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米他東北爺爺
-
2 # 龍蝦炒飯
說起熱乾麵,心裡就是滿滿的回憶,雖然現在廣州到處有熱乾麵,但我總覺得味道一般,記得是03年初到武漢,那時候看到人們早上都吃熱乾麵過早,心想這麼幹巴巴的面應該不好吃。後來身邊的朋友說,熱乾麵是武漢的一個招牌。後來試著吃了一碗,那味道真的太多了。從此以後每天在武漢過早都要熱乾麵加一碗甜酒,我記得那時候的價格好像是1.2元。後來回廣州了,就一直懷念那味道,中間也去過幾次武漢,第一餐一定是熱乾麵。
-
3 # 籍籍無名Rabbit
第一次吃熱乾麵,覺得不好吃很正常。
覺得好吃,才有些許不正常。
熱乾麵的吃法有個過程,過程可能是:
第一次吃:臥槽,這什麼面?幹不啦嘰的,怎麼吃。再不想吃了。
過一段時間:誒?那個熱乾麵,別個過早都吃,找個人多的地方試試?感覺沒那麼難吃了。
再過一段時間:感覺還行,就是好吃不好吃純靠運氣。還有裡面的芝麻醬和蘿蔔丁似乎有點意思。
N久之後:滿街小巷子找熱乾麵吃。對蔡林記、老武漢之流的店不屑一顧。還習慣了熱乾麵配蛋酒和麵窩。
離開武漢:就想一碗熱乾麵,還有相襯的蛋酒,面窩。
-
4 # 大海侃股
好吃是不錯的,但是說全國第一,估計很多人不會同意的,就是說湖北第一面,襄陽牛肉麵也不一定答應。說武漢第一還差不多。
-
5 # 閒看秋風999
水是家鄉的甜。
說熱乾麵好吃的也許只有武漢人了。不過,同樣是流行熱乾麵的武漢,也並非所有賣熱乾麵的小吃店都能夠做出地道的一碗熱乾麵。
外地人吃熱乾麵的第一感覺就是“幹”,幹,難以下嚥。所以說,判斷一碗熱乾麵是否地道,關鍵就要看能不能既做出熱乾麵的風味,又不那麼“幹”。
說起來,這裡面的學問就大了。
首先,要將“水切面”(北方叫掛麵)在用開水煮個七八分熟,然後撈出來,晾乾(或者用電扇吹乾);然後再用食用油拌勻,以免麵條冷了以後黏在一起,待用。
下面就是按部就班準備各種佐料了。比如小磨麻油,鹽,醬油,胡椒,味精,小蔥,芝麻醬。這些夠了嗎?不夠。熱乾麵是否正宗的關鍵佐料還有——醬蘿蔔丁。如果沒有這個蘿蔔丁,你吃的嘴裡的就不是那一口正宗的熱乾麵!
說了半天,怎麼才能讓熱乾麵不那麼“幹”呢?這就要考驗小吃店老闆娘的手藝了。
接著前面的準備工作說。準備了所有調料以後,將鍋裡的水燒開保持沸騰狀態,用竹製笊籬將事先準備好了的麵條迅速放入開水裡“燙”幾秒鐘。
製作熱乾麵的竅門就在這個“燙”字上頭,如同吃火鍋涮羊肉,燙的時間要恰到火候——時間長了,麵條不筋道,時間短了,麵條還沒熟。
老武漢人吃熱乾麵,往往會在這個時候吩咐老闆娘一聲: 多燙(武漢話念tá)一下,或者“少tá一下”,以保證適合你的口感。
嫌熱乾麵太乾怎麼辦?叮囑老闆娘一聲: 帶點兒水! 也就是老闆娘在“燙”好熱乾麵以後裝碗時,隨笊籬從鍋裡帶一些開水到碗裡,不就不那麼幹,但也不是湯麵了嗎?
如果是老吃客,老闆娘會記得你的口味;沒等你開口,她就會說: 少tá一哈,帶點水!
如果還是覺得幹,那就配一碗武漢另外一個小吃——糊米酒,乾的稀的一起走,絕配。吃了這一口,才算得上是吃到了正宗武漢熱乾麵。
不過老實說,隨著房屋拆遷,高樓大廈的林立,小巷深處才有的這口味確實不多了。要吃這一口,自己動手吧!
-
6 # 吧唧美食隊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個人感覺比較好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重慶人說擔擔麵好吃、武漢人說熱乾麵好吃、陝西人說褲帶面好吃等等,其實都一樣好吃,只不過吃習慣了口腔和胃裡面有記憶了,熟悉的東西覺得親切。
-
7 # 完美雲朵Z
首先,說起熱乾麵,心裡就是滿滿的回憶,雖然現在廣州到處有熱乾麵,但我總覺得味道一般,記得是03年初到武漢,那時候看到人們早上都吃熱乾麵過早,心想這麼幹巴巴的面應該不好吃。
其次,後來身邊的朋友說,熱乾麵是武漢的一個招牌。後來試著吃了一碗,那味道真的太多了。從此以後每天在武漢過早都要熱乾麵加一碗甜酒,我記得那時候的價格好像是1.2元。後來回廣州了,就一直懷念那味道,中間也去過幾次武漢,第一餐一定是熱乾麵。
最後,好不好吃這個還要因人而異。地域不同,人的口味也不一樣,眾口難調,不過熱乾麵在市場上還是很受歡迎的,看看街面上的熱乾麵店就知道,隨處可見,尤其是鄭州有一家麥鑫隆熱乾麵,特色是黑芝麻醬做的,那真叫好吃,德化街負二層和大商新瑪特中原新城店負一樓的店天天排隊,都好幾年了,特別受消費者歡迎。
回覆列表
不能說好吃但也不男吃,看個人愛好,我是一個東北人我兒子在武漢前年我在武漢住了1個多月差不多吃了有十幾次熱乾麵,我個人吃著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