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內小美醫生
-
2 # 鄭光亮院長
這是必須的!一是有利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二是有效避免誤診誤治和醫療糾紛;三是醫療文書規範要求(也叫基本七項檢查)。
-
3 # 且蘭醫者
針對這個問題,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想很有必要和大家一同分析,患者住院以後,到底所抽的血用做什麼檢查專案,檢查專案對於指導治療的必要性,您就知道是否合理了。
首先住院病人抽血,醫生會囑咐患者入院第二天晨起後保持空腹採取血液標本(因為早晨抽血化驗資料波動較小;如果進食後抽血,血液中的許多化學成分會發生改變,得不到準確的化驗值)。
其次我舉一個病例,更能直觀的說明住院抽血的合理性。以手術前的外科病人為例。住院以後化驗室常規檢查專案具體包含:血常規、凝血四項、血生化、輸血前免疫、血型和交叉配血等檢查。由於這幾個專案檢查裝置的不同,為了保證抽取的血液量(每個專案採血大概在4~5ML左右)符合裝置檢測要求,不至於因採血過少再次增加患者的精神壓力,所以護士在採血時,要分別採入3~4個試管裡面送檢。這就造成了部分患者認為抽了很多血的原因。
有人會問道,做這幾項檢查是否合理呢?老煙刀從一個外科醫生的角度告訴你,有必要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血常規是判斷病人是否貧血和感染、血液系統疾病;血生化是瞭解術前患者肝腎功能和血糖血脂情況;凝血四項如果提示異常,不能做手術;輸血前免疫檢查是否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的感染,如果有感染,手術室要提前做好相印的準備;血型、交叉配血檢查是做好手術可能要輸血的準備。這些常規檢查,出發點首先考慮全面瞭解患者情況,降低手術風險,缺少其中任何一項,患者在手術中、手術後都可能被置於更大的風險中。所以說住院抽血檢查,對於醫生評估患者病情,提供有價值的臨床資料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我希望患者在就診過程中,理性的看待這一問題,對於檢查專案有疑問的,可以向您的主治大夫提出來,我相信他會從專業的角度給您一個合理的解釋,透過有效的溝通建立相互信賴的醫患關係,讓原本緊張的醫患關係,迴歸於和諧!
-
4 # 劉華放大夫
首先,要明確地回答。這個是是十分必要的。
先僅作為一個手術科室醫生進行回答。一個人在一次住院過程中,先要明確血液成分如何,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血常規”,血常規報告裡可以反映出很多問題。如果正常自不必說,但如果異常,比如:白細胞增高、血小板減少等,這些可以反映出一些疾病的情況,有些時候便是手術禁忌症,試想:如果術前沒有化驗,而冒然手術,不但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負擔。
再比如:肝腎功。肝功能、腎功能是反應一個人代謝能力的指標。比如:轉氨酶過高,或肌酐過高,則分別反映了患者的肝功能和腎功能差,可能耐受不了手術,術中術後需要應用藥物維持生命體徵,預防感染,如不進行檢查,冒然手術,那麼手術所帶來的不僅不適治療,反而是更大的創傷。
對於這些功能性的化驗指標,同一次住院期間,如果超過一個星期,根據臨床是否需要了解情況,需要重新抽血化驗。但對於一些病原學檢查,如肝炎、梅毒、HIV等的化驗,則不需要複查的這樣頻繁。在數個月期間反覆住院的病人,甚至可以不再重新抽血複查。
回覆列表
去醫院看病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需要“化驗”,在臨床上特別是門診,有好多患者就診時就會“指導”大夫:趕緊先給我開單子,我要先去抽血,我還沒吃飯了!可想而知,“抽血”對於疾病的診治是很重要的!門診病人相對簡單,流動性快需要化驗檢查的專案相對簡單、少,所以一般門診檢查抽血化驗相對的需要抽取的血量少! 但是: 對於住院患者,病情相對比較複雜,需要對患者進行簡單的綜合評估,所以此時,需要抽取化驗的用血量相對較多! 這也是在臨床上有一部分患者抱怨我們抽的血量多的原因,有很多患者看著護士治療盤中的一管管血,十分心痛和緊張,“怕把血抽沒了”!現在小美醫生給大家解釋一下入院時必要的採血設定的原因(僅訴血標本):首先,患者在入院第二天需要採集空腹血標本用於入院檢測評估患者入院時的一般狀況;其次,對於血液檢查的專案:必備的是血常規和生化,用於評估患者有無貧血、感染;篩查肝腎功能、血糖、血脂以及有無合併血液系統疾病等一般情況;國家要求的不僅是對患者自身還是醫護人員都很重要的肝炎、梅毒、艾滋等傳染性疾病的篩查!再次,每個醫院的級別或者水平的差異,化驗室能開展的化驗專案存在差異;最後,根據你對患者病史以及體徵形成的針對疾病初步診斷以及排除診斷需要的輔助化驗專案(根據考慮的疾病以及科室之間會有差異);但是,當然醫療水平差異以及不同大夫對於疾病的主觀評估可能也會對於臨床上的檢查專案會稍有不同! 所以說,臨床上的一些抽血專案是很重要和必須的!
但是,任何行業也有例外,醫療事業雖說具有公益性,但是那一般指的是“公立醫院”;對於私立醫院或者一些個人診所,可以理解,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看中的更是收益,額外會增加一些可查可不查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