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為著名的童話,原文很短,幾分鐘就能讀完,但是它卻在各個版本的《安徒生童話選集》中都有所收錄,足見它帶給讀者的震撼有多深。
很多童話都證實了它們被創作出來,瞄準的讀者就是成年人。兒童很難體驗到童話的深意,以及其誕生的社會背景。賣火柴的少女這個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我們在王爾德的《快樂王子》,甚至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都曾對她的身影驚鴻一瞥。
賣火柴的小女孩展現了傳統發達國家底層人民的悲慘境遇,以及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異的悲劇畫卷。窮苦的小女孩在凍死前陷入彌留的幻覺,看到的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望——火爐和烤鵝——這僅僅是一個人所必需的溫飽而已。普通人根本不曾留意的必要生存條件,小女孩卻到死也未能得到。
女孩想讓死去的祖母把她帶走,帶到上帝那裡去,象徵著她對人世已經沒有任何留戀,包括火爐和烤鵝以及聖誕樹在內也不能挽留她。女孩已經到了只有宗教才能安慰自己的可憐地步,她和安徒生筆下的很多角色一樣,最終的結局就是和上帝在一起,那是他們僅有的慰藉——阿Q式的美滿結局。
很多童話繪本不能接受這麼殘忍的結尾,便在小女孩死後增添了好心人安葬她拿來衣服之類的杜撰情節。這或許可以安慰幼小的讀者,但是卻抹殺了社會真正殘忍的一面,並推遲了讀者認識世界殘酷性的那一刻。
女孩生前沒有得到任何收容所或慈善機構的救助,死後得到牧師的祈禱實屬畫蛇添足。牧師啊,你早做什麼去了?賣火柴的少女最真實的結局,莫過於一輛政府的馬車過來,殯葬人員把女孩用草蓆子一裹就扔上車,和那些無名的流浪者屍體一起被運到亂葬崗。甚至還可以增添殯葬者摸摸女孩身上,因為沒找到值錢的東西而咒罵窮鬼。還可以畫龍點睛添一句“大過年的,死也不撿個時候,真晦氣!”“現在還有凍死街頭的人,真是給政府丟臉!趕緊埋了,別讓人看見這可恥的一幕。”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樣的結局恐怕才真正具有悲劇美,畢竟宗教挽救不了世人,只是徒增無用的安慰罷了。
正如《海的女兒》中美人魚應該化作海上的泡沫就結束,不要小天使來把她接到天國去。《快樂王子》死去的燕子和破碎的王子雕像就被丟在荒山野嶺,前者被人撿去當了肥料,後者被砸得粉碎還壘了豬圈——這才是真正的市井人生。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為著名的童話,原文很短,幾分鐘就能讀完,但是它卻在各個版本的《安徒生童話選集》中都有所收錄,足見它帶給讀者的震撼有多深。
很多童話都證實了它們被創作出來,瞄準的讀者就是成年人。兒童很難體驗到童話的深意,以及其誕生的社會背景。賣火柴的少女這個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我們在王爾德的《快樂王子》,甚至伊藤潤二的恐怖漫畫都曾對她的身影驚鴻一瞥。
賣火柴的小女孩展現了傳統發達國家底層人民的悲慘境遇,以及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異的悲劇畫卷。窮苦的小女孩在凍死前陷入彌留的幻覺,看到的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望——火爐和烤鵝——這僅僅是一個人所必需的溫飽而已。普通人根本不曾留意的必要生存條件,小女孩卻到死也未能得到。
女孩想讓死去的祖母把她帶走,帶到上帝那裡去,象徵著她對人世已經沒有任何留戀,包括火爐和烤鵝以及聖誕樹在內也不能挽留她。女孩已經到了只有宗教才能安慰自己的可憐地步,她和安徒生筆下的很多角色一樣,最終的結局就是和上帝在一起,那是他們僅有的慰藉——阿Q式的美滿結局。
很多童話繪本不能接受這麼殘忍的結尾,便在小女孩死後增添了好心人安葬她拿來衣服之類的杜撰情節。這或許可以安慰幼小的讀者,但是卻抹殺了社會真正殘忍的一面,並推遲了讀者認識世界殘酷性的那一刻。
女孩生前沒有得到任何收容所或慈善機構的救助,死後得到牧師的祈禱實屬畫蛇添足。牧師啊,你早做什麼去了?賣火柴的少女最真實的結局,莫過於一輛政府的馬車過來,殯葬人員把女孩用草蓆子一裹就扔上車,和那些無名的流浪者屍體一起被運到亂葬崗。甚至還可以增添殯葬者摸摸女孩身上,因為沒找到值錢的東西而咒罵窮鬼。還可以畫龍點睛添一句“大過年的,死也不撿個時候,真晦氣!”“現在還有凍死街頭的人,真是給政府丟臉!趕緊埋了,別讓人看見這可恥的一幕。”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這樣的結局恐怕才真正具有悲劇美,畢竟宗教挽救不了世人,只是徒增無用的安慰罷了。
正如《海的女兒》中美人魚應該化作海上的泡沫就結束,不要小天使來把她接到天國去。《快樂王子》死去的燕子和破碎的王子雕像就被丟在荒山野嶺,前者被人撿去當了肥料,後者被砸得粉碎還壘了豬圈——這才是真正的市井人生。
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