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到成功
-
2 # 希樸羊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態度指的是一個人對某個特定物件的總體評價和穩定的反應行為傾向。美國學者凱爾曼認為一個人態度的形成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依從。依從是一個人態度形成的開始階段,大部分人都是按社會規範、他人期待生活,至少在外在表現出於他人一致,以便獲得認可、獎勵和歸屬感。依從是一種典型的印象管理策略。此階段好像是哥哥帶回家一個女朋友,自己雖然不喜歡,但是礙於面子或者家長的權威,不得不打招呼、倒茶。
第二階段:認同。認同指的是一個人自願主動的接受別人的觀點或群體的規則,使自己的行為與別人一致,認同和依從最明顯的不同就是依從是表面上順從,內心不一定認可。但是認同是表面上順從,內心也認可。一般來說,認同更多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且物件對於個體而言越具吸引力,越容易引起個體的認同。此階段好比是自己發現哥哥的女朋友還挺可愛的,自己變得開始喜歡她了,也願意跟她聊天了。
第三階段:內化。內化是態度形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個體不但內心認可及接受,,還會將它納入自己的態度體系,成為自己的態度體系裡的一個組成部分。內化是一個人原有的態度和所認同的態度相協調的結果,融為一體,從受歡迎的客人成為主人。在內化階段,更多的受到認知因素的影響。此階段就是哥哥的女朋友嫁給了哥哥,成為了一家人。
總之,一個人態度的形成一般都遵循依從、認同和內化三個階段,最後成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影響以後的決策和行為。
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你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決定你有什麼樣的命運。一個人對人、對事的態度,與他的性格有關,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有不同的命運。態度,是思想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性格,也會形成不同的思想。性格決定著一個人的一切,決定著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