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甜圈品牌家紡

    這個要看引發親子溝通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找到原因才可以尋找到解決的辦法!才能對症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會出現上述那些常見的困難,究其原因,是在於很多父母與孩子溝通時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心態。下列這些情形,常常是引發親子之間溝通障礙的導火線:

    1、命令、指揮、支配:

    許多父母為了快速實現對孩子的管教預期,常以父母的權威去命令孩子行動。這種情況下的溝通是單向溝通而非雙向溝通,只是一昧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而不聽孩子說出自身感受及困難。例如當孩子不想吃飯時,父母的語氣常常是這樣的:「我要你吃你就吃,不要講條件!」、「現在就給我吃,一定要吃完!」,孩子雖然暫時屈服於父母的威權之下,但是也關閉了溝通之門。常常看到許多父母因孩子很聽自己的話而沾沾自喜,父母說一孩子不敢說二,卻不知道孩子很可能已悄悄為自己開闢了一條暗道,躲避父母的威權,乃至於誤入歧途,這是值得很多父母警惕的。

    2、警告、威脅:

    「你不聽話的話,給我試試看。」、「不去洗碗的話,今天就不讓你看電視了。」這是警告、威脅的語氣。還有說狠話來威脅孩子:「你再說我就要打下去。」、「出去,就不要再回來!」以這種強勢的手段來管教孩子,就和上一種方式一樣,短期或表面上雖然可以看到孩子的服從,卻會逐漸失去孩子的心。

    3、批評、斥責:

    在時間緊迫的情形下,父母常常會因為孩子沒達到自己的期待而動怒,斥責孩子:「你怎麼動作那麼慢!皮在癢了是不是?」或是不尊重孩子,不給孩子臺階下,批評他:「看看你現在這樣子,全身都讓我看不順眼!」。甚至是惡狠狠的辱罵:「生了你,不知道是上輩子做了什麼孽!」父母宣洩怒氣的無心話語,會讓孩子感覺更大的挫折,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緒上的牴觸和逆反心理。

    4、譏諷、挖苦、羞辱:

    當孩子的表現不符合期望時,有時候父母會在一時衝動之下,以譏諷、挖苦、羞辱的語氣來表達失望,比如責罵孩子:「你是笨蛋喔!」或是嘲諷:「上次兩科不及格,這次三科不及格,下次就可想而知了。」甚至指桑罵槐:「真是和你爸爸一模一樣,沒什麼出息。」一句無心的話,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使他失去努力的動力。

    5、盤問、審問:

    對孩子懷有成見或敵意。「又在騙我了,又在找藉口了!」父母以嚴厲的口氣。

    像審問犯人一般問孩子:「你是不是在學校做了什麼壞事?為什麼這麼晚才放學?」這樣的話常見於緊張型的父母。不適當的盤問:「你出去幹嘛?和誰在一起?在一起做什麼?幹嘛不待在家裡?」因擔心而脫口而出的盤問,常讓孩子自認為自己在父母心中就是負面的形象或對父母起反感,因而感覺受挫,進而放棄與父母溝通的想法。

    6、訓誡、教條、矛盾:

    這是傳統父母表達望子成龍的心情,急於向孩子說教的方式:「當一個學生就是要上學,難道你不知道嗎?」雖然這是父母在表達關心,但是教條式的說詞,並不能真的安撫孩子當下不想上學的心情,甚至會激起孩子的不耐煩和反感,無法解決問題。還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自身態度很矛盾:買電動玩具給孩子,然而如果孩子玩卻又罵他。

    7、否定、拒絕、疏離:

    拒絕孩子:「你的事我不想再管了!」;疏離:對孩子漠不關心。或者把孩子總當小孩看,未能尊重孩子也是完整的個體,常會使用這樣的否定來響應孩子:「不要再說了!都是藉口!」每次總是會有一大堆捏造的理由,關閉了與孩子深入互動的管道,當孩子不斷被父母否定,他也就與父母越來越疏遠了。

    8、比較:

    「你看看隔壁的小明那麼乖,要多和人家學學,不要每次都讓媽媽沒面子。」父母原本是希望鼓勵孩子,卻使孩子在比較中不斷失去了自信心,反而自甘墮落。

    9、自以為是:

    主觀性強的父母在孩子遇到什麼情況時,總是自做主張為孩子下定論:「你一定是功課沒寫完,要麼就是和別人打架了,才不敢去上學,是不是?」讓孩子覺得百口莫辯、有口難言,或覺得挫折、不被瞭解,而懶得理父母。

    10、宣洩委屈:

    父母把所有的委屈一股腦兒向孩子宣洩:「我辛辛苦苦賺錢是為了什麼?怎麼生出你這種不長進的孩子?」孩子將同時揹負自己與父母的壓力,一旦有一天承受不住而爆發,將更不可收拾。

    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幸福、快樂而且成熟的人,但往往由於教養的偏差,讓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相反的,只感受到父母親的專制和囉唆,真是件遺憾的事!為避免年輕父母將來造成這種遺憾,瞭解「親子溝通障礙的原因」,有助父母與子女開啟「親子之門」,締造和諧親密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魯朩齊市人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