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壯鄉小美

    土豆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而且不同的地方,種植時間是有差別的。農村地裡種了土豆,可以和什麼套種?有影響沒?套種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長後期的株行間播種或移栽後季作物的種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種。套種是一種集約利用時間的種植方式,不同時期播種的叫套種。套種的時候要考慮其生長對土豆帶來的影響,而且這種蔬菜也能生長好,互不影響,才算是好搭配。我說說土豆可以和什麼套種。

    土豆喜冷涼的氣候,但溫度太低,也不利於它發芽哦。像廣東廣西等地,一般都是10-12月份種植,1-3月份收穫,我家裡種土豆都是等收了晚稻後再在稻田裡種,而東北、甘肅等地則是在四、五月份種植,所以要套種什麼,還是和所在的地域有關係。我就以我家鄉為例說說吧。我家廣西,一般在10-11-12月份種植土豆,收穫時間在1-3月份,所以這個時候天氣還是比較涼的,在土豆地裡套種,要適合冷涼的氣候,且不能影響到土豆的生長。

    一,油麥菜。油麥菜適應性強,喜歡冷涼的氣候,生長適溫10-25℃。我家這邊種植油麥菜的人不少,春節的時候喜歡拿來打火鍋。在土豆生長後期,這時候種上油麥菜是可以的,只要間距合適,就不會影響到彼此,而且市場上油麥菜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睞,可以說種植油麥菜是不錯的選擇。

    二,豌豆。豌豆為半耐寒性作物,喜溫和溼潤的氣候,不耐燥熱。在土豆生長後期,種上豌豆,而豌豆植株需要插上架子,讓它纏繞在架子上,利於收穫。只要間距合理,種上豌豆也是可以的哦。

    三,甘藍。甘藍較耐寒,生長適溫10-15℃。可在12月份育苗,一般一個月就可以移栽了。那時候馬鈴薯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種上甘藍了。

    除了以上三種蔬菜外,還可以種上其它的,如芹菜、空心菜等。只要氣溫合適了,兩者互不影響,我覺得都是可以種植的。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

  • 2 # 黔北維妹

    土豆可以和一些根系不發達的菜套種,比如白菜、莧菜等常見的葉子菜。原因在於土豆長在地底下,而諸如白菜這些菜,它的成長不需要長很深的根莖,這樣對土豆就沒什麼影響。

  • 3 # 河北大慶

    我的家鄉是馬鈴薯之鄉,有大面積種植的,也有種的少的。沒見過與其它農作物套種的。土豆與其它農作物不適合套種,因為土豆的莖葉在地上匍匐生長,與其它農作物套種會影響它的光照。影響它的生長!

  • 4 # 茉莉花9C6U

    這個可以和多種作物套種。如馬鈴薯與棉花,玉米、菜花等,馬鈴薯、棉花套種模式3月中旬按行距0.8米開淺溝先種馬鈴薯,然後扶小壟,株距25釐米,每畝3300株。馬鈴薯齊苗後再次扶成大壟。4月下旬在馬鈴薯溝中種1行棉花,株距25釐米,每畝3300棵。麥收前後收完馬鈴薯,即成為純棉田。

    經濟效益:一般棉花不減產,種1壟馬鈴薯1行棉花的,可多收馬鈴薯1500公斤;種兩行棉花1壟(雙行)馬鈴薯的,可多收馬鈴薯800一1000公斤。比純棉田增收一倍左右。

  • 5 # wang江楓666

    土豆是喜冷涼、稍暖氣候的蔬菜,其生長也是跟其他的蔬菜一樣,從小株逐漸生長茂盛的,要跟土豆一起種植一般就是間作或者套種,具體要間作、套種什麼蔬菜,要考慮其生長對土豆帶來的影響小:而且本身這種蔬菜也能生長好,即達到雙贏的目的,才算是好搭配:

    一、適合跟土豆間作的蔬菜

    間作說的是在同一生長期內在同一塊地裡分行或者分壟相隔來種植最少2種農作物的種植模式,想要間作其他的蔬菜,就要了解土豆的生長變化。

    地裡種植下的土豆要出苗,一般最快也要10天半個月這樣,出苗後苗還沒有小,生長到特別旺盛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土豆隨著生長茂盛需要的水分養分也多,而且對採光要求也高點,周邊遮擋多對其生長不利。

    所以,適合跟土豆間作的蔬菜,選擇植株矮小棵、分枝少、不夠茂盛、生長時間沒那麼長平時可以摘葉吃的葉菜的,如生菜、菜心、小白菜、菠菜、奶白菜、萵筍、蒜苗、茼蒿菜,選好蔬菜種類了儘早種植,種植時注意跟土豆的間距,不要離得過近,最少隔15cm以上為好,以免平時澆水滲流,土豆得到水分過多旺長苗,影響後期結地下果實。

    二、適合跟土豆套種的蔬菜

    套種說的是地裡農作物的生長後期在株行間種上其他的農作物,而生長後期的土豆,其植株還比較茂盛,而且植株根部周邊結有土豆,離採收期還有小段時間,等到土豆採收了,那些蔬菜生長也還沒有特別旺盛,屬於生長前中期。

    相對於間作模式來說,套種可選擇的蔬菜種類就更多了,當地氣候合適的話都可以考慮選來種植,如娃娃菜、芥菜、油麥菜、上海青、空心菜、厚皮菜、豌豆、甘藍、芹菜等等。

    至於要種植哪種就看個人需要來選擇了,像農家在土豆地裡種植其他蔬菜是種來吃的,一般是種植些可以多次摘來吃的蔬菜,像文文在農村常看到的有厚皮菜、生菜、茼蒿、萵筍、油麥菜等

  • 6 # 南方法強

    一 其實土豆地裡面種玉米也跟土豆沒有影響的,只是人工操作有點難度而已,好比就像雲南威寧他們那邊的土豆是很有名的,那邊只能種土豆和種玉米,每年都是一起種下去,因為土豆的苗沒有一米的苗長得高,隨意可以同時一起種,土豆沒有什麼根,所以跟玉米種在一起沒有什麼影響,

    二 如果土豆和黃豆種在一起就不行,因為黃豆苗跟土豆的苗高度差不了多少,如果這兩樣種在一起黃豆就是白種,黃豆如果周邊如果草太多,黃豆就不會結果,本身土豆葉子比較旺盛,如果和黃豆種在一起就不行,但是一般很多農民都知道不會種在一起的

    三一般種土豆的地,除了種玉米和高粱是可以的因為玉米和高粱的苗長的比較高所以不影響,但是這樣種下去,人工不好打你,不好打你的原因就是土豆的苗太旺,再加上有一點草人工沒辦法去弄

  • 7 # 鄉村紅玲

    簡明種植技術

    1、深耕地:暄松的土壤有利於薯塊膨大,地塊最好在冬前多施糞肥,盡機械能力深耕。

    2、多施肥:土豆生長期短,產量潛力大,除多施糞肥外,開溝後應在溝內施用化肥,一般畝施三元複合肥50-100公斤,再加硫酸鉀30-50公斤做底肥。出苗後追施碳銨50-100公斤/畝或尿素30-40公斤促苗。

    3、早播種:春季土壤化凍後儘早整地,澆水造墒,驚蟄節前後播種。播前1-2天切塊,單塊重半兩左右。點播時芽眼向上,以利出苗。

    4、厚培土:按行距要求開大溝深約10釐米,溝底播種以保證培土厚度,防止薯塊露頭變綠。可單行種植分次培土,也可雙行種植一次性培土不低於12釐米做成大壟。壟面刮平蓋膜前噴施乙草胺或施田補防治雜草。

    5、不缺水:播前洇地,確保足墒播種以利出苗。出苗後整個生育期不能缺水,但澆水時注意不能漫上壟背。收刨前停水促進薯皮老熟,可提高商品質量。

    6、稀植大塊:根據市場調查大薯價格高,故提倡稀植以提高大薯率。一般單行種植行距60-70釐米,株距20-25釐米;大壟雙行種植大行距60-70釐米,小行距20釐米,株距30-35釐米,每畝保苗4000-4500株(每穴留苗1株)。

    7、及時化控:植株生長旺盛,可在現蕾後至開花前噴施多效唑30克/畝控秧。

    8、除治病蟲:播種時或結薯前施辛硫磷3-4瓶/畝,除治地下害蟲;五月上旬噴施吡蟲啉30克/畝防治蚜蟲;連陰天噴甲霜靈等殺菌劑防止晚疫病發生。

    二、秋馬鈴薯種植技術

    一、選擇良種

    選擇生育期較短的馬鈴薯品種,如川芋4號、川芋5號、川芋56等。為了減輕播後爛種,宜選用20~30克的小馬鈴薯整薯作為種薯。

    二、適時播種

    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在地溫低於25℃以下就可以播種。儘管9月上旬許多地方的氣溫常常在25℃以上,但地溫不會超過25℃,因此,只要條件適宜,宜提早播種,播種越早產量越高。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宜。

    三、浸種催芽

    馬鈴薯一般有2~3個月的休眠期,採取帶芽下種最好。在播種前2~3天,對沒有透過休眠期的種薯進行催芽處理。具體方法是:用l克赤黴素與50毫升白酒(1農藥量杯)溶解,對水1000公斤浸種催芽,浸種時間以3~5分鐘為宜。浸好後將種薯放在室內,上下鋪好溼潤的稻草,中間放置種薯,催出芽後再進行播種。

    四、播種方法

    1.稻田稻草覆蓋免耕馬鈴薯套作油菜

    在水稻收穫後,利用秋冬季空閒時間,採用免耕技術,直接將馬鈴薯放在稻田表面,利用稻草將馬鈴薯種蓋上。

    (1)稻田處理在水稻收穫時,齊泥割稻莖,淺留稻樁,降低田間溼度,這是保證出苗和奪取高產的關鍵。一是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的田塊;二是在水稻收穫後,立即在稻田內依排水方向拉線開溝作廂,按3.6米開廂,及時開好廂溝,溝深最少達到27釐米以上;開好四周邊溝,邊溝深33釐米以上,並將開溝的泥土打細,均勻鋪蓋在廂面。

    (2)合理密植稻茬馬鈴薯與油菜可採用寬窄行種植。馬鈴薯寬行60釐米、窄行20釐米、窩距23釐米,每畝7000窩左右。在馬鈴薯播種時,不用挖窩,按規定的行距和窩距將馬鈴薯種擺放在田面的表土上,用手稍壓馬鈴薯種塊,使其與土壤接觸。10月中旬,在每行馬鈴薯寬中間免耕挖窩套栽兩行油菜,行距27釐米,窩距23釐米。馬鈴薯收後,馬鈴薯行就成了油菜的寬行。

    (3)施足基肥畝施足巴1000~1500公斤、尿素10~15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硫酸鉀12~15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有條件的地方提倡施用氮、磷、鉀複合肥,有機肥和化肥腰施於穿行播種帶,嚴禁施用含氯化日巴。

    (4)稻草覆蓋稻茬田免耕稻草覆蓋栽培秋馬鈴薯,無論是馬鈴薯套油菜,還是淨種馬鈴薯,要求每畝馬鈴薯用1.5~2畝稻田的稻草覆蓋,蓋草厚度達到10~15釐米。蓋草方法是:在馬鈴薯播種施肥後,及時用事先準備好的稻草,按稻草與廂垂直、草尖對草尖的方法均勻覆蓋整個廂面。

    2.旱地改制行作壟淺播馬鈴薯

    選擇地勢鉸高,排水良好的旱地改制行作壟種埴。播種時要重施底肥,增施鱗鉀肥,用清糞水淋窩,實行淺窩薄蓋,早晚播種。

    五、田間管理

    1.抗旱排澇,查苗補苗

    秋馬鈴薯播種後,要保持行壟的溼潤度以利於出苗,如遇乾旱,要及時抗旱澆水;若遇秋雨,特別是種植馬鈴薯的稻田,要深溝高廂除溼,以保證正常出苗。出苗後,無干旱就不必澆水,若田間溼度過大,要清溝排水,防漬除溼,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對爛種或發芽不好的田塊,要勻密補稀或育預備苗,及時補苗。

    2.中耕除草,看苗追肥

    為了促進馬鈴薯早結薯塊,齊苗後要及時中耕除草、培土壘廂(稻草覆蓋馬鈴薯田塊生長期內不需中耕除草),特別是大雨後要淺中耕鬆土,防止土壤板結。齊苗後,對長勢弱的田塊,每畝用清糞水對尿素2~3公斤提苗。出苗30天后,每畝可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對水50公斤噴施,間隔7~10天連噴2次,以促進葉部營養物質向薯塊轉移。

    3.防治病蟲,適時收穫

    馬鈴薯要注意防治青枯病和晚疫病。發現青枯病病株要及時拔除並銷燬,並用農用鏈黴素4000倍或敵克松800倍防治。對馬鈴薯晚疫病要時常觀察,及時防治。在播種時或出苗期,可一次性用甲雙靈(瑞毒黴)或代森錳鋅等內吸性農藥加活性碳2公斤施於根部土壤中;中後期,當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時,要立即拔除或摘去病葉銷燬,並用25%的瑞毒黴錳鋅600倍液或72%克露700~800倍液防治,間隔7~1o天連噴2次。發現蚜蟲,可用2000~3000倍液抗蚜威噴霧防治。

    秋馬鈴薯在正常情況下可在12月中旬至下旬收穫,具體時間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實行分批收穫。對稻草覆蓋的馬鈴薯田塊,可以將稻草撥開,先選擇大的薯塊採收,再將稻草重新蓋好,讓小薯塊繼續生長,以增加農民收入。

    三、春馬鈴薯出苗後的防凍

    目前氣溫低、霜凍多,地膜內已出苗的春馬鈴薯破膜放苗易受凍害,因此建議目前暫不破膜放苗為好,待春節過後氣溫略有回升時,再適時破膜放苗。如果放苗後遇到低溫霜凍天氣,可在畦面覆蓋稻草,以防幼苗受凍。這裡應特別注意的是,氣溫回升後應及時破膜放苗,否則會因膜內溫度過高而引起灼苗。

    四、大行桑套種冬馬鈴薯

    按照“6215”的要求,保證寬行6尺栽種冬馬鈴薯、窄行2尺栽種兩行桑樹、桑樹與桑樹之間的窩距為1.5尺,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下種,搶在春節上市。據他介紹,6215大行桑,一般套種兩廂冬馬鈴薯,畝種植密度3750窩以上。播種後提土覆蓋,有條件的可用稻草覆蓋廂面,做到溝溝相通,防止積水。

      要重施底肥,增施磷鉀肥,早施提苗肥。底肥畝施腐熟農家肥1000—1500公斤,洋芋專用複合肥50公斤,注意種、肥隔離,以免燒芽爛種。出苗後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追施提苗肥,畝用清糞水1500公斤兌尿素5—10公斤進行提苗,現蕾期畝用磷酸二氫鉀0.5公斤、尿素1公斤兌水60公斤根外追肥。

      大行桑套作冬馬鈴薯,應儘可能提前採收桑葉,增加通風透光,防止馬鈴薯徒長。苗高15釐米左右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封行前進行第三次中耕培土,要求做到深溝、高廂、土厚、溝溝相通,採用半溝灌水並做到速灌速排,禁止漫灌。重點是防乾旱和霜凍,寧南縣城及以北的地區特別要注意霜凍對馬鈴薯的危害,在栽培上可透過黑色地膜覆蓋提高地溫提前成熟。

      “寧南縣冬季馬鈴薯主要病蟲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蚜蟲和小綠葉蟬。”早、晚疫病以預防為主,其關鍵期是冬至前後,第一次噴施甲氨基丙酸脂類化合物(25%阿米西達30毫升—40毫升,兌水50公斤),第二次噴施800倍液的72.2%霜黴威 (普力克),第三次視情況可噴施銀法利 (畝用量70毫升—80毫升)或53%金雷多米爾(畝用量100克—150克)等,一般三次即可。田間發現青枯病應立即拔除燒燬,並用50%消菌靈7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20%石灰水灌根,每隔一週灌一次,連灌2—3次。防治蚜蟲和小葉綠蟬可選用來福爾、啶蟲咪、吡蟲靈等兩種藥劑按葉莖、葉背、葉面的順序交替噴施,每隔7天—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前作為旱作作物的,應在廂內撒顆粒性殺蟲藥,預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周俊佳本報首席記者 周金泉)

    五、種薯處理

    1 曬種催芽

    在播種前10天,將種薯放在光線充足或有散射光照的房間,室溫保持在14-16℃。進行曬種催芽。

    選擇薯形規整,薯皮光滑、色澤鮮明,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

    每3天翻一次,使它們均勻見光。在翻的過程中要把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病薯、畸形薯、老齡薯分撿出去。10天后,種薯的芽眼就萌發了。

    2 種薯切塊

    切薯前,把5克高錳酸鉀倒入盆中,兌水500克稀釋,攪勻後,要把預先準備的兩把刀放進去,進行消毒,浸泡3-5分鐘。

    切薯要從頂端豎著切,要保證每個種塊上至少要留有2-3個芽眼,充分利用頂端優勢,儘量在頂端有芽眼處多切塊,每個薯塊切成60克左右,要儘量多帶薯肉。

    當切到病薯時,要馬上停下來,把刀進行第二次消毒,換刀再切。在切薯的過程中,遇到小於60克的小種薯,可以直接使用。

    等種薯全部切完後,以25公斤種薯加0.5公斤草木灰裝到袋子裡,上下左右晃動拌種。用這個方法處理切好後的種薯,不但有防治病害的作用,還能起到種肥的效果。

    六、馬鈴薯出苗可以覆蓋黑膜嗎

    低溫期種植馬鈴薯時覆蓋黑地膜,不僅有增溫保溼作用,而且由於膜下光照弱,有較好的控制雜草發生的作用。膜下光照弱,雖然也會使馬鈴薯幼芽生長脆弱,但馬鈴薯種塊營養豐富,其幼芽生活力強,有較強的頂土能力,在地膜厚度適宜、膜上蓋土的情況下往往能自行頂破地膜出土,生長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必要時可以在氣溫較高時人工破膜放苗。

    七、土豆貯藏技術

    1.萘乙酸甲酯處理法:將濃度為98%的萘乙酸甲酯150克溶解在300克丙酮或酒精內,拌入10至12.5公斤細土,均勻地撒在土豆塊莖上。土豆散堆或裝箱後,要覆蓋一層報紙或麻布。

    2.抑芽劑處理法:在採收前7天用0.25%的馬來醯肼噴灑植株,24小時之內如遇雨要重噴一次。經如此處理後按常規方法貯存。

    3.香料保鮮法:杏仁、桂皮、枯茗、薄荷油、麝香草等香料能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而最新的實驗結果表明,它們還能為土豆保鮮。

    4.茉莉香精貯存法:賦予茉莉以獨特清香的茉莉酮酸甲酯可以用來防止土豆在冬季貯藏時發芽。它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它並不妨礙收穫時受傷土豆的傷口癒合,而且不會留下任何氣味。

    八、馬鈴薯米醋浸種出苗快

    播前3―4天,取優質米醋200克,加水50公斤,放入馬鈴薯種浸泡3―4小時,撈出晾乾後播種,可提前3―4天出苗。

    九、冬種馬鈴薯增產技術

    一、去尾芽:經實踐證明馬鈴薯的尾芽成株後,產量僅是頂芽或側芽成株苗的1/3,為此在切種薯時應對尾芽棄置不用。   

    二、高壟栽培:高壟栽培兩邊培土,能增加活土層根莖部位土壤疏鬆,利於匍匐莖延伸,又能提高地溫,滿足早期根莖發育所需溫度。   

    三、測土配方施肥: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髮育其需要大量養分,在土壤貧瘠,養分含量低的地區,必須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以滿足作物生長髮育對N、P、K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特別是塊莖膨大期,能大幅度提高產量。   

    四、打叉打花封頂:馬鈴薯的商品是地下的塊莖,它根本不需要開花授粉獲得,而且孕蕾開花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要想獲得高產,必須打叉打花封頂,以節省養分促進塊莖的生長。  

    五、補鎂促產:專家研究證明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尤其是薯塊膨大期,如鎂肥充足,不僅產量高,而且澱粉積累多,品質好。因此在植株45釐米高時,每株要以50-100克硫酸鎂對水溶化後追入。   

    六、葉面噴肥:在施足底肥的情況下,從展葉起,每十天葉噴一次0.l%的硫酸鎂、0.3%的磷酸二氫鉀、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連噴3-5次,能顯著提高產量。

    十、豆收穫注意事項

    1.收穫後的馬鈴薯要及時裝袋運走,不能放在露地,更不能用發病的薯秧遮蓋,或不加遮蓋而日曬,否則易造成馬鈴薯堆內發熱腐爛和外部薯皮變綠。

      2.起收要有秩序,一般先起收種薯,然後再起收商品薯。嚴格區分裝袋,分開放置,避免混雜。

      3.裝車要輕裝輕卸,避免薯皮大量擦傷或塊莖擠壓開裂。

    十一、種植馬鈴薯 又有新方法

    一、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覆蓋地膜後,不僅可使土壤壟面保持溼潤,節約用水,同時還可提高土壤溫度,促進馬鈴薯生長髮育。據試驗,覆蓋地膜栽培的馬鈴薯塊莖膨大早、生長快,不僅可以縮短生育期,提早上市,而且還可提高薯塊的商品率。具體做法:採取寬壟雙行栽培,壟寬1.5米,雙行錯窩播種,播種後及時覆蓋地膜,出苗後破膜引苗,防止溫度過高而燒苗。   二、馬鈴薯抱窩栽培馬鈴薯抱窩栽培即是利用馬鈴薯的頂端優勢,用小整薯育苗,然後移栽,或者先讓薯塊長出大芽(短而粗壯的芽),然後播種(深栽種,淺蓋土),出苗後及時澆水並進行多次培土,適當推遲收穫期。採用這種栽培法可使植株匍匐莖及塊莖數目大大增多,從而提高產量。

    十二、種植馬鈴薯鉀肥不能缺

     馬鈴薯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以四川、貴州、內蒙古、甘肅等地為主產區。各地種植方式不同,有春薯和夏薯之分。從生育特性看,前期是以莖葉為主的營養生長,後期以塊莖為主的地下生長,在完成薯塊中澱粉的積累後才可成熟。馬鈴薯對氮磷鉀都有需求,在產量形成過程中,氮素供應是基礎,可保證形成足夠的綠葉面積進行光合作用;磷素的供應對塊莖的形成和澱粉的積累是不可缺少的;在氮磷充足的基礎上,鉀素的供應對於馬鈴薯提高前期的光合產物和增加後期澱粉向塊莖的運輸和積累很必要。田間測試表明,馬鈴薯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約為1∶0.5∶2.5;由此可見,馬鈴薯是一種喜鉀作物。

      針對馬鈴薯營養需求的特點,在生產中推薦施肥時,首先要了解當地土壤庫對所需各種養分的供應量,並考慮同一土壤對氮、磷、鉀不同養分的供應能力和水平是有差異的,在土壤供應量的基礎上,再分別估算出氮磷鉀肥的推薦施用量。以鉀肥為例,南方土壤有效鉀含量低,應將鉀肥施用量普遍提高一些,北方土壤有效鉀含量比南方高,但針對馬鈴薯需鉀多的特點,也要適量補充鉀肥。為此分別建議氮磷鉀化肥的適宜比例,北方地區平均為1∶0.5∶0.6;南方地區平均為1∶0.4∶0.8。另外,對北方不同產量水平要分別推薦,假設馬鈴薯畝產水平在1500公斤左右,推薦氮肥施用量折純氮10~12公斤/畝、鉀肥用量折純5~8公斤/畝、磷肥用量折純3~5公斤/畝。

      在馬鈴薯的施肥時期及肥料分配方面,採用基肥和追肥分開施用。基肥最好將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才有利於結薯。基肥與追肥中氮磷鉀肥料的分配比例各不相同,一般基肥中只分配5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和大部分的鉀肥。追肥是氮鉀肥,將一半的氮鉀或多半氮、少半鉀做追肥;基肥的肥料品種,可以選含磷鉀較高(如12%~15%)含氮適當(約10%)的復混肥料,也可以採用單質化肥配合用。單質磷肥最好是普鈣,南方酸性土地區也可選鈣鎂磷肥。磷肥的分配原則是,大部分在起壟前按條或穴狀深施於壟底,少部分磷肥種薯塊時,施於斜下方。作追施的氮鉀肥要到植株頂端現蕾期(即地下塊莖形成期)進行追肥,施於壟側並隨即覆土澆水。追肥時間不要過早,最好在薯塊進入膨大期進行,過早追肥尤其偏追大量氮肥,會引起地上部旺長地下部結小薯塊的問題。在施肥位置上,基肥在種植前溝施或穴施,深度要求15~20釐米左右。追肥在行間或壟側條施或穴施;肥料埋深5~8釐米,施肥後可以灌水並覆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戶採用了僅僅依靠施用化肥生產馬鈴薯的狀態。這裡需要提醒,有的農戶為了獲取馬鈴薯的高產,很注意氮肥的施用,而忽視磷鉀等養分的平衡,無論在基肥和追肥中,氮肥的施用量都過高。有時偏施氮肥導致地上部薯秧瘋長,而地下部薯塊很小的不良後果。也有不少農戶已經初步掌握了相關技術。例如在甘肅和內蒙古地區的部分馬鈴薯生產戶,以有機肥為主適量配加低濃度複合肥作基肥,然後到植株頂端現蕾期,再追施適量氮肥的施肥法,所獲效果不錯,體現了依據馬鈴薯的營養特點和對氮磷鉀養分的需求比例進行全程平衡施肥的可行技術。

      此外,馬鈴薯對微量元素硼、鋅比較敏感,可以透過苗床施肥和根外追肥等施肥方式加以適量補充供應,以求獲得高產優質的滿意結果。(作者系中化化肥高階顧問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十三、馬鈴薯窖藏措施

    措施一:馬鈴薯新入窖時溼度大,易感染病害,所以入窖前要將窖打掃乾淨,用“來蘇兒”或生石灰噴(撒)一遍,進行窖內消毒滅菌,利於貯藏。

    措施二:一是剔除病、傷塊莖;二是控制堆高(0.8米以內為宜);三是保證良好通風換氣;四是薯堆上面要用乾草覆蓋散溼。

    措施三(控制溫、溼度):溫度一般控制在10℃以下,長期貯藏溫度在2--4℃為宜,溼度85%為宜,這樣窖藏的塊莖就不會發芽。

    十四、馬鈴薯科學施肥技術

    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耐酸作物和忌氯作物。馬鈴薯在氮磷鉀三要素中,需鉀較多,氮次之,磷較少。氮磷鉀三要素的大致比例為1:0.4:1.85。據研究,每生產1000公斤鮮薯需從土壤中吸收氮5.5公斤,五氧化二磷2.2公斤, 氧化鉀10.2公斤。馬鈴薯的吸肥規律是:苗期-花期,吸收鉀佔一生中總吸收量的95%左右, 吸收氮磷佔一生中總吸收量的70%左右; 生育後期, 則以吸收氮磷較多, 各為30%左右, 鉀較少, 僅5%左右。因此在馬鈴薯施肥上提倡農家肥和氮磷鉀肥一次性施足底肥,中後期看苗追肥。

    1、“米拉”、“烏洋芋”等低產品種每畝施用農家肥1500-2000公斤,洋芋專用肥40-60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足。

    2、“宣薯二號”、“宣薯三號”、“會-2”、“威芋三號”、“伽馬二號”等中產品種每畝施用農家肥2000-2500公斤,洋芋專用肥60-80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足。

    3、“合作88號”、“宣薯四號”、“宣薯五號”等高產品種每畝施用農家肥2500-3000公斤,洋芋專用肥80-100公斤作底肥;開花期再用20-40公斤洋芋專用肥作追肥。

    在馬鈴薯的科學施肥技術中,不論是農家肥還是洋芋專用肥,一是要掌握肥地少施,瘦地多施;低產早熟品種少施,高產晚熟品種多施的科學施肥原則,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和使用效益。馬鈴薯是對鋅、硼中等敏感的作物,應注意鋅、硼肥的施用(洋芋專用肥內已含有鋅、硼肥)。馬鈴薯是忌氯作物,應避免大量使用含氯肥料(大糞水、含氯化肥)。

    十五、免耕馬鈴薯的技術特點

     稻田馬鈴薯免耕、稻草全程覆蓋栽培就是改變傳統的稻田翻耕為免耕,改變挖穴下種為擺薯種覆蓋稻草的一種簡易栽培技術,其技術特點是:

      一是省工節本,比傳統栽培方法可節省犁田工5個,畝節約工本費200元左右;

      二是高產高效,畝產比傳統栽培增產10%以上;

      三是保護環境衛生;解決了稻草焚燒,散落地面汙染、塞河等系列環保問題;

     四是有利於農作物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稻草覆蓋後可肥田,改善土壤肥力和結構;

      五是利用冬閒田進行冬季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六是有利於無公害食品生產,由於整個生長期不需除蟲防病和用除草濟除草;

      七是產品商品性好,生產的馬鈴薯大個,表皮光滑,薯形園整,不需用鋤頭挖,破損率低,市場商品價值很好。

    十六、馬鈴薯種植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這幾年馬鈴薯在我縣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畝產量一般在2500-3500公斤,多數馬鈴薯種植者在栽培管理方面都有一定經驗和好的方法,但從整體看,在馬鈴薯栽培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現總結如下。  

      一、種性退化現象

       馬鈴薯連續種植幾年後常出現植株矮化、叢生、長勢弱、葉片皺縮、變小、變脆或出現環斑條斑、葉脈變黑褐色,葉子易脫落,嚴重的全株枯死。種性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多種傳染性病菌、病毒的侵害。解決退化的辦法只有透過農業科技人員用試管脫毒獲得脫毒苗,再生產出微型種薯,然後繼代擴繁成原種、一級種薯、二級種薯,透過這種方法生產的種薯才是健康的種薯。

      二、塊莖畸形現象

       在收穫馬鈴薯時經常看到與正常薯塊不同的奇形怪狀的薯塊,有的在薯塊頂部或側部長出一個小腦袋,有的像啞鈴,有的在原薯塊上長出兩三個或多個突起像腫瘤狀等多種多樣,這樣的薯塊叫畸形薯。這種情況是因為結薯後的一段時間內薯塊生長正常後遇高溫或乾旱使薯塊暫時停止生長或生長很慢,造成表皮老化。後來又改變了環境或溫度適宜或乾旱後重新供水,使薯塊不能繼續均勻膨大造成畸形薯。要避免這類現象,應保持生產條件的穩定,正常供應水和肥,儘量不使用二次生長嚴重的薯塊作種薯,就可以防止產生畸形薯。

      三、品種選擇不當

      種植馬鈴薯對品種的選擇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一要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以本縣為例,一般泰來縣馬鈴薯播種是在4月下旬。出苗時間為5月上旬前後。而到7月份的月平均氣溫為26℃,根據馬鈴薯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和本縣氣候條件,生育期超過95天的品種就不宜種植。二是要選擇能佔領當時當地市場的品種。如結薯集中,薯塊大而整齊的早熟品種“早大白”。它不但能搶早上市,賣個好價錢,而且白皮白肉看著也漂亮。三是要選擇品質好營養價值高,食用品味尚佳的品種,如成熟早、芽眼淺,薯皮光滑的“費烏瑞它”。四是選擇品種也要根據熟期與茬口安排等因素,達到上下茬兼顧。全年豐產豐收。

      四、輪作倒茬做得不好

       馬鈴薯是忌重茬的作物,連作不倒茬的地塊,不但產量越來越低,更重要的是病蟲害發生嚴重。輪作與小麥、玉米、穀子等作物較好,最好不與茄科作物如茄子、西紅柿、辣椒等交叉倒茬,因為與茄科作物有同類傳染病交叉感染。如因土地等原因實在不能倒茬,就一定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根據馬鈴薯需肥特點施肥。二是特別注意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措施一是選用脫毒種薯,二是搞好田間病情監測,及時發現病情,最好是在發病前用藥防治。

      五、播種種塊太小

       馬鈴薯播種種塊小的情況較多,有的圖省錢。專買小塊種薯,認為有一個芽眼挖一塊,大小塊種薯長出土豆來都一樣;有的本來種薯塊不大,只把芽眼周圍的薯肉帶芽眼挖成很小的小種塊,而餘下的食用。其實這些作法都會造成馬鈴薯出苗不齊,幼苗生長細弱而減產。據國外資料介紹,芽塊重14克的每畝產量1440公斤,而芽塊重56克的每畝產量達2144.7公斤,大芽塊比小芽塊增產48.9%國內試驗用30克重的芽塊播種比10克的芽塊播種增產32.6%以上,問題很簡單,一句話就是“母大子肥”的道理。

      六、密度過大營養面積不足

       為了提高產量,有的採取密植的方法,以多為勝,有的密度達每畝6000-7000棵。施肥少造成莖稈細弱,營養不足,不能高產,如施肥量大會因群體過大相互遮光造成莖葉徒長、倒伏甚至枝葉腐爛而減產。無論栽種什麼品種一定要根據品種合理密植。

      七、播種過淺

       在日常馬鈴薯生產中,栽種過淺的現象較多。栽得過淺,可造成結薯外露、青頭,還可造成地下匍匐莖外露不能結薯。播種過淺,根系也扎得淺。使其吸肥、吸水能力降低。植株不壯影響產量。較為合理的播種深度為10釐米左右,再加上中耕培土後。總埋深達15-20釐米。

      八、施肥不合理

      氮肥在馬鈴薯生長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施後葉色濃綠,效果非常明顯,深受農民喜愛,但馬鈴薯一生中需鉀最多,氮次之,磷素最少,氮、磷、鉀的比例為2.5:1:5。在此基礎上需確定施肥量時,還應把各種肥在當年的利用比例考慮進去,因當年利用率不同,氮肥當年利用率60%、磷肥20%、鉀肥50%,綜上所述施肥時,一定要比配合理,切忌因氮肥過多造成莖葉徒長而減產。

    十七、如何選擇馬鈴薯適合的品種

    優良品種的選用首先要考慮品種的成熟期,其次要考慮品種的專用性和用途。總體說來,北方一作區應當根據無霜期的長短,以選擇生育期較長的中、晚熟品種為主,要求品種具有較長的休眠期、較好的貯藏性、較強的抗逆性和良好的豐產性。中原二作區和南方冬作區的馬鈴薯生育期較短,一般以早熟、鮮食型品種為主。

    十八、馬鈴薯田間管理技術

    1、出苗整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基部適當培土5cm左右。結合第一次少量灌水。並採取第一次噴藥(800倍的百菌清,用藥量60g/畝)預防病菌。現蕾期,結合第2次中耕除草,每畝追施硫酸鉀複合肥25公斤,尿素應根據地上部營養長勢而定,一般施用範圍5―10公斤。尿素用量偏高,容易造成地上部分突長,反而抑制地下塊莖的膨大。施肥後,培土形成25cm高、50cm寬的高墒。同時,進行第二次噴藥(800倍液的甲霜靈錳鋅或克露,每畝用藥量100g/畝),以後,每間隔10―15天噴藥一次,整個生育期噴藥4―5次,預防晚病的發生。若土壤中發現地老虎、黃螞蟻等為害,可採用骨粉中拌鋅硫磷或甲敵粉在培土時同肥料一齊施入。  

    2、地上部分基本落黃時,應在土壤5cm處將地上部分植株割除,有利於薯塊成熟,便於貯運;有效防止老弱植株上的病源病菌  

    3、適時收挖分級包裝

    土壤備播 應選擇土壤肥沃的沙壤土和兩合土種植,在前茬收穫後,及時滅茬耕翻,耕深30em左右,並結合整地,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磷肥25--50公斤或磷酸二氨50公斤,播種前,應起寬70—80em.的壟待播。

    播前切塊催芽切塊 每公斤種薯切50塊為宜。切塊時,首先縱切,然後橫切,要求切塊大小均勻一致,每塊都有1--2個芽。切好的薯塊應先用井水沖洗幾次,再用50%的多菌靈500倍溶液加入1000倍農用鏈黴素浸種15分鐘,然後撈出涼幹(最好在2個小時內)催芽。 催芽:春季催芽時由於土豆休眠期已過,只需提高溫度即可,在播種前20天左右,將切好浸過的薯塊埋入溼潤的沙土內催芽,溫度保持在15°左右,待芽長到2em時,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合理栽植 春季種植,2月底到3月上旬播種,5月底到6月中旬收穫,播種時實行地膜覆蓋,採取行距60cm、株距25cm的方式,或行距70cm、株距20em的方式種植,每畝保持密度在4000--4500株為宜。

    春季田間管理 春季播種後,田間管理的原則是“先蹲後促”,即:顯蕾前,儘量不澆水,以防地上部瘋長,顯蕾以後,澆水施肥,促進地下部分生長。一般4月上中旬進行中耕追肥:每畝可追碳氨40--50公斤(或尿素15公斤)施入溝內,4月下旬至5月初進行培土、澆水,5月中旬進行第二次培土和澆水,以後根據墒情進行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地皮見幹、見溼為宜,收穫前l0天不澆水,以防田間爛薯,如果發現植株有瘋長趨勢,可在顯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畝噴50--t00克15%的多效唑進行控制。

    土豆的病蟲害防治 土豆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防治措施,首先,嚴格檢疫,不從病區調種;第二,要做好種薯處理,實行整薯整種,需要切塊的,要注意切刀消毒;第三,在生長期,如發現有晚疫病發病植株,應及時噴藥防治,可用5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或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每7天1次,連噴3--4次。 土豆的蟲害主要是蚜蟲、28星瓢蟲和地下害蟲,主要防治方法有:蚜蟲防治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或10%蚜蝨一遍淨(蚍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進行防治;28星瓢蟲用80%敵百蟲500倍液或樂果1000倍液噴霧防治,發現成蟲即開始防治;地下害蟲主要是螻蛄、蠐螬和地老虎,用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500克加水溶化後和炒熟的棉仔餅或菜仔餅或麥麩20公斤拌勻作毒餌,於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誘殺,或用辛硫磷顆粒劑812粉,隨播種施入土壤進行防治。

  • 8 # 三農小分隊

    土豆作為中國第四大主糧,它既可當作主食,也可當作蔬菜,尤其對於我們定西人來說,對於土豆的恩情,那更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因為它是我們的"救命薯"和"脫貧致富"法寶。

    俗話說:不會利用土地的農民就不是一個好農民,今天就來談談我在種植土豆的土地裡是如何將土豆和其他套種的。

    要說種植土豆,那我們肯定是很在行的了,何時耕種,何時收穫那都是熟記於心的,當然了,在種植土豆的過程中,我們也是會合理地利用土地的,這樣既不浪費土地,又可以增加收益,這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兒。

    就依我的種植經驗來談談適合套種什麼:

    大蔥,洋蔥

    說起大蔥和洋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山東大蔥和東北的大蔥蘸醬,哈哈,那個您就想錯了,我們老家種植的大蔥,是沒有山東大蔥那麼大的,只能算是中等的,平時的話,可以在土豆的行道里種植一些,既不影響土豆生長,而且土豆秧苗也會給大蔥遮一部分陰涼,這樣的大蔥也很嫩,也是吃土豆的較好搭配。

    生菜,小白菜,菠菜,油麥菜

    這些菜,都是屬於綠葉類的蔬菜,而且也都生長的不是太高,根系不太發達的蔬菜,這類蔬菜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紮根都特別淺,只是在地面以下,對土豆是造不成影響的。

    如果害怕套種了其他農作物以後會對土豆造成影響,那麼就先別種,等土豆收穫以後,根據當地的氣溫條件,再對土地進行修整,種下一茬也不遲,這時候不管是種植糧食作物,還是蔬菜,那都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說到這兒,覺得還是得給大家說說土豆套種這裡面謹記的事兒,土豆的主要莖塊是生長在地下的,和土豆套種,要注意,不要種植根系特別發達的,也不要種植吸肥特別厲害的農作物,要種植就種植一點蔬菜類的,這樣就既不會對土豆造成影響,而且蔬菜常吃也是新鮮的。

  • 9 # 阿豪視界

    土豆屬於匍匐莖類植物,因其產量高,易管理。在北方的農村,土豆被農民廣泛的種植。因為土豆對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的挑剔,日常人們也習慣性的在種植土豆的地壟間隙套種其他的作物,能套種什麼?不能套種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的家鄉座標豫西伏牛山區,這裡海拔平均在1000-1200米左右,大多數的地塊不平整,都屬於丘陵山坡地塊。適宜土豆、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花生等作物的種植。不過,土豆卻是我們這邊主要農作物種植品種。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土豆便成為了山區人們賴以生存的主食。

    近幾年,人們種植土豆的方式,也悄悄的在發生著變化。在山區一些平整的地塊,人們已經開始依託農機具進行耕種,將人們從辛苦的體力勞作中解放了出來。另外,土豆種植同時,還間作了其他的農作物,例如,在土豆的地壟間隙套種玉米,每年的農曆正月將土豆種下,待到二十四節氣的穀雨前後,再套種大豆或者是玉米。等陽曆的6-7月份土豆收穫後,就可以為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長留出足夠大的空間。而這個時間段,也是玉米大豆生長的黃金季節,玉米粒和大豆都是在這個時期進入衝刺階段,有利的水分及充分的光合作用的共同發力下,為它們的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不是土豆地裡什麼都可以套種?像前面提到的紅薯和花生,因為跟土豆的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和環境有衝突,日常農耕中就不易將它們套種在一起,不僅不能提高各自產量,而且,還會彼此降低產量,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農村地裡種了土豆,可以和什麼套種?有什麼影響?因為,南北方地裡氣候有差異,在種植之前,一定要結合自己所在的區域,因地制宜穩妥制定套種方案,而不能隨大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中孩子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在原來基礎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