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媽育筱娃

    作為父母,我肯定是更愛孩子的。

    第一、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要求的,孩子乖孩子考好,孩子才有資格得到愛,其實這是一種有條件的愛,是錯的,這只是顯示你的霸權與自我慾望,與愛不愛無關。

    第二、很多父母會說,因為愛你,所以才在乎你的成績,希望你不要步父母后塵,所以才會一直要求,這樣聽起來,好像沒錯,是愛,其實主次弄反了,人生是孩子的,學習要孩子願意,我們只能起引導輔助作用,我們沒法子陪孩子一生,所以只能懂得放手。

    第三,放下比較心理,卸下愛的要求,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我們,給愛留出空間,給孩子留出權利,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交流而不是強制決定。

  • 2 # 美學偵探社

    作為父母當然是愛自己的孩子。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樂成長。但現實是,孩子要成才就避免不了上學和考試。父母為什麼那麼關心孩子的成績?還不是因為成績決定著孩子的高考和未來?所以關心成績的父母都是好父母,頂多是方式可能不太對,但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

    父母願意卻無法做到的事情:

    1.替孩子生病。

    2.替孩子高考。

    3.替孩子受所有的委屈。

  • 3 # 高三媽媽日記

    兒子上小學時說過最經典的一句話,在媽媽眼裡,爸爸是錢,我是分。

    從那兒開始我就很注意了,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是在愛孩子還是愛孩子的表現。當孩子考試成績好,得各種榮譽時又親又抱。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橫眉冷對,惡言相加,當然給孩子這印象了。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那就他最需要安穩時別打擊他,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即使我不優秀媽媽一樣愛我。考不好可以跟媽媽傾訴,有委屈跟媽媽訴說。

  • 4 # Sunny教師

    毫不含糊,我更愛孩子。

    孩子是主語,分數只是一個定語,孩子前面的定語除了分數,還有很多,怎麼能主次不分呢?

    分享我家孩子的一個成長片段。

    高三期末考試第一天,中午11:54,剛一進家門,兒子眼圈一紅,“媽!”當時我真的嚇了一大跳。

    “我的選擇題沒來得及塗,時間就到了。”

    “最後15分鐘不是還提醒呢嗎?”

    “沒有提醒。”

    “沒事,考試就是發現問題的嘛。”

    “不是,我沒法給老班交代。最近我數理化都不做了,專攻語文。”眼淚都要出來了,我真的好心疼。心疼歸心疼,幫助兒子解決問題才是最主要的。

    “現在給李老師打個電話。”

    “打電話給李老師說什麼呀?”

    “把你剛才給媽說的話給李老師說一遍。”

    兒子還在猶豫,我已經把電話撥通了。這個時候我一定要做兒子堅強的後盾,幫助他度過難關,他糾結的是沒法給李老師交代,那現在就讓他交代,交代了,負擔就會卸下一部分,就會輕鬆一些。兒子給李老師打了電話後,情緒穩定多了。他能感受到媽媽這個堅強後盾的力量,他能感受到自己在媽媽心中比分數重要的多。

    反過來,他也將會更輕鬆地面對接下來的考試,才能爭取更好的成績。這樣看似不強調分數,實際上既達到了你所期望的分數,又增進了親子關係。如果只愛分數,結果很可能是分數沒得到,孩子也和你疏遠了。

    出現問題,第一反應是幫助他尋找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埋怨孩子,因為孩子比分數更重要。這樣更是教會孩子一些生存之道,遇到問題要勇於面對,積極尋找解決的策略。

    學會積極面對問題比考試滿分重要多了,對孩子以後的人生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 5 # 育兒如育己

    如果直接問父母愛分數還是孩子時,絕大多數父母肯定會回答愛孩子,並且他們確實愛孩子,不是嗎?作為父母,都想把能提供的最好都給孩子,最好的吃、穿、住、行、學習環境等等,但是孩子並不領情,如題主所描述的,孩子覺察不到父母的愛。

    我覺得造成這樣的狀況有三個原因。

    1.父母自己經歷過的苦、受過的罪、走過的彎路等等這些人生體驗,不想讓孩子去承受一遍。

    他們小時候可能學習不好,到了現在感受到學習不好帶來的後遺症,自然希望孩子學習好,比如我就是這樣的心理,孩子說我特別會聯絡,說什麼話都能聯絡到學習上,實際上我已經很注意偽裝我的心思了,孩子是敏感的;有的父母小時學習好,就會發現學習好的益處,會要求孩子不但學習好還要學習別的,比如鋼琴等。

    2.孩子學習好了,父母有面子。孩子學習好,孩子學習好說明父母家庭教育做得好,說明孩子聰明,這會讓父母覺得有面子,父母總是會比較,在比較中獲得一點兒自信,雖然這點自信並不可靠。我也犯過這毛病,現在就特別注意,不比較,做好自己就行了。

    3.父母不懂如何愛孩子,他們不停的給孩子,卻給的不是孩子想要的。

    父母努力、盡力、奮力給孩子提供好的衣食住行時,卻沒有關心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是樂高玩具,還是父母陪孩子玩一會,哪怕是玩一會不花錢的泥巴呢。父母給孩子買最好的文具,上最好的學校,上各種輔導班,卻在孩子學習上遇到難題需要父母幫助時,不耐煩的吵罵孩子。自從意識到這些後,我開始注意孩子的需要,我發現親子關係改變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女人嫁後是沒有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