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的大流行,讓很多的華人聽到了這樣一句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蜀漢的開創者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而這個中山靖王,便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的兄長,中山靖王劉勝和漢武帝劉徹都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劉啟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孫子。
如此說來,劉備是正正經經的皇族血脈。
具備皇族血脈的劉備,行事上多有效仿先祖之舉。
劉備年少時,跟本家的兄弟姐妹們在一科樹下玩耍時,說了句「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句話的指向是如此明顯,嚇得劉備叔父趕緊教訓劉備,別胡說,這話被別人聽去,可是要滅門的。
其實四百年前,劉備的先祖劉邦也曾有過類似的表達,劉邦當泗水亭長時,曾多次從沛縣押送徭役去往咸陽,某一次,劉邦又去咸陽送徭役,在咸陽見到了秦始皇的車輦,脫口而出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跟劉備的口吻很像,都是對高階交通工具心馳神往。
咱們剛剛在文章開首提到的劉備摔孩子,其實劉備的先祖劉邦也做過類似的舉動,只不過場景不大一樣。
劉備摔孩子時,是孩子和趙雲都已經安全的時候,惺惺作態的一味很明顯。
劉備的動作是摔,而劉邦的動作不是出摔,是揣或推,比劉備更暴力;劉備摔孩子是收買人心,是在強調皇族的接班人並不比將軍更高貴,劉邦推孩子的作用似乎只是跑路;劉備摔孩子意味太明顯,沒什麼解讀的空間,所以只貢獻了一個歇後語,而劉邦摔孩子的動機、過程、場景、言語,都比較模糊,讓人浮想聯翩,解讀空間極大。
劉邦為什麼要推孩子,是否跟劉備一樣,在收買人心?雖然也有人往這個方向上做過解讀,但我們仍舊不能肯定這種解讀是正確的,只能說這種解讀有一定的合理性。
要不,我們先不要去想,為什麼劉邦會去推孩子,我們來看看劉邦推孩子後發生了些什麼吧,或許能從中看出劉邦為什麼要推孩子。
當劉邦把一雙兒女踹下車的時候,車伕夏侯嬰下車,把孩子抱回車上來。
這段情節,應當在劉邦的預料中,因為劉邦起事前,夏侯嬰便是劉邦的好哥們,被劉邦誤傷後,有人把劉邦告到官府,劉邦是管治安的亭長,傷人屬於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為了不死劉邦獲重罪,劉邦和夏侯嬰都咬定沒有傷人的事,但負責辦案的人不信,找到了證據,夏侯嬰被判刑一年多,挨六百多的板子,仍舊在為劉邦開脫。
六百多的板子,什麼概念,基本上會把人打死的,夏侯嬰雖然活下來了,但當時也得被打個半死,在這樣的情況下,夏侯嬰仍舊力保劉邦,可見在夏侯嬰的心目中,劉邦是一個多麼有份量的朋友,為了這個朋友,夏侯嬰完全可以把命豁出去的。
正因為劉邦對於夏侯嬰來說是如此地重要,所以夏侯嬰才會去抱回劉邦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也是極重要的,其重要性可能也超過了自己的生命。
《史記》中沒有講劉邦踹孩子時,跟隨在劉邦跟前的幾十個親隨在幹什麼,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吧?他們是想護送著劉邦跑路,還是為夏侯嬰開闢出安全地帶,保護夏侯嬰救孩子?
有可能兩種選擇的都有。
從這兩種選擇中,劉邦看到了兩種忠心。
一種是堅定不移地執行劉邦命令的忠心,無論劉邦做出什麼決定,哪怕劉邦親手拋棄自己的一雙兒女,他們也支援劉邦的決定。或許這種忠心可以被認為是愚忠。
另一種是有選擇地執行劉邦命令的忠心,他們跟夏侯嬰一樣,不但不想看到劉邦受到傷害,也不想劉邦的家人受到傷害,當劉邦做出傷害家人的舉動時,他們選擇保護劉邦的家人。或許這種忠心可以被認為是理性的忠心。
兩種結果,對於劉邦來說,都算是好的,但這兩種結果中,只有第二種才是劉邦想要的。
所以劉邦又試驗了幾次,當所有人都在拼死地護住劉邦父子的時候,劉邦認為可以了,這些人的確是真正忠心的,他們不但不會為了高官厚祿出賣自己,也不會出賣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他們在,哪怕是鬥到最後一刻,他們也是安全的。
由此,我大膽地推測,或許劉邦推孩子,是在試親隨的忠心,他想找出親隨中不符合需要的人,加以防範。
要知道,為劉邦、項梁等人灑下火種的陳勝,就是在跑路的時候,被車伕殺死的,夏侯嬰固然不會殺死劉邦,但其他人會不會殺夏侯嬰呢,會不會殺劉邦的一雙子女呢,會不會在殺了夏侯嬰之後殺劉邦呢?
劉邦不得不防,所以才會冒險地想出這一招。
想必劉邦推孩子下車時,那些只顧著自己跑,不來保護劉邦、夏侯嬰的親隨,當場就被其他親隨幹掉了吧?
想必那些只懂得保護劉邦的親隨,早就在劉邦的心目裡被邊緣化併成為被防範的物件了吧?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三國故事的大流行,讓很多的華人聽到了這樣一句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蜀漢的開創者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而這個中山靖王,便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的兄長,中山靖王劉勝和漢武帝劉徹都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劉啟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孫子。
如此說來,劉備是正正經經的皇族血脈。
具備皇族血脈的劉備,行事上多有效仿先祖之舉。
劉備年少時,跟本家的兄弟姐妹們在一科樹下玩耍時,說了句「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句話的指向是如此明顯,嚇得劉備叔父趕緊教訓劉備,別胡說,這話被別人聽去,可是要滅門的。
其實四百年前,劉備的先祖劉邦也曾有過類似的表達,劉邦當泗水亭長時,曾多次從沛縣押送徭役去往咸陽,某一次,劉邦又去咸陽送徭役,在咸陽見到了秦始皇的車輦,脫口而出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跟劉備的口吻很像,都是對高階交通工具心馳神往。
咱們剛剛在文章開首提到的劉備摔孩子,其實劉備的先祖劉邦也做過類似的舉動,只不過場景不大一樣。
劉備摔孩子時,是孩子和趙雲都已經安全的時候,惺惺作態的一味很明顯。
劉備的動作是摔,而劉邦的動作不是出摔,是揣或推,比劉備更暴力;劉備摔孩子是收買人心,是在強調皇族的接班人並不比將軍更高貴,劉邦推孩子的作用似乎只是跑路;劉備摔孩子意味太明顯,沒什麼解讀的空間,所以只貢獻了一個歇後語,而劉邦摔孩子的動機、過程、場景、言語,都比較模糊,讓人浮想聯翩,解讀空間極大。
劉邦為什麼要推孩子,是否跟劉備一樣,在收買人心?雖然也有人往這個方向上做過解讀,但我們仍舊不能肯定這種解讀是正確的,只能說這種解讀有一定的合理性。
要不,我們先不要去想,為什麼劉邦會去推孩子,我們來看看劉邦推孩子後發生了些什麼吧,或許能從中看出劉邦為什麼要推孩子。
當劉邦把一雙兒女踹下車的時候,車伕夏侯嬰下車,把孩子抱回車上來。
這段情節,應當在劉邦的預料中,因為劉邦起事前,夏侯嬰便是劉邦的好哥們,被劉邦誤傷後,有人把劉邦告到官府,劉邦是管治安的亭長,傷人屬於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為了不死劉邦獲重罪,劉邦和夏侯嬰都咬定沒有傷人的事,但負責辦案的人不信,找到了證據,夏侯嬰被判刑一年多,挨六百多的板子,仍舊在為劉邦開脫。
六百多的板子,什麼概念,基本上會把人打死的,夏侯嬰雖然活下來了,但當時也得被打個半死,在這樣的情況下,夏侯嬰仍舊力保劉邦,可見在夏侯嬰的心目中,劉邦是一個多麼有份量的朋友,為了這個朋友,夏侯嬰完全可以把命豁出去的。
正因為劉邦對於夏侯嬰來說是如此地重要,所以夏侯嬰才會去抱回劉邦的孩子——朋友的孩子也是極重要的,其重要性可能也超過了自己的生命。
《史記》中沒有講劉邦踹孩子時,跟隨在劉邦跟前的幾十個親隨在幹什麼,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吧?他們是想護送著劉邦跑路,還是為夏侯嬰開闢出安全地帶,保護夏侯嬰救孩子?
有可能兩種選擇的都有。
從這兩種選擇中,劉邦看到了兩種忠心。
一種是堅定不移地執行劉邦命令的忠心,無論劉邦做出什麼決定,哪怕劉邦親手拋棄自己的一雙兒女,他們也支援劉邦的決定。或許這種忠心可以被認為是愚忠。
另一種是有選擇地執行劉邦命令的忠心,他們跟夏侯嬰一樣,不但不想看到劉邦受到傷害,也不想劉邦的家人受到傷害,當劉邦做出傷害家人的舉動時,他們選擇保護劉邦的家人。或許這種忠心可以被認為是理性的忠心。
兩種結果,對於劉邦來說,都算是好的,但這兩種結果中,只有第二種才是劉邦想要的。
所以劉邦又試驗了幾次,當所有人都在拼死地護住劉邦父子的時候,劉邦認為可以了,這些人的確是真正忠心的,他們不但不會為了高官厚祿出賣自己,也不會出賣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他們在,哪怕是鬥到最後一刻,他們也是安全的。
由此,我大膽地推測,或許劉邦推孩子,是在試親隨的忠心,他想找出親隨中不符合需要的人,加以防範。
要知道,為劉邦、項梁等人灑下火種的陳勝,就是在跑路的時候,被車伕殺死的,夏侯嬰固然不會殺死劉邦,但其他人會不會殺夏侯嬰呢,會不會殺劉邦的一雙子女呢,會不會在殺了夏侯嬰之後殺劉邦呢?
劉邦不得不防,所以才會冒險地想出這一招。
想必劉邦推孩子下車時,那些只顧著自己跑,不來保護劉邦、夏侯嬰的親隨,當場就被其他親隨幹掉了吧?
想必那些只懂得保護劉邦的親隨,早就在劉邦的心目裡被邊緣化併成為被防範的物件了吧?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