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都是天才式的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是影響和成就最大的詩人。兩人的關係非常融洽,也互相欣賞。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陝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於碎葉,幼年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今四川江油)。20歲時隻身出川,到處遊歷。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因權貴猜疑,三年後被排擠出京,遍遊名山大川。安史之亂時,李白受邀為永王李璘幕僚。後李遴反叛兵敗,李白受到牽連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還。寶應元年(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他自幼好學,成年後遊歷各地,期間與李白相識,並結下深厚的情誼。後寓居長安十年,生活貧困,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棄官入川,經友人嚴武推薦任劍南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傳世。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負,他的大量詩篇,集中反映了他的進步理想和那個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但是,對於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李白也給予強烈的批判和譴責,表現出他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積極精神。在藝術創作上,他繼承了屈原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透過生動明快的語言,奇特精巧的構思,豪邁奔放的熱情,想象誇張的手法,宏闊磅礴的氣勢,形成了他瀟灑飄逸和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風格,達到了中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在長期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中,他對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和廣大人民生活的痛苦有著深切的感受。在困居長安時,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其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安史之亂後,他結合自己漂泊的經歷和沿途見聞,寫出了“三吏”(《新安吏》、《潼關吏》和《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和《無家別》)的不朽組詩,真實地描寫了戰亂和兵役帶給廣大人民的深重災難和痛苦,表達了對奴役和迫害人民的那些官吏的深惡痛絕之情。
李白和杜甫都是天才式的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是影響和成就最大的詩人。兩人的關係非常融洽,也互相欣賞。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陝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於碎葉,幼年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今四川江油)。20歲時隻身出川,到處遊歷。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因權貴猜疑,三年後被排擠出京,遍遊名山大川。安史之亂時,李白受邀為永王李璘幕僚。後李遴反叛兵敗,李白受到牽連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還。寶應元年(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他自幼好學,成年後遊歷各地,期間與李白相識,並結下深厚的情誼。後寓居長安十年,生活貧困,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棄官入川,經友人嚴武推薦任劍南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傳世。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負,他的大量詩篇,集中反映了他的進步理想和那個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的景象。但是,對於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李白也給予強烈的批判和譴責,表現出他蔑視權貴,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積極精神。在藝術創作上,他繼承了屈原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透過生動明快的語言,奇特精巧的構思,豪邁奔放的熱情,想象誇張的手法,宏闊磅礴的氣勢,形成了他瀟灑飄逸和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風格,達到了中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在長期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中,他對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和廣大人民生活的痛苦有著深切的感受。在困居長安時,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其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安史之亂後,他結合自己漂泊的經歷和沿途見聞,寫出了“三吏”(《新安吏》、《潼關吏》和《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和《無家別》)的不朽組詩,真實地描寫了戰亂和兵役帶給廣大人民的深重災難和痛苦,表達了對奴役和迫害人民的那些官吏的深惡痛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