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城以西28025992

      80後農村創業成功案例篇1

      80後小夥棄放棄鐵飯碗,小島上種稻養鴨的創業故事

      畢業季又到了,怎樣面對自己的職業人生,成為困擾當下許多年輕人的難題。然而,蘇州有一位“80後”年輕人,在捧了7年事業單位的“金飯碗”之後,2年前,出人意料地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旁人看來頗為“另類”的選擇。

      王樹基出生於1983年,給人的印象是典型的大男孩,青春,Sunny,透著一股子靈氣,還有些小小的狡黠。而問起他的工作,他會很興奮地開啟話匣子。“我可是個有知識含量的新型農民,種的是生態大米,做的是環保專案,而且還是為自己打工。人生的道路千千萬,創業讓我深刻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長和價值。”

      放棄文廣局事業崗位,來到徐州的一個小島上開始夢想旅程

      2006年,王樹基從徐州師範大學畢業,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他獲得了在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的機會,並順利取得了事業編制,主要的工作是組織和安排各類節慶活動。可以說,這份工作既專業對口又符合他的興趣特長,更是很多人羨慕的“金飯碗”。然而工作七年後,一次隨意的聊天卻改變了他的人生。

      一次因工作需要,王樹基隨車運輸東西,坐在副駕位置的他隨意和司機聊起了天,司機告訴他,自己是鹽城的農民,到城市裡打工,孩子和父母留在老家,老家有幾畝地,他父母每年就靠國家收購和補貼過日子。開貨車雖然辛苦,但每月至少5000元的收入,頂得上老家種地一年。現在農村大量的年輕人到城市打工,村裡很多地都荒廢在那兒。

      無意間的幾句話讓小王上了心思,是不是可以把荒廢的土地集中起來做些事情呢?現在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如果有了地,哪怕只是保障自己及家人的飲食安全也好啊!懷著這樣簡單的初衷和想法,王樹基找到了幾個朋友,大家竟然一拍即合,說幹就幹。隨後他們開始考察土地,籌措資金,王樹基還來到了雙塔街道創業能量站,專門瞭解了創業政策並參加了創業培訓。兩個月後,他們決定在徐州微山湖的一個小島上開始自己的夢想旅程。小王頂著壓力,毅然辭掉了事業單位的工作,一頭扎進小島,做起了草腳農民。

      島上沒通路沒通電,擺渡來回要1600元,拆下電瓶車的電瓶維繫30瓦的燈泡

      “現在想想,當初決定創業靠的是一股子沒來由的熱忱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甚至還有些年少輕狂。真正做起了農民,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太過幼稚,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我成長和成熟起來。”如今,說起創業初期的磕磕絆絆,王樹基頗有些“都付笑談中”的大氣和坦然。

      創業的首要問題就是交通,小王他們選擇創業的小島,其實是一塊沒有通路的河田地,島上沒有通路也沒有通電,更沒有人居住。附近的村民都是划船上島進行種植,順便撈些河裡的魚蝦來賣,從而維持生計。

      小島地屬南水北調的樞紐,京杭大運河和微山湖的岔口,周邊50公里不允許有工廠建設,這讓小王他們喜憂參半,喜的是島上生態環境非常好,土質、空氣都不受汙染,為種植生態大米提供了極好的自然條件。憂的是創業遇到了巨大的挑戰。王樹基介紹說,擺渡一個來回就是1600元,要運4臺水泵過去抽地下水,才能維繫水稻的生長需要,每天80升的用油硬是過了河從這頭扛到那頭,而走上一圈要好幾千米。晚上晚了回不去,將就在地裡的簡易房裡睡一宿,要知道荒島無電的一宿是很難熬的,除了電瓶車拆下的電瓶簡單維繫一個30W的燈泡,整個島上沒有一絲其它的光亮。

      上網查資料找到“稻鴨技術”種植生態大米,80後小夥伴開始農民生涯

      “其實,這些在我們決定創業的時候就有了心理準備的,但是真正親身體驗的時候,我們這些嬌生慣養的‘80後’還是有點扛不住了。可是,已經把自己工作七年的積蓄全部投進去了,當初辭職的時候還信誓旦旦對父母保證,一定不會退縮和後悔。有句話說得好,不逼一下自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這麼艱苦的環境我們最終還是HOLD住了。可是技術的難題卻著實讓我們犯了難。”

      確實,這群“80後”小夥伴想要種植的是生態大米,不打農藥不用化肥,而這幾個創業夥伴卻沒有一個是學習農業相關專業的,技術從哪裡來,這讓大家一籌莫展。好在,年輕人有的就是探索精神,透過朋友圈和網上資料查詢,他們發現了在中國已經實驗十年之久並且已經相當成熟的稻鴨技術。特殊培育的鴨子孵化後第7天就開始到水稻田裡與水稻共同生長,鴨子吃蟲翻土提供肥料,而水稻田就是鴨子的家,利用生態迴圈達成共贏。這項技術吸引了他們,在參觀了幾個成熟的企業,學習相關技術後,他們聘請了技術專家,用稻鴨技術正式開始了農民生涯。

      “困難是不少,但樂趣更多,野雞野兔野魚野蝦,漫步小島,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看著自己種的水稻每天長高,看著為水稻服務的鴨子每天長大,真的特別幸福。其實很多城市人都向往農村生活,那是真正的放鬆,沒有朝九晚五,沒有電腦電視,純淨得像回到從前。自己動手燒吃的,偶爾劃劃船撈點魚蝦,自己種菜養家禽,人生有這樣一次經歷真的很幸福。”王樹基感慨道。

      種植的大米一年就達到了綠色標準,最大的收穫是女兒懂得珍惜糧食

      創業兩年,王樹基的事業在街道創業能量站的關注和扶持下穩步發展,如今,已成為高校產學研教學基地,種植的大米一年就達到了綠色標準,而這個過程一般需要2年。創業的第二年,也就是今年,他們更準備在收穫以後進軍有機大米的種植和培育。

      從“五穀不分”的大學生到掌握現代農業知識的“新型農民”,從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到擔負十餘人事業的企業負責人,王樹基的青春充滿了未知和希望,也更多了些責任和擔當。

      “做父親了,家庭教育是大頭,我有個三歲大的女兒,小時候挺乖,現在有些小淘氣。”

      王樹基坦言,現如今的年輕人很大程度會依賴父母幫忙帶孩子,於是就有了隔代寵,女兒之前吃飯總有些浪費,寧願飯後吃零食,但是,自從爸爸開始從事農業,她就知道自己家裡吃的米是爸爸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晚的米飯吃得乾乾淨淨一粒不剩!“或許這才是我最大的收穫吧!”說起自己的女兒,王樹基滿是幸福。

      80後農村創業成功案例篇2

      江蘇淮安女大學生返鄉養羊創業,創造自己的創業傳奇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江蘇省淮安市姑娘王偉偉對此深有體會。這個27歲的創業女性,早在高中畢業時就有一個夢想: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如今,她已是二次創業:將上大學時代理羊奶銷售賺到的人生“第一桶金”,投到了家鄉洪澤縣的湖羊養殖專案。身邊人說,這是一個青年創業的傳奇;在她自己眼裡,這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故事。

      大二,她就有了創業的想法

      初見王偉偉,很難將眼前這個清秀的姑娘和“羊倌”聯絡起來。但只要開啟話匣子,她開口就離不開“羊”了,“我飼養的是湖羊,這種羊的特點是,每胎多羔,耐高溫高溼,抗病能力強……”

      與“羊”結緣,要從她在常州讀大學時說起,“大二時,我有了創業的想法,就用大一當外場主持掙的三四萬元成立了貿易公司,代理國內品牌羊奶和羊奶粉。”當時正遇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國內乳業市場動盪,她原以為羊奶可以趁機開啟市場。可沒想到,羊奶一開始在超市、終端店賣不動,剩下那些還有五六天就要過期的奶,她只好全部收回,帶回學校送給同學喝。“有的同學喝不完,就拿來洗臉、泡腳,看得我挺心疼的。一開始,就虧了七八千。”

      後來,王偉偉透過張貼海報、免費品嚐、送貨上門,逐漸打開了售奶局面。待大學畢業時,她已經掙到了“第一桶金”,羊奶銷入當地各大超市,還在常州開了3家社群店。

      畢業,她回家鄉當了“羊倌”

      2011年,王偉偉從常州工學院畢業了,她一邊繼續做著羊奶代理的生意,一邊琢磨著新的創業計劃。第二年,在考察了多家養羊基地後,她決定創辦自己的公司,從事肉羊養殖。

      王偉偉就把上學時掙到的數百萬元都投到了這個專案上,又透過親友籌集了一部分資金,總投資達到了550萬元,在洪澤縣三河鎮趙集村流轉了700多畝土地,建起了養殖場。養殖場裡建有標準化羊舍及飼料用房6980平方米,青貯池3000立方米,配有飼料加工裝置7組。她說,加工好的青貯飼料能儲存兩年,可以充分保證羊群的餵養需求。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必須去挖掘,不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成什麼。只要你去做,總會有希望。你要是自己看扁了自己,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王偉偉坦言,創業過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建廠時家裡連遭變故,我剛畢業不久,對建築施工一竅不通,吃住都在工地上,緊緊盯住進度,嚴控工程造價。”

      最讓她難忘的是2013年的夏天,她一個人住在剛建好的辦公室裡,周圍只有農田和在建的羊舍,蚊蟲叮咬已經算不了什麼,有時候蛇還會鑽進屋裡來。王偉偉只好養了一隻德國牧羊犬看門,這才有了點安全感。

      未來,她想帶鄉親們共同致富

      目前,她的公司第一批湖羊已經順利出欄,實現盈利不成問題。

      “準備明年春節後建第二期,整個工程將投入1200萬元,建成後可存欄15000頭種羊,每年出欄商品羊32000頭,銷售收入可以做到3100萬元。”在王偉偉的構想中,她將吸引有意向的農戶參與進來,透過“公司+基地+合作社+養殖戶+銀行”的模式,這樣不僅讓小規模養殖戶免去徵地建廠房的成本,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防疫、分戶飼養、統一出售”,還可以降低農戶的養殖風險,實現農場與農戶的“雙贏”。

      再看遠一點,王偉偉希望逐漸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從肉羊屠宰深加工專案切入,構建“龍頭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肉羊屠宰深加工+合作社+農戶”的縱向產業鏈,和“種羊良種繁育+肉羊育肥+飼料加工(草料、精料)+有機肥生產”的橫向產業鏈。

      “只有實現從養殖到屠宰加工的邁進,才真正踏上企業產品品牌化之路,從而一步步打造出中國高階冷鮮羊肉品牌。”對於未來,王偉偉信心滿滿。她說,創業永遠在路上。

      80後農村創業成功案例篇3

      一個農村創業者自述農家人的創業夢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雖然沒種過地,但卻是一個農民。

      早在2000年,我大專畢業後就萌生了建立農村購銷資訊社的想法,那年全球大豆播種面積減少,又遇上比較嚴重的乾旱,國內大豆需求增加,市場供應不足,當年大豆從1.20元漲到1.40元多,由於資訊閉塞,很多農民賣早了沒掙到錢。

      第二年,周圍的鄉親們種了近百晌大豆,結果大豆上市時1.38元地頭價沒有賣,存放3個月以1.18元賣出,少賣10多萬元。鄉親們兩年的經歷讓我深深感到掌握市場資訊,對農民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否則很可能白白的忙碌,甚至是損失慘重。

      2007年,在縣農業局的支援下,我開始走上了資訊服務的創業之路,在家辦起了資訊服務社。2008年創辦了農民購銷網,透過網路為更多的農民提供生產、購銷資訊服務。

      2013年,聯合十多家合作社建立了農家人購銷資訊服務社,並開發了移動手機客戶端服務系統,為農民提供資訊服務更加便捷。目前已有115家合作社加入,覆蓋省內二十多個縣市和山東、遼寧、吉林等8個省份。

      開通網上社員學院,服務農民種好增產。2012年,我參加省農委組織的創業培訓。同年,我們開始組織對農民進行培訓,依託手機終端服務系統,開通了線上社員學院。利用社員學院,累計為1200戶農戶提供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指導服務,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0期,培訓農民2500人。

      2014年,寶清社員曹文靜透過社員學院宣傳,引進水稻高產新技術,經東北農大專家指導,當年畝產達到了1600斤,成為當地的高產冠軍。社員全軍透過社員學院推廣的玉米高產新技術,600畝地平均單產達到2000斤,每畝增加370斤。

      2014年底,手機終端服務系統釋出了國際玉米價格開始下行,國內玉米倉滿為患的資訊,今年她改種350畝水稻田,至少增收10萬元。有了農民購銷網這個增收的好幫手,明年她打算擴大租地規模,全部種植綠色水稻。農民增收後的喜悅,讓我堅定了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嘗試農業電子商務,為創業插上騰飛翅膀。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我們找到了銷售農產品更加有效的渠道。2013年,我們投入資金開通了農民購銷網電子商務平臺。農民透過平臺不僅可以購買到優質的農資產品,銷售出地產特色農產品,而且可以獲得服務社盈餘部分的分紅。

      2014年,雞東社員孫飛透過平臺採購農藥獲得盈餘分紅3450元。社員鮑雲宏將自家生產的打瓜機放到平臺上,產品銷售到了吉林、內蒙、天津、雲南等地,銷量翻了兩番。寧安社員李近秋將自家50畝的鴨稻米放到手機終端服務系統上銷售,聯絡的人絡繹不絕,網上銷售量超過1萬斤,每畝地純效益超過4000元。我們還建立了農家人資訊服務社培訓學校,三年來,培訓創業經理人460人。建立了農資和農產品購銷盈餘“60%按購銷量分配、40%按股份分配”分紅機制,幾年來,累計為入社社員分紅200多萬元,自己創辦的購銷資訊服務社,每年按股分紅也穩定在50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要依託網際網路這一新興模式,繼續在創業這條道路上堅持下去,經營好自己的資訊服務社,

  • 2 # 音塵絕了西風

    農村第一批80後已經40歲,這些人的也經歷著特殊的歷史時光,在他們出生時,中國的飢餓問題大大緩解,多數農民都能吃上飽飯。此時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大家的經濟收入也在增加。除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偶爾回到農村去以外,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城市裡面。剛進城時,自己沒有在城市安家落戶,所以回到農村去的時間比較多。後來自己在城市裡面成家立業之後把父母也接了過來。這之後再回到農村就比較少了,一年可能也只有一兩次。除非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說仍然在農村裡生活的親戚朋友的婚喪嫁娶,或者是我自己回去,或者是父母回去。

  • 3 # 豫中小燕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本人非常關注這類話題,看了大家的回答,大部分朋友都很願意回農村老家。作為80後農村孩子,近幾年時時刻刻都想回去,但考慮著生活條件和教育、醫療資源等原因,一度放棄了這個想法。年輕時應該不會考慮這個問題,但是等我老了年紀大了,肯定會選擇回去,現在的農村發展日新月異,已經不是以前的農村了。

  • 4 # 小小小阿紫

    不論80後現在是怎麼想的,多數人出去了就回不來,少數人回來也是被迫,極個別才能歡天喜地的回來安享晚年,落葉歸根。

    人老了最怕什麼?

    孤獨。

    如果你少小離家,在城市打拼了幾十年,到了養老的時候回到農村的家鄉,你的周遭大概是這樣的:破敗荒廢的庭院早已不是你兒時的樣子;父母的離去讓你只牽掛著那一座墳頭;兒女會極力反對你回老家,因為他們已是城市人,對這裡已經沒有留戀,而他們也想父母能呆在離自己近一點的地方;你遠離了和你同齡、一起奮鬥過的朋友,村子裡只有比你更老的沒有共同語言的老人。。。。。。與你相伴的可能只有你的愛人和一條狗。兒女們忙於事業可能會抱怨你只顧自己享樂,也不發揮一下餘熱幫忙帶帶孩子;你得不斷地打理院子要不然會破的很快;你甚至冬天得生火取暖做飯,下雪了還得爬高掃屋頂;如果你身體有恙,你還選擇扛著呢還是讓兒女接你到城裡看病?。。。。

    當然,你若功成名就,可以回村裡重修宅院,和老伴兒種種園子澆澆花,去山上看日出采采野菜唱唱歌,到水邊釣釣魚看日落。回到家裡可以沖沖澡洗淨一身的塵埃,然後看看書寫寫字,和兒女老友影片電話聊聊天,隔三差五約人到你安逸的宅子中聚聚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自然很美。可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條件,能有這麼自在安逸。

    而被迫回去的就慘了,大機率是拼搏無果,兒女也沒成什麼事業,回去只能孤獨終老了卻殘生。這把年齡種地肯定不如看大門。

    你所走過的路塑造了現在和以後的你,你從農村走出去打拼的那一刻就不在是那個少年郎了。

    可能,你最終留戀的只是最後會埋下你的那一方泥土。

  • 5 # 河北農民的生活

    我是農村人,我來回答從農村出來的80後,你會選擇回農村養老麼?我是87年的,我會選擇回農村養老,感覺在市裡住樓房有些悶,現在年輕還有這樣的感覺,覺得等老了以後感覺會更強烈的,在一個就是等老了以後有自家的小院,可以在自家院裡養養花,種種菜,這種感覺想想就覺得幸福,。

  • 6 # 智者湖泊ew

    我是84年的,我完成任務後(孩子結婚後)就想回老家養老,老家有地,有房,想吃什麼就可以種點什麼,空氣好,也沒有壓力,基本能自產自足。現在農村晚上娛樂專案也不少,每個村都有健身器材,晚上小孩在附近玩,大人跳跳廣場舞。想想挺美的

  • 7 # 農村苒爸

    當然會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我覺得就應該鼓勵老人到農村養老。把城市留給年輕人打拼。也可以做到城市農村平衡一點。

  • 8 # 農家桔子姐

    一、落葉歸根

    做為一名農家娃,農村是我們的根,那裡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不管在外做多大的生意,職位有多高,工作有多優越,老了還是想回故鄉的,都說葉落歸根,農村才是我們最好的歸宿。

    二、農村空氣好適合養老

    不說到老了回農村,我現在每個週末都回鄉下家裡,父母老了不願住城裡,我們就回去陪陪老人,與老人一起種種菜,養養雞,釣釣魚,農村空氣好,活動空間大,老人心情好身體好就是我們想要的,看到他們就像看到我們老了的生活。

    三、歸隱田園 安享晚年

    故鄉是我們兒時想逃離的地方,是老了想回去卻不一定能回去的地方,很多人出去發達了,把家裡的老房子田地都賣了,想回卻回不來了,對於我來說,老了還有土地,種種花,種種菜,養些雞鴨,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挺好,現在我也在為我的老年生活做規化了。

  • 9 # 喵喵說三農

    當然,我認為現在農村生活質量跟城市差不多,日常需求基本都可以滿足,但是農村的慢生活和良好的風景環境是城裡比不了的

  • 10 # 釣魚的老虎

    作為80後,對於生我養我的地方,這一生都不會忘記!雖然現在在城市工作,但是隻要有時間我都會回老家住一段時間!那裡有看著我長大的長輩,有認識我能叫出我小名,我卻不知道他叫啥的鄉親們!有我從小玩過的河流,樹林!有我接受啟蒙教育的鄉村小學!有我每次過節回家,都要拉著一起喝酒的兄弟發小!有我每次節假日都要提前打電話問我回不回家的爸媽!有我逢年過節需要祭拜的老祖宗!我不知道等我老了以後,我的家鄉在地圖上還能不能找到!回農村養老我不奢望,我只想在百年之後,能落葉歸根,長眠於故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升職加薪是公司自動加的還是自己提出來才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