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舟一葉
-
2 # 雲淡風清1883506
讀完書後,書還是幹於淨淨的,這與個人閱讀習慣有關,不是沒有認真讀書的表現。
誠然,讀完的書肯定在書上留有痕跡,以前讀書,一頁一頁翻過去,總歸是有摺痕的,現在可以用書籤了。
乾淨則說明是個愛書之人,個人衛生習慣肯定也是個喜歡整潔的人。他的讀書也充滿了儀式感。
小王子問:“儀式是什麼?”
狐狸的回答讓人記憶深刻:“(儀式)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曰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們的生活有時難免匆忙狼狽,但請別怠慢自己的時間和生活。每次出門之前都要整一下自己的儀容,一個人也要好好地吃飯,出租屋裡也要用心去佈置,租的是房子,生活得幸福是你的事。讀書之前,要清洗雙手,遮蔽外界干擾,關掉手機,辦公桌上永遠擺放喜歡的綠色植物……這一切都會讓原本糟糕的生活變成一個神聖的儀式,一切也就煥然一新。
儀式感對於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用莊嚴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命的每一天,一本正經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才能真正發現生活的樂趣。這是源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信心,對幸福的敏感,乃至有時候它是一種結束,也是一種新的開始。
-
3 # 冰珊醉紅樓
書品即人品,愛書既體現了自己希望透過讀書提升境界、瞭解資訊、增長知識,與世界和諧相處的追求,又體現為愛護一切美好的事物,同時,對自己也有著嚴謹整潔的要求,這種人做事必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人必然體恤別人,為他人著想、善解人意。
愛護書的人會有一系列護書的做法。比如說,為心愛的書包一個書皮;讀書的時候將手洗乾淨;需要記錄的時候,不會在書上亂寫亂畫,而是有專門的摘抄本;讀到某頁,需要暫停,或者需要特別進行重新翻閱時,會用書籤夾好,而不是隨意折角;平時放置圖書時,必然也是找一個乾乾淨淨的地方,整整齊齊放好而不會袖手亂丟。
這樣精心呵護,讀畢的書必然還是整潔如新。豈可因為書頁平整、書面如新,就以為是沒有讀過呢。
我們形容將玻璃擦得乾淨,往往說就像是沒有玻璃一樣。那麼對於愛護書的人,是否也可以套用這樣的話說,就是讀過的書像是沒有讀過一樣。這是對讀書護書的至高讚譽。
古今中外,有些藏書大家對書的真愛,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寶貝一樣,是絕不會輕易出借的。如若得遇知音,便會送書。當其看到有人在讀他的書,卻不珍愛書時,心下宛若刀割,難受極了。
古代讀書人皆知書達理。而所謂的禮,不僅是遵守秩序,與人和諧相處,也代表對任何事物的珍愛與憐惜。對讀書這件事自然也是馬虎不得的,必要正襟危坐,且有可能是要焚香沐浴的。因此,讀書人與販夫走卒的區別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多寡,更在於品德和對自己的內省要求。
-
4 # 河南白光
我雖不材,但讀書的習貫還是可以的。一,手不淨,心不靜不讀書。二,手捧書,或立或坐,從不躺著看書。三,從不折頁,不做文批。需文批的另擇紙筆在別處書寫。四,讀後放到合適地方,免得茶水,墨水沾染。養成愛書的好習貫,也是讀書人的一大修養。願大家愛書!
-
5 # 稀夫文字
你的問題除了字面意思以外,它還包含了一個重要資訊,這就是對某人讀完了某本書還是乾乾淨淨的質疑,質疑是否讀了該書或者沒有認真去讀它。我認為不可以用一本書的表象乾淨來衡量被認真或不認真讀過。
我平時讀書,愛書。以前購書回家,都要包裝起來,以免弄髒。我到圖書館借閱書藉從不間斷,閱讀時,使用書籤,不折頁,不會灌了口水去翻張。以今天的生活條件讀書環境來說,一般讀完一部書、那怕是大部頭一部,書應該儲存完好如你所問“還是乾乾淨淨的”。我想大多數讀者都是這樣,不會去汙損書藉。
但是,我的確有過弄髒了書的經歷。
某一年,我當時才20出頭,喜歡文學,借得一本夏丐尊《文章作法》。夏丐尊是上世紀20年代作家。當時喜歡的不行,由於買不到,書店沒有賣,於是犟勁上來,“抄”!在抄寫這本書過程中,書被弄髒。後來還書給人家,腰彎到膝下,不敢正視對方,說了許多道歉的話。這是一本好書,魯迅筆戰時有言:“不要相信文章作法鬼話。”就是說夏丐尊和他的這本小冊子,有機會可以讀讀。我認為這本書對於初學寫作的朋友來說,是本好書,其內容從一字一詞到讀書、習作、怎樣讀、怎樣去寫,都有深入淺出的文字,並重復介紹當時一些文人是怎樣寫的,我非常喜歡。
我還手抄過臺灣作家白揚的《華人史綱》,也是同樣原因。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百廢俱興,書有一段時間是緊俏商品。不記得原書有沒有損壞,想來,情況不會太好。當然,這些例子已不屬於今天這個時代。
至於所謂讀完書後,書還是乾乾淨淨的,可能沒有讀。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今天比較普遍。這已經不是讀完後,而是買書不讀了。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起來,搬進新家都會準備一間小書房,一些不讀書但有錢的朋友,甚至還有大書房兼茶室,多為附庸風雅,真正讀書之人在今天不多了。倡導讀書,如果能有一種風氣,讓大家都願意捧起書來,那真是大好事。
說是大好事,書還不一定拿來讀就對頭了。今天,有許多書是不值得去認真閱讀的。比如武俠、比如網路上那些“豔情”“嗜殺”文字堆積起來的貨色。比如某些人有兩個錢了,平時也不懂詩或文卻印出厚厚幾大本集子,沒人看,也賣不出去,強送身邊的人斧正。這些東西最好就讓它“乾乾淨淨”躺在人們看不見的角落裡,或者直接扔了,擋在門外那更好。記得電影《列寧在十月》有這樣一組鏡頭:列寧在一個朋友家裡過夜,睡在壁爐前,朋友給他拿來了一大堆書,放在頭邊,列寧立刻坐了起來分類,這些書可以放在頭邊,那些則只可以墊腳。愛憎分明。我也一直認為有些書不值得尊重。
-
6 # 馬維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沒有標準答案。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的閱讀習慣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吧,我讀過的幾乎所有的書,都是乾乾淨淨的,因為我不太習慣在書上做記號,除非是那些理論性很強,知識點很多,而為了工作需要,又必須加以記憶的書,對於這類書,我會適當在書裡劃線,幫助記憶和尋找閱讀線索。除此以外,可以說,99.9%的書,我不會在上面做任何記號,但是我讀書真的是非常認真的。一般來說,一本書都是從頭讀到底,不太會中途放棄,或者是跳著翻頁讀完。
也就是說,讀完書之後,書還是乾乾淨淨的,單憑這一點,並不能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認真讀過這本書了。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認真讀過一本書了呢?這裡有一個最好的判斷標準,就是當場面對面提問他關於書裡的詳細內容,並且要求當場作答。
話說,現在看一個人是否真的讀過一本書,還是有點難度的,為什麼呢?你要知道,現在單是一個豆瓣,就能提供多少有關書的資訊。有些人為了增加談資,顯得自己讀書很多,見識很廣,就去看豆瓣,冒充自己讀過很多書的樣子。有的人,為了一些私人目的,比如談戀愛時讓對方增添對自己的好感,會刻意在一些非常牛叉的書上劃線、寫寫畫畫,其實,對這本書的內容完全不知所云,也沒花時間去讀過。
對於所有這些“裝”,只要你當場提問,要求當場作答,關於書裡的一兩個細節內容,就能知道,對方是否認真讀過這本書了。而不能光靠書裡是否做過記號、筆記這些來判斷。
回覆列表
當然不是,我每次讀書的時候很注意書的整潔。即使是看到某句話很經典想畫下來也會選擇鉛筆。書從來不會窩角。有些書看過兩遍以上還是很乾淨。愛讀書的人同樣也會愛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