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商鞅對自已的結局有預見,只是沒有想到死得那麼快,死得那麼慘。如果可以重來,商鞅還是一樣會矢志變法,不改初衷!

    一、商鞅對自已結局預見

    商鞅並不是第一個變法的權臣,也不是最後一個變法的權臣。在商鞅之前,變法權臣慘遭橫死者,商鞅是知道的,也明白。他走上變法的路子,就知道自已必為變法而死,只是死得早與晚而已。秦孝公永遠不會殺商鞅,但不代表嬴駟不殺商鞅,就算嬴駟不殺商鞅,許他歸隱,那秦國的老世族也會派出刺客殺商鞅至到他死。這些都是大才商鞅能預見到的,變法者,利益重新分割也。反對變法的人和支援變法的人一樣多,通常反動變法的人少,但是有能量!

    吳起在楚國變法而強楚,但楚悼王一死,楚國貴族就發私兵把吳起亂箭射殺,還是在楚悼王的葬禮上殺的吳起!申不害在南韓變法,功成而魏軍來攻,申不害力戰而死,南韓貴族幸災樂禍!這兩個事例都在商鞅生前發生,商鞅大才,如何不知自已的結局!

    變法之初,商鞅就給秦孝公嬴渠梁講了變法的三大難處,其中之一就是變法權臣慘死法滅。秦孝公嬴渠梁說:功臣慘死,皆君之過也,終嬴渠梁一身絕不負衛鞅!

    二、商鞅重新來過仍會變法的原因

    1、法家名士以追求功業為最高目標,生死不再考慮範圍內。

    儒家大偽,就是利用自已的才學取得高官重爵,能建功則建功,不能建功則安度一生;如果建功影響了自已的生命,那麼儒生會放棄功業,以保全性命為最高追求。北宋王安石就是一代大儒,他主張了變法,結果沒有成功,反而把宋朝弄跨了,但是王安石激流勇退,及時把權力交給政敵司馬光,然後逍遙的過完一生。

    法家變法之士,如吳起、商鞅、申不害,都是用自已的生命保證自已的變法進行到底。甚至後來的蘇秦在齊國變法,最終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蘇秦還是矢志不渝的變法。

    法家、墨家都有為追求理想而獻身的犧牲精神;而儒家雖高唱捨身取義,棄身從仁,但都是忽悠其它人的,自已一定是功成身退,保全性命要緊。大儒趙良說商鞅那段話充分表達了儒家的最高功業目標,功成身退,以全性命!其實為了性命,功不成也不打緊!

    2、士為知已者死,為嬴渠梁也當再變法

    今人自然無法理解古代“士為知己者死”的普遍性,現在的人說為朋友兩肋插刀,那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為朋友借錢都想方設法編理由不借但又要保全面子,何談為朋友兩肋插刀?體會現在的愛情無私付出,略可體會成士為知己者死。

    商鞅是千里馬,嬴渠梁是伯樂,二人君臣同心,實為一體。嬴渠梁給了衛鞅最大的權力,又為衛鞅擋住了所有的攻擊,方成就了商鞅變法。可以說衛鞅的功業中,嬴渠梁有51%的功勞。而衛鞅不懼生死,在秦變法二十又三年,強秦六世,奠定秦國統一天下的根基。嬴渠梁死後見到祖宗可以驕傲的說,渠梁無愧列祖列宗!

    3、衛鞅天生權臣,不變法無功業。

    衛鞅是法家鉅子,治國能匠,在秦國變法使他生前為聖,死後為神,煌煌功業,赫赫武功,雖死無憾也!衛鞅雖身死,但他的法卻不滅,秦國之後的六代國君,無一人敢變商君之法;秦國的大車在商鞅死後,仍沿著他的規劃前行。秦始皇是商鞅的鐵桿粉絲,以秦皇的功績亦不敢變商君之法而最終亡國。可見商鞅真可謂雖死猶生!

    如果商鞅不徹底變法,而選擇妥協,然後歸隱山林,著書授徒。那麼他在青史之上不會這麼出彩,雖青史留名,也不過如李悝一般,所知者甚少,那樣豈不寂寞?

  • 2 # ddalst

    秦孝公死後, 商君因變法掌握了秦國最高權利,如果在秦國有根基,隨時可稱王,新君上位,晚上睡覺都睡不著,怎麼辦?只有死,才能保證王權!商君是才子,對政局的判斷和權利的迷戀,導致必然結果!歷史記截是戰死後被車裂的!

  • 3 # 王道正道

    衛鞅它在決定變法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結局,變法強國,死而後已,它不後悔。它知道這樣做必遭到那些舊族打擊。衛鞅雖死猶生,爾等雖生優死,豈有他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完美丈夫黃磊,“人設變現”還能玩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