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珞珈山的貓

    我們知道,在大秦帝國統一了山東六國之後。開始向東南,向南進行擴張,並且順利的消滅了東南和嶺南的百越之地。才算是真正的實現了全國大一統。那麼在統一百越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吶?這又與我們提到的水利工程有什麼關係呢?聽我一一道來。自古南方多雨水,山脈地形崎嶇,尤其是西南和嶺南地區最為顯著。而且在生產力低下的2000多年前,高山大川存在使得百越之地基本上與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地區相隔絕,因此秦始皇在統一南方諸多部落的時候做了大量的準備,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打通阻隔開闢糧草補給運輸通道?為順利的統一嶺南諸多部落建立有利條件。建立一條行軍補給的運輸線,因此,舉世矚目的靈渠就此誕生。

    故事發生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39歲的秦始皇正值盛年,這一年,秦始皇完成了消滅六國統一中原的大秦夢。也就是這一年,曾經不被戰國七雄在意的百越之地開始進入這位雄主的眼睛。兩年後,秦始皇派出50萬大軍由屠睢率領,兵分五路,浩浩蕩蕩殺向嶺南地區。如此數量眾多且身經百戰的大秦鐵軍,我們一定以為會以枯拉朽之勢消滅百越,早奏凱歌!然而這兵分五路的50萬大軍。行進的並不順利,除第一路較順利地拿下了東甌和閩越地區,大致為今天的浙江和福建地區。其餘四路大軍均遭遇了頑強的抵抗,且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數十萬大軍,面對由一些部落組成的散兵遊勇。卻三年久攻不下,且死傷慘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後勤補給跟不上,直接導致整個作戰的行動極其不利。加之南方地形複雜,水網交錯,從小生長在黃土高原上的老秦人,面對百越之地土著居民的游擊戰術,一時竟發揮不出自己的強項和實力。為了加強自己的後勤補給,彌補自己的短板。秦始皇運用水利專家認真考察之後決定修建靈渠打通南北水上通道。進而使後方的補給源源不斷的及時,有效地運往前線。公元前214年,靈渠全線鑿成通航,大批的軍用補給和物資。能夠經水路源源不斷送往前線,因此,就在通航的當年,浩浩蕩蕩的秦軍一舉攻下了嶺南。隨即設立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自此嶺南地區正式成為大秦帝國的領土。可以肯定的是在秦王朝統一嶺南的過程中,靈渠這一世界上最早的水利運河工程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的靈渠,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但題主所說的水利工程的建設才使大秦帝國最終能夠統一天下,這樣的結論是誇大其詞了。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有很多,每一個因素在戰爭發生的過程中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即靈渠只是秦國能夠統一嶺南地區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一位偉人曾這樣說道: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我十分認同這句話,與君共勉!

  • 2 # 一念燦若煙華

    不是的,只是透過一項工程的建設就能讓一個國家崛起成為強國而且橫掃天下是不可能的,秦國的強大在於商鞅變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透過立法來保證和規範國民的行為;透過軍功授爵解決平民的上升通道;透過廢井田和允許自由交易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透過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透過統一度量衡調動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透過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發展農業;透過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擴大了國家的賦稅和兵役來源。這些自上而下涉及從政治到經濟到軍事和生產的改革才是秦國崛起的保證,而不是取決於一項國家級的工程。

  • 3 # 大秦魂的微博

    戰國七雄中並非只有秦國一個國家變法圖強,其他六國都有過盛極一時的時期。但他們沒有秦國那樣的完善的徹底的法治制度,所以都難以保持長期的國富民強。

    一個國家要保持著勃勃向上的生機,必須要實現社會的最大限度的公平,公平不是平均主義,而是人與人機會的平等,每個人的才能不同,成就也不同,如果非要使他們的待遇相同,那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秦國就是戰國七雄當中,實現公平做的最完善的國家。無論是戰爭殺敵還是和平建設,人,都是主要因素。秦國充分利用民力,獎勵耕作,大搞農業生產、基礎建設,也充分發揮了軍功制度的作用,不斷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

    如果沒有一個恆久穩定,執行通暢的法律制度,就無法保證社會的公平,沒有真正的公平,就不會發揮耕種農民的生產力,和作戰部隊的戰鬥力。

    所以說,歸根結底,秦國的統一天下是靠的制度,而非簡單的幾個水利工程,或者說單獨的農業豐收,糧食的高產。

  • 4 # 風瀟瀟65128298

    可以這麼說。決定秦趙勝負的長平之戰,實際就是糧食戰爭。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與水利關係密切。秦國廢井田開纖陌鄭國渠,佔巴蜀,都江堰,修靈渠,都是大戰略工程。從戰國曆史應汲取什麼教訓呢?那就是要在大戰略上下功夫。廢纖陌,歸井田,每年進口美糧食一億零八百噸,佔自產五億噸的20%,大大超過安全係數5%,是不是該不唱讚歌,居安思危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最近英國的政治新星,約翰遜也會捲入了“通俄門事件”?事件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