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在歌曲中唱到,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然而當孤獨成為一種大趨勢,或許就不是一種可恥,而是一種無奈……
日本人很孤獨,他們有自知之明,反覆在報紙中剖析自己。日本經濟新聞最專注於此。
日經先是調查後指出, 日本男性是世界上最孤獨的族群。
16.7%的日本男性完全不和友人、同事外出(公事除外)。日本男性把人生大部分時間花在公司裡,也只能和同事保持不痛不癢的工作關係。
他們以公司為家,從家庭裡剝離出去,家庭也從此成為了“丈夫的食堂”、“老公的旅館”,和妻子和孩子的關係永遠排在靠後。這樣的他們能不孤獨嗎……
不僅是日本男性孤獨, 日本兒童也是世界上最孤獨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機構發表世界兒童幸福度的調查結果時,統計出的日本感到孤獨的兒童居然也排在世界第一位。
在日本,“三世同堂”的家庭極其少見,日本的父母不習慣讓老人們幫著帶孩子。父親專注工作,母親專注家庭和孩子,家庭成員像是零件,各司其職維持著家庭的運轉。
日本人還是世界上最不安的群體。對國家對未來不安的人數佔90%。我們這才發現,每個內斂的表情下原來都裝著一顆不安的心。那些形容日本社會的詞語,浮現腦海……社會長期的壓抑、功能化個體、對外人的排斥,高居不下的自殺率、過勞死……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不關心……不給別人添麻煩的這種強迫症,把每個日本人生硬地隔閡開。親密關係是什麼?家人、夫妻、戀人、友人?但是在各種親密關係中,日本人依然還是保持著距離, 沒有人能夠輕易開啟日本人的心扉,包括那些至愛的親人、那些纏綿的戀人。
孤獨寂寞感有害身體健康。孤獨=酒精依賴症、每天吸15根菸。跟家人、友人、鄰居關係好的老人,比孤獨的老人壽命高1.5倍。但是說再多也沒辦法阻止日本人孤獨,社會環境擺在那裡,他們也很無奈……
租親人、戀人
由於社會的普遍孤單,日本出現很多奇怪的服務, 租人出席同學會,租人去掃墓……租人假扮自己的親人,假扮自己的戀人等等。
巖井俊二的電影《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中,女主要辦婚禮,由於自己幾乎沒什麼親人和朋友可以出席儀式,於是就僱了很多演員假扮自己的親人。
熱鬧的婚禮中,給你熱烈掌聲,為你不停拍照的是陌生人,發表致辭祝福你的是陌生人。女主就在一群陌生人中風光地辦完了幸福感滿滿的婚禮。
把內心的孤獨當成常態,卻十分害怕在群體中感受到孤獨感,因為那將意味著自己被邊緣化,他們會在內心體味孤獨的同時想方設法融入集體中去,哪怕只是個假象,也要融入大集體中,對所有人都是禮貌微笑,絕不坦露真心。
諷刺的是,這群臨時湊在一起扮演家人的一群陌生人,關係卻比真的家人更緊密。
最後在一場無至親出席的葬禮上,幾面之緣的陌生人卻成了最親近的人。
還記得《我危險的妻子》中,女主的鄰居租了一個年輕小夥和自己一起扮演恩愛夫妻共同生活嗎? 這種租戀人、租親人的現象絕對不是隻存在在影視劇上,現實中已經發展成成熟的市場產業鏈。
Noie是一家專門向女性租借丈夫的有名公司。 費用一小時3800日元,租借一天大約為2萬日元。
公司職員大多是兼職的形式掛名在公司,基本是年齡20~50歲的男性,他們中大多是白領、學生、自由職業者。一旦透過身體心理測試後,就可以接受女性客戶的面試,最終敲定後便扮演女性客戶的丈夫。
有錢的單身女性,甚至可以租丈夫幾十年,說不定還日久生情了。
孤獨死
在日本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沒有工作,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不回故鄉,也沒人和他們聯絡;死了,沒有人知道,即使被發現,也無人認領遺體,甚至無法知道事主姓甚名誰。無人照顧的老人死去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被人發現。
催生了專項清潔工為“孤獨死”老人清理空巢。
一些有錢的老人會僱一些貧窮的年輕人假扮自己的孫子來陪伴自己度過最後的歲月。在老人去世前,服務一方的年輕人要照顧好老人,陪伴老人,等老人去世之後可以獲得數量非常可觀的遺產。
更多的老人是在看護院中逝去的, 死前唯一感受到的溫暖不是來自自己的家人,而是來自工作人員。
日本大多數地方已經處在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中,近藤大介在書中說:然而如今東京的街道,只有安靜、乾淨和“成熟”。
偌大的城市,交心朋友寥寥,大家蝸居在小角落,沒和鄰居說過話,三個月才給家人打一次電話,你擁有的親密關係有多少呢?身處一大群人之中,大家卻都是點頭微笑的交情。有人分享你的喜悅和悲傷嗎?人生孤獨難免,但請用心維繫親密的關係……
由此不禁想,我們離“日式孤獨”還有多遠?
張楚在歌曲中唱到,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然而當孤獨成為一種大趨勢,或許就不是一種可恥,而是一種無奈……
日本人很孤獨,他們有自知之明,反覆在報紙中剖析自己。日本經濟新聞最專注於此。
日經先是調查後指出, 日本男性是世界上最孤獨的族群。
16.7%的日本男性完全不和友人、同事外出(公事除外)。日本男性把人生大部分時間花在公司裡,也只能和同事保持不痛不癢的工作關係。
他們以公司為家,從家庭裡剝離出去,家庭也從此成為了“丈夫的食堂”、“老公的旅館”,和妻子和孩子的關係永遠排在靠後。這樣的他們能不孤獨嗎……
不僅是日本男性孤獨, 日本兒童也是世界上最孤獨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機構發表世界兒童幸福度的調查結果時,統計出的日本感到孤獨的兒童居然也排在世界第一位。
在日本,“三世同堂”的家庭極其少見,日本的父母不習慣讓老人們幫著帶孩子。父親專注工作,母親專注家庭和孩子,家庭成員像是零件,各司其職維持著家庭的運轉。
日本人還是世界上最不安的群體。對國家對未來不安的人數佔90%。我們這才發現,每個內斂的表情下原來都裝著一顆不安的心。那些形容日本社會的詞語,浮現腦海……社會長期的壓抑、功能化個體、對外人的排斥,高居不下的自殺率、過勞死……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不關心……不給別人添麻煩的這種強迫症,把每個日本人生硬地隔閡開。親密關係是什麼?家人、夫妻、戀人、友人?但是在各種親密關係中,日本人依然還是保持著距離, 沒有人能夠輕易開啟日本人的心扉,包括那些至愛的親人、那些纏綿的戀人。
孤獨寂寞感有害身體健康。孤獨=酒精依賴症、每天吸15根菸。跟家人、友人、鄰居關係好的老人,比孤獨的老人壽命高1.5倍。但是說再多也沒辦法阻止日本人孤獨,社會環境擺在那裡,他們也很無奈……
租親人、戀人
由於社會的普遍孤單,日本出現很多奇怪的服務, 租人出席同學會,租人去掃墓……租人假扮自己的親人,假扮自己的戀人等等。
巖井俊二的電影《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中,女主要辦婚禮,由於自己幾乎沒什麼親人和朋友可以出席儀式,於是就僱了很多演員假扮自己的親人。
熱鬧的婚禮中,給你熱烈掌聲,為你不停拍照的是陌生人,發表致辭祝福你的是陌生人。女主就在一群陌生人中風光地辦完了幸福感滿滿的婚禮。
把內心的孤獨當成常態,卻十分害怕在群體中感受到孤獨感,因為那將意味著自己被邊緣化,他們會在內心體味孤獨的同時想方設法融入集體中去,哪怕只是個假象,也要融入大集體中,對所有人都是禮貌微笑,絕不坦露真心。
諷刺的是,這群臨時湊在一起扮演家人的一群陌生人,關係卻比真的家人更緊密。
最後在一場無至親出席的葬禮上,幾面之緣的陌生人卻成了最親近的人。
還記得《我危險的妻子》中,女主的鄰居租了一個年輕小夥和自己一起扮演恩愛夫妻共同生活嗎? 這種租戀人、租親人的現象絕對不是隻存在在影視劇上,現實中已經發展成成熟的市場產業鏈。
Noie是一家專門向女性租借丈夫的有名公司。 費用一小時3800日元,租借一天大約為2萬日元。
公司職員大多是兼職的形式掛名在公司,基本是年齡20~50歲的男性,他們中大多是白領、學生、自由職業者。一旦透過身體心理測試後,就可以接受女性客戶的面試,最終敲定後便扮演女性客戶的丈夫。
有錢的單身女性,甚至可以租丈夫幾十年,說不定還日久生情了。
孤獨死
在日本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沒有工作,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不回故鄉,也沒人和他們聯絡;死了,沒有人知道,即使被發現,也無人認領遺體,甚至無法知道事主姓甚名誰。無人照顧的老人死去幾周甚至幾個月才被人發現。
催生了專項清潔工為“孤獨死”老人清理空巢。
一些有錢的老人會僱一些貧窮的年輕人假扮自己的孫子來陪伴自己度過最後的歲月。在老人去世前,服務一方的年輕人要照顧好老人,陪伴老人,等老人去世之後可以獲得數量非常可觀的遺產。
更多的老人是在看護院中逝去的, 死前唯一感受到的溫暖不是來自自己的家人,而是來自工作人員。
日本大多數地方已經處在高度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中,近藤大介在書中說:然而如今東京的街道,只有安靜、乾淨和“成熟”。
偌大的城市,交心朋友寥寥,大家蝸居在小角落,沒和鄰居說過話,三個月才給家人打一次電話,你擁有的親密關係有多少呢?身處一大群人之中,大家卻都是點頭微笑的交情。有人分享你的喜悅和悲傷嗎?人生孤獨難免,但請用心維繫親密的關係……
由此不禁想,我們離“日式孤獨”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