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認知框架
-
2 # 衛清芳
愛好虛名的人認定“別人的行為便是他自己的幸福”,愛好享樂的人認定“他自己的感覺便是幸福”,但擁有智慧的人則認定“自己的行為才是他的幸福”。
如何找到自己的行為成就?我從兩個方面來說說。
心態。
心態是人情緒和意志的控制塔,是心態決定了行為的方向於質量。
情人眼裡出西施.愛屋及烏.哀莫大於心死,這些不平常的舉動,就是心態在起作用。
消極的心態是心靈的疾病和垃圾。消極的心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天生的。是受環境.教育的影響.潛移默化而逐漸行成的。1.缺乏目標。2.害怕失敗。3害怕被拒絕。4.埋怨於責怪。5.否定現實。6.做事半途而廢。7.對未來悲觀好高騖遠。
消除破壞性批評,對自己負責。1.確定目標2.提高自我價值3.寬恕包容別人4.堅持不懈直到成功5.永遠期待最好的6.充滿愛心7.塑造成功的個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任何時候保持積極的心態,欣賞讚美別,成就自我價值。
中國的文化很大層面,就是建立在悟性的文化,不可言說,不可表述,不可言傳,只可意會。這個文化的集體無意識層面,就會落實到很多細節性的東西。滲透在方方面面,表現的林林總總。最大的集體共識只不過是文化形態的另外一種貫徹【思想、思維、行為】徹底的貫徹,大概、或者、八九不離十、大約、或許、也許、比較模糊的表述方式,這就會落下了一種很嚴重的問題,不夠精細化。
一個人做什麼事,最後都會產生一些結果,內在的、外在的,只要學會精細化處理這些結果,其實就是找到了評估的方式。這會大大牴觸我們固有的習慣,一切要【資料化】,一切也皆可資料化,如果不能資料化,其實是我們還未能深入瞭解一個【事物】的底層機制,只要瞭解得足夠深入,就一定可以資料化,這也正是科學的方法。但如果一定要基於悟性文化,首先表明的是悟性文化沒有什麼不好,只是要再往前推進一步以最適應時代的需要。
如何找到自己的行為成就,就是要精細化、就是要去設計一種評估方式,最後量化資料。當然這個東西不能搞得太複雜,簡單的幾個要素其實就可以做到,透過這幾個要素去建立一個結構,透過這上結構來表述行為的成就。對於個人來說,這樣簡單的設計就夠了。
如果放在一個組織,它的要素維度可能更多,更加精細,但背後的演算法會更加複雜,越精細當然也越準確,背後的事實就是資料,【思想、思維、行為】產生的資料,是可以反過來衡量自己的一切,當然也包括行為的成就。
結論,或許一個Checklist的表格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