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燭影亂談
-
2 # 閏土看歷史
“醉酒斬姚期,醒來逼鄧禹”出自清代小說《說唐全傳》第四十六回《秦王夜探白壁關,叔寶救駕紅泥澗》。
一,星宿間的恩怨這回書說的是秦王李世民在白壁關前被宋金剛手下猛將尉遲恭打的四處逃竄。秦叔寶與程咬金等人保定秦王,與尉遲恭大戰的故事。
在故事中,作者插入了一段神話情節:
西漢後期,人主無道,漢室江山即將滅亡。玉帝命紫薇星投胎為劉秀,又命二十八星宿去輔佐他中興漢室。
後來,劉秀成就帝業,而輔佐他的二十八位將領就是著名的雲臺二十八將。
但劉秀登上皇位後不能與二十八將相始終,一次醉酒誤殺了姚期,酒醒後又將責任推給鄧禹,逼的鄧禹撞柱而亡。
姚期,鄧禹之死令眾開國功臣十分寒心,而劉秀為預防眾將反叛,殘忍地將二十八將屠戮殆盡。
眾星宿重回天庭後,深恨紫薇星刻薄寡恩,從此便結下了樑子。
轉眼又到了隋朝,玉帝推算出隋朝國運將終,又把紫薇星派下去投胎成了李世民。玉帝老兒還想要二十八星宿下凡輔佐,眾星宿堅決不去,並對玉帝哭訴了“醉酒斬姚期,醒來逼鄧禹”的傷心往事。
玉帝見二十八星宿對紫薇星恨之入骨,只好派三十六天罡星下凡輔佐。這三十六天罡正是秦叔寶,程咬金,魏徵等隋唐三十六條好漢。
二十八星宿對此很是不服,便一起投入下界,投胎為王世充,竇建德等隋末二十八路反王,與李世民為敵。
描寫隋唐故事的書最有名的當屬清初褚人獲得百回本《隋唐演義》。魯迅先生曾評價這部小說:
敘事多有來歷,殆不亞於《三國志演義》。惟其文筆,乃純如明季時風,浮豔在膚,沉著不足!
正如魯迅所指出的那樣,《隋唐演義》在忠於史實的同時,又大量吸收了前人創作的隋唐故事。這是小說的長處,但畢竟是文人作品,文筆過於浮華豔麗,故事也偏重於兒女情長。
這樣的小說,底層老百姓看起來自然覺得不夠味道。在這樣的背景下,語言風格簡單,故事天馬行空的六十八回本《說唐全傳》就誕生了。
同是講隋唐故事的小說,《說唐》更注重的是情節迎合底層人民的胃口,至於史實,那倒是退而居其次了。於是就有了劉秀醉斬姚期,逼死鄧禹以及二十八星宿鬥紫薇的的荒誕情節。
二,戲曲中的劉秀光武帝劉秀本是歷史上少有的善待功臣,且道德幾乎接近完美的君主,與銚(yao)期,鄧禹等名將都君臣相始如一,根本不存在屠戮功臣的情況。
但不知從何時起,劉秀在各類民間戲曲和小說中變得面目猙獰,昏庸殘暴。而且由於字形相近的原因,一些故事中常常將“銚期”訛寫為“姚期”。
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屬傳統戲曲《打金磚》(又名《二十八宿歸天》)了。
在這部戲曲中,劉秀斬姚期,逼鄧禹的情節被演繹得活靈活現:
東漢開國後,劉秀日漸昏庸,他整日與郭妃飲酒作樂。郭妃的父親郭榮也憑藉女兒的勢力權傾朝野。
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姚期此刻已經年老,但仍忠心輔佐劉秀,他很看不慣郭榮不可一世的樣子,郭榮也深恨姚期常與自己作對,一直想找機會滅掉他。
恰巧姚期的兒子姚剛被劉秀封為千南王,並御賜插花,令他披紅跨馬誇官三日。
這讓奸賊郭榮怒不可遏,他攔下姚剛的坐騎當眾羞辱,姚剛是個火爆脾氣,又嫉惡如仇,一怒之下擦劍殺死郭榮。
兒子把國丈殺了,這還得了。姚期急忙將兒子綁縛來到金鑾殿向劉秀請罪,劉秀念姚家兩代扶保漢朝,便以“姚不反漢漢不斬姚”為由赦免了姚剛的死罪,改為充軍發配。
姚期感念皇帝的從輕發落,又勸劉秀修身養性,莫再濫飲。劉秀聽從,便答應姚期從此戒酒。
郭妃深恨姚期父子,便在後宮用引誘劉秀破酒戒,於是劉秀又喝得酩酊大醉。
郭妃攛掇劉秀傳聖旨召姚期入後宮,要他當年拜謝自己。姚期來到後宮,劉秀已經醉地趴在桌上。
郭妃忽然摔落酒杯,向劉秀哭訴姚期居心不良,趁君王酒醉之時調戲自己。
劉秀聞言大怒,命武士將姚期推出斬首。護國軍師鄧禹得知這個訊息後,一連上了三道本章請求面君。卻都被郭妃扣押,無法遞到劉秀面前。
鄧禹只好請王爺馬武幫忙,在戲文裡,馬武的武器就是一塊金磚。馬武得知一切後怒不可遏,手持金磚,直闖後宮。
劉秀見馬武手持金磚,登時嚇出一身冷汗,酒也醒了大半。連忙傳旨刀下留人。但此刻為時已晚,姚期早就被斬首了。
劉秀既愧且羞,便遷怒於鄧禹,認為是他不及時勸阻,才使姚期喪命。為了遮掩自己的過錯,劉秀下旨將輔佐自己開創河山的鄧禹貶為庶民,鄧禹大罵劉秀無道,隨後一頭撞死在金殿之上。
逼死了鄧禹,劉秀整日疑神疑鬼,擔心昔日的老臣們會趁機反叛,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用各種理由屠戮老臣。
殺到最後,雲臺二十八將只剩下了馬武。馬武此刻對劉秀已經恨之入骨,便在朝堂上痛罵劉秀,又手持金磚要將昏君打死。
劉秀被追趕入宮中躲避,馬武則被武士們攔阻不得入宮。憤怒的馬武只好舉金磚打碎了自己的頭顱,死在宮門外。
至此,二十八星宿迴歸天庭。
劉秀屠戮了二十八將,忽然清醒過,懊悔不已。他殺死郭妃,又來到太廟向先祖請罪。而二十八將的冤魂在太廟顯靈,要劉秀以死謝罪。馬武則舉著金磚衝上來要打他,劉秀被嚇得狂奔出太廟,腳下一滑,摔死於太廟高臺之下。
至此,紫薇星也迴歸天庭。
一代明君光武帝,在《打金磚》中就是這樣一跤摔死了。戲曲中的劉秀,與歷史上的劉秀可真是南轅北轍啊!
《打金磚》雖然嚴重違背史實,但由於劇情中充滿了底層百姓喜聞樂見的忠奸鬥爭,怪力亂神等經典元素,又經過一代又一代戲曲和說書藝人精湛的表演,故此能長久不衰,一直流傳到了如今。
在古代,底層人民深受壓迫,對高高在上的帝王自然不會有什麼好印象。這大概也是《打金磚》產生並能廣為流傳的原因吧!
三,歷史真相寫到這裡,有必要簡單的提一下歷史上的劉秀,銚期和鄧禹。
光武帝劉秀,是地道的漢室後裔。由於推恩令的緣故,到他這輩的時候已經淪落為南陽郡的普通農民。
劉秀為人勤懇,待人謙恭,被鄉親們稱為“忠厚君子”,又因為長相俊美,被稱為“美鬚眉者”。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各地打出恢復漢朝的旗號反莽。劉秀就是在那時走上造反之路的,他機智沉著,在昆陽城率數千漢軍擊敗了王莽的四十萬主力,從此一戰成名,名滿天下。
劉秀對結髮妻子陰麗華的專一和深情在歷代帝王中都是少見的。故此後世也常常受到今人的稱讚。
他打天下時為了團結河北的割據勢力,迎娶了後來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雖然光武帝得到天下後確實為了結髮妻子而廢掉郭皇后,但歷史上的郭聖通並不是什麼奸妃,不過是一個略有些脾氣的女人罷了。
光武帝中興漢室後,尊崇儒學,嚴懲貪官汙吏,並頒佈了許多與民休息,抑制豪強的德政,使原本凋敝的民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最難得的是他是歷史上不多見的立國後始終善待開國將領的皇帝。可以說,無論從個人品格還是執政能力來說,劉秀都幾乎無可挑剔。
銚期,是潁川郟縣人,他以孝義而聞名鄉里。劉秀在河北發展自己地盤的時候,聽說了銚期的美名,便召他為將。隨後,跟隨劉秀征戰多年,為東漢王朝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
光武繼位後,受封安城侯。先後擔任過魏郡太守,衛尉等官職。銚期為人忠直,敢於犯顏諍諫,劉秀也很尊敬這位老部下的建議,君臣關係十分融洽。
後來,銚期病死,光武帝親自去祭奠他,並讓他的兒子承襲父爵。
鄧禹與劉秀認識的人更早,他們同是南陽老鄉,又一同在長安學習過儒術。
綠林軍攻破長安後,建立了更始政權。當時劉秀僅僅是更始帝手下的一個將領,許多人勸鄧禹到更始朝廷做官,他都一一拒絕。
等到劉秀脫離更始帝,獨自前往河北發展時,鄧禹激動萬分,他一路緊隨劉秀,二人在鄴城聚首。從此走向了一起打天下的道路,鄧禹為劉秀的發展道路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深受劉秀尊敬。
從劉秀河北略地到攻佔河東,再到後來收復群雄,擊滅綠林,赤眉餘部,一統天下。鄧禹都積極地為劉秀出謀劃策,他能文能武,既能向劉秀分析天下時局,又能領兵攻城拔寨,可謂是劉秀的得力助手。
等到天下平定時,劉秀鄧禹勞苦功高,封他為高密侯,又封他的弟弟鄧寬為明親侯。
劉秀在天下平定後給予了功臣們優厚的待遇,但也削掉了許多人的兵權,不許他們參與朝政。鄧禹是個特殊的例子,一直到劉秀病死,凡有大事,必定要與鄧禹商量,詢問他的建議。
鄧禹一直活到了漢明帝永平元年才病死,終年五十七歲,而劉秀早在一年前就死去了。
由此也可看出,光武帝與功臣們確實做到了全始全終,並沒有《打金磚》中屠戮功臣的荒誕情節。
總結:文藝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歷史真實情況是有差異的,有些時候這種差異往往達到了很大的程度。
這就如同《三國演義》裡的劉玄德是個大耳垂肩,雙手過膝,講究仁義道德,動不動就痛哭流淚,使人感覺近乎虛偽的形象。
但《三國志》裡的劉備卻是個胸懷大志,善於隱忍,百折不撓並十分堅強的硬漢形象。
而《打金磚》和《說唐》中提到的劉秀故事,只是一種藝術創造而已,與歷史已經基本沒有關係了。
回覆列表
這句話是《說唐》中玉帝派二十八星宿下凡幫助紫微時,二十八星宿哭訴的,故事發生在他們上一次臨凡轉世之時……
奉旨臨凡西漢末年,有王莽篡漢,玉帝命紫微臨凡延續大漢氣運,同時派二十八星宿同行輔佐,諸神領旨而去。
紫微轉世為劉秀,二十八星宿為雲臺二十八將。劉秀乃天命真主,有大氣運加身,再加上雲臺二十八將的輔佐,一路披荊斬棘,終於推翻了王莽,重建大漢。
天下太平後,看似一片歌舞昇平,殊不知新的危機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
姚剛闖禍姚剛因功奉旨在京城誇官,不想在國丈府門前被國丈郭榮一番侮辱,大怒之下失手將郭榮打死,闖下大禍。
姚剛之父姚期乃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是劉秀的股肱之臣、心腹愛將,聽聞姚剛所說勃然大怒,將姚剛一頓毒打,之後五花大綁壓上金殿,請劉秀降罪。
劉秀念在其父子對社稷之大功,免姚剛死罪,改為流放,並承諾“姚不背漢,漢不負姚”,姚期父子感動大哭,叩謝聖恩而去。
郭妃毒計郭妃聽聞父親被姚剛打死,姚期不受牽連,姚剛只被流放,心中大恨,於是施展渾身解數迷惑劉秀。看著千嬌百媚的美人在懷,劉秀被忽悠得暈頭轉向,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
郭妃趁機矯詔姚期進宮。姚期不明所以,剛到內宮就被侍衛拿下,之後郭妃又假傳聖旨,冠姚期以“私入禁宮,淫亂宮闈”之罪,壓至午門斬首。
一個心善的小太監偷偷將訊息通知鄧禹。這鄧禹文武雙全,乃是劉秀駕下首臣,聽此變故大驚,連忙上本保奏姚期,不想連上三本,俱被郭妃扣下,猶如石沉大海。
屠戮功臣鄧禹無奈,找到馬武商量對策。馬武是二十八將中第一個會廝殺的,地位超然,闖宮砸門,驚醒了劉秀。
劉秀得知此事,急忙命人追回殺姚期的聖旨,可惜為時已晚,姚期頭以落地,劉秀大怒,遷怒鄧禹,稱其保本救護不利,將其削職為民,罷免一切官爵(劉秀不知道郭妃奸計和扣押本章之事)。鄧禹有屈難說,不堪受辱,一時激憤撞死在金殿之上。
一日之內連損兩位良臣,劉秀大受打擊,他一向酒品不好,此時尚未清醒,加上郭妃在旁煽風點火,劉秀感到一眾老臣恃功而驕,威逼皇權,勃然大怒,將一眾不明所以的老臣盡數誅殺,只留下悍將馬武一個。
馬武自盡馬武氣滿胸膛,這哪裡還是那個賢明的君主?於是掀起鋪墊金磚衝上去要打劉秀,劉秀魂不附體,跑進內宮,緊閉宮門,任憑馬武如何敲打就是不開。
馬武回顧過往種種,不由老淚縱橫,昔日兄弟俱亡,自己又如何苟活?於是以金磚擊首,腦漿迸裂而亡。
劉秀之死此時劉秀酒醒,覺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一查之下得知乃是郭妃暗中搗鬼,於是賜其三尺白綾,勒令郭妃自盡。
心懷愧疚的劉秀趕赴太廟向祖先靈位告罪,在高臺之上恍惚間見雲臺二十八將滿臉是血,悽慘駕雲而來,又有馬武持金磚要打自己!劉秀驚懼之下,失足摔下高臺,絕氣身亡。
以上種種來自演義故事、民間傳說,歷史上的劉秀從來沒有殘殺過功臣,所以切勿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