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萃

    五代畫家董源的《瀟湘圖》被視為南派山水畫的開山之作,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這件國寶的身世和經歷,說起來那簡直就是一把辛酸淚!

    董源《瀟湘圖》,50cm*141cm,故宮博物院藏

    《瀟湘圖》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被明末史學家袁樞收藏。

    卷尾袁樞跋: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在蘇州得於董思白(董其昌)年伯家

    但就在當年,袁樞的家鄉河南睢州就遭受了李自成的兵禍和黃河水災,家中藏書樓的書畫全毀,《瀟湘圖》因被袁樞隨身攜帶才得以倖免。

    清朝末年,溥儀將上千件法書名畫偷出皇宮,一路從天津輾轉帶到長春偽滿皇宮小白樓。於乾隆時被收入清朝內府的《瀟湘圖》又在其中!

    畫上鈐有溥儀的“宣統鑑賞”印和“無逸齋精鑑印”

    “宣統鑑賞”印

    無逸齋精鑑印

    日本投降後,散落在小白樓裡被損毀、或者從此下落不明的書畫多達數百,《瀟湘圖》又僥倖逃過一劫,於1946年被張大千花數百兩黃金購回收藏。

    張大千

    1952年,《瀟湘圖》被張大千捐賣給國家,後劃歸故宮博物院,然而等著它的並不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2008年5月,《瀟湘圖》在故宮武英殿展出,因為展櫃滴水畫心部分被打溼!

    現在仍然能看到《瀟湘圖》受損的新聞

    據說滴水部位就是左邊這條船

    萬幸的是,《瀟湘圖》為絹本,水滴並未造成明顯損傷,僅洇溼了裱褙紙。經處理後,滴水處沒有留下肉眼可見的痕跡,6號下午就被送回了展室。

    《瀟湘圖》硬生生扛過了這些天災、人禍、以及最後在展覽過程中從天而降的無妄之災,所以對今天能看到這幅圖的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啊!

  • 2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中國的山水畫自五代開始分為兩派,一派以荊浩、關仝為代表的北方山水畫派,一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山水畫派。董源(?—962)字叔達,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南唐山水畫家,中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世稱董北苑。他的山水多畫江南景色,草木豐茂,秀潤多姿,雲霧顯晦,峰巒出沒,充滿生意。後人往往用“平淡天真”形容他的繪畫風格。董源用筆細長圓潤,被稱為“披麻皴”。亦時用點子描繪鬱茂的叢林苔草。北宋人指出他的藝術淵源時說:“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董源存世作品亦有不同風範,不像北方山水畫派那樣先以主幹線條確立形體,而是用無數的苔點,無數的皴線來狀物寫景。所以宋代沈括說董源的畫“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視則景物粲然”。目前可以確認為董源真跡的作品可以分為三類,《瀟湘圖》就是其中一類。

    董源《瀟湘圖》

    《瀟湘圖》無款識,在《宣和畫譜》中定名為董源所作,圖中有明代董其昌跋三、袁樞跋一、王鋒跋一。明代崇禎十五年(1642)袁樞家鄉河南雎州城遭兵火和水災,袁家藏書樓中書畫毀於一旦,所幸《瀟湘圖》等由袁樞隨身所帶而免遭毀壞,得以流傳至今。入清後,《瀟湘圖》先後由卞永譽、安歧所藏,後入清宮內府。溥儀帶至長春,後流入民間。《瀟湘圖》之所以名“瀟湘”,是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河與湘江,二水匯入洞庭湖。《瀟湘圖》繪有一片湖光山色,山勢平緩連綿,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葦渚映帶無盡。水墨間雜淡色,山巒多運用點子皴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遠山的植被,表現出模糊而富有質感的山形輪廓。墨點的疏密濃淡,表現了山石的起伏凹凸。山水之中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

    張大千於1949年以重金購得《瀟湘圖》。1952年,張大千為籌至阿根廷的旅費,將董源《瀟湘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等低價賣給大陸,國寶迴歸祖國,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爆發性心肌炎怎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