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琥珀4

    個人感覺你的觀點還是正確的。春秋五霸就有幾種說法。宋襄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都有爭議在裡面。而七雄,南韓從沒雄過,燕國也只在樂毅的時候雄起了那麼一會會

  • 2 # 11a20b

    五霸七雄只是相對而言,尤其是五霸,真正拿得出手的是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至於剩下的一個名額無論是宋襄公還是闔閭勾踐都沒有說服力。還不如早期的鄭莊公!至於七雄還勉強說的過去,畢竟當時就剩下了這七個,而且七國之間外交不斷彼此認可!

  • 3 # 山海經解密

    不太對。春秋五霸有以下諸侯當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以及最後興起的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這七位都是經過周天子冊封的,不是隨便就能稱伯的。儘管後世五霸的說法不一,但前五位基本上是儒家所公認的。再來看戰國七雄。戰國時對於強國的概念有兩個條件:一是疆域超過千里,而是可以連兵百萬。戰國初期,這樣的國家有九個:齊、秦、韓、魏、趙、燕、楚、桀宋和中山。這九個諸侯都是疆域超過千里能夠連兵百萬的。只是桀宋和中山國很早就被其它諸侯聯合絞滅了,存在時間很短。所以,戰國七雄是真正的,並非虛名。

  • 4 # 鄭說豫見

    齊桓公是公認的霸主,有周王室頒發有正式的霸(伯)主的執照,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但齊國的霸業只在齊桓公一人而已,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霸業不在。

    宋襄公有志向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幫助齊國平定內亂,躍躍欲試想要稱霸,但貽笑大方,遭到楚國羞辱,算不算霸主都是兩可。

    晉文公流亡多年,大器晚成,開創了晉國霸業,也是當仁不讓的霸主,連周王都有求於他。晉文公滅國十幾個,服國十幾個,極大擴大了晉國的版圖。

    楚莊王,楚國地處南方蠻夷,不滿被封為子爵,自稱為王。但也有志向問鼎中原,與晉國多次爭霸,多個小弟擁簇。

    此外該有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曾經稱霸,而且也是周王室承認的,周王室派卿士出席諸侯會盟,確認吳國、越國的霸主地位。吳國、越國的霸業都是曇花一現,而且在春秋末期,沒什麼大的影響。

    秦穆公也算霸主,但秦國不參與東方國家的諸侯會盟,只是在西方稱霸,算是西伯。

    因此,春秋算起來不止五個霸主,有多個說法組合,但每個組合都會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其他的不固定。

    春秋爭霸的主線其實一直是晉楚兩國的爭霸,其他霸主要麼一代而亡,要麼曇花一現,只有晉國、楚國才是真正的霸國。

    晉楚兩國數百年爭鬥不斷,各個小國朝秦暮楚,苦不堪言,難以應對一王二霸的局面。後來宋國大夫穿梭各國,組織召開弭兵大會,晉楚兩國平分霸業,各個小國同時向兩個霸主進貢,春秋才穩定了幾十年。

    戰國七雄

    長期以來,齊楚燕韓趙魏秦被稱為戰國七雄,經過多年爭霸交戰,戰國的諸侯國數量減少很多,但也並非七個國家,只不過這七個國家實力稱雄而已。

    除此之外,戰國還有宋國、魯國、鄭國、衛國、中山國等諸侯國存在。其中宋國直到戰國末年,實力仍很強勁,四處攻伐被稱為“桀宋”,招致眾怒,被幾個大國聯合攻滅。而衛國直到秦滅六國後仍然存在,只不過已經小到不足掛齒了。

    而戰國七雄中,真正有實力的只有秦、楚、趙、魏而已,燕國地處東北邊陲,實力最差,沒什麼存在感。南南韓小,雖然滅掉鄭國,終究影響不大。

    而齊國,長期自立於東方,不很關心中原戰場,在秦滅六國過程中作壁上觀,每滅一國,齊國還祝賀秦國成功,到最後滅齊時也投降了之,齊國的表現最不像雄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忙忙忙,爸爸如何兼顧工作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