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磊落故人

    第三次華山論劍後,一燈大師隱居百花谷,三年間將“先天功”臻至最高境界。後來,一燈回到大理,偶然間得到了王語嫣當年抄錄的“易筋經”,並藉此易筋洗髓,脫胎換骨。

    此後,一燈在天龍寺得一神秘僧人傳授“枯榮禪功”,十年間先後突破“時枯時榮”、“半枯半榮”、“非枯非榮”三個境界,禪功大成,不死不滅,法力直逼佛陀當年。

    “先天功”大成

    襄陽大戰後,一燈、周伯通、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等人在華山絕頂相聚,拜祭洪七公和歐陽鋒。接著,由黃蓉主持,眾人以口評笑談的方式展開第三次華山論劍,重新議定了天下五絕。最後,眾人在粗粗遊覽華山後分別。當然,其中還有覺遠大師、張君寶向瀟湘子、尹克西追討“九陽真經”這段插曲。此事與本文關係不大,不再贅述。

    卻說眾人分別後,一燈和周伯通、瑛姑回了百花谷隱居。三人心結既已解開,相處極為融洽。一燈感到自己為渡化裘千仞用去二十多年時間,武功進境緩慢,被周伯通遠遠拋開,如今諸事皆定,正該精研武功,務求不負五絕之名。

    一燈想起王重陽當年傳給自己的“先天功”,這門功法練到最高境界,可以溝通天地,使真氣生生不息。但自己除了起初的一段時間,數十年來一直停滯不前,便把重心放到了這門絕學上。

    百花谷遠離人煙,環境幽靜,一燈靜下心來,更容易感受天地氣機,頗合“先天功”道法自然之旨,因此修煉起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轉眼間三年過去,一日清晨,一燈閉目靜坐在一片草地上,忽然識海之內,有螢火蟲大小的光點不斷落下,最後滲入氣海,消失不見。但每一個光點滲入,都可以感覺到真氣增加了一絲。

    至此,一燈忽有所悟,所謂真氣,其實就是一種能量。這能量遍佈於天地之間,只要找到溝通天地的方法,就可以不用刻苦修煉,而是能夠從天地間吸收能量,增強功力。而“先天功”就是這樣一種透過呼吸吐納溝通天地的絕學,或者說是道法。

    不過,一燈仍有一點兒非常不解,那就是重陽真人既然精通“先天功”,又為何最終難享高壽?過了十幾日,一燈反覆體悟“先天功”吸收能量入體的過程,終於得出一個無奈的答案:“先天功”雖然可以無限制的吸收天地間的能量,卻無法修復和改造人體,逆轉人的衰老。

    一燈此時已近百歲高齡,大去之日不遠,心想狐死首丘,人死自也應歸於故國。想到這裡,一燈向周伯通和瑛姑告別,一路向大理而去。

    易筋洗髓,脫胎換骨

    半年後的一個深夜,一燈悄立於金鑾寶殿,思緒萬千。他知道大理已於八年前為蒙元所滅,所幸因為還有大宋這塊硬骨頭,蒙元對大理實施了懷柔政策,沒有大肆蹂躪百姓。接著,他又想起了大理歷代國君中的一個傳統,就是都會在登基之後,把一件重要的東西藏在大殿的一塊金磚之下。念及於此,一燈忽然心血來潮,想看看自己當年所藏的東西還在不在。

    於是,一燈走到大殿正中央的位置,先向左走了九步,又向前走了九步,然後他俯下身來,掀開了一塊金磚,露出一個兩尺寬、三尺長的暗格。暗格裡幾乎放滿了各種東西,包括一隻翡翠玉馬、一副檀木的念珠、一把玉扇等等。他當年所藏的東西,是他小時母親為他做的一個香囊,也被他找到了。

    一燈心想大理已經滅亡,不如把這些東西帶走,免得被蒙古人發現,暴殄天物。於是他將這些東西一股腦兒的用僧袍包了起來,帶回了落腳的天龍寺。在禪房中,一燈一件一件觀察著這些東西,沒過多久,一個用油蠟包著的卷軸引起了他的注意。當年他藏東西時,便覺得這東西有些古怪,但那畢竟是先人之物,他當時也不好拆開來看,此時當然另作別論。

    一燈小心翼翼地剝開三層蠟紙,打開了其中的卷軸,發現這是他的祖父段譽所留之物。前面有一段話,說明了這件東西的來歷。

    原來,當年西夏選駙馬時,段譽苦心勸告慕容復不要辜負王語嫣,反被後者認為他是也覬覦西夏駙馬之位。為除去這個強勁的對手,慕容復偷襲了段譽,並將其投入了一個枯井中。隨後,王語嫣對慕容復心灰意冷,也跳入了枯井。

    緊接著,因強練少林七十二絕技和“易筋經”而走火入魔的鳩摩智也墜入枯井,發狂之下要殺了段譽。段譽情急之下,用“北冥神功”吸乾了鳩摩智的內力,不想鳩摩智卻因此恢復清明,成為一代高僧。

    鳩摩智清醒之後,深感自己當初痴迷武功,深陷“貪嗔痴”三毒而不可自拔,如今功力散盡,才回歸佛法本源。為此,鳩摩智拜託段譽將“易筋經”還給少林,自己則飄然而去。

    後來,段譽如約將“易筋經”還給了少林,卻不知王語嫣為了他,已將這本奇書悄悄記下,回大理後又默錄了一份給他。段譽哭笑不得,但又不忍拂了愛侶的美意,只好將其收下。

    段譽登基後,他當著王語嫣的面,將這本“易筋經”藏於金磚之下,表明這是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使王語嫣非常滿意。殊不知,段譽根本對這這本武學奇書,並沒有半分興趣。

    在這段文字後面,並不是晦澀難懂的梵文經文,而是真氣執行的路線。這是因為王語嫣冰雪聰明,博學多才,很快看透了這本經書的關鍵所在。

    一燈看完這段話,一時覺得有些難以置信。他這次回來,本來是因為年老體衰,壽數將盡,雖將“先天功”練至大成,也不能改變這個現狀。然而,“先天功”做不到的,“易筋經”卻能做到,因為這本達摩留下的奇書,其作用就在於使修煉者易筋洗髓,脫胎換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習佛法。

    儘管心存疑竇,但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燈也不願意輕易放過,於是他立刻開始依法修煉。一燈這一練又和鳩摩智等絕大多數人有所不同,因為他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天地中吸取能量,永遠不需考慮真氣不繼。

    事實上,自從“先天功”大成之後,一燈似乎已經達到了道家所謂的“辟穀”境界,可以一連數十日不喝水、不吃飯。這一次修煉“易筋經”,一燈連續修煉了四十九日,其間除了三次排出身體的雜質之外,幾乎沒有停止過。

    功成之日,一燈的髮膚、骨骼和內臟都已恢復到了二十歲時巔峰的狀態,感覺也變得異常敏銳,不用返觀內視,也可以感受到天地間有無數能量光點,爭先恐後地湧入體內,使他的身體還在不斷變強。

    枯榮禪功,不死不滅

    一燈起身走出禪房,只見如水月色之下,不知何時多了一位灰衣僧人。這僧人面目俊秀,氣度沉凝,似青年又似中年。一燈覺得以自己當前的功力,仍不能提前感應到這神秘僧人的存在,說明對方的功力,遠遠在自己之上。

    一燈知道遇到了高人,正要行禮,卻聽那僧人開口問道,一燈,你可知這天龍寺中最出名的僧人是誰?一燈回道,天龍寺建於大理建國初期,至今已有三百年。三百年中,最出名的僧人要數一百六十年前的枯榮大師。當時他的“枯榮禪功”已達到“半枯半榮”的巔峰,距“非枯非榮”的佛陀境界也只是一線之差。

    那僧人道,“枯榮大師”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創出的“枯榮禪功”,正是能夠抵達彼岸的船筏。可惜的是,這功法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極為費時費力,需要龐大的能量和漫長的歲月。枯榮大師已是難得的人才,但當他有了足夠的能量時,卻發現已沒有了足夠的時間,導致功虧一簣。

    枯榮大師尚且如此,老衲本以為這世上再沒有能夠練成“枯榮禪功”之人,不曾想出了你這樣一個妖孽。你踏足大理之時,我觀你面相,最多不過剩下一年的壽數。如今你練成了“易筋經”,脫胎換骨,連老衲都看不出你究竟還能活多少年了。不僅如此,老衲覺得,如果你來修煉“枯榮禪功”,說不定也不須那麼長的時間。不知你可願意修煉?

    一燈心中翻江倒海,但面對如此機緣,也只能說一句:弟子願意。只聽那僧人緩緩念出一段經文,然後也不管一燈有沒有記住,便凌空而去。

    由於一燈此時已經“易筋經”脫胎換骨,又有“先天功”可以不斷吸收天地能量,因此他只用了三年時間,就把“枯榮禪功”練到了第一重境界:時枯時榮。在這個境界,他時而沉寂如枯木,時而活潑如少年,只是並不能控制自如。如枯木時,他可以發出寂滅的力量,功力所及之處,萬物肅殺;如嬰兒時,他的力量可以使冰川消融,枯木逢春。

    又過五年,一燈晉入了“半枯半榮”的境界,但由於他練了“先天功”和“易筋經”,功力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枯榮大師。而等到一燈將“枯榮禪功”練到“非枯非榮”的境界,時間又過去了整整七年。

    非枯非榮,亦枯亦榮。此時的一燈,已介於生與死、在與不在之間,其力足可移山倒海,一念間便可逆轉生死;其速則能夠瞬息萬里,轉眼間已經遍遊八極……

    這已經是不死不滅、無所不能的佛陀境界了。

  • 2 # 愛生活的餃子y

    “功得圓滿”,被佛祖給收了!

    第一次華山論劍:

    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

    五人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統稱“五絕”。

    第二次華山論劍:

    王重陽已逝,郭靖少年英傑剛過二十歲,接黃藥師、洪七公三百招不敗。黃藥師、洪七公便預設郭靖天下第一。歐陽鋒雖然武功卓絕,黃藥師、洪七公都難以勝他。可他因為練了假的《九陰真經》,全身筋脈逆轉。黃蓉伶牙俐齒,最後將歐陽鋒給說瘋了。至於「南帝」段智興因為出家,法號「一燈」,早已看破名利,故沒有參與這次論劍。

    第三次華山論劍:

    當年“五絕”中僅黃藥師、一燈尚在人世。於是重新修訂“五絕”:

    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

    一燈大師原名段智興,別名南帝、南僧、段皇爺、一燈大師。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的人物,《天龍八部》中男主角段譽的孫子。以大理段氏“一陽指”自成一派,武學修為登峰造極,“天下五絕”之一。

    當年王重陽為防自己死後無人制衡歐陽鋒,在第一次華山論劍後來到大理找段智興,用先天功交換了段智興的一陽指。卻不料,與王重陽同來的老頑童和段智興的妃子劉瑛有染,並誕下私生子。而後裘千仞為逼段智興救人,而重傷劉瑛私生子,段智興因吃醋未救劉瑛之子而致其死亡。心懷愧疚,萬念俱灰之下出家為僧,法號“一燈”。

    《神鵰俠侶》中,一燈大師在大雪山與楊過小龍女相遇,得知小龍女深受重傷,便贈送丸藥可續得七日性命,而後與小龍女、楊過趕往絕情谷尋找師弟天竺神僧救治,但天竺神僧已被李莫愁所殺。小龍女絕望跳崖。

    十六年過後,一燈攜受傷的徒弟慈恩到黑沼求瑛姑用狐狸血救治,巧遇楊過,在楊過的相助下,瑛姑、周伯通和一燈三人間的恩怨情仇得以化解。

    第三次華山論劍,一燈大師成為新五絕之一“南僧”。最終與瑛姑,周伯通三人共居蝴蝶谷。終是修得“功成圓滿”,被佛祖給收了!

  • 3 # 一直奔跑的小樓

    一燈大師心繫故國,外出百花谷打探訊息,不料連累周伯通受傷,以致其溘逝長世,心懷愧疚之下,促成周伯通之女與其曾孫的姻緣,後將其畢生武學著於書中,可惜文字失傳,至今無人所識。一百四十歲時,無疾而終於崑崙山,朱、武兩家世代於朱武連環莊為其守陵。

    南宋淳佑、大理道隆年間,忽必烈派多路大軍南下,其中一路攻打四川未遂後,掉頭對大理開始征伐。

    忽必烈首先派使者到大理勸降,一燈大師之孫大理天定帝,主張堅決抵抗,殺了使者。忽必烈惱羞成怒,一路直下,長驅直入,並兵分三路,對大理形成包圍之勢,大理國內各族的貴族分子紛紛投降於蒙元。

    天定帝與大理重臣高泰祥,引兵背城出戰,結果慘遭大敗,棄城而逃,蒙古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地攻佔了大理都城。高泰祥在楚雄被擒,而後被斬於五華樓。

    蒙古軍在昆明活捉天定帝后,忽必烈對其施以懷柔,並賜金符,封其為世襲總管,天定帝名義上繼續管理原屬各部,實為傀儡。

    一燈大師名下漁樵耕讀四位弟子,二弟子樵子貪慕虛榮投降了蒙元,另外三位不願效忠朝廷,歸隱於江湖,朱子柳、武修文更是舉家不辭萬里徙入崑崙山中,修建朱武連環莊。

    再說,那日華山論劍結束之後,一燈大師與老頑童、瑛姑三人結伴而居,隱居於百花谷,倒也逍遙快樂。

    誰料想老頑童與瑛姑舊夢重圓,竟老蚌生珠產下一女周暮渝。一燈大師遁入空門已久,且佛法修行極高,早已放下心中執念,自然能坦然面對。周伯通本就天性純真,不通世務,以為此乃尋常之事,也就不當回事,反而是那瑛姑,臉上雖已遍佈皺紋,嬌羞卻如新過門的媳婦一般,常常尷尬不已。

    周暮渝幼年便天真膽大,行事縱性,與一燈大師的性格謙沖相得益彰,一老一小的兩人竟志同道合,推心置腹。

    周暮渝常被旁人認為老頑童是她的爺爺或者曾祖,以至她甚少與老頑童同行,反倒是與一燈大師形影不離。當其年紀稍長一些,周暮渝羞於近百多歲的老人是自己的父親,終於離家出走。

    瑛姑思女心切,常常埋怨是周伯通逼走女兒。周伯通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出谷去打探女兒行蹤。

    一燈大師多年未踏入江湖,一來心繫故國,二來也掛念周暮渝,隨即也外出打探訊息而去。

    一燈大師出的百花谷後,這才得知大理國在數十年前就已蒙元所滅,現在不過是蒙元在原境設定的一個行政機構而已。一燈大師心想大理肯定有段氏餘脈仍在,於是悄悄潛入昔日段氏皇家寺院天龍寺打探。

    此時天定帝雖被蒙古人封為天定賢王,卻早已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當天定帝見到一燈大師後,兩人潸然淚下。

    雖然絕大多數大理族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是隨著元朝統治的鞏固,大理各族對昔日大理國曾經的光榮已經記憶模糊,他們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利益之上,大理國實際已經徹底亡國。

    蒙元不希望段氏再生反抗之念,將天定帝之子段逸塵囚禁於無量山中,在廟裡與青燈古佛為伴,終日研習蒙元的經書儀軌,讓其徹底忘記擺夷身份,要將其變成蒙古人。一燈大師不想段氏血脈斷絕,決心將段逸塵解救出來,讓段氏血脈賡續,綿延下來。

    臨別之際,天定帝將自己無意中在天龍寺中發現的六脈神劍劍譜與枯榮禪功交給了一燈大師。

    原來,當初吐蕃國師鳩摩智來天龍寺搶奪六脈神劍劍譜,枯榮大師為了大理國與吐蕃不起戰端,把六脈神劍傳於段譽後,將六脈神劍劍譜燒燬,後段譽又將六脈神劍劍譜默寫成書。

    枯榮大師唯恐外人知道世上還有六脈神劍劍譜,在其臨終時,將劍譜與自己畢生所學枯榮禪功藏於大理國寶畫卷《大理國梵像卷》中。

    天定帝不習武學,但是佛學精湛,稀裡糊塗竟然發現了畫卷中兩本絕世武學。

    一燈大師東尋西覓終於發現段逸塵被囚於無量山中的崇聖寺,仔細探查後發現,那崇聖寺外表看起來普通無奇,實際卻是危機四伏。

    一燈大師唯恐自己單槍匹馬不是敵手,於是踏入中原尋求幫手。正巧遇到周伯通押著周暮渝欲要返回百花谷,周暮渝聽聞有此熱鬧之事,自是歡呼雀躍,周伯通強扭不過只得一同隨往。

    一燈大師又遠赴西域朱武連環莊找到朱子柳、武修文,徒弟兩人自是不能袖手旁觀,舉全莊之力,準備攻打崇聖寺。

    眾人兵分三路攻入崇聖寺中。朱武兩家所遇敵人薄弱,最先攻入內院,但料不到從裡面跑出來幾十個和尚,手持刀棍,結成一個古怪的曼陀羅陣。這陣變幻莫測,厲害非常。這些和尚本來武功也只平平,結成陣勢後竟然威力大增,朱武兩家死命也衝不出來,一燈與周伯通在外面待要援救,又被敵人纏住。

    幸虧一燈大師使出閒暇之餘修煉的六脈神劍,才殺出一條血路,但是朱武家兩家的人卻死傷過半。一燈大師、周伯通使出全身解數,終於破了和尚們的法陣,衝進了後堂,在那裡找到了段逸塵。

    但是他身邊有一個駝背弓腰的老和尚,不知怎的卻觸動了機關。大堂中間的地板下陷,又有好幾個人跌進底下的深坑中,被坑中的尖刀當場活活扎死。

    周伯通也落入坑中,畢竟其武功超群,急躍而起,衝到段逸塵身邊,拉他過來。那駝背弓腰的老和尚便攔在前面,周伯通只道那人不會武功,便將他輕輕推開,不料那人深藏不露,猛然出掌,拍向周伯通,竟是爐火純青的一陽指,周伯通當場口吐鮮血。

    一燈大驚,拇指少商劍之劍氣一分為二,將那老和尚擊倒在地,隨即上前撕開了他的面具,竟然是自己的二徒弟樵子。

    原來樵子貪慕榮華富貴投靠蒙元后改名桑波貝,並被榮封為大理國師。

    朝廷深知,大理族人雖歸降於蒙元,心裡卻不服王化,常有聚眾作亂,妄想恢復擺夷人的江山,雖有意整肅,但段氏族人蟄居深山幽谷並且改名換姓,以至無法捉拿,於是設此局請君入甕。

    一燈大師聽到桑波貝強詞奪理之言,一掌打在他胸口,桑波貝身子如斷線風箏般飛出去,重重撞上牆壁,又摔在地上,“哇” 地吐出了一口鮮血。

    隨後,一燈大師將受傷的周伯通揹負在身上,周暮渝拉著段逸塵,眾人逃出了崇聖寺,崇聖寺的僧兵一路追擊,直到無量山南麓才得以擺脫。

    此時周伯通已受傷極重,性命岌岌可危。一燈大師在施展一陽指,幫其療傷的時候,發現周伯通雖被一陽指所傷,但致命的卻是波斯傳入中土的大手印。

    一燈大師想起,段氏家族有個傳言,段氏前輩高人段譽曾在無量山中的琅琊福地發現過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此功威力奇大,不僅可以治癒周伯通所受大手印的內傷,還可返老還童。

    眾人來到琅琊福地仔細查詢,卻沒有發現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只是在石桌的暗格中發現了北冥神功,但此時周伯通終因傷勢過重,撒手人寰而去。

    眾人將周伯通安葬在琅琊福地後,滿腹悲憤之情遠赴西域朱武連環莊。一燈大師心中始終覺得有愧於周伯通,於是將畢生武學傾身相授於周暮渝,而周暮渝在於段逸塵長期交往中,兩人暗生情誼,有了嫁娶之約。

    一燈大師心懷愧疚之下潛心研習武功佛法,竟將一陽指、六脈神劍、先天功、北冥神功融會貫通創出一種不知名的絕世武學。

    波斯明教長老霍山武功極高,平生自傲,聰慧過人,過目不忘,欲來中原傳經授道。途徑崑崙山,與一燈大師談經論道,比試武學時,被一燈大師所創的武學深深震撼,並將其心中默記的精要偷偷刻在聖火令之上,帶回了波斯,苦心專研,隨後起名為乾坤大挪移。

    周暮渝與段逸塵成婚後產下一子,恐蒙元朝廷迫害段氏,遂改名為衣琇,意為與中華血脈一衣帶水,後衣琇繼任明教三十二代教主,衣琇在位期間,明教得以在西域休養生息,並同波斯總教之間恢復了聯絡。

    衣琇英年早逝後,陽頂天繼承了明教教主,使得明教得到了中興,一度達到能與武林泰斗少林相抗衡。

    此時,已過期頤之年的一燈大師潛心修佛參禪,終於大徹大悟,得出蓋治天下之道,具於經書,而大下之可樂,莫如務學之理,唯恐自己畢生武學失傳於天下,又怕自己的武學被世上奸佞之人獲得危害世間,於是用梵文著寫於《楞伽經》中,可惜梵文遂漸絕用,至今已無人認識。

    終於,年過雙稀之年的一燈大師無疾終於崑崙山朱武連環莊。朱、武兩家後人在崑崙山的險要之地,修建隱堡,將一燈大師的遺體安放其中,朱、武兩家也世代居於此地為其守陵。

  • 4 # 古山青衣客

    一燈活了157歲,晚年重出江湖,華山絕顛,和周伯通、黃藥師兩個人同歸於盡,塵歸塵,土歸土,屬於五絕的江湖,從此成為傳說,隨著他們三個人相互比拼,最終一起逝去,一個時代的江湖告了一個段落。

    五絕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一、郭靖和黃蓉之死帶來的變化

    楊過攜小龍女強勢歸來,於襄陽城外,高臺之上,擊敗金輪法王,救下郭襄。帶著二百多武林人士,直衝蒙元大營,嚇得蒙哥奔逃,楊過以絕世武功,用飛石擊殺蒙哥,導致蒙元大亂,從而撤軍。

    神鵰大俠楊過,暫解襄陽城之困局。

    郭靖和黃蓉等人得以有了喘氣的機會,從而可以放下襄陽的牽掛,與眾人一起,前往華山絕顛為自己的師父洪七公掃墓。

    當年,洪七公與歐陽鋒兩個人在華山絕顛,打了三天三夜,耗盡心血和內力,精力不繼,同歸於盡,被楊過親手埋葬在此處。多年以來,郭靖一直想來為自己的師父掃墓,卻總是沒有機會。

    此次前往華山,除了郭靖等人外,還有諸多人等,也就是在此處,舉行了沒有比武的第三次華山論劍,在黃蓉的提議之下,確定了新的五絕: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北俠郭靖、南僧一燈、中頑童周伯通。

    此時,距離第一次華山論劍,已經過了將近六十年時間。

    歲月最是無情,一個甲子的時間跨度,足以改變很多人,改變很多事,老一代的五絕已經有三人故去,從王重陽舉辦華山論劍,到歐陽鋒和洪七公在華山絕顛同歸於盡,五絕的時代正在逐漸凋零。

    西毒北丐中神通漸漸成了江湖人口中的傳說,也成了許多江湖後輩茶餘飯後的談資。作為一個江湖人,那些年輕的後輩們,已經不再將五絕當成自己的夢想,隨著東邪和一燈的淡出,彷彿五絕的時代已經距離他們很遠很遠了。

    他們的夢想已經成了郭靖和黃蓉夫婦一樣的人。

    只有全真七子這些老一輩的人,郭靖這個親身經歷過五絕時代的絕世風流的見證者,才會明白五絕的時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是怎樣的風采絕代。

    隨著第三次華山論劍的結束,老一代的五絕在江湖上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唯有郭靖和神鵰大俠楊過在武林之中形成了一種傳說,並列當世。

    可是,郭靖和黃蓉誓死守在襄陽城,要與襄陽城共存亡,他們雖然強大,卻也無力迴天,無法對抗大世之洪流,距離蒙哥被楊過擊殺十多年後,蒙元鐵騎還是攻破了襄陽城。

    雖然楊過百般勸說,也在暗中幫忙,更是將玄鐵重劍贈予了郭靖和黃蓉夫婦,但是,郭靖還是決定,不離開襄陽,城破之時,便是他戰死沙場之日。

    黃蓉一生摯愛郭靖,生死相隨。

    郭靖的用意很簡單,希望用自己之死,讓後世武林能夠銘記對抗蒙元之決心。

    事實上,郭靖的想法還是實現了,直到《倚天屠龍記》的時代,時隔將近百年,郭靖的傳說依舊留在江湖人的心頭之上,而他的精神,也讓無數人跟隨,比如武當張三丰等等。

    然而,郭靖的精神和傳說雖然留在了江湖之上,可是,雖然郭靖和黃蓉夫婦的戰死,沒有了郭靖和黃蓉夫婦的牽掛,楊過也徹底隱居,避退古墓,不在江湖上現身,神鵰俠侶竟然漸漸被後人所忘記。

    就這樣,五絕的時代,逐漸凋零了。

    郭靖的是周伯通的結義兄弟,南帝一燈心懷慈悲,更是郭靖和黃蓉的長輩,幾乎是看著郭靖和黃蓉一步一步從青澀成長為一代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

    東邪黃藥師更不用說了,他雖然最開始不喜歡郭靖,但是,郭靖對黃蓉很好,這些年下來,他已經無比認同郭靖,並且將郭靖視為自己的驕傲,那是讓他十分滿意的女婿。

    一個是最驕傲的女婿,一個是自己最愛的女兒,還有自己的外孫郭破虜,都在那一座城池破掉之日,全部戰死了,又怎能不會傷心?

    郭靖和黃蓉之死,標誌整個江湖,一個時代開始結束了。

    二、楊過之子

    小龍女曾經受傷十分嚴重,在絕情谷底呆了十六年,表面上,她所中之毒和傷全部好了,然而,那隻不過是表面上的平靜而已,平靜的表面之下,卻已經是暗藏危機,隨時可能爆發,只不過是缺一個時間而已。

    楊過和小龍女隱退古墓之後,起初,還經常在暗中出來行走江湖,鋤強扶弱,可是,隨著小龍女和楊過有了孩子,他們便漸漸減少了外出的時間。

    但是,正因為兩個人有了孩子,小龍在生產的過程之中,大傷元氣,再次引發了當初隱藏在體內的傷,她脫離了絕情谷底那個環境太久了。楊過知道南帝一燈擅長醫術,然而,即便是南帝一燈,也是束手無策,只能靜靜調養,延續一些時間,僅此而已。

    楊過悲傷欲絕,便將小龍女和自己的兒子留在了百花谷,由瑛姑和南帝一燈照顧,自己則再次遍訪江湖,尋找一些隱藏在名山大川的奇人異士,希望在他們那裡能夠找尋到治療小龍女的辦法。

    這一走,便是三年,他將以前所交的一切朋友和前輩都發動起來,希望可以找到醫好小龍女的辦法,然而,集了眾人之力,也沒有辦法。

    知道沒有任何辦法之後,楊過只得再次返回百花谷,希望可以好好陪陪小龍女,從此不再分離,若是有一日,自己兒子楊破天長大了,不用自己再維護了,便追隨小龍女而去了。

    在小龍女彌留之際,楊過將楊破天留在了百花谷,自己則帶著小龍女,回到了古墓之中,安安靜靜地陪著小龍女走完最後一程。小龍女知道楊過愛自己太深,生怕他想不開,會殉情,便用兒子楊破天來牽絆住楊過,讓楊過一定好好將楊破天帶大。

    她和楊過一起回憶從前,讓楊過再次記起年少時所吃的苦,那些都是因為楊康和穆念慈去得太早的原因,希望楊過一定要為楊破天考慮,不可做一些傻事。

    小龍女最終還是去了,從古墓之中走出,又走回到了古墓之中。

    可正因為那一次回憶,讓楊過想起了黃藥師在年輕時,曾經遍尋可以讓黃夫人復活的能力,雖然,最終黃藥師沒有做到,但是,楊過不想起放棄一絲希望,他想繼續黃藥師沒有走完的路。

    於是,他用玄鐵重劍將寒玉床劈開,將小龍女冰封了起來,然後前往江湖,尋找黃藥師,希望可以得到黃藥師的指點。

    他在路過襄陽之時,將玄鐵重劍送給了郭靖夫婦。

    三、陽頂天的崛起

    襄陽城破,郭靖和黃蓉夫婦殉城,郭破虜也戰死在那一場大戰之中,楊過將郭芙和耶律齊救了出來,帶走了,從此之後,讓他們兩個隱藏身份,躲在丐幫之中,成為丐幫的隱藏高手,丐幫也需要有高手守護。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楊過不太放心郭襄一個人在江湖上行走,他在暗中保護了郭襄一段時間。

    起初,還有一些江湖敗類打郭襄的主意,想要奪取郭襄手中的倚天劍,但是,因為郭襄在江湖正道的影響力太大了,一些宵小之輩被正派人士出手清除,只不過,郭襄悲傷欲絕,如秋天飄零的樹葉在江湖上流浪,並不知道這些。

    但是,那一切,楊過都看在眼中,心中禁不住感嘆,雖然大宋沒有了,但是,天下還在,江湖還在,也許有一天,正如郭靖所想所堅持的那樣,對抗蒙元大軍的力量會再次從江湖上崛起。

    只是,楊過自己都沒有想到,多年以後,那個併吞天下,對抗蒙元的江湖門派,竟然是自己的徒孫親手調整,重新壯大,一躍成為可以獨自對抗六大門派的強橫存在。那個門派便是明教,明教便是在陽頂天的帶領之下重回巔峰,叱吒風雲,席捲江湖。

    而陽頂天的師父便是楊過之子楊破天。

    楊破天一直在百花谷,在南帝一燈、周伯通和瑛姑的教導之下成長,而楊過則尋到了黃藥師,向黃藥師請教當年的一些事情,黃藥師告訴了楊過一些蛛絲馬跡,似乎在過去,曾經存在一個龐大的門派,可長生,似乎還和大理段氏有關係。

    楊過回到百花谷,向南帝一燈請教,經過回憶,南帝一燈終於記起年少時聽過的一個傳說,自己祖上段譽曾經名列絕頂高手,有一個結拜二哥,便是逍遙派靈鷲宮的主人,也是逍遙派的掌門。只不過,逍遙派掌門虛竹子將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傳給丐幫弟子後,整個逍遙派彷彿從江湖上消失了。

    就連之前的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島的人也神秘不見了,導致江湖上再有沒有關於靈鷲宮和逍遙派的蹤跡,甚至一點點傳說都沒有。

    楊過在百花谷留了一年時間,將自己一生的武學心得盡數傳給楊破天,而南帝一燈、周伯通等人卻也將自己的不傳之秘都傳給了楊過,希望楊過可以給後世留下一些東西,當然,楊破天也得到了這些武學。

    後來,楊過在天山找到了靈鷲宮的所在之地,並且找到了靈鷲宮消失的原因,他們全部去了另外一個世界,似乎是喬峰死而復生後,武功突飛猛進,超越掃地僧,一步跨入武界,成為上古武界破碎之後的新一代主人。

    武界,本就是武林高手修到極致之後,破碎虛空去到的地方。

    然而,楊過被困在了靈鷲宮,那裡籠罩著龐大的陣法,他無法破陣,只能苦練武功,短短時間內,破碎虛空,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到了武界。然而,由於世界規則,他破碎虛空而去,想從武界返回,則是難上加難,一旦他降臨,整個中原武林都要崩塌。

    他只能呆在武界。

    楊過一去不復返,楊破天漸漸長大,在行走江湖的過程之中,碰到了陸無雙的弟子。楊破天對陸無雙的弟子動了情,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陸無雙的弟子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最終也因為這個人香消玉殞,唯獨留下一個孩子,由楊破天撫養長大。

    楊破天給這個孩子取名楊頂天,並且專門為他創造了一門武功“大九天手”。

    但是,楊頂天年輕氣盛,在江湖上橫衝直撞,直到有一天,與耶律齊和郭芙的之子耶律淵如發生了爭鬥,導致楊破天震怒,將楊頂天逐出了古墓派,從那個時候開始,楊頂天才決定做一個好人。

    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但是,卻不想遠離楊破天,便將自己的“楊”改成了“陽”。加入明教,逐漸成為明教的掌門繼承者。

    四、五絕同歸於盡

    江山代有才人出,隨著楊破天的長大,漸漸步入中年,他在江湖上尋找了楊過多年,沒有找到。

    多年過去,陽頂天已經開始整頓明教,郭襄創立了峨眉派,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江湖上,關於五絕的傳說漸漸少了,甚至神鵰俠侶的傳說也漸漸消失了。

    瑛姑也不在了。

    南帝一燈、東邪黃藥師、老頑童周伯通相約前往華山,祭拜老友,他們都知道,自己的壽元已經不多了,幾乎到了油盡燈枯之際。

    到了華山,看著兩座墳墓,他們想到了一百年前,在華山絕顛,五絕論劍的情景,只是,時間一晃,便是百年時光,過去的對手和朋友早已去了多年。

    一時間,百感交集。

    五絕的時代徹底不在了。

    三個人又哭又笑,像回到了年輕的時代,叱吒武林,縱橫江湖,何等瀟灑?如今垂垂老矣,只能感嘆時光。

    三人都是絕頂高手,豈會服老?於是三個人決定一戰,重回年輕時。

    這一戰,三個人互相交手,整整打了七七四十九天,同歸於盡。

    他們只是想回到年輕時,南帝一燈多年修行,現在,卻只想見一見故友罷了!

    楊過終於從武界歸來,一步來到華山,卻阻止不了那一切,只能感嘆物是人非,遂將自己所悟的一套“獨孤九劍”以“獨孤求敗”的名義留在了華山後山,後來被風清揚得到。

    又留下一本無名書,這本書傳給了張三丰,張三丰後來教給了張無忌,張無忌將這本書改造成“葵花寶典”,傳給了宮內的一個老太監,保護大明朝廷。

    青衣客最後想說

    小龍女、五絕、郭靖等人終於還是逝去了,不會再回來了。

    楊過回到了武界,和喬峰等人一起,努力修復武界,對抗天外魔界,守護中原武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上一年級寫字總寫不好速度慢這情況放校內好點還是校外託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