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攝寫天下
-
2 # 玄谷真人
漢朝不僅發明了造紙術,而且發明了百鍊鋼、炒鋼技術,是人類走向鋼鐵世界的起點。但是,把這說成工業革命還是有問題,因為,現在的工業革命一詞是指近代意義的,是從手工業發展到機器大工業的工業變革。
不過,顯然春秋戰國到秦漢的鋼鐵的發明和造紙術的發明是一種工業技術,而且有重大意義,是人類工業發展的重要表現,也帶來了人類組織能力控制能力的重大變化,所以,才出現秦漢帝國這樣的大帝國。所以,無視這一段的鋼鐵、造紙技術發明和工業技術結集《考工記》的出現,把中國當時的社會簡單定義為農業社會,把漢族定義為農耕民族,把中華傳統文明定義為農耕文明也是錯誤的。至少可以把春秋戰國到秦漢的變化視為農工社會,以與更早的農業社會狀況相區別。出現青銅器的較普遍冶煉使用以後就叫青銅文明瞭,為什麼中幾千年都稱為農耕文明呢?
然而,過往的不同文明的工業發展都不在工業發展史評述之內,只把西方出現動力機器變革稱為工業革命也顯然不能全面觀察人類文明的工業發展。而對近代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工業變革過程也首先出現於中國的宋明時代。
這就需要劃分人類過往文明發展的歷史階段。從一般的古代、中古、近代的劃分看,從樞軸時代到古典帝國,也就是相當於中國春秋戰國到秦漢,西方從城邦文化到古羅馬帝國的西羅馬滅亡,可稱古代;從中國的三國到唐末,西方從西羅馬滅亡到阿拉伯帝國滅亡,可稱中古;從中國宋代開始,人類就開啟近代化歷史程序了。
近代化程序有哪些要素或特徵呢?一是打破過往文明運動的區域性,進入全球化大太極東西方文明互動;二是人文主義性質;三是工商業的近代化發展;四是平民化,逐步民權化。
宋明時代開啟全球化文明運動了嗎?當然,宋代造船技術的進步和指南針航海的運用,意味著在海洋上把人類聯通一體的技術能力已經具備了。而鄭和航海也證明人類已經有在海洋上全球活動的能力。且近些年有學者研究明朝中國已經航行到全球,並測繪出萬國全圖。西方後來的航海只是進一步以西方的形式全球航行。而且,還要注意,蒙元西征第一次把亞歐大陸完全用一個帝國的力量打通了,四大文明圈可以完全交流了,這也是人類文明全球化運動的重要表現。
宋代新儒家是人文主義性質的,與關注仙佛關注天國神靈的文化不同,宋代新儒家人文主義就首先把東方文化帶入了現世關懷和現世文明建設。到明代這些思想傳入西方,也對西方發展人文文化發揮重大影響。
宋明時代是更趨平民化的,豪強地主沒有了,教育更普及了,明代女子教育出現了,明末對君權的批判開始了。而這個平民化過程伴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和工商社會新面貌的出現。
那麼,我們就應該瞭解一下宋明時代的工業有什麼新發展。
開始比較大量開採使用煤炭。
煤炭鍊鋼,鋼鐵產量達到一個歷史高峰。西方英國工業革命後二三十年才超過宋明的鋼鐵產量。
高爐鍊鐵,是現鋼熔爐的前身,透過鼓冷風反覆鍛造,來達到脫碳的目的。
紡織業出現重要發展。宋元之際,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並利用水力驅動。這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
繅車,11世紀的華人已經開始使用皮帶驅動的紡織機。
活字印刷和套版彩色印刷術。
火藥、槍炮的生產。
鑽探深井,卓筒井發明於北宋慶曆年間(西曆1041年_1048年),其口徑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達數十丈,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世界石油鑽井之父“。科技界對卓筒井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沒有卓筒井,就沒有海灣戰爭。”
那麼,從上述這些方面表現來說,宋明時代的中國在不少工業技術和工業生產方面都有對近現代工業有重要影響的發展。雖然沒有蒸汽機的發明,但也不是完全手工的,水力動力運用於紡織也是工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運用。那麼,宋明時代的工業變革就應該納入近代文明發展評述。它就是有近代發展意義的東方工業革命。這一點在日本和西方歷史學者中都有相關評述,如英國霍布森《西方文明的東方起源》。所以,工業革命應該重新評述,把東西方工業變革納入全球文明發展的不同階段來看待,而且東方宋明時代的工業變革是近代發展的起始階段。
回覆列表
不可以把造紙術定為工業革命的起點。因為工業革命的含義,是指人類開始用機器代替手工來進行生產,是生產方式和技術的大變革,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交通運輸工具也從此告別人力和畜力為動力,轉變為蒸汽機動力,更快捷,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而東漢時期的造紙術仍然是手工作業方式。所以不能定義為工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