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銘蘇先生
-
2 # 九霄劍氣
二戰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是冷戰,美國處於抗衡蘇聯的目的必須在德國繼續駐軍。冷戰結束後,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依然存在,歐洲國家的國防預算還有裝備水平都很低,是根本應付不了俄羅斯的,美國從德國撤軍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只要俄羅斯不出現重大變故,美在德駐軍就不會撤走。
二戰結束後隨之而來的是冷戰,美國處於抗衡蘇聯的目的必須在德國繼續駐軍。冷戰結束後,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依然存在,歐洲國家的國防預算還有裝備水平都很低,是根本應付不了俄羅斯的,美國從德國撤軍將會造成嚴重後果。只要俄羅斯不出現重大變故,美在德駐軍就不會撤走。
二戰已經結束70多年,目前美國在德國還有約3.5萬人的駐軍(最多時7.3萬),僅次於日本,德國成為美國在海外的第二大駐軍國家。戰後德國對發動戰爭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接受了盟國對德國的懲罰,並向各受害國家和組織進行了道歉和積極的賠償。德國戰後實行非軍事化,建立了被西方國家接受的民主政治制度,按道理來說,以美國為首的駐軍應該撤出德國,恢復德國完全的國家主權,然而美軍卻完全沒有撤走的意思。那麼美軍為何一直賴著不走呢?
根據戰後波茨坦會議上蘇美英三國達成的《波茨坦協定》,戰後由英法美蘇四國對德國和柏林實行分割槽佔領,1948年英法美佔領區合併,其後成立聯邦德國,在蘇聯佔領區成立民主德國,德國從此分裂成兩個主權國家。
1990年9月12日,英法美蘇四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德國統一後的領土邊界、政治軍事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在這一條約中,明確規定了蘇聯(俄羅斯)於1994年底將15萬駐德蘇軍全部撤出,但卻沒有英法美撤軍的條款。因為這一條約是兩德與英法美蘇經過四輪談判達成了,在談判的過程中經過多次妥協讓步,統一後的德國加入北約,而北約在很多成員國中有駐軍,那麼英法美駐軍就可以繼續留在德國。如果德國不同意留在北約或英法美繼續駐軍,很有可能英法美會反對德國統一,這也是德國統一所付出的代價。
第二、德國戰略地位重要,佔據德國就可以統攝整個歐洲。
德國地處北歐、東歐、南歐、西歐的四通要道,屬於歐洲的中心地帶,而且德國不管是鐵路還是水路都四通八達,只要佔據德國,那麼就可以控制歐洲的要害部位,對整個歐洲構成重大影響,統攝歐洲全域性。
那麼美國對於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德國怎會輕易的放手呢,並且佔據德國,還可以阻擋俄羅斯勢力的向西發展。隨著北約的東擴,還可以繼續向東壓縮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所以德國是美國在歐洲的大本營,也是阻擋俄羅斯西進的重要據點。
第三、監督德國,防止德國再次強大起來難以駕馭。
德國目前已經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歐盟的主導國,面對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不斷增強的德國,如果美國軍隊撤出德國,隨著德國在軍事防務方面的建設,那麼無疑德國的綜合國力會大幅提升,這個時候要想再對德國發號施令可能就沒那麼簡單了。更何況,現在德國在很多國際問題上同美國有重大的分歧,比如對伊朗制裁、同俄羅斯發展合作關係上,德國明顯不支援美國。
針對特朗普向德國及北約成員國施壓提高軍費比例,德國已經明確拒絕立即將軍費提高到佔GDP的2%,而表示只能逐步提高。為了歐洲的防務獨立,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葡萄牙9國簽訂意向書,計劃在歐洲建立一支軍事幹預部隊,能夠在出現危機時迅速在全歐洲完成部署。這也說明歐洲國家正在逐步擺脫美國的過多幹預,而美國繼續在德國駐軍,那麼就會在歐洲事務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那麼,對於德國來說是否希望美軍撤走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首先,德國現在不需要美國的駐軍保護。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現在世界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在德國的周邊也沒有對其構成威脅的國家,德國完全不需要美國的駐軍保護。
其次,美軍撤走後德國就可以建立自身的獨立防務體系。
由於美國及其盟友的駐軍,德國的軍事力量十分薄弱,沒有自己獨立的防務體系,這對一個主權國家來說可是致命的弱點。而美軍撤走以後,德國可以按照軍事防禦的目標完善自己的防務體系,從而真正實現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再次,德國可以更加獨立自主地處理內政和外交。
如果德國境內有美國的駐軍,那麼德國在處理同其他國家的關係時就不得不考慮美國的態度和立場,有時候迫於美國的壓力而不得不做出自己所不願意做的決定。而美軍撤走以後,德國就不需要再唯美國馬首是瞻,可以更加自主地處理內政和外交。
但是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了實現自己的霸權目標,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多家和地區有駐軍,而德國更是美國歐洲駐軍的大本營,所以美國不會輕易從德國撤軍。但是按照《波茨坦協定》要求,戰後的德國接受了盟國的制裁,也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建立起了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美國理應從德國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