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醫生腫瘤康復
-
2 # 李青大夫
腎動脈硬化,臨床不少見,但經常被忽略
上週一個67歲的女患者看我的門診,自訴最近血壓不穩,忽高忽低,最高時達200/120mmHg,用藥也控制不住。頭痛、頭暈,沒有心慌、氣短、胸悶、水腫等表現。
她的母親有高血壓。41年前她26歲懷孕時發現高血壓,當時沒有水腫和蛋白尿。產後血壓仍高,但未在意,沒有用藥治療。20年前出現頭痛開始用藥,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先後用複方降壓片、牛黃降壓片、硝苯地平緩釋片等,都是單一用藥,一種不行換另一種,但也只能將高壓控制在180mmHg上下。而且總是頭痛,經常吃腦寧。四年前開始用拜新同口服,每日一片,血壓維持在160/110mmHg上下。這些年從未做過體檢。
我給她量血壓,170/120mmHg,給她開了絡活喜+代文,每天各一粒。因她有夜尿增多現象,於是給她做了腎臟相關檢查。尿檢示尿中有微量蛋白,彩超示左腎嚴重萎縮。分腎功能檢查示,右腎功能正常,左腎已經沒有功能。CT血管造影示,左腎動脈起始段重度狹窄。診斷:缺血性腎臟病,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腎萎縮,腎血管性高血壓。今天覆診,血壓仍高160/100mmHg,囑其絡活喜加倍,一週後複查。
推測她的疾病是這樣發展的:長期的高血壓導致腎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後者導致腎臟缺血萎縮。目前全身動脈硬化越來越多,腎動脈硬化狹窄也很常見。
不像心臟的冠狀動脈缺血引起心絞痛,也不像腦動脈缺血引起頭痛,腎動脈缺血沒有任何疼痛,甚至也沒有其他不舒服,所以常常被忽略。這也是這位患者直到一側腎臟嚴重萎縮了才發現的原因。
腎動脈狹窄缺血的直接後果是導致那一側腎臟萎縮喪失功能。但是,腎臟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腎動脈狹窄後流經腎臟的血液減少,腎臟就會大量的分泌腎素導致血壓明顯升高,這種情況稱腎血管性高血壓。其特點是,經常居高不下,有時波動較大,就像這位患者一樣。不要小看腎血管性高血壓,如果不控制,它還會導致另一側腎臟損傷,而且引發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甚至因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
這個病人的左腎已經失去功能,即使支架血管再通也失去意義。治療的目的是保護另一側腎功能,防止心腦血管併發症,控制血壓是核心治療,最後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是,腎血管性高血壓非常難控制,應該聯合使用降壓藥,而且劑量是常規劑量的2-4倍。
平時控制血壓,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健康提示:
儘管動脈粥樣硬化性腎血管狹窄不容易被發現,但總有一些馬腳會露出來。當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應高度懷疑,進一步檢查:
①既往血壓可控制,突然惡化、血壓難以控制;
②頑固性高血壓;
④一側腎臟縮小,兩腎大小相差超過25px;
⑤難以解釋的腎功能不全;
⑥伴有全身動脈明顯硬化者。
回覆列表
其實就是高血壓腎病或糖尿病腎病。不能控制不住血壓或血糖,最後造成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沒有腎功能衰竭時,控制血壓藥卡託普利或纈沙坦。當肌酐>150ummol/l時,這類降壓藥就不能再服用。改成硝苯地平緩釋片+特拉唑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