400多公里遠,如果太空中有風,宇航員出艙會不會被狂風撕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此時你坐在一輛時速80邁的汽車上,當你開啟車窗把腦袋伸出去,你會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風。但是為什麼當你坐在車內就不會感到風了?難道你坐在車內的時候,汽車沒有高速運動嗎?

    其實我們高中物理課本中早就解析這個知識,人呆在汽車內雖然汽車在高速運作,但是人此時運動速度與汽車相同,所以我們感覺不到汽車是運動的。同樣的道理宇航員呆在太空艙內,雖然太空艙繞著地球自轉速度非常快,但是此時的宇航員運動速度與太空艙一樣,兩者速度相同的且超同一個方向運動,宇航員是感覺不到太空艙在飛速運動的。

    飛船是在運動的,但相對於航天員是靜止的。

    就像地球時刻在運動,但是我們在地球上是感覺不到的。飛船也相當於一個天體,航天員在出艙時就像我們在地球上一樣,只是在太空中沒有空氣。

    在物理學上的解釋為兩者速度相同且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它們之間的相對運動就是靜止的。宇航員坐在太空艙就好比地球上高鐵裡的乘客,他們的相對運動都是靜止的。

    宇航員從飛船內出艙,兩種同時都在圍繞地球運動,雖然飛船執行速度很快的,但是此時宇航員的運動速度跟飛船一致,兩者是相對靜止的。加上太空上沒有空氣,不具備形成風的必備條件,所以宇航員是感覺不到風的。

    大家都知道宇航員出艙時身上都會系一根牽引繩子,繩子另外一端就綁在飛船上。等出艙任務完成後,宇航員就抓住繩子慢慢地回到飛船內。

    那麼宇航員在太空中萬一出艙後沒有抓緊與飛船之間的繩索會出現什麼情況?會不會永遠地飄在宇宙中回不來了。

    一位差點永遠留在太空的宇航員

    歷史上還真有一位宇航員出艙後差點就永遠回不來了,他就是前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

    1965年3月18日,列昂諾夫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太空出艙的宇航員。但是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出艙,發生了很多不可預知的事情。宇航服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差點讓這位人類英雄永遠留在的太空上。

    當列昂諾夫從飛船走到太空時,宇航服突然發生了故障,宇航服體積開始膨脹起來。列昂諾夫看到太空服的變化,準備回到艙內。可是飛船出艙口很窄小,膨脹後的宇航服根本鑽不進去。

    這時候把列昂諾夫嚇壞了,自己在太空上也不敢脫去宇航服,因為太空是沒有氧氣的而且還有各種輻射,一旦脫掉宇航服,自己很快就會因為缺氧窒息。

    但是現在穿著膨脹的宇航服也返回不了太空艙,當時情況萬分緊急。後來列昂諾夫靈機一動,他把宇航服的壓強降低了,宇航服開始緩慢地縮小。

    經過幾十分鐘後,列昂諾夫才得以返回太空艙。雖然當時列昂諾夫離飛船僅有5米,但是卻是人類太空探險中寶貴的五米。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當時航天技術剛剛起步,蘇聯很多宇航員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現在航天技術相比較以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算宇航員在沒有拴安全繩的情況下脫離飛船也不需要緊張,至少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他們重新回到飛船內。

    依靠噴氣揹包緩慢靠近太空艙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宇航員出艙後的航天服都配有一個小型噴氣揹包。

    這種噴氣式揹包有兩個作用,一方面是為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提供動力,因為在太空中沒有空氣的,宇航員行走非常緩慢。而裝備了這個小型噴氣揹包,當宇航員想往某個方向行走的時候,只要按相反的方向進行噴氣就可以很快的到達目標區域。

    另外一方面就是宇航員萬一出艙後未系安全繩,使用這種噴氣式揹包,就可以讓宇航員快速地靠近飛船。

    這種高科技噴氣式揹包其實速度很慢,一秒鐘推進速度只有幾十米,但是續航時間比較久,一般可以維持5-7小時的使用時間。

    依靠同伴牽引 幫助宇航員返回太空艙

    萬一宇航員安在太空中安全繩斷裂,除了使用噴氣式揹包,還可以依靠同伴牽引。同伴把安全繩牢牢綁在船艙內,用雙手把漂流在太空中的宇航員拉回來。

    萬一宇航員漂流在太空中既沒有噴氣式揹包,也沒有被同伴發現,他想要回到太空艙是非常困難的。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到太空艙裡,成為一個永久留在太空的“太空垃圾”了。

    宇航員一旦長時間脫離太空艙,等到宇航服內的氧氣用完就很難存活了。值得一提的是宇航服不僅為宇航員提供氧氣和動力噴氣式揹包還包含訊號傳輸、系統通風、生命訊號檢測等各個方面的作用。

    一套宇航服價值數千萬,上面含有各個領域的高科技,很多國家都沒有實力造一套宇航服。世界上能夠製造出宇航服的國家屈指可數,很榮幸中國就是其中一個。

    今年的神州十二號飛船成功上天,建立第一個屬於黃種人自己的太空站,這是我們華夏民族的驕傲。

  • 10 # 兵器知識譜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作者首先要代表奮鬥在九年義務教育戰線上的物理老師們向您道個歉:對不起,是我們拖了義務教育的後腿。

    所謂“飛船”指的是能將航天員、貨物運送到太空並安全返回的航天器,即“宇宙飛船”,英文名為“spaceship”,這表示飛船的執行環境為太空。

    什麼是“太空”呢?日內瓦國際航空聯合會給它的定義是這樣的:以離地球海平面100千米(約62英里)的高度為分界線,以外的空間成為“太空”,而這條線又被稱為卡門線。

    科學家們把大氣空間分為5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逃逸層。

    我們生存的空間為對流層,是大氣層內空氣最稠密的空間,高度為18000米,一般的飛機只能在這個空間內飛行。

    平流層高度在18000米~60000米,在這個空間內空氣就非常稀薄了,人類無法在這個空間生存,由於空氣過於稀薄,飛機無法在這樣的環境裡飛行。

    中間層高度為85000米,熱層高度為100公里~600公里,640公里以上就是逃逸層,可見中間層以上的空間就屬於太空了。

    下圖為漂浮在太空中的航天員,太空屬於真空環境,即沒有空氣也沒有重力,所以航天員出艙後是感覺不到風力的。

    太空的特點是幾乎沒有空氣,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真空”,並且因為距離地球太遠,地心引力已經很小,所以連重力都沒有了,即“失重”,飛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執行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飛船在太空中的執行速度超過了第一宇宙速度,即7.9公里/秒,在這麼高的速度下出艙的航天員為什麼感覺不到風力呢?

    在無風環境中,當汽車行駛達到120公里/小時,車體外可產生33米/秒的風速,相當於10級颱風;當飛機飛行速度達到300公里/小時,機翼滑動空氣產生的流速超過840米/秒。

    如果我們在時速120米/小時的汽車上或者300公里/小時的飛機上開啟窗戶,那麼高速流動的氣流將會猛烈地衝擊我們的身體,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風力”。

    不管“風力”有多大,產生“風力”的基本條件是物體周圍擁有空氣,用專業術語來講就是“空氣動力學”,如果沒有空氣,飛機的機翼就無法獲得升力,就飛不起來,汽車的發動機也發動不起來。

    下圖為跳傘運動愛好者正在傘降,由於風力巨大,他們的面部已經被吹得變形了,風力存在的基本條件就是空氣的存在,沒有空氣的環境就無法感受到它的存在。

    而飛船的執行環境與飛機、汽車完全不同,它的執行軌道距離地面約300公里~600公里,已經遠遠超過了卡門線。

    在這個環境裡基本上沒有空氣了,也就是真空和失重的太空環境,既然沒有空氣,氣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既然沒有氣流,航天員當然也就感覺不到風力的存在了。

    在沒有空氣的太空環境裡,人們可以透過火箭將航天器加速至很高很高的速度,最快能達到200公里/秒,比如說美國的“帕克”太陽探測衛星。

    這是因為太空中沒有空氣,航天器也就沒有了空氣阻力,它們的飛行速度只受制於動力,如果動力無限大,速度也能達到無限大,當人類解決了動力問題時,人類有可能實現超光速飛行。

    也就是說哪怕飛船達到了光速,由於空氣不存在,航天員同樣感覺不到風力,不存在的東西又怎麼能去感受得到呢?

    下圖為美國登月航天員正在拍照留念,他手中的旗幟能展開的原因不是“迎風飄揚”,而是使用支架撐開的,月球同樣屬於真空環境,基本上沒有空氣的存在,因此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航天員被風力吹感冒。

  • 11 # 一葉知秋HFmW

    地球看天舟,天舟在飛行,天舟不以地球作參照物是景靜止的,但一軗時間上,因地球引力,天舟與地球距離有縮短,但天舟上人無感覺。

  • 12 # 星辰探測

    但在太空航天員出艙就大不一樣,這是因為太空沒有空氣,沒有流動的空氣,根本形不成氣流,無論速度多高,也就不會產生風力!所以出艙感覺不到任何風力。

    但航天員出艙面對高寒的外空,溫度平均約在零下270,而且空曠寂寞,一旦脫離飛船,將會無法生還。消失在茫茫德太空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枕頭種類的都有哪些?哪種有助於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