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融道APP
-
2 # 四川坤宇資產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經濟大蕭條,人們把錢從銀行貸出來,銀行明明是收利息的,結果銀行破產了。人們把錢用來消費,本應該是刺激產業的發展,結果花錢的人破產了,產業也破產了。那麼經濟大蕭條中錢到底都去哪兒了呢?
今天我們就以二十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為例,來講講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依靠著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全國性的銷售分配網路、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內需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戰略,逐步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和工業國家。到了1929年,已經達到平均每五到六個人就有一輛汽車的水平。民眾生活富足,金融市場也得到了井噴式的發展。
當時的中國依舊處於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以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一輛輛福特汽車川流不息。男士們西裝筆挺,提著公文包出入大樓,女士們則穿著時髦的時裝,在各大商場裡留下他們美麗的身影。民眾們每天在報紙上看到的都是股票飛漲的訊息,大家討論的都是經濟騰飛的畫面,一夜暴富逆轉人生的夢彷彿觸手可及。
甚至連總統胡佛上臺發表的演講,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
面對這大好形勢,美國銀行、企業、股市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先是銀行,美國的經濟怎麼帶動的?消費。為了進一步消費怎麼辦?放貸。只要你敢貸,我就敢放。
不管是想做生意還是想要購物,不管是買房還是買車,通通都可以貸。為了進一步刺激民眾貸款,銀行還出了個新玩法,比如貸款買車可以不用急著一下子還清,按月慢慢還就行。看著眼熟吧?
沒錯,這就是至今都讓人屢試不爽、欲罷不能的分期付款。它的出現使人們更加陷入了透支消費的盲目熱潮,別管有錢沒錢,先消費再說,極大地膨脹了消費品市場。
整個美國表面上人人都很富裕,花錢大手大腳,車房不在話下,但背後金融危機的第一顆地雷已經埋下。
眼見貸款的盤子越做越大,僅僅靠消費市場已經難以滿足銀行家的口腹。他把貸款的目光放到了股市,想炒股貸款?行行行,大膽來貸吧!只要你透過保證金的方式購買股票就行,不多,10%的保證金就夠了,剩下的交給銀行。
現在的股市這麼飛漲,還可以炒股貸款,這不就是天上掉錢嗎?整個國家瞬間被股市的浪潮席捲,無數人湧入股票市場,股票進一步上漲。
隨著投資者的大量財富瘋狂投入到股市,股市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1924年,史密斯甚至提出了“股票是長期投資的最好工具的驚人結論,和股票價值決定於其未來收益”的重要思想。
美國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數百萬不同居民爭相購買股票的景象,而當時的股市大多都是價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股票價格也並非定期釋出,關於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氾濫成災,到後來甚至出現了股票價格隨著這些真真假假的訊息不斷變化的現象。而背後的股票操縱者則抓住了這一點,炮製各種訊息瘋狂斂財,金融危機的第二顆地雷悄悄埋下。
隨著民眾瘋狂的貸款、炒股,手中的財富越來越多,消費品市場也得以急劇發展,不管造多少都有人來買,多造多得啊。於是各大企業鉚足了勁,全力生產,整個美國社會產能逐漸過剩,這又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第三顆地雷。
看著股票市場湧入的資金越來越多,美國經濟發展逐漸畸形,政府很快察覺到了金融市場的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經濟發展主要還是要靠實體經濟推動,必須要給金融市場一點顏色看看了。
於是政府開始著手提高銀行利率,對各大銀行的貸款額度進行了限制,同時增加了股票保證金,提高了貸款門檻。
政府的這番操作讓一些聰明人清醒了過來,這是要對股市下手了,趕緊套現才是王道。
1929年十月二十四日星期四早上七點,紐約證券市場早早打開了大門,依舊是一片股民熙熙攘攘的熱鬧場景。20分鐘後,通用汽車公司一筆兩千股的交易被悄悄丟擲,之後一些大公司和小公司也陸續拋售股票。
這時細心的股民發現股票有了大幅度下跌,趕緊拋售手中的股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股票的走勢,開始瘋狂拋售。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美國的股票市場一瞬間就下跌了將近40個百分點。股市的大崩盤彷彿一記重錘,把經濟繁榮的泡影徹底擊碎。這一天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是大蕭條時代的起點。
五天後的十月二十九日,僅一天時間就有大約1600多萬股股票進行了交易,數以百萬計的股票最終變得毫無價值,那些以保證金購買股票的投資者被徹底消滅,紐約證券市場完全崩潰。
股市大崩盤導致成千上萬的美國民眾一夜之間從富翁淪為窮光蛋,跳樓的跳樓、自殺的自殺,活下來的人天天以淚洗面,哀嚎遍野。
與此同時,因為很多人是借錢炒股到了銀行,借貸出去的錢無法收回。為挽回損失,銀行紛紛採取緊縮政策,削減信貸消費規模,提高借貸門檻,這引發了消費市場的大幅度萎縮。致使大量民眾不敢消費了,沒錢了,買不起了。
按照供給需求,民眾的需求都沒了,供給還有必要增多嗎?因此,工廠企業為了保全自身,紛紛減產、停工、大量裁員,又導致一大批民眾失業,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民眾越是失業,消費越低,消費越低,企業越不生產企業越不生產,越裁員。然後蔓延到更多的產業和人群,失業、斷供、沒有錢,沒有食物流落街頭。
到後來,隨著消費能力的削弱,農業也被波及,大量農產品滯銷,也就出現了著名的把牛奶倒進河裡的景象。
這場金融危機埋下的地雷瞬間爆炸,把銀行企業和股市以及絕望的股民炸得暈頭轉向。《光榮與夢想》一書中介紹,大蕭條時期人們的生活急轉直下,有絕望的媽媽帶著孩子開啟煤氣自殺。因為實在找不到食物,紐約和芝加哥的城市中,到處可以看到人們在丟棄的罐頭中找剩肉。
2013年五月十日,加拿大上映了一部電影《入侵華爾街》,這部電影用極其血腥暴力的場面,描述了一位金融資本主義時代的硬漢對華爾街的報復。電影以經濟危機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名叫吉姆的退役軍人轉行做了鈔票押運員所遭遇的事。
吉姆是一個美國中下層的小人物,沒有別的特長,只是一個押鈔員,妻子身患腫瘤不能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來看病。兩人沒有太多的積蓄,從銀行抵押貸款買了房子,每月需要還貸,手頭有的餘錢在經紀人的遊說下買了結構性債券。後來因為妻子的病花費太大,超過了醫保限額,只能透支銀行信用卡。突如其來的次貸危機又讓吉姆的投資損失殆盡,透過律師進行法律解決,最終也失敗。
這樣透支的信用卡無法償還,房貸無法償還,妻子的病無法治療,這又導致了他自己個人信用危機,從而失業。
於是憤怒的他射殺了自己貸款銀行的老闆、委託的律師、委託的經紀人,然後瘋狂屠殺受到政府資助的華爾街投資銀行老闆、交易員,最後依靠自己的機智和熟人的友情放水,成功脫身。
影片的背後,吉姆被塑造成為了正義代言人。實際上主演多米尼克在拿到劇本時,就因為吉姆殺人太多了,對劇本提出了質疑。但導演烏維鮑爾卻堅持說不多,必須射殺整個系統,讓金融體系的人知道他們搞砸了,這他們毀了多少人的生活。但他們付出的代價呢,他們還在拿高薪,還是一如既往地剝削家庭財富。如果這種屠殺了,讓電影的觀眾感覺到不舒服,能讓那些真正華爾街的傢伙想,真該找個保鏢了,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金融資本主義吞噬普通家庭財富的故事,可以說是經濟危機下美國普通民眾的縮影。可見一場經濟危機的毀滅性是有多麼的巨大。
講到這裡,我們回答一下影片開始時提出的問題,經濟大蕭條的錢到底去哪兒了?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貨幣的增多並不代表實際產出的增多,貨幣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需要對產出的實際財富方便計量和交易,換句話說,是因為有了實際產出才有了貨幣。
我們假設大蕭條前存在一個銀行張三銀行,他這一千萬貨幣,然後參加了一千萬透過打到存摺的方式帶給了民眾,民眾用這些錢炒股,把一千萬變成兩千萬的股票、證券、債權,而這些東西本質上無法代表銀行,金庫裡那些錢只是金融手段衍生出來的槓桿兒,實際上在現實中都是不存在的。
人們看似透過炒股賺了大量的錢,賬面上的貨幣增加了有足足兩千萬,但實際存在的錢依舊只有一千萬。這種貨幣的增加是信用擴張的表現,一旦大蕭條來臨,股票大跌,信用自然會收縮,錢也就減少了,因為錢只是信用,並不是真錢。大蕭條的時候,並不是錢不見了,而是信用收縮了。
相比於資本主義瀰漫式盲目的發展,我們來看看社會主義國家是怎樣解決的。
1929年經濟大蕭條席捲全世界的時候,有一個國家風景這邊獨好,這個國家就是推行社會主義制度的蘇聯。
蘇聯當時正值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西方的經濟危機不曾想卻成為了蘇聯崛起的良機。蘇聯從1928年十月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建設全面展開,裝置需要更新換代,工程專案遍地開花。一五計劃和經濟大蕭條成功撞車,也陰差陽錯地為蘇維埃的發展提供了助力。
西方國家產能過剩了怎麼辦?國內失業率飆升怎麼處理?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沒啥消費能力的,但資本的力量卻是難以想象的,它可以輕鬆地跨越國界,為了賺錢,資本家還有什麼事是做不出來的呢?哪怕是去資助形態完全不同的敵人——蘇聯。
就這樣,蘇聯成功地引入了國外產能,利用了國外的技術力量、技能技術援助和諮詢協議。經濟大蕭條時期,世界上50%的工業裝置都被用於蘇聯的工業建設當中。第一期的五年計劃基本都是在西方的資助下完成的,這是在蘇聯的短時期之內就贏得了先進的生產能力,掌握了在當時來說最先進的技術,為以後的獨立自主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並且一五期間,西方各國向蘇聯貸款了17億美元,為蘇聯實現工業化立下了汗馬功勞。蘇聯在此次危機中的表現,不僅讓他一躍成為頂級強國,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他動搖了那些老牌帝國主義列強的意識形態,為人們指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生活就是如此的殘酷。我們試著想想,銀行裡的錢真的有那麼多嗎?根據央行資料顯示,住戶部門存款餘額81.53萬億元,貸款餘額49.67萬億元,真實財富也就是32萬億左右。一旦發生經濟危機,真實財富足夠抵擋嗎?銀行都不能承受,那受災的就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嘛。
提前消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會的槓桿率,為經濟的發展埋下了風險。提前消費等於是在給人們提高槓杆兒。比如說我們買房子吧,首付50%,意思就是100萬的房子你花50萬就可以先享受,也就是給自己加了2倍的槓桿。如果首付是20%,那就是100萬的房子你花20萬就可以享受,等於用了5倍的槓桿。
槓桿的存在確實能夠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槓桿高了就是一顆定時炸彈。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因為槓桿抬高導致的。雷曼銀行的槓桿達到了30多倍,這其中的資金鍊哪怕有一環斷了,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這也是近幾年中國花大力氣降槓桿的原因。
此外,我們要加速建立全國性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全民養老、全民醫療以及失業救濟制度。國家對企業的發展也要有一個權衡,把控好重要的關口,市場經濟明顯不是萬能的,自由發展的結果只能使某些企業在某些領域一家獨大,形成壟斷。
還需要改進社會分配製度,減少和遏制透過權力和社會資源的壟斷來獲得超額的收益。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我們無法干預國家政策的實施,但我們會從那些血淋淋的歷史中得到足夠的教訓,該怎麼做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問題。是自己成為歷史的受益者,而不僅僅是一個見證者或者受害者。
回覆列表
錢從流動中來,在流動中去。進得少出得多,不要多久錢就沒了。流動性下降就是經濟蕭條。
你的工資原來每月發一次,蕭條期,可能變成兩個月發一次,或者每個月的金額減少。對你來說,這就是流動性下降。為什麼下降?
因為你公司的銷售回款變慢了,也就是公司資金流動性下降。而在蕭條期,全社會的企業流動性普遍下降,最終導致政府稅收下降、個人收入下降、退休金社保支出困難——所有人都感到沒錢了。
所以,蕭條期政府的核心工作就是設法為社會增加資金流動性,流動性高起來,蕭條就結束了。
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增發貨幣、發消費券、促進出口,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不要總罵政府“放水”,放水的確或多或少會導致通脹,但這是對抗蕭條的必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