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球先鋒
-
2 # 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體育產業佔國民經濟比重較低 但處於增長態勢
隨著中國競賽等賽事數量的增加以及大眾體育的興起,體育場館、體育彩票以及體育用品等主要下游產業逐漸增長,同時由於體育是人民物質生活發達後更高層次的追求,因此華人均消費水平較低,初步統計,2020年體育產業市場規模達25750億元,佔國民經濟2.53%,比重較低。
但從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規模及增長率來看,中國體育產業呈增長態勢。全國體育產業總產出從2015年的1.7萬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近3萬億元。多年來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值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遠高於同期GDP增速。
體育服務業細分種類多 佔比第一
從體育產業的細分市場來看,包括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製造、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領域。其中體育服務業分類較多,根據不同的服務型別可細分為體育管理活動、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等。具體細分市場如下:
從細分市場結構來看,過去體育用品一直是中國體育產業最大的類別,2015年佔比超過60%,是體育產業的主要支撐,但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和體育消費的不斷增長,包括體育賽事運營、場館運營、體育培訓等類別的體育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初步統計2020年體育服務佔比已達50%,超過體育用品成為體育產業佔比最大的細分領域。
“十四五”時期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目標
2021年8月3日,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就“十四五”時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項具體目標和八項主要任務:計劃明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群)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群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在政策支援推動下,中國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體育運動漸漸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的37.2%。全民健身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體育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
回覆列表
國務院日前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就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8月3日,《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為《計劃》)的出爐,吹響了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號角,如何在5萬億的體育產業發展目標中找到機遇?
一、建立制度機制,為體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體育產業利好
《計劃》的出臺,從政治高度上對體育產業發展給予了充分保障,《計劃》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
《計劃》要求,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各級人民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作用,推動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出臺本地區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體育總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和督促指導。
二、體育產業發展目標明確,5萬億產業規模
《計劃》指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各運動專案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群)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群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中國體育市場的產業化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才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形態和較為完善的體育行業的制度,據渤海證券預計,2020 年國內體育產業規模約為 3 萬億元,對應 5 年後的目標 5 萬億元,產業規模的複合增速為 10% 左右,穩步發展趨勢十分明顯。
《計劃》明確,高質量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閒和競賽表演為龍頭、高階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推進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鼓勵體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動資料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促進體育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在健身設施供給、賽事活動組織、健身器材研發製造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鼓勵有條件企業以單項冠軍企業為目標做強做優做大。
《計劃》明確,大力發展運動專案產業,積極培育戶外運動、智慧體育等體育產業,催生更多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在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基礎上,擇優確定一批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充分發揮試點城市、示範城市作用,鼓勵各地創新體育消費政策、機制、模式、產品,加大優質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高階體育消費迴流。
《計劃》明確,加強健身指導、組織管理、科技研發、宣傳推廣、志願服務等方面的人才培養供給。
三、體育產業發展方向明確,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
(一)健身場地:《計劃》明確,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新建或改擴建2000個以上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等健身場地設施,補齊5000個以上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配建一批群眾滑冰場,數字化升級改造1000個以上公共體育場館。
(二)健身賽事:《計劃》指出,開展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舉辦全民健身大會、全國社群運動會……支援各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培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
(三)健身指導:從事健身行業的孫女士表示,《計劃》中,對於健身指導服務標準提出了要求,對健身普及、科學健身、大眾運動等級評價都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指導意見,保障大眾在運動中得到專業的指導,透過等級的評定增加健身的積極性及滿足感,後續是不是可以和職業掛鉤,透過練轉變成教,擴大就業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四)重點人群:《計劃》對重點人群的健身活動,也進行了單獨列項,在體育產業裡,也將會是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從事教育行業的李老師表示,現在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比較多,如果能夠按照《計劃》所說:合理調整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設施器材標準,在配備公共體育設施的社群、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大動作發展和身體鍛鍊的裝置設施,那青少年的健康將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計劃》同時指出:提高健身設施適老化程度,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閒專案,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賽事活動。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開展殘疾人康復健身活動。推動農民、婦女等人群健身活動開展。
(五)體教、體衛、體旅三融合:從學校、社群、社會三個層面推進全民健身的融合發展。可謂是多點、多面、多層。對於體育主體產業、為體育活動提供服務的體育相關產業、體育部門開展的旨在補助體育事業發展的其它各類產業活動,都提供了可執行性的政策支援。
【文源自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