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揭陽打工妹

    在今天的中學歷史課本中,清代的康乾盛世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且歷史最久的盛世。然而今日,許多人將這一盛世稱為“紅薯盛世”。那麼,這個長達一百餘年的古代盛世究竟與紅薯有何關係呢?

    

    人口盛世

    明朝以前的古代中國,以麥、粟、稻為主的糧食作物佔據了華人的餐桌,這些糧食作物的產量雖然隨著中國古代耕作技術的提升與耕地面積的增加而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有所提升,但是由於物種本身的限制,這些糧食作物所能供養的人口量始終有限。因此,在明朝末年之前,中國的人口峰值基本維持在一億人左右。

     圖/中國古代人口變化

    然而,隨著清王朝的建立,華人口開始了井噴式的增長,在戰亂仍頻的順治十二年(1655年)全華人口為7000萬,到了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之時達到1億人;在馬嘎爾尼使團訪華之前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華人口已經超過3億。在中國古代這個以“人丁興旺”為盛世標準的話語導向下,康乾盛世毫無疑問是最為恢弘的盛世,而這些人口的瘋狂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當時的舶來產品-番薯(紅薯)。

    瘋狂的番薯

    番薯原產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明代中後期傳入中國 。番薯傳入中國以後 , 名稱很快和 中國原有的薯類結合起來 , 於是就有了甘薯 、地瓜 、紅薯、白薯等等的稱呼。

    由於番薯甜美可口, 適應性強(可以在山丘荒地之上種植)、產量高,“種之利勝種穀,在國內傳播很快,不久就以其獨特的優勢壓倒傳統薯類, 在糧食作物中躍居重要地位。

    以當時的河南為例,乾隆時期河南旱災嚴重 , 連年歉收 , 為了救災 , 乾隆命閩浙總督雅 德 “ 將番薯藤種採寄河南 ” , 乾隆五十年元月 , 又命河南巡撫勸諭河南民人仿照豫北懷 慶府的辦法 , 廣為栽種紅薯,用以接濟民食。正是因為番薯的存在,中國曆朝政府最為頭痛的旱災所造成的人口損失也就大為減少。

    番薯來華之後,大大改變了中國的農業種植佈局,也改變了人民的飲食結構,為清朝時期人口盛世的到來做了充分的物質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重啟60年前被放棄的行動式陸基核反應堆有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