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喵妹兒說事

    如果男孩和他爸爸之間沒有任何聯絡,也沒有任何記憶,那麼,孩子對於爸爸的認識基本上取決於媽媽怎麼談論他的爸爸以及媽媽對男人的態度。如果媽媽談及爸爸的優秀品質和對兒子的愛,並對大多數男人表示尊重,這個男孩就會對爸爸的形象賦予積極的認同。但是如果她總是把前夫說成一個卑鄙的傢伙,就會給這個男孩以糟糕的榜樣,因為他可能會認為自己也是半個卑鄙的傢伙。如果她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仇恨和鄙視所有的男人,她就會給她的女兒和兒子一個被貶低的男人的形象。她可能會培養出一個懷疑和冷淡男人的女兒,也可能培養出一個對男人著迷的女兒,但是這些男人對她的吸引力都不可靠,她毫不自知地沉迷於那些外表卑劣、不忠誠的無能之輩,或其他任何她的媽媽曾關注的男人。  但是,許多離異女性都會大聲抱怨說:“他就是一個殘酷的人!”或者說他是一個花花公子、一個沒有能力養家的人,這也許準確表達了她的感受,但是她沒有考慮到在孩子的心目中要為爸爸保留一個良好的形象,為了孩子,媽媽應該這樣做。為了給孩子展示正確的圖景,媽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想一想那些曾經的幸福時光,告訴孩子當初是什麼讓自己愛上了他的爸爸,爸爸是多麼愛他的孩子並以他們為榮。  男孩女孩與爸爸的聯絡越少,與其他友好的、關心他們的男人建立聯絡就越加重要,那些看上去對他們漠不關心的男人是沒有用的。祖父、叔叔、堂(表)哥、男老師、夏令營輔導員、童子軍教練、體育教練、主日學校老師、牧師、店老闆、零售商或是鄰家的大男孩,都可能成為一個符合孩子要求的甚至有激勵作用的父親形象,就像許多成功人士的傳記中所描寫的那樣。同樣,一位女性親眷、家人的好友、老師或是體育教練都可以為男孩女孩充當一個母親的形象。  媽媽能不能在兒子或女兒與替補父親形象之間創造聯絡呢?我會說她可以創造可能性,那將取決於巧妙地嘗試和不受控制的各人性格。如果她看到孩子對一位親戚、老師或是老朋友有感情反應,可以告訴那個人他多麼受孩子歡迎,並告訴對方自己特別高興,因為孩子非常想念他們離去的爸爸。如果這個人看上去很高興但是並沒有進一步行動,她可以邀請他來家裡吃飯,如果他有家庭的話,可以請他和家人一起來。如果對方是親戚也許可以表達得更直接。這些做法應該能促進對方至少表現出一點小小的友好行為,這對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舉例來說,在我青年和成年時期,我總是有一身帶白色條紋的藍色套裝,因為我早年喜歡的一位慈愛的老師兼教練就經常穿著那樣一件衣服。媽媽也可以建議孩子加入童子軍,參加體操班、游泳班或是少年棒球隊,尤其是聽說教練深受孩子愛戴時。她還可以把孩子送去參加夏令營。  媽媽要是去和一個男人約會,怎麼樣呢?如果這個男人要和媽媽結婚,那他當然很重要,但是那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時也有幾點需要注意。大部分孩子很多年來一直在期望父母有朝一日能夠重新生活在一起,所以,當媽媽(或爸爸)有苗頭將要進入另一段親密關係時,許多孩子會覺得這是不忠的行為,這也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現要放慢腳步的原因。他們遲早應該知道媽媽會和男朋友舉行訂婚晚宴,但是媽媽可以等一等,先邀請男人來家裡和孩子們一起吃飯,直到發現有個人能讓她很驕傲地介紹給孩子們。她可以避免輕易向男人表達感情,直到孩子們認識了他並暗示出對他的喜愛。直到這種親密關係發展了很長時間並且孩子參與進來之前,她不應該請他在家裡過夜,或是透露出自己曾和他在外面過夜。  我所說的關於媽媽的做法,並沒有證據表明爸爸可以這樣做。給予父母雙方這個建議是明智的,因為對當事人雙方來說,炫耀自己的緋聞是對離婚帶給他們的痛苦、羞辱和中傷的一種正常心理反應,就像要證明除了彼此關係不成功之外,自己還是很有魅力的。  如果媽媽真的愛上了一個人並且考慮和他結婚,她就應該聽聽孩子們對這個男人怎麼說,告訴他們自己正在考慮結婚的事情,希望聽聽他們的意見。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應該把婚姻的投票權交給孩子,許多孩子原來是喜歡媽媽這個男朋友的,但是一旦意識到這個人可能成為他們的繼父,就會變成懷疑、嫉妒和敵視。實際上,他們可能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來接受這個現實。明智的做法是,在結婚前後,夫妻雙方都要鼓勵孩子表達他們對父母和繼父母的真實感受。  一些單身媽媽曾經用同樣的話問過我一個讓她們焦慮的問題:“我怎麼才能既成為一個好媽媽,也成為一個好爸爸,特別是對我的兒子。”我想這裡有三種誤解:一是認為媽媽也必須像個爸爸,例如,教孩子怎麼扔足球,或是從男人的角度對一個青少年談論性問題。二是男孩必須從父母那裡學習這些知識。三是女人和男人對於生活的認識完全不同,而且對異性一無所知。媽媽不需要成為兒子的體育教練,他可以跟學校的教練和其他男孩學得更好。她瞭解足夠多的男女對於性的觀點,可以和兒子談論和回答他的問題,許多媽媽比爸爸更能很好地和兒子談論性問題,因為眾所周知大部分男人都羞於和迴避做這個工作。  我曾經解釋過,男人和女人對於彼此的想法和感覺並不是一無所知,在兩性之間有大量明顯的跨性別的直覺本能,有些個體表現得更明顯,有些不那麼明顯,這是從童年早期對異性父母的效仿中學到的。所以,媽媽不用擔心試著去做兒子的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她們會作出比爸爸更重要的貢獻。  媽媽不應該為了給孩子一個爸爸而再婚,那只是附帶發生的結果,她的再婚應該只是因為她深深愛上了這個男人,而且堅信他可以做一個好丈夫。對爸爸的再婚來說也是一樣。那麼,這對新父母遲早都會被孩子接納,成為一個好繼父、好繼母。

  • 2 # 幸福trytry

    核心原則是正常化,堅信單親父/母也可以教好孩子

    這個問題就像女人被問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一樣,因為女人才會被假定工作出色的同時是極難照顧到家庭的。單親家庭一直以來被假定難以在缺失另一方父母和養好一個孩子之間難以兩全,所以才會常見此類問題。

    但是這個看法需要打破。覺得單親家庭裡做一個好父母,主要體現為是否能養好孩子壓力巨大這種無處不在的深層擔心和焦慮,正是我們對單親養好孩子的最大損害,因為那攪亂單親的心態,在養孩子過程中患得患失,失去原則,理性不足。比如,覺得孩子少個爹少個媽,所以格外願意滿足孩子可見的物質需求,如此導致孩子的成就動機不足,或者動機物質化導致缺乏大志氣,更不用說特別溺愛一定毀孩子了。又比如,常常單親媽媽覺得一個人帶男孩子不容易,擔心男孩子沒有陽剛氣,而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又或者,特別期待孩子能夠不蒸饅頭爭口氣,一定要有成就做給他爸看,如此對孩子在學習上期待過多,要求過於嚴格等等。都是單親家庭的父母養育孩子時失去了“正常心”。

    記得湖南臺的一次訪談節目,訪談張柏芝,特別體諒她說自己帶兩個兒子不容易。她說,沒有覺得不容易啊,我帶他們出街,Lucas走在推車旁邊,Quintas坐在推車上我左手推車,右手還可以看手機跟朋友聊天啊。她又說,可能是因為我是混血兒,屬於外國媽媽,我真沒有覺得帶兩個孩子有多不容易。

    這些話是非常有意思的。外國父母跟我們帶孩子還真的不一樣。他們不管雙親帶好多個娃,還是單親帶一個以上的娃,在心態上都是很接受現有的狀態,覺得一切都非常正常。他們跟我們很大不同,包括張柏芝提到的,就是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幾個特點。

    一是規則明確,規則既定不可破壞,否則就受到懲罰。記得張柏芝分享經驗說,兩個兒子從來都知道跟我要求什麼如果我說了不行那就是不行;有時候聽兩個孩子自己說話,一個說他想要這個那個,另一個就說放棄吧,媽媽不會同意的。我在美國看到的情況也是這樣的,有時候,也見熊孩子在街上大鬧起來,——但真的非常少見這種情況,通常父母就是重申原則,不吼不叫,就由著孩子哭鬧,保證他當時當地的安全就可以了,直到孩子自己停下來,然後回家進“安靜角”,就是一種非體罰方式的懲罰,規定時間內自己坐在一個角落裡,誰都不許理睬他,讓他自己反省。

    二是把孩子當做一個自由獨立的人去對待,尊重他。父母常常重視跟孩子的對話,寶貝你怎麼想這件事,讓我們來談談吧。比如我孩子班上有個單親媽媽就是這樣的,她兒子才5歲,可是她都會跟他談,跟他說為什麼爸爸會離開,這不是他的錯,父母一樣愛你,只是父母自己之間的關係問題需要重新定位而已;不是媽媽壞也不是爸爸壞,只是媽媽跟爸爸不合適,而不合適就應該分開,那樣對大家都好。又比如,鄰居家來跟他們吵架威脅他們,媽媽覺得不安全,也會跟他談,說我們現在受到了威脅,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採取措施保護自己,所以接下來幾天我們需要搬家,你能幫助媽媽收拾你自己的玩具嗎。這種情況下她的兒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理能力在同齡小孩中是比較突出,而且人也很活躍,俏皮,常常幫助女生。

    三是接受自己單親家庭的不完美,一切正常化。單親的母親和父親都不要認為單親家庭是缺失家庭,不完整家庭。離婚總是有理由的,那個理由常常又是傷人的,所以應該慶幸離開那種令人傷心的境地,慶祝自己重獲新生。從此跟孩子快樂、高興地過。一切正常,該幹嘛就幹嘛,少個人就跟孩子說我們少了個人哦,所以我們兩個都要稍微多承擔一點,但是這也沒關係,我們能做到的是不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的電商行業應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