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評煽談

    一、把握年齡特點,拓展幼兒興趣

    在班級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為每個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材料,並讓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意願決定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用什麼玩,從而積極地與同伴、材料互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及活動的永續性與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有著直接的聯絡。為使材料具有教育價值,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教師應提供能夠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兒興趣的材料,讓材料與幼兒積極“對話”。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本班幼兒的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與學習興趣。只有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才會變得積極主動。

    二、明確材料蘊涵,凸顯教育價值

    首先,應凸顯活動材料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明確什麼樣的材料可以引發什麼樣的活動,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就是說,活動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而必須與具體目標相聯絡,並能保證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其次,在材料的旁邊應放置圖書和其他資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時附上影象或文字,有助於幼兒在真實物體和圖片、圖畫以及與材料有關的故事之間建立聯絡,從而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探索與學習資源。如在區域中提供簡單的操作圖,或將幼兒活動材料的相關畫頁張貼在牆壁上,都能增加幼兒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從而更易完成操作活動。再次,可以利用材料強調某個學習領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為突出某個學習領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學區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慾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稜鏡、會變的顏色、磁鐵、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生活區”添置剪刀、針線等多種生活、勞動工具,讓幼兒學習穿針、縫線等基本生活實用技能。

    三、提供組合材料,創新操作方式

    教師應能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對材料進行最佳化組合,透過資源共享、設定情境、分層呈現等各種方法使材料實現物盡所用。對幼兒來說,只有能夠引發幼兒動手、動腦的材料,才能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因此教師在調整材料時不必匆忙撤換材料,而應對材料進行分析。在肯定目標合適的前提下,可考慮調整投放的形式,如將材料從教室中的一個區角移至另一個區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兒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透過新舊材料的承上啟下的組合產生新的遊戲情境、思維方式、操作方式等,促進幼兒將新舊經驗相連,從而使操作活動更具延續性與連貫性。

    四、支援、啟發、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

    孩子自己選擇材料,決定用材料做什麼,能極大地激發幼兒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可以將環境創設和材料蒐集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與幼兒一起設計、準備和製作材料。幼兒可以根據需要,透過想(利用已有的經驗)、問(如家長、鄰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看(書、畫報)去獲得有關的資訊,透過自己動手和求得他人的幫助去獲得所需的材料。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發展了設計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發展瞭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有關的知識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西口是什麼時候的事,有什麼歷史背景,大概有多少人走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