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言職覺
-
2 # 瑛傑小豬
說個真實的例子,我這邊某個市轄區的稅務局有接近220名的公務員,在不考慮職級的情況下,正科級的僅局長1人,副科級的局領導6人,退居二線的副科級1人,明確副科級的中層幹部1人。
也就是說,220名基層公務員中,僅有9人是副科級,比例僅有4%!
由此可見,基層的職業天花板就是副科級,很多50多歲的公務員仍然只是普通科員、主任科員!
首先,糾正你的一個小誤區。中國並沒有公務人員這一概念,只有公務員或者公職人員。
公職人員的範圍比較廣,除了涵蓋公務員之外,還有參公管理人員、事業編制管理崗職員、國企管理人員、村居(社群)管理人員等等。
在這些公職人員中,基層公務員的職業天花板相對更高一些,下面也以基層公務員為例展開進行介紹。
其次,介紹基層的有關現狀。所謂的基層,一般是指縣直機關和鄉鎮街道機關,這些機關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單位規格低,發展空間有限。作為正科級的基層機關,職業天花板肉眼可見,發展再順利也很難跳出這一畝三分地。
第二,領導職數少,競爭壓力巨大。除了公安等特殊部門外,大部分基層機關的領導職數都屈指可數,以縣局為例,一般只有一正兩副或者一正三副。
鄉鎮街道的情況稍微特殊一些,一般在3正12副左右,但鄉鎮街道的競爭壓力其實比縣直機關還要大。
第三,內設機構名不正言不順。根據《公務員法》,領導職務的最低層級是副科級,但是,中國各級機關一般實行三級管理制度,即局領導—中層負責人—普通幹部,因此,在基層機關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層級,也就是所謂的股級。
股級幹部就是中層機構(內設機構)負責人,例如縣教育局的基礎教育股股長、鄉鎮的城建辦主任、稅務所的副所長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股級幹部沒有得到公務員法的認可,只是基層為了工作需要而設定的,本質上還是一名普通幹部,不屬於領導幹部。
用以前的話說,股級幹部不是“官”,仍是“吏”,只是一名稍微高階點的“吏”。
最後,談一下基層公務員的發展狀況。在基層,除了稅務、市場監管等少數部門外,只要你認真工作不躺平、積極進取不抱怨,工作幾年後解決副股、正股是比較容易的。
一方面,是給努力工作的公務員的一種獎勵,以便更好地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股級幹部是單位的骨幹,是幹活的中堅力量,很多老同志都不願意再承擔責任。
事實上,不管出身如何、人脈如何、資源如何,30歲左右的股級幹部在局機關、鄉鎮街道都隨處可見。
不過,想要從正股到副科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以鄉鎮街道為例,雖然領導職務在3正12副左右,看上去很寬裕,但是,中層幹部想要提拔副科仍是難上加難!
大部分的副職領導由縣直機關空降而來,包括兩辦、紀委、組織部、宣傳部、團委等等,一部分由其它鄉鎮街道平調而來,真正當地提拔起來的很少,一個鄉鎮街道能有兩三個就不錯了。
縣直機關同樣也是如此,大部分股級幹部兜兜轉轉就是提不了副科,到了40多歲的時候失去了鬥志、慢慢躺平。
在縣一級,任何一個副科級崗位都是寶貴的資源,是很多人競爭的目標,堪稱鯉魚躍龍門的一步。
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天時),沒有在領導身邊的崗位(地利),沒有得到縣領導的認可(人和),很難有機會一躍而上。
不過,若是機會來臨,未必沒有逆襲的機會。
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一位幹部工作勤勤懇懇,很早就提拔了正股級,但是兜兜轉轉換了好幾個崗位,就是提不了副科,哪怕局長非常認可,也在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苦熬了好幾年。
結果遇上了機構改革,該局成立了綜合執法隊伍,大隊長是副科級崗位,這才抓住機會解決了副科。
綜上所述,基層公務員解決副股、正股的難度不大,但是副科卻是一道坎,這也就是所謂的“副科病”。
不過,現在職務職級並行之後,基層公務員可以走職級路線,不用再千軍萬馬走獨木橋。
-
3 # 種花家的工業兔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真的把觀察小說裡的主角當成了現實的普遍現象,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人其實就是這樣,總會注意最耀眼的那一個,而忽略了其他的人。
現實生活就是大多數公務員就是在本職崗位上退休,提拔半級,甚至都不可能,道理很簡單,因為一個領導崗位,他的工作年限其實是很長的,而另一方面每年都有新人加入公務員行列,一方面每年都有新進的人員,你甚至都不能夠保證你是同一批公務員中最優秀的,那就更不要說其他的年份加入的公務員了。
你想一下這是一個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一旦到了年限你沒有提拔的時候,你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將成倍數的增加,這預示著你要提拔,這樣更困難了。
更可怕的是根本沒有空餘的位置。因為大家都知道,越往上面路越窄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空出來的位置也就越少。
其實我想只要是體制內的工作人員,或者是清醒一點的人都知道,提拔絕對是偶然現象,不提拔才是正常現象。
-
4 # 巴蜀三平居士
2019年新公務員法出臺後,雖然明確規範了公務員職務職級晉升程式,但是實際操作難度很大。公務員實職領導職務晉升不存在什麼問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從副科級幹部開始,該是什麼職位,就是什麼職級,如副鎮長就是三級主任科員,副縣長就是三級調研員,副市長就是二級巡視員。但如果是沒有職務一般普通公務員,雖然也規定了幾年可以晉升職級,如副主任科員任職兩年,年度考核稱職,理論上可以晉升為三級副主任科員,也許在省市級機關,到時間就直接晉升,但在縣鄉基層一級,公務員職級晉升,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往往還要受人事組織部門職數比例配置影響,三五年,甚至七八年,即使年度考核稱職,職級也得不到晉升。
我們單位七八位參公同事,2015年元月全國縣以下公務員職級改革,就任副主任科員,2019年新公務員法出臺,又套轉為四級主任科員,至今任職快7年了,由於沒有擔任實職領導,仍然沒有晉升為三級主任科員。以上足以說明,在縣鄉一級普通公務員職級晉升,如同是“水中鏡,湖中月”,看得到,摸不著,仍然處於天花板之中,真是比登天還難。
-
5 # 冷眼哥
先來解析題目。
基層,在我看來,是鄉鎮政府和縣直部門。
公務人員,含義比較廣泛,泛指一切執行公務的人員,這裡應該是狹義上的,那麼是有編制的人員,包括事業編制人員和公務員。
升職,一般是指職務,不是職級。
天花板,是指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的級別。
那麼,答案是:
對於基層公務員,如果年輕,天花板是正科;如果年紀大,天花板是副科。
對於事業編制人員,天花板是八級職員。
下面是詳細的分析:
先來看基層公務員。
我是一名鄉鎮基層公務員,以我們鎮的情況來舉例說一下。
在我們鎮政府裡面,這五年裡,包括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和屆中調整,一共有五名股級公務員被提拔為副科級領導幹部,換屆提拔了三人,屆中調整提拔了兩人。
這提拔的五名股級公務員裡面,只有一名是超過35歲的,是屆中調整的時候,提拔到縣直單位擔任副局長了。
鄉鎮領導班子換屆的時候,提拔的三個公務員,全部都是35歲以下。不僅僅是我們鎮,其他鎮也都是如此,換屆的時候,35歲以下的公務員才有提拔機會。
因此,對於年輕公務員來說,提拔副科不難,難的是正科。這個年輕與否,年齡的界限就是35週歲。
再來看基層事業編制人員。
基層事業單位一般是鄉鎮政府或者縣直單位下設的事業單位,一般為正股級,一把手就是九級職員,常見的七所八站、鄉鎮各服務中心都是此類基層事業單位。
這就意味著,在基層事業單位裡面,最高只能提拔到九級職員(對應一級科員),不能突破到八級職員(對應副科級公務員)。
無法提拔到八級職員,就無法調任到行政單位擔任副科級職務,就無法把身份轉為公務員,就無法真正打通提拔晉升的通道。
除此之外,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還有一條路,也是無比艱辛的路,就是成為鄉鎮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之後,每五年一次的鄉鎮領導班子換屆時,透過五類人員的機會提拔為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實現身份的轉變。
對於鄉鎮事業編制人員來說,以上兩條路,絕大部分人都無法完成,所以天花板就是八級職員!
既然成為公務人員,就選擇了為人民服務,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他的就交給組織去考慮吧。
改革一直在進行,政策也一直在改變,說不定過幾年就有了更好的政策呢。
-
6 # 空心78477
現在這個職級並行真實的反應了“屁股決定腦殼”的現象。制定政策的人都是國家部委的,沒有在基層幹過。這個職級並行對於廳級單位來說,非常好,因為他們沒有科級職數限制,到時間就提。但是到了基層單位,比如某縣的某局,一個小小的科級單位,限定了職數,除開領導後更是少的可憐。三四級主任科員的坑已經佔完了,而這一部分人又得不到晉級,導致後面的科員也得不到晉升,出現了大量十年了還是科員的人在。如此惡性迴圈下去,下面叫苦連連。現行這個職級並行對於也是該重新調研過,進行相應的修改。
-
7 # 初升9
基層公務員升職天花板在副科,因為正科職位少,副處更少,要有效解決基層公務員升級天花板問題,要取消公務員層級限制,分初級、中級、高階三個級別,初級點50%,中級佔30%,高階佔20%,除了黨政正副級,其他都按三個級別處理,這樣才能調動基層公務員紮根基層建功立業的積極性。
-
8 # 不懼風雨1K5X
說一下縣市區政府的局委辦的職級。一般工作人員的職級沒有指標的話,會止步於一級科員,有指標的話,可以晉升四級主任科員,甚至三級主任科員。副職領導沒有指標的話,止步於三級主任科員,有指標的話,有可能晉升二級主任科員,甚至一級主任科員。正職領導沒有指標的話,止步於一級主任科員,有指標的話,有可能晉升四級調研員,甚至三級調研員。不要問我為什麼,因為我們單位就是這狀況,我就是那個副職的一級主任科員。
-
9 # Rampage
從你的題目來看,應該是說得非領導職務,畢竟領導職務不存在天花板這一說法。只有大量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一輩子都很難調動的普通公務員才有天花板的概念,而且是切實可見觸手可及的。
中國公務員職級問題近年來改了2次了,最開始是單位一般職工晉升的非領導職務職數不得超過副職領導的級別和職數。舉例說明:鄉鎮或者縣級部門局,我們叫科級單位,意思是局長或者鄉鎮長是正科級實職,相應的副局長就是副科級,按常規一個局配2個副局長一個紀檢組長,就是有3個副科職務,對應的就只能3個副主任科員名額。如果3個名額都有人了,那麼其他人只能是科員了,哪怕退休都只能科員。當然實際操作中如公檢法等強勢部門會突破3個的限制。當時的好處是如果你去到一個高階點的單位,比如你去到一個處級或者廳級單位,那麼沒到天花板就不限名額到時間能升。
大約2014年有一次改革,說不設天花板了,全部按工齡,當然標準不止工齡一條,但幾乎就是滿工齡就能升。
然後就是上一次,18年職務與職級,將原來的正科副科副處之類改多了些級別,分了3類。然而不僅有天花板,連天花板之下的職級都定名額了。天花板同最早的一樣。
我作為一個2011年入職的公務員,恰好趕上兩次改革,14年本來滿3年按規定晉升副主任科員的,一紙檔案凍結了出個8年晉升的標準,18年按新規該晉升的又因為改革凍結,19年是政府部門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年又凍結,20年才終於晉升了4級主任科員。然而這每級都又名額,3級的不升2級,我們4級的別想升3級,何況4級的這麼多還不一定輪到我,而且大機率輪不到,所以別說啥天花板,我知道有天花板但根本看不見。
-
10 # 醉美江城rz
基層單位晉級職務數被限制,大批人員進不了職,同等條件的上級機關隨便進,規定不合理,憑什麼幹活最多的基層被限制,進不了級,天花板只是給基層設的嗎?太不合理了!
回覆列表
我在基層鄉鎮工作過11年,當過黨委委員兼黨政辦主任,對基層公務員的提拔晉升深有感觸。我先說答案:基層鄉鎮公務員提拔晉升的天花板是副科,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副科病”。意思是說,基層公務員提拔副科難,副科提拔正科也難。
一、基層鄉鎮公務員提拔緩慢,提拔為副科級領導是大家一生的追求鄉鎮公務員編制45個左右,大約有14個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其中正科級3個: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副科級領導職務有11個:副書記2個、黨委委員兼副鎮長1個、紀委書記1個、組織委員1個、宣傳委員1個、武裝部長1個、副鎮長2個、人大副主席1個、其他黨委委員1個。每個鄉鎮的領導編制情況可能稍微有些不同。
鄉鎮副科級領導職位11個,大概有8個正股級的所長、主任。8個正股級崗位競爭11個副科級崗位,130%的提拔。看起來,提拔副科似乎已是囊中之物,睡大覺,躺平能也提副科。其實不然。在鄉鎮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鄉鎮的副職領導絕大多數都是縣直機關空降的。以我所在鄉鎮為例,11個副科級領導職務,有7個是縣直機關空降的,1個副書記是團縣委書記空降的,準備提拔鎮長;1個副書記是其他鎮調過來的,準備升任人大主席;組織委員是組織部空降的;宣傳委員是宣傳部空降的;紀委書記是縣紀委空降的,1個黨委委員兼副鎮長是縣府辦空降的,1個副鎮長是縣發改局空降的,。真正屬於鄉鎮土生土長的鄉鎮副科級領導幹部也就3個,即1個武裝部長,1個副鎮長,1個人大副主席。
二、鄉鎮提拔正科級,比登天還難一個鄉鎮就3個正科級。然而,縣直單位空降鄉鎮正科的情況比空降副科更平常、更普遍。有的雖然不是直接空降,但也是先空降1個專職副書記,幹個1年半載,等鎮長崗位空缺出來,該空降專職副書記就立馬補位。空降和間接空降的模式似乎早已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續下去,導致鄉鎮副科級領導幹部幾乎提拔不了。我在鄉鎮工作時,50多歲的副科級領導有3個,任職差不多20年,先後在幾個鄉鎮工作過,輪換過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宣傳委員、副鎮長等崗位,但一直沒有提拔,在副科級職務上兜兜轉轉20多年,原地踏步、終此一生。
既然鄉鎮副科級提拔不了正科,那肯定就會長時間佔據著副科級崗位,甚至一干就是14-15年,甚至20年。股級幹部想提拔副科就得一直等下去,直到這些老副科退休或者調出,把崗位讓出來。我在鄉鎮11年,我們鄉鎮股級幹部提拔副科級領導職務,平均年齡大概是36歲,最大有46歲才提拔為副鎮長。還有很多很多50多歲的老科員,直到退休都還是科員,年齡上是年輕書記鎮長的長輩,但職務上卻比人家矮兩級。
因此,鄉鎮公務員的提拔晉升的天花板就是副科,沒錯,絕對是副科。基層公務員,工作一輩子,心酸一輩子。
實行職級並行政策,算是鄉鎮幹部福音,普通公務員退休前解決三級主任科員沒有問題。這算是對普通鄉鎮公務員辛勤付出的的褒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