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哪個私塾都不可能教出狀元學生。
私塾相當於小學,考上童生以後基本就不需要在私塾學習了,而是在家自學或者出門遊學。各地都有書院,也有大戶人家招先生,你要麼從書院裡面繼續研讀,要麼去大戶人家一邊謀生一邊學習。
元朝之前,我們國家對讀書人的要求很高,且不說博採眾家之長,就一個識字,一般人就達不到要求。基本上考童生要認識2000個左右的漢字,從字形字根字源,到出處和知名用法,還有這些字的陰陽、歸經、五色、五行、五味,儒家學派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能量,都有十神八卦六壬的屬性,還要知道每個朝代關於這個字的不同寫法和用法。
于丹曾經說過,認識2000個漢字就是國學大師,以前童生的要求就是今天頂級國學大師的要求。
考上童生之後,還要考秀才,秀才的要求比童生高得沒邊。不但要認字,還要熟讀聖賢書,知道聖賢書為何這樣寫,要用整個儒家理論去分析這些書。就像上面所說的童生分析這些字一樣。
考上秀才以後,考舉人,從舉人開始就可能被封賞任職了,所以舉人就不像秀才童生一樣只考理論了,裡面有了很多申論時政的東西,你要在以前讀書識字的基礎上學會寫作。
考過舉人只有,還要考進士,進士比舉人更多增加了對國家大事的分析和評價,考的主要是眼界和觀點。即便在八股文時代,進士的文章如果一點觀點都沒有,也不可能被題為前三甲,但如果觀點錯了,觸怒了龍威,可能死無全屍。
程朱之後,因為儒家控制的教育體系傳授的識字課程太難,逼退了無數想要識字的人,所以造成國內絕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新文化運動時期,人們討論廢除漢字,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簡單,今天很多人覺得漢字能比英語難多少?其實新文化運動是認為漢字後面揹負的那些文化因素成為了漢字發展的枷鎖。
同樣是方塊字,日本字只表音不表意,一樣可以推行,甚至日本有全假名書寫的書籍。而日本甦醒比中國早,發展比中國快,很多人認為是明治維新廢除漢字的結果。既然日本人可以廢除漢字實現復興,華人為何不行?
後來,二戰以後,郭沫若發現魯迅的辦法根本不符合華人的現狀,中國之前被日本人揍得很慘,現在再讓華人去抱日本大腿,華人接受不了。於是郭沫若當文化部長的時候組織了一套新計劃,推行了簡化字。簡化字不僅僅簡化了字形,更重要的是對識字的要求僅僅是記住字形、字音,對字義的理解僅限於組詞造句。
這樣以來漢字算是在長達百年的廢除漢字運動中在中國大陸和港澳臺保留了下來。即便在繼續使用正體字的港澳臺地區,人們對漢字的教學也放棄了儒家教學那一套紛繁冗雜的教學體系,只要求記住字形、字音,對字義的理解僅限於組詞造句。所以現在雖然港澳臺地區認字的人也不少,但按照儒家要求認字的人不比大陸多。
幼兒園教育再努力,學生出來以後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博士後一系列不同教學機構的輪番教育,幼兒園做出的努力很容易被洗掉。
同樣道理,私塾先生可能能給學生灌輸一個最初的學習觀,教給他們最初的學習方法,帶他們認字,但後來數十年的趕考生涯,很容易磨滅私塾對學生的塑造做出的努力。
不論是誰,去私塾教書,都沒法對自己的學生能否成為狀元做出太大的影響,以前人們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首先,哪個私塾都不可能教出狀元學生。
私塾相當於小學,考上童生以後基本就不需要在私塾學習了,而是在家自學或者出門遊學。各地都有書院,也有大戶人家招先生,你要麼從書院裡面繼續研讀,要麼去大戶人家一邊謀生一邊學習。
元朝之前,我們國家對讀書人的要求很高,且不說博採眾家之長,就一個識字,一般人就達不到要求。基本上考童生要認識2000個左右的漢字,從字形字根字源,到出處和知名用法,還有這些字的陰陽、歸經、五色、五行、五味,儒家學派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能量,都有十神八卦六壬的屬性,還要知道每個朝代關於這個字的不同寫法和用法。
于丹曾經說過,認識2000個漢字就是國學大師,以前童生的要求就是今天頂級國學大師的要求。
考上童生之後,還要考秀才,秀才的要求比童生高得沒邊。不但要認字,還要熟讀聖賢書,知道聖賢書為何這樣寫,要用整個儒家理論去分析這些書。就像上面所說的童生分析這些字一樣。
考上秀才以後,考舉人,從舉人開始就可能被封賞任職了,所以舉人就不像秀才童生一樣只考理論了,裡面有了很多申論時政的東西,你要在以前讀書識字的基礎上學會寫作。
考過舉人只有,還要考進士,進士比舉人更多增加了對國家大事的分析和評價,考的主要是眼界和觀點。即便在八股文時代,進士的文章如果一點觀點都沒有,也不可能被題為前三甲,但如果觀點錯了,觸怒了龍威,可能死無全屍。
其次,簡化字不僅僅是簡化了字形。程朱之後,因為儒家控制的教育體系傳授的識字課程太難,逼退了無數想要識字的人,所以造成國內絕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新文化運動時期,人們討論廢除漢字,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簡單,今天很多人覺得漢字能比英語難多少?其實新文化運動是認為漢字後面揹負的那些文化因素成為了漢字發展的枷鎖。
同樣是方塊字,日本字只表音不表意,一樣可以推行,甚至日本有全假名書寫的書籍。而日本甦醒比中國早,發展比中國快,很多人認為是明治維新廢除漢字的結果。既然日本人可以廢除漢字實現復興,華人為何不行?
後來,二戰以後,郭沫若發現魯迅的辦法根本不符合華人的現狀,中國之前被日本人揍得很慘,現在再讓華人去抱日本大腿,華人接受不了。於是郭沫若當文化部長的時候組織了一套新計劃,推行了簡化字。簡化字不僅僅簡化了字形,更重要的是對識字的要求僅僅是記住字形、字音,對字義的理解僅限於組詞造句。
這樣以來漢字算是在長達百年的廢除漢字運動中在中國大陸和港澳臺保留了下來。即便在繼續使用正體字的港澳臺地區,人們對漢字的教學也放棄了儒家教學那一套紛繁冗雜的教學體系,只要求記住字形、字音,對字義的理解僅限於組詞造句。所以現在雖然港澳臺地區認字的人也不少,但按照儒家要求認字的人不比大陸多。
最後,你覺得什麼樣的幼兒園能教得出歷史留名的科學大師?幼兒園教育再努力,學生出來以後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博士後一系列不同教學機構的輪番教育,幼兒園做出的努力很容易被洗掉。
同樣道理,私塾先生可能能給學生灌輸一個最初的學習觀,教給他們最初的學習方法,帶他們認字,但後來數十年的趕考生涯,很容易磨滅私塾對學生的塑造做出的努力。
不論是誰,去私塾教書,都沒法對自己的學生能否成為狀元做出太大的影響,以前人們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