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祥哥88788

    我家裡是1980年開餐館的,在貴州的一個小縣城裡。

    那個時候的人不像現在挑剔,能進館子消費的不算多,來得最多的是電力公司的,當時一個炒瘦肉或者炒豬肝丶炒腰花6毛錢,豆腐乾炒肉3毛錢,肉片湯三毛錢,份量足,還有當時的炒菜種類也不多,啤酒好像是8毛一瓶,有重慶山城啤酒和昆明的黑龍潭,有時客人剩得多的炒菜自己也可以吃,也很少有賒賬的,都是熟客,比較好相處

  • 2 # 講述百姓身邊故事

    七十年代,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飯店,絕對不存在什麼私人飯店,全部屬於國營企業。飯店裡面的廚師、服務員等崗位都是當地勞動局統一分配的“鐵飯碗”工作。飯店經理屬於國家幹部編制,如果飯店達到一定規模,飯店經理的職務為正副科級幹部。

    那個年代,街面上的飯店非常少,城市一個街道範圍內,飯店不會超過5家。飯店少與當時人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低、下館子的人少密切聯絡。

    當時的飯店,基本上沒有包房,也很少有圓桌面,聚餐吃飯的人都集中在大堂內。一個不是很大的大堂內擺上一、二十張方桌子(八仙桌)上飯店去吃飯的人,三、五成群在飯店大堂內圍著一張張方桌子,點上幾個小菜,喝著散裝白酒,抽著由上海捲菸廠生產的幾分錢一包的“生產牌”或者是幾毛錢一包的“大前門”香菸,騰雲駕霧,在人聲嘈雜的大聲喧譁中,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快朵頤。

    正因為當時飯店的性質屬於國營企業,是“鐵飯碗”,故飯店的服務都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朝南坐”。於是,就帶來了一個服務質量方面的問題。

    當時的飯店,由於飯店屬性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服務員的服務態度問題和飯店菜餚質量上的問題。服務員的臉一直是“板板六十四”,看不到她們的笑臉,服務員和顧客的吵架聲經常聽見;菜餚的質量更是十年如一日,不會有什麼花樣的。由於飯店服務質量不好,許多顧客前腳上飯店去吃飯,結束後腳走的時候,往往會氣憤地說:“上飯店吃飯就是去受氣的”一句話。

    儘管飯店服務質量不好,服務員態度生硬,許多顧客因此而受了氣,下一次聚會吃飯,你還不得不去,原因是當時的飯店非常少,哪像今天,什麼餐飲一條街、美食街等等,沒有挑選的餘地。

  • 3 # LyA77511407

    當時顧客不是上帝,條件好,客人多的飯店開票的和服務員是上帝,那時人們收入低,但消費也低,幾塊錢能吃四個硬菜,四五個人能吃飽,關鍵是廚師手藝歷害,哪象現在弄熟就行,炒個土豆絲還得放亂七八糟調料,那時坐在飯店吃飯是幸福感滿滿的,希望有人來看見你,而且飯菜口味也是絕了。

  • 4 # liU12313139wx

    那時我在農村,和父親經常去趕集中午去飯店吃飯 ,父親愛喝酒就來三兩白酒散的兩毛錢吧,兩個菜(幾毛錢),饅頭二兩糧票五分一個,爺倆就一元出點頭不多。進飯店後先去視窗買票 ,而後去售飯菜口自己端回來(飯店都是國營的)。大堂的服務員只負責收拾衛生!飯菜的質量絕對沒問題,有義務質檢員是高度負責的,如果不負責就是反革命!

  • 5 # 知足13840

    七五年五月我第一次到北京。一個人在北京玩了一天,由於沒有省裡的證明,不能住店,只好返回長辛店。

    那天下著小雨,晚飯還沒吃,就去路邊的飯店吃飯,時間晚了,飯店只剩下大米,服務員很熱情的告訴我,並徵求意見,給我炒一下行不行。當然我沒意見,很快大米炒好,一碗炒大米只收我二毛錢。那時的北京人對外地人很熱情,那一碗炒大米真暖心。

  • 6 # 火簡筒手

    顧客不是上帝,上帝是資本家用於麻痺消費者的冠冕堂皇的話。當時的吃貨們和賣貨者是平等的關係,只是革命工作分工不同,但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現在下館子,"上帝"要裝足鈔票,看"子民"的眼色點菜、吃飯,不然"子民"要收拾你這個"上帝"

  • 7 # 憶史知今

    六七十年代飲食業的服務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記得七二年冬季去北京出差、週日休息日業務機關不上班、早就說北京西單有一對飯館專門經營從人民大會堂國晏上徹下來的沒有動筷的整隻菜由此處經營、包括茅臺酒等。

    我就按蹤取跡、很容易在西長街大道左邊、正對著西單商業大街路口的位置找到了一個叫XX樓的飯館(名字我記不起來了)、進去後服務人員非常熱情!加上裡面暖和、心裡有一種歸處如春的感覺!那時沒有桌位選單、都是將經營心的菜飯寫在紙牌上掛在服務檯的後面牆上。我要了一份油炸豆腐肉卷兒、二毛八分錢、一兩已在大會堂國晏上開過瓶的茅臺酒、二毛錢、半斤大米飯一毛錢、另送一大碗菜湯。共花了五毛八分錢。

    等熱氣騰騰的菜、飯、酒上來後我才發現、那油炸豆腐片卷肉是好大的一盤!(十四吋大盤)味道美極了!服務員還非常有禮貌地問我:您還要什麼?我開吃喝、非常美味!等我差不多了要吃飯的時候、那服務員又趕緊過來了、說:大米飯涼了!我在給你熱熱!等熱的米飯上來時、他還同時送上來一碗熱湯!令我什分感動!

    這就是北京!就是首都!敬愛的毛主席、周總理當年說過:全國各地人民來北京就是我們的客人!要熱情招待!所以、那時無論是在大街上、公共汽車上、商店飯館旅店裡、小食攤上等等等等、到處是熱情洋溢、關愛友好的微笑與問候、到處洋溢著北京人民以主人的身份代表毛主席、周總理熱情地為人民服務、友愛健康向上的、歡迎來到北京的客人!真是說也說不完!

    火紅的年代!永不磨滅、永記心中的美好年代!

  • 8 # 孫繼東877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我來過北京多次(給單位辦事),“下館子”只吃過水餃,每斤1.4元(60個),收1斤全國通用糧票。每次我都買半斤(30個),真的沒有吃飽,但只能將就了。

    在我們當地偶爾下過一、兩次館子,吃的是蕎麥麵餄烙,半斤一碗,0.3元,收半斤糧票,從來也沒有要萊,因此也就不知道菜的價格。

    當年我們這裡(內蒙古巴林右旗)

    的每市斤豬肉的價格是0.71元;牛肉是0.49元;羊肉是0.48元。但前提是必須得有肉票。城鎮戶口的居民每人每月發豬肉票1斤;牛羊肉票1斤(牛羊肉票就是買牛肉、羊肉都可以),總計每個月兩斤肉票,農村人沒有肉票。

    當時的散白酒(60度)價格是每市斤1.26元(憑票供應);我們當地產的瓶裝白酒“大板白酒”(l市斤裝),價格是1.65元。也是憑票供應。

    1977年,我結婚後,每次我岀門,為了節省開支,我愛人(現在稱老伴)把家裡平常捨不得吃的白麵給我烙兩張餅,再拿點鹹菜疙瘩,途中就不用再買吃的了(當時我每個月工資31元)。

    這些話,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會不相信,但這是真實的歷史。

  • 9 # 山騾

    哪年代進飯店先要去賬臺用鈔票糧票買籌,再找有空位的桌子,招呼有空閒的服務員,服務員按籌寫菜名字條夾進頭頂夾子,使勁把夾子順鐵絲滑進廚房,如買酒籌了,得自己去櫃檯領酒。如去的晚,們要提前打掃衛生以便按時下班!條凳放到桌上,江北掃帚甩的嘩嘩的,就看你知趣不知趣!

  • 10 # 笨笨潮爺1

    70年代下館子,潮爺認為很正常。不能按現在的館子來攀比,其次,大中小城市,各有不同,這個比不了的。

    潮爺所在的銅陵市,面積小,人口少,曾經是全國最小的地級市。潮爺所說的,所見到的,只能代表區域性地區。

    76年,生產隊找副業,潮爺抽籤抽中了。是板車拉礦石,一車拉1噸多。開始就是人拉肩扛,上坡幾個人推。當然,運費也不少。交給生產隊,餘下自己的。

    拉板車運礦石,早上天不亮動身,擦黑才回家。這種強勞力活,不吃不行,吃差了也不行。幾乎天天去館子,飯店。有的飯店還對外賣菜飯票,我們中餐經常下館子。

    那時候小城市的館子,就是家常菜。還是國營,有的服務員態度好,有的服務員態度差,不一定。不過那時的確可以投訴,如飯菜質量差,不夠標準。就吵,吵狠了,必須管理來處理。

    記得一次,幾個拉板車的夥伴,要改善一下伙食。幾個人“打平夥”,類似於現在的AA制。因為經常吃,對於什麼菜份量多少,還是大體上有數的。

    那一天,我們點了一碗豬肝湯,好像是5角,(炒菜小盤3毛5,大盤5毛),湯也是,一桌人,肯定點的大盤。湯端上桌,湯湯水水,上面漂著幾片菜葉,用勺子撈一下,只有五六小塊豬肝。明顯份量不足。

    那天不知誰提了個頭,說:這是什麼湯,就是水。什麼豬肝湯,幾片豬肝加幾片菜葉。叫來服務員,質問,其實他們也做不了主。吵著吵著,就派人到了後堂。找到了飯店負責人。

    我也去了,將那碗湯端去。負責人拿一個漏勺,將湯倒入,湯水瀝乾。然後用筷子,一樣一樣分開。豬肝,菇子,菜葉等等。用一個秤來稱。我記得很清楚的。

    負責人拿來一本大約是菜譜加標準。喊來當天小負責人(店長?)與炒菜大廚,當面一一對照。什麼不夠,什麼配菜沒有,什麼缺少斤兩等等。真的是當面狠狠批評一頓。

    然後我們回到桌子上,就等那一碗湯重燒重端上來。酒也喝差不多,菜也吃光了。於是另外點一個炒菜,準備吃飯。豬肝湯重新燒好,端上桌。不用想了,湯濃且厚,上面菜葉下面實打實,全是豬肝。

    在飯店吃過若干次,唯一的打小官司,大獲全勝。證明當時,服務行業,是要把顧客當“上帝”的。這個“上帝”還是要爭取的。現在想想很搞笑,當時年輕氣盛,竟然幹了這種事?真人真事,潮爺親自參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擁有水嫩少女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敷面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