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東丁丁金服

      放河燈,用以悼念逝去的親人,祝福活著的人們。放河燈時,人們會把糊好的各種形狀、五顏六色的河燈放到河上。本來漆黑一片的河面上突然閃亮起飄動的燈火,燈火在河上隨著流水移動,層次錯落,讓人會覺得美麗而又壯觀。

      放河燈中的“河燈”又名“荷花燈”,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燈籠裡點上蠟燭,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流。現在的河燈製作並不複雜,一般都是用各色的蠟光紙糊成的,把一張正方形的蠟光紙的四角粘起來。

      燈芯一般都是用麻繩做的,因為這樣的燈芯,一方面是燃燒時間長,同時,抗風性強。在放河燈前,將河燈底部浸入蠟燭油中,然後趁蠟油沒有凝固時放在沙子上,這樣有些沙子就粘在了河燈底部,這樣就增加了河燈的重量,不容易被吹翻。

      “放河燈”的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會,限於對大自然認識的侷限,較長時間,人們認為火是萬物之源,成為頂禮膜拜的圖騰,吉祥溫暖的象徵,戰勝寒冷飢餓的神靈。又因為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進行。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

      唐肅宗於759年詔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蓮戲,不少詩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燈歡騰的詩篇。

      此後,放河燈在七月半舉行並隨道教、佛教傳播而流行全國。這一天,人們在家設酒饌、燒紙錢祭祖,到寺廟、道觀參加放河燈等法事或道場活動。如清代皇宮放燈:“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計。

      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中流駕龍舟,奏梵樂,作禪誦,自瀛臺南過金鰲玉蝀橋,繞萬歲山至五龍亭而回。河漢微涼,秋蟾正潔,至今傳為勝事。”

  • 2 # 蝸牛小小姐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者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放河燈,最數黃河裡放燈壯觀。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與祈禱,一種心靈的寄託與安慰。

  • 3 # 一夕一晨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放河燈是元節的一項傳統習俗,是將河燈放在江河湖海面上,任其漂流。中元節放河燈,一說旨在為鬼慶祝節日。因為人鬼有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傳說人間的河與豐都鬼城的河相連,河燈能把對先人的思念帶到陰間。

    一說,旨在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為他們照亮重返陽世的路,以免他們危害人間。現代女作家肖紅在《呼蘭河傳》中寫道:“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一說,河燈代表厄運,放河燈意味著讓水把不好的東西帶走,從此變不利為有利,萬事吉祥如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導演都喜歡找年齡小的女人,而且都是離三四次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