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娛啟示錄
-
2 # 如驊電影館
電影《終結者2》截圖
中中國產電影拍不出來像好萊塢科幻片一樣的作品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國情體制不同、文化經濟基礎差異、電影分級制度等等,接下來我會逐條分析:
國情體制原因科幻電影,重點在於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科學建設與幻想,既要超越現實又不能脫離現實基礎。
以《終結者2》舉例,未來計算機擁有自主意識繼而爆發核彈危機,世界將要面臨末日審判,於是人類反抗軍派遣機械戰士穿越回來試圖改變或者維持軌跡。僅從劇本設定上在中國現有的國情與體制下就不可能發生,更別說T-800與T1000在人類世界互相開戰肆意對抗JC,本身就無法過審。
電影《復仇者聯盟》截圖
再比如科幻電影中佔比很大的超級英雄電影,尤其是以DC、漫威為首的各種超英角色,儘管影片主題牽線直白、也符合正能量的宣傳,但是在國內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允許這樣的角色存在的,咱們國家有咱們自己的保障力量與合法秩序,任何觸及法律底線或者擾亂正常社會運轉的個人英雄主義是不合規的,即便是強行創作出來,其處境也會極其尷尬。
電影《正義聯盟》截圖
文化經濟基礎差異中中國產電影包括以前的香港電影其實也有少量的科幻電影存在,如港產的《中國超人》 、《衛斯理傳奇》 、《魔翡翠》等等,中中國產的《毒吻》、《霹靂貝貝》、《珊瑚島上的死光》等等,只不過香港電影僅僅是披著科幻的外殼內在卻還是武俠、動作、喜劇等型別片的劇情,娛樂化大過科幻化,而中中國產的這些老電影劇情、立意更加簡單,特效、道具也比較粗糙,所以華語電影在《流浪地球》以前真的沒有一部名副其實的科幻片。
電影《阿凡達》截圖
這與我們長久以來的經濟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香港雖然是國際都市,但是電影人受限於投資產出比、地域狹小及行業競爭激烈等多方面的制約而無法拍攝。
而內地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迎來真正的經濟騰飛,大片時代也才開始於2000年,所以電影投資、特效製作等方面也是限制多多。
綜上來看,華語電影中科幻型別的長期缺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是缺乏很紮實的成長土壤,說白了就是華語電影的科幻基因要麼缺失要麼還未真正的覺醒。
電影《透明人》截圖
電影分級制度科幻電影中有一個小分類很受觀眾喜愛,那就是以另類設定、刺激劇情和勁爆畫面等為賣點的科幻驚悚片,譬如《變蠅人》、《怪形》、《透明人》、《異形》、《生化危機》系列以及關於外天空探索的一系列經典作品等等。
這類影片往往能夠精準地抓住觀眾的好奇心與尋求刺激的天性,透過大膽的設定、驚悚的情節、刺激的畫面最大程度上撩撥觀眾的情緒,讓人看後直呼過癮,80年代好萊塢諸多的B級科幻片或者科幻題材的Cult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當然由於國內沒有電影分級制度,即便是有,此型別的影片也是不能拍攝的,因為劇情設定上往往存在與道德倫理的巨大沖突,無論如何是無法過審的。
電影《流浪地球》
很多人都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中國產科幻電影的大門,我想說充其量只是打開了一道門縫,而且受限於以上所述的種種原因,也許我們不缺技術、資金與演員,但是未來的科幻型別片仍然不好拍。
關鍵在於題材、劇本如何與現實保持最優的協調,不然的話縱然是將《三體》拍出來,恐怕也不是書裡那個世界了,更可況現實裡又有多少觀眾是科幻書迷呢,科幻電影的本質還是商業電影,好看才是硬道理,而不是為了填補某些空白強行去拍。
-
3 # 貴哥追劇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壯大,越來越多的觀眾不滿足於感情片,武俠片或恐怖片。而更多的關注高科技特效帶來的科幻片。在我們的印象裡國內很少有經典的科幻片,相反歐美國家在科幻片的拍攝上遠遠超出我們一大截,那麼有很多人就會疑惑,為什麼中國無法拍出像國外科幻片一樣的電影?
貴貴覺得和以下幾方面原因有關……
▶技術問題
在科幻電影領域,除了劇情,影片中的電影特效和畫面逼真程度,是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從電影進入CG時代以來,3D電影逐漸成了電影屆的主流,更不用說以描繪未來的科幻片了。而隨著IMAX等相關技術和裝置的普及,觀眾對於視聽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
中國電影市場起步較晚,在這一方面比較欠缺,相對於好萊塢,還有很大的差距,很難做出像好萊塢那種全程炸裂的特效出來。
▶製作成本
2009年的《阿凡達》製作成本高達2.3億美元,2018年《黑豹》成本2億美元,《復仇者聯盟3》成本2.5億美元,即便是以“勤儉持家”聞名的溫子仁,拍攝DC大作《海王》也用掉了1.6億美元。內地電影《戰狼2》成本為1.5億人民幣,《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藥神》等製作成本則不超過一億人民幣。
高昂的製作成本讓很多電影製作公司望而卻步,投資越大,風險越高。不見得投入巨大成本後,能有回報。
2016年《圓夢巨人》,因為票房失利,虧損了近1億美金的投入,嚇的投資商哀鴻片野。
▶人才缺失
好的編劇和導演、演員太少,再加上中國電影市場更看重的是效益,而不是電影本身。如今很多影片都是隨便找幾個流量小生,再找個老掉牙的劇本,在流量小生的腦殘觀眾觀看下,賺的錢比那些用了幾年拍攝出的科幻片多去了。
▶製作流程複雜
科幻電影劇組的流程和配備,往往比一般劇組規模大3倍以上。換句話說“工作量絕對不亞於三四部現實題材的電影”。
複雜的流程和專業水準,對科幻類的東西的設計,和特效的製作,往往需要幾個團隊的配合才能完成。
▶文字缺乏
如今國內出版的科幻圖書,每年不過百多部,而美國高達1000多部。科幻文學基礎的薄弱成為了發展中中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大瓶頸,市場對新鮮優質科幻IP的渴求不言而喻。
國內科幻類的作家寥寥無幾。賀歲檔電影《流浪地球》就是一部內地出品的科幻電影,其原著作者更是鼎鼎大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三體》正是其最知名的作品,真期待這部作品的上映!
最後,雖然說我們今天還未能製作出像好萊塢一樣的科幻大片,但中國優秀的導演製作人們正在像這條路上不斷的創新和探索,相信以後像《流浪地球》的好片會有很多出現的。
回覆列表
最讓人痛心的就是《三體》的拍攝也是同美國合作的,而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製作完成。而令人興奮的是,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了些許的改變和希望。
在科幻科幻片領域中國一直是一塊短板,究其原因無非在於劇本創作、製作條件、資本預期三個方面。
很早的時候中國有本雜誌《科幻世界》聚集了很多科幻文學創作者,當年我也是這本雜誌的忠實訂閱者,其中有不少好的作品出現。而後來這本雜誌逐漸銷聲匿跡了。再後來科幻被再度熱炒就是《三體》系列和流浪地球的出現。而在近10幾年科幻基本被人遺忘在角落裡。因為拍的少,所以導演和主創團隊的儲備也少,專案硬上的話很可能出現《上海堡壘》的現象。
在好萊塢是以工業化的系統製作來打造的電影工業,而在國內基本都是專案制進行的,也因此,早就了整個電影產業不會為一個專案打造一套創作工具,而科幻電影的特效無疑是非常花錢的。而國內也缺乏跨越影像和計算機技術的人才儲備,導致了工業化電影的技術短板。因此,拍攝和創作科幻電影成為意見相對困難的事情。
而所有的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資本層面的選擇,科幻電影無疑是投入大,國內受眾偏小的作品,其投資回報率相對於傳統的喜劇和愛情電影來說偏低很多,屬於資本市場不太關注的領域。在利益不明確的情況下,資本更不願意投入,創作團隊也不太願意在此領域深耕。
三大因素之間互為因果關係,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性迴圈,導致科幻電影立項和拍攝較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