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孫的火器工坊

    相傳中國弩是黃帝發明的,但是真正的出土文物卻是戰國時期。最早為青銅弩機,各國有各國的特色,楚國出現了連弩,南韓的弩也是戰國早期和中期最牛逼的,不過最終稱霸中原的還是秦國的秦弩,標準工業化製造的鐵弩機,還有秦國的弩兵線陣(三人一組,三把弩,一人負責射擊,一人負責裝箭,一人負責拉弦),憑藉著弩兵的超強攻擊力和秦人的武勇以及將軍的指揮,秦國一統成了秦朝。而到了漢朝,弩的結構進一步發生改變,為了創造更大的拉力和射程,漢軍在弩的前面加了一個踏腳,名曰蹶張弩。當年李陵撤退時5000漢軍仍能打破匈奴,直到彈盡糧絕才被俘。一直以來,中國弩都是漢人剋制北方遊牧民族的利器。到了北宋,中國弩又有了新的進步,最牛逼的單兵弩-神臂弩誕生了,其力量之大,最大射程可達四百米,有效射程少說也得200-250米。遠超世界的其他弩。最佳戰績就是吳階守四川的時候,宋軍大破金軍鐵浮屠步兵和柺子馬重甲騎兵。在與蒙古人的作戰中,蒙古也是吃盡了神臂弩的苦頭,以至於大元禁止民間再有人制造神臂弩。在大明,弩依舊有一席之地,不過風采不在,已經不比當年了。中國弩的最後輝煌就是盧象升的天雄軍了。

    在歐洲,弩出現的也比較早,最早的是希臘弩,在亞歷山大的軍隊中有裝備,用胸頂著木楔掛弦,但是威力小,射程近,很快被淘汰了。後來又有羅馬的單兵扭力弩,實用性不如扭力弩炮,慢慢也淘汰了。此後歐洲陷入了沒有弩的時代,到了公元700年左右,歐洲出現了木製弩,但是力量小,唯一的優勢在於比弓精準,但是弩機不如中國的先進。在獅心王理查東征的時候,法軍的一個小兵用弩射殺了理查,因此弩被視為惡魔的禮物,被教會一度禁止。到了十字軍東征的末期,歐洲開始將彈簧鋼用在弩上。中世紀末期,歐洲弩用上了滑桿。比較典型的就是弗拉德三世抗擊土耳其時軍隊裡裝備的。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最屌的絞盤弩,這是歐洲弩的巔峰,威力類似於神臂弩。在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的絞盤弩首次亮相。後來世界著名的義大利熱那亞弩手,就是一邊揹著大盾一邊拿著絞盤弩。當然,最後只有三層彈簧鋼的絞盤弩才能和神臂弩匹敵。

    弩在人類戰爭史中長期居於重要地位,然而為什麼會被取代,願意就是火器的出現,相比於弓,弩手和火銃手火槍手都更容易訓練,很快就能投入戰鬥,但是弩的造價又遠高於火槍,因此軍隊的大規模配置也就慢慢變成了火槍。尤其是歐洲弩,造價太高,後期也就成了貴族的玩具。在中國,火銃也比弩便宜,不過中國弩基本木製,要比歐洲弩便宜,而且大量裝備已成習慣,固中國弩退出戰場是要慢許多的。

  • 2 # ARKOSensor

    首先,冷兵器時代,弩機並沒有被戰場淘汰,而是軍隊不像先秦那樣大規模使用了。軍隊作戰,特別是需要攻城、守城時,因為射程遠的優點,還是會裝備弩機的。

    弩機的加工難度高,易磨損,需要經常維護,大規模使用需要有非常完善的後勤保障,這對過去的軍隊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另外,弩機射發效率低,使用靈活機動性不如弓箭,攜帶也不如弓箭方便。總結起來,弩機是適合步兵使用的高成本武器。

    先秦各國互相攻伐,一般是步兵戰車結合的作戰方式,同時講究列陣佈陣,遠距離大量使用弩機能給對方軍陣造成巨大傷害。後期秦兵攻城,用之能給守城軍民心理帶來巨大威懾,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秦以後,中原王朝主要的作戰物件就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善騎射,作戰方式就靈活的多,沒有固定陣列,沒有城池,而且多為近距離作戰,弩機的用途就大打折扣。特別是馬鐙發明以後,騎兵因為在馬背上的穩定性大大增強,弓箭的發射效率和射擊精準度也大大提高,來去如風,中原王朝必須建立起同樣的騎兵隊伍才能與之對抗,這時,步兵都起不到多大作用,更不要說步兵使用的弩了。

    最後火器發明,而且越來越先進。連弓箭都被戰場淘汰了,更不要說弩機了。

  • 3 # 噓別吵了

    直接軍事上對抗,戰術層面上要對敵方的兵員和生物物資進行殺傷。無論攻防,遠端武器至關重要,畢竟能夠第一時間的進行遠端殺傷。

    要第一時間形成威懾和完成可觀殺傷,發射基需要成規模,可持續,有殺傷性。弩和弩床滿足此三點,所以弩有些輝煌的使用歷史。直到燧發槍的大規模使用,弩才退出遠端兵種的標配。原因有一下幾點:

    1.弩易壞,保養要求更高。火槍適用性強。

    2.弩的製作要求高而且費時,使用的木材需要多次加工晾曬,很費時。而火槍只要槍膛合格基本上就沒問題了,用熟鐵也能打一條。

    3.弩的壽命短,說到底主體只是木頭而已,短命是沒辦法的事。火槍只要注意散熱,可以用好幾年。

    4.弩發射物製造成本更貴。質弩箭需要熟練工加工,再晾曬一段時間。鐵質弩箭沉重且對弩的損傷很大。所以一般戰役後要打掃很久的現場回收弩頭箭頭。而鉛彈和火藥的生產簡單的多,物料損失也不大,不用刻意回收,省時省事。

    5.弩很難補充,木材成型需要時間,製作也需要時間,還有次品率。火槍壞了可以直接回爐重造,資源利用率高。

    6.燧發槍之前還有火銃等火器的使用,因為精準度,發射週期長等原因一直與弓弩混合裝備遠端部隊。直到列隊燧發槍兵陣的普及,弩才被元件取代。

    為啥現在還在裝備弩呢,

    1.弩在有效殺傷範圍內能形成殺傷。

    2.火槍發射聲音大,弩聲音小很多。特殊環境下比槍更有優勢。

  • 4 # 我是常箐

    弩並非被淘汰,實際上自唐代被重新發明後,弩就一直因為威力太大而成為限制使用的裝備。另外秦漢之後之所以一度被遺忘,也是因為晉代管制太嚴格了,不但民間不許擁有,就是軍隊大多也不能裝備,只有少數精銳才有配備,以致後人完全沒有機會接觸,一旦動亂,弩就從人們的記憶中完全消失。當然,弩在宋之後會快速衰弱,還是因為人的大腦閹割的問題。因為宋代開始火器快速崛起,無論打擊威力還是射擊速度,又或者對使用者的要求,火器都遠遠優於弓弩,而且使用者也不思進取,一味遵循古法使用,軍官們自然就會傾向於使用火器而非弓弩了。但其實有少數人卻已經想到弩的威力,其實比多數火器都要強大,那就是用弩來發射爆裂物。西夏就已經大量使用蒺藜,開始時是鐵打造,後來乾脆用瓷的,這玩樣其實就是手榴彈的雛形,只是他還需要用香頭點燃藥引子而已。因為需要用人力投擲,所以使用距離不遠,威力不顯。但如果有人用弩來發射蒺藜,那就等於提前發明的開花火炮,這威力可就大了去了。一顆炸一大片,對付騎兵或者步兵方陣,幾乎就是屠殺。即使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還有後來的解放戰爭,如果當年的解放軍懂得使用弩發射手榴彈,這可比日本的擲彈器都要強,而且還簡單沒有聲光煙霧,不怕被敵人發現。很可惜,至今大多數人都沒有找到弩的正確使用方法,所以這玩樣只能被嫌棄了。

  • 5 # 濁酒論武

    弩,一直存在,諸葛亮發名了連弩,宋神臂弓據說這是是弩,弩一直是冷兵器時代政權管禁武器,民間可以有弓箭的卻不能用弩。後來,火器的發展弩的地位下降。直至在火器的發展下,退出戰爭舞臺。

    弩跟火器有點相似,擁有讓普通人射殺勇士的能力,清兵入關之後,自然的禁止弩跟火器的出現和發展。

    最後火器發展威力變大,弩和弓箭都被火器代替。

    現在,唯有海軍的特戰隊使用水刺槍和很小的部分特種部隊偶爾使用弩。海軍用的其實不算弩了,是水裡用的刺槍,具體叫什麼名字,同屬於刺魚槍,倒是忘了叫什麼名字。主要原因是子彈在水裡威力有限,給特戰隊在水裡使用。特戰隊也只有一小部分偶爾情況使用弩。也可以說,現在還有弩在使用中。

  • 6 # 漩渦鳴人yy

    弩,這是一種自中國古代史,先秦時期就存在於軍隊的一種作戰兵器。但是很奇怪的是這種兵器在歷史上所佔的配重,也就是在軍隊裡面裝備的比例,卻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到了後期,軍隊裡幾乎很難發現弩的存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弩存在的最輝煌的時期應該是兩個時期,一個是秦國的時候,有人會說我只是瞎說,因為我看的電影看的比較多了,但實際上這種情況是確實存在的秦國時期戰陣加上弩的存在是剋制騎兵的最好方式,秦國也憑藉著這一種戰法戰勝了趙國,戰勝了匈奴。另一個比較輝煌的時期就是南宋的時候,尤其是南宋面對金國的入侵的時候。那個時候,各種各樣的弩機已經發展到了巔峰。

    但是,無論這些東西如何發展。弓仍然是軍隊裡面佔比例最大的一個遠端武器,其原因就在於弓的造價相比較於弩而言是比較低廉的,誒,說到這裡我好像記得哪一回我跟人爭好像是弓和弩,哪個貴來著。我就記著她,一直在那例舉世界上最貴的弓,那個弓好像特別貴,要一直在否認,就在那證明說我這把弓的造價已經超過了所有的弩了,因此弓的價格要比弩的價格要貴,所以你看你的弓箭肯定是最貴的……所以說現在的噴子真的是為了噴人,什麼事兒都敢說,連自己腦子都不知道掉哪兒去?

    但是隨著工藝的進步,弓箭也有一開始的弓變為了現在的複合弓,弓的威力,一步步提升,人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弓最後也發展到了就是人所能達到最大的牽引力,雖然威力上而言,比起同時代的弩,威力上略顯遜色,但是卻也可以著實夠用,而且數量上一直保持著壓制性的優勢。與此同時,弩也進步了,歐洲原先的,由人力拉動的弩,也變成了必須要有他手上的齒輪帶動才能拉動的弩。使得原先操作就有點困難的弩,現在操作起來更加顯得困難,但是這個時候火器還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弩的威力仍然還是說得過去。

    但是這個時候騎兵就崛起了,歐洲在他們的騎兵身上裝上了厚重的鎧甲以抵禦弓箭的威力,在遙遠的東方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騎兵更是借用了騎兵天生的衝擊力的優勢,將手中複合弓的威力達到了弓箭的巔峰。面對這樣的騎兵很難找的到有一款合適的弩機去進攻他們,南宋時代是弩使用的最巔峰的時代,那時候誕生了一種比較誇張的弩,床子弩,這種弩特別巨大跟一張床一樣大,平攤在一輛車上,這種威力巨大的弩,本身是用來攻城用的,在士兵要登上城牆的時候發射這種弓箭定在城牆上形成一個個梯子,然後士兵順著這個東西爬到城牆上面佔領城池。當初金國曾經派士兵攻打四川的時候。金國的重騎兵在面對這樣的弓箭的時候被經常被一串三。

    但是無論如何,如此臃腫的武器根本不適合野外遭遇戰,稍有意識的騎兵指揮官都會下意識的規避與這樣的武器遭遇。

    接著弩機其實可以迎來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但是,火槍卻迎來了重大的發展,終於贏法聯軍,在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時候,將曾經縱橫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給打得稀巴爛。

    弩這種比較精密,而且威力據比較大的冷兵器也被打入了冷宮,雖然現如今一些國家的特種兵部隊會用到這種古老的武器,但是說實話,這種武器很難再大規模的登上歷史舞臺。

  • 7 # 劉三解

    首先要說明的是,弩是一種發射性的武器,而弩機只是弩的擊發裝置。

    比如說秦弩的射程堪比AK47,事實上,弩是一種依靠弓臂的彈力射出箭矢殺傷敵人的武器,也就是說,弓臂有多大的力量,對應就有多大的威力,而弩機不過是穩定射擊的輔助部件。

    而史書上記載的先秦弩幾百米的射程,在後世的記載來看,反倒是越來越近,好像技術上退化了。

    事實上,作為陣前破甲的射擊武器,弩一直到宋朝,都是非常重要的裝備,比如宋代的神臂弓就是一種強弩。

    而宋軍戰陣的兵力分配,弓弩手的射擊兵,是要超過半數以上的,最多甚至達到80%。

    弩最終走下歷史舞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隊作戰戰法的變化。

    到了元明之際,哪怕是明軍,其實也是以家丁、騎兵為戰鬥中堅的,而不再以大規模的步兵方陣作為主要打擊力量,後者是宋軍的方式。

    明軍中,衛所軍屯墾守堡,營兵野戰時守大營壓陣腳,家丁、內丁組成的裝備精良的騎兵部隊對敵人進行突擊和追擊。

    營兵的素質下降是迅速的,而且其承擔的戰鬥責任,從成本收益角度,沒有必要裝備成本高昂的強弩(一把強弓的製作可能需要3年,弩臂也差不多),反而傾向於大量裝備操練簡單,不需要挑士兵體力的火器。

    而且,明軍面對的主要威脅是遊牧的蒙古人,他們的馬匹沒有受過訓練時,火器的聲音就足以讓其受驚,打亂陣腳,此時明軍的騎兵就可以衝擊了。

    到了清朝,更是如此,而且鳥槍的大量使用,在射程和殺傷力上都覆蓋了強弩,完全沒有必要再花費成本裝備強弩。

    故此,弩到了清朝之後,基本上只作為打獵用的工具而出現了。

  • 8 # 王司徒軍武百科

    先拿個現代弩立個標杆數值。

    現代技術製造的225磅拉力(102公斤)的重型弓弩射程也才300米的射程,換成150的也就200米。殺傷力的話,諸如追月225a這樣的弩在200米也就能射進木頭1-2cm的深度。50米左右才是最大殺傷,射穿個桌子沒問題。但你看這是多大個傢伙。

    古代弓箭拉力用石來計算,宋代以拉滿三石弓者為猛士。而魏武卒則需要“操十二石之弩”,《晉書》記載,晉武帝時期,馬隆討伐河西鮮卑,徵選勇士,標準是“腰引弩三十六鈞”。古代4鈞為一石,36鈞就是9石。 這個力量靠人拉也夠費的。難怪要找“勇士”。

    再看看真的“史詩級英雄”是什麼標準。

    《金佗稡編》說岳飛,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

    《元史》載,木華黎猿臂善射,挽弓三石強。

    到明清開始,弓弩的拉力標準開始去“石”,轉為“力斤”作為單位來核算。清朝時期開武舉,考試拉弓,採取的是八力、十力、十二力的考核級別。而《天工開物》的弧矢篇則給出個這個力量標準——凡造弓視人力強弱為輕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這在側面反映了幾個問題。

    1.古代弓箭的效能是在不斷提升的。

    2.弓箭尚且難拉,弩箭更加苛刻,並非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比弓省力。

    對加工技術的要求、高昂的造價、巨大的重量、對後勤的壓力、弓箭技術的更新換代…面對越來越激烈的戰爭,弩有些跟不上趟了。

    《夢溪筆談》載:熙寧中,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旋鐙。以鐙距地而張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謂之“神臂弓”,最為利器。

    神臂弓用腳上弦,像弓一樣豎起來射擊,300步能穿重甲。雖然最後一點有點吹,但這件由党項人開發的武器成為了強弩最後一次閃耀。

    明人對神臂弓其實是很感興趣的,還曾經研發仿製,得出的結果是拉力150斤上下,不知道是不是誇大,根據《天工開物》一百二十斤拉弓上力還是可信的,姑且當它是明弩上限。這個力度換算下來大約是今天的200磅吧。也就是說步弩中能讓士兵端著作戰的神臂弓也就現在225弩的威力。

    漢代弩多在4/6/8石,再大的就是床弩那些大傢伙了。6-8石弩可能就相當於現代225弩,這已經需要坐在地上撅張了,靠腰力開弩那畢竟是勇士才能做到的事情。

    實際上弩箭的拉力也是有極限的,不可能真的達到槍的地步,過於強硬的弩力會在射擊時把箭竿打爆,這在現代改裝弩玩家裡不是啥稀奇話題。

    古代弓箭技術進步後,複合弓的應用度、殺傷力、射擊速度、便攜性、競技性都取得了更好的平衡,弩卻撞了技術牆難以發展,一來二去,淘汰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弩箭的大規模使用,是秦漢時期特別突出的現象,後世一般很少有如此大規模使用弩箭的情況。我們最後一次看到弩的大量使用應該是宋朝。

    試想一下,守城可能還可以,但後世面對遊牧民族,弓箭也才每每“臨敵不過三發”,弩箭還有多少機會呢?种師中倒是玩了一出神臂弓的經典箭陣,可沒玩幾輪就歇菜了。據說是因為士兵因為封賞起鬨,但我想更大的原因還在於兵種構成單一,士兵耗力過巨,再加上物資消耗太大,看到情況不妙,賺飽了銀錢的弓手們自然是不會白白送死。

    隨著宋朝這個最後的古典意義上的中國滅亡,遊牧民族對華夏土地進行了重新洗牌,當明朝再度建立的時候,弩箭已經成為過去式。明朝既不靠這個驅趕遊牧民,早期也更樂於進攻,三眼火銃這類又能騎戰又能步戰的東西迅速在邊軍中崛起,後期火槍的出現更是徹底讓弩失去了地位。到我大清時,類似的科研和裝備投入都轉向了火槍大炮,弩箭就徹底失去了發展的可能。

  • 9 # 上將噯福斯

    從先秦以至兩宋,強弩,一直是中原軍隊的破敵利器。

    中國的弩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戰國時期,南韓勁弩名揚天下,射程可達700米!戰國時,已經出現了可以連續發射的連弩。

    兵馬俑中,最前面的三排都是弩兵,採用三段擊的方式進行連續射擊。戰時,弩箭如雨下,威力無窮。秦趙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的趙括很可能就是被這些弩兵射殺的。

    漢弩也十分強悍,在當時的年代,稱得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李陵五千步卒大戰八萬匈奴騎兵,殺敵過萬。靠的就是強弩,一日發射弩箭五十萬只!

    征討大宛,漢軍硬是用強弩,把大宛的城牆射塌。這樣的強弩,誰能抵擋!

    魏晉南北朝時期,強弩也是南方政權抗擊北方騎兵的神器。

    宋武帝劉裕征討後秦,進軍途中不斷遭到北魏騎兵的騷擾襲擊,於是劉裕在黃河岸邊擺下卻月陣,斷槊為箭,以超級強弩發射這樣2米長的弩箭,一箭就能洞穿數人。卻月陣發,一戰擊潰北魏鐵騎30000人!北魏軍隊再也不敢騷擾襲擊。

    隋唐時期,國力強盛,鐵甲精騎,橫行天下,陌刀長槊,所向無前。強弩的作用有所下降。兩宋時期,弩重新被重視起來,甚至成為護國的神器。

    兩宋騎兵不足,主要靠步卒作戰,強弩硬弓就成為作戰依靠的主要力量。北宋時,有“神臂弓”,就是一種超級強弩。

    又有床子弩,三弩連環,強勁絕倫,射程高達1000多米。宋遼檀淵大戰,遼軍統帥蕭撻凜在城外一千一百米處,被床子弩一箭射中額頭,當場斃命!

    多年後,金兵南侵,在和尚原與宋軍大戰,宋軍神臂弓更番迭進,箭如雨下,十萬大軍死傷無數,愣是攻不下小小的和尚原。後來宋將吳璘,以神臂弓、床子弩為核心,發明了著名的疊陣,靠著超強火力,殺敵於百步之外,確保了南宋川陝疆土。

    金將完顏兀朮,臨終之前講,南宋軍械,大妙者不過神臂弓、巨斧。

    南宋被北元所滅,元人弓馬嫻熟,不習慣、也不需要使用弩。弩由此衰落。

    明朝反元,主要靠長槍巨斧剋制騎兵。弩的作用相對弱化。

    這是因為,雖然弩和長槍巨斧,都是剋制騎兵的利器。但是弩的使用條件要苛刻的多,特別是對地形要求很高,利於山地險隘,平原作戰,必須要有長槍兵掩護。

    長槍兵則要強的多,平原地區,結陣橫行,騎兵應槍而倒。岳飛戰勝金兵鐵騎就是靠長槍巨斧。朱元璋認識到其中奧秘,所以在兵種比例中,長槍兵佔到40%-50%左右,弓箭手佔10%-20%,刀牌手20%多。弩兵,基本處於消亡的地位。

    再加上火器開始興起,火槍與弩一樣,射速都比較慢,但是火槍射程更遠、動能更強、威力更大。因而從明朝起,火槍兵基本取代了弩兵。而弓箭因為比火槍更高的射速,仍然佔有重要地位。

    隨後,中國的軍隊進入冷熱兵器混用的時代,火器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弩就此消亡。

  • 10 # 優己

    然而並沒有,弩一直都是戰場主力,只要建立國家政權的軍隊都有裝備這種武器,至於裝備數量多與少就得看國家的軍工實力了。這玩意兒是寶貝不是煙,不是誰想抽就能抽的!

    我們在很多戰爭中沒見到這種武器並不是說這種武器被淘汰了,僅僅只是因為這種武器的生產難度大,尤其是機簧那個部分,對冶煉工藝要求高,不是說想要造就能造得了的。這使得普通的農民起義軍根本沒法裝備這種東西,不是不想,是不能。這種武器只在朝廷正規軍裡有裝備。這是國防利器,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裝備。

    當然,弩這種兵器在火槍出現後作用力被削弱。比如,明朝以後,原先裝備弩的部隊改成火槍隊,而兵種也改成神機營。這是弩退出歷史主力武器的原因。因此,不是弩不行,僅僅是普通人生產不了,能生產的人則去生產了更好的武器。

  • 11 # 抱撲若拙

    這就是被提問者說淘汰的弩。倒是弓尤其是歐洲長弓現在部隊沒有制式裝備了。

    再說,這現代弩不算啥!看看上邊的剛出土的文物,戰國雙孔帶機匣的沒羽箭連弩。十倍弓射速。知道什麼叫機關槍弩嗎?

  • 12 # 雪心藏眼

    怎麼說呢,在戰爭中效率是最重要的,需要覆蓋性操作,弩因為力量比較大,很多人靠臂力根本拉不開,必須藉助腳的力量。弓的靈活性比較高,而且磅數比較好控制!!!

    所以適用性比較好操作,而且製作相比較而言比較方便,殺傷力也比較強,所以比較廣泛,其實弩並沒有被淘汰,反而在現代戰爭中廣泛應用,比較神秘!

  • 13 # 東邊出太陽啦

    弩機,特別是重弩之所以在先秦時期大行其道,與當時的作戰方式息息相關。當時敵對雙方以車戰為主,雙方各駕著由多匹帶甲戰馬拉動的戰車,士兵們在自己的戰車上執矛握戟,攻擊對面的敵人。而硬弩架在己方的戰車上,一次發射出數支或數十支勁矢,可有效攻擊敵方的戰馬和戰車乘員。

    因為車戰必須依靠道路,目標相對集中。所以多矢強弩能夠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各路軍隊都紛紛以強弩硬矢為首選武器,而這一武器也的確不負眾望地發揮了它無可替代的功效。

    戰士都是在戰爭中學會戰鬥!隨著戰爭的升級、戰鬥的頻繁、戰鬥方式也逐漸改變,戰鬥雙方越來越不依靠車戰,沒有車戰就意味著路戰減少野戰增多。所謂野戰__就是戰場不再侷限於公路。田野、山坡、乾涸的河床、結冰的水面,都可以成為爭鬥的舞臺。因爾,那種集束髮射穿透力極佳的硬弩就顯得有點兒“牛刀殺雞了”。因為一弩下去十幾或幾十矢只殺傷幾個單兵,成本太不划算了,而且弩手的目標又太顯著(幾人架著大弩居高臨下),敵方的弓箭手可以不露聲色地偷偷幹掉這些弩手。長此以往,戰場上的多矢硬弩漸漸不再是兵器主力,單兵弓箭、單騎奇兵,日益受到戰場的青睞。

    其實,弩機的日漸失寵和戰鬥形式的轉變相輔相成,但是,弩機自始至終並未真正退出戰場,它只是由於戰鬥成本和戰績核算並不成正比而逐步由主變輔。

    這好比,坦克曾經是公認的陸戰之王!但隨著無人機的進步、微型導彈的研發、自行火炮的普及、空軍戰力的升格,地面戰爭對坦克越來越不依賴了,但這並不等於徹底放棄坦克。

    弩,特別是“集束髮射硬弩”,在車戰形式凋敝以後慢慢失去了戰場主力的位置,但它從未也始終沒有被徹底淘汰!

  • 14 # 大劉評論

    農業社會有農業經濟基礎上的軍事裝備,工業社會有工業經濟基礎上的軍事裝備。雖然弓弩是農業社會最先進的武器,但是,進入工業社會,它被火器淘汰是必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齒矯正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