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意詩畫

    能夠進入中國書協的醜書,肯定還是有一定實力,有幾分功夫的書法。

    醜書看似粗陋不堪,信筆塗鴉,好像沒什麼講究,大家都認為這他良也算書法?老子用腳指頭夾筆也寫的出來,還寫的比蹅馬的好看,欺世盜名的不良之徒,絕定不是好鳥•••••••什麼話都講出來,難聽的話噴囗而出。

    鄙人也是書法愛好者,對於醜書,也不屑過,罵過娘,氣憤過,吐囗水,無所不用其極。後來也牛刀小試一回,自認臨過幾天帖,美學不像,醜還學不像嗎?

    後來不罵了,講真心話,學醜比它馬的學傳統,學美難多了,墨水不答應,手也不答應,心不由已。

    最好的審美應是從學習中,從實踐中去體驗。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始老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相信絕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都在向傳統學習,也是走正路子。真有實力,願為書法上下求索,大膽創新,即有出格,痴狂之處,也應懷揣包容之心,求同存異。(沒有書法基礎,借醜書之名,糟蹋書法的另類除外)

  • 2 # 高培書畫琴

    我認為醜書要分清楚是真的醜,還是表面醜而內在美?真的醜書是那些江湖搞怪,沒有一點書法傳統,任意胡弄百姓,裝神弄鬼的所謂書法。是真正的不齒於人的醜書。

    而表面醜內在美的書法完全不一樣。現在網上好多人在噴的以王鏞為首的所謂醜書家,我認為與真正的醜書是天壤之別,反而是陽春白雪,絕不應該歸於醜書之列。

    歷史從來都是由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來書寫的。我反倒認為以王鏞為代表的一部分具有創新精神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書法風氣,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是適應我們時代的產物。

    創新的東西從來就不會被當時的大行認可,不會被廣泛流行,需要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證的檢驗,從而逐步得到認可。牛頓三定律在發現之前是不為世人認可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發現之前也是不為世人認可的,哥白尼更慘,創立地心說以後因教會不滿被燒死了。

    老子說過: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你看從古到今,往往被大眾嘲笑的東西才是真的好東西。當然,也許這些所謂的醜書探索會失敗,會是曇花一現,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不下什麼痕跡?但我們應當對其探索創新努力加以呵護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斥責負評甚至謾罵。

    現在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往往是一邊倒狀況,說王鏞怎麼怎麼差,沃興華怎麼怎麼醜!捫心自問,你真的深入地去了解過他們嗎?你認真地看到過他們早期臨帖的功夫有多深,隨意寫出來的鋼筆字有多漂亮嗎?你靜下心來認真地研究了他們的書法作品細節嗎?我想社會對於他們的書法作品應當來取包容的態度。因為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會使中國書法的水平不斷的發展和提高。

  • 3 # 城市書畫

    為什麼這樣去說,有幾個原因✔

    一、的確,有一部分欺世盜名的偽書法家,沒有臨過帖,沒有基礎,甚至字都不識幾個,但是,懂得耍怪,懂得包裝,一襲對襟布衣,過胸濃密漂白的鬍子,再加上結構怪異的字型,能忽悠很多人。這種寫字的能入書協的是個例事件。

    二,為什麼說醜書還能進書協?是因為,在進書協前,他寫的不是醜書,規規矩矩的楷書,或者合乎法度的草書,因為,加入各級書協是要有條件的,有門檻,要進去,就要適應規則,這點不含糊喲!為什麼漂漂亮亮的加入,最後去被詬以醜書?原因無外乎這些。加入之初只是有了一個身份,而擁有同樣身份的千千萬萬,怎麼能脫穎而出?就會選擇一些標新立異的舉動,美其名曰是創新,其實,就是為了博取眼球,類似於微博上的求關注。這類書家佔了很大比重。

    因為,進了書協的開始寫醜書,有了第一個書者開始被追捧,就有了第二個,然後,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有了一大批,現在很多偽君子試的朋友關係,當面會違心的表揚對方,哪怕底下罵的狗血噴頭,因為,需要共同維護好遮在彼此身上的遮羞布,一旦拉開,都不好看✔

  • 4 # 鴻鵠迎罡

    進入省級書協要在省書協舉辦的展覽中獲獎至少兩次,才可以申請加入。進入中國書協,需在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展覽中獲獎至少四次,才有資格申請加入。獲獎成為加入書協的硬性指標。

    “醜書”這兩年比較火,說到底,醜書是書法家在特定的書法審美認知下催生的怪胎,是當代書法界整體浮躁,書法家目光短淺,不負責任,沒有節操,對傳統文化肆意糟蹋的結果。

    一些書法家為了順利加入書協,獲得名利,就開始挖空心思謀劃著用什麼方法來獲獎。面對傳統,那是高山般的存在,書法家想從傳統中突破,進而獲獎,難於上青天。

    因此,就反其道而行。而寫“醜書”不需要多麼深厚的傳統功底,只要膽子正,臉皮厚,不怕別人說三道四,這些人就敢借助書法的名義,如小丑一樣瘋狂表演。他們寫出的字,往往視覺衝擊力很強,形式新穎,特點獨特,並且在書寫中,加入行為藝術,以吸引大家眼球為主要目的。

    當代醜書名家多不勝數,全國範圍內,以王鏞,王冬齡,曾翔等人為代表,我們陝西也有薛養賢,麻天闊等人,也可以看作是醜書代表人物。

    醜書書法家能進入中國書協,跟中國書協前些年偏重於醜書,大力宣傳醜書,把醜書推舉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有關。前些年,在全國性的書法大展,如“蘭亭獎”、“全國書法篆刻展”等展覽中,獲獎者有一半以上為醜書作者。

    展覽中,一幅醜書掛在傳統書法中,相當顯眼,無論是醜書的視覺衝擊力,還是形式感,都要比傳統書法強烈許多。這就像一個穿著奇裝異服,或比基尼的人,站在一堆正常穿著的人群中,眼球立馬會被吸引過去。

    大部分醜書作者聲名顯赫,是書協或高校的書法教授,門下有許多學生,老師教什麼、寫什麼,學生也跟著做,因此,在連鎖反應下,醜書之風相當興盛。許多書法家經不住獲獎的誘惑,也開始向醜書靠近。

    但近兩年,醜書風氣有所減弱,主要原因是人們對醜書審美疲勞,新鮮感不在,見怪不怪了。

    隨著大眾書法審美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真正明白書法的好壞和美醜後,醜書肯定會進一步弱化,最終被有良知,有擔當和追求的書法家所拋棄。

  • 5 # 百年孤獨8118

    本來好端端的中國書法,讓沈鵬和張海這兩個老東西玩"醜"了,後來,又被其得意門生曾翔、王鏞、沃興華、王冬齡等等那些狗東西玩"臭"了,弄得當下的中書協比大糞還臭。 附:沈鵬的《千字文》今日之沈鵬,當與曾翔、沃興華之醜類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6 # 不二齋

    問題:醜書為什麼能進中國書協?

    我對於醜書的理解是“過度”,過度的誇張和變形、過度的注重用筆而忽略了結構、過度的注重形式感和視覺衝擊力使書法作品失去了韻味,過度的個人行為表現失去了書法的本質,過度的用墨造成章法雜亂無章。書法有法,這個法就是法度,過度了,就不會那麼優美和優雅了,就會“醜”了。

    這些醜書的引領者,他們之前也寫的非常的傳統,也是從楷書開始練起的,基本功也很紮實,就是靠這個加入了書協,加入書協後,他們不再滿足於在一定的傳統的法度下去探索,而是轉向了西方藝術理論,進行過度的誇張和表現,遭到觀賞者的反對,顯然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很多明智的書法家已經從這條路上回來了,因為他們的地位的原因,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還在追隨。不明真相的隨大流確實是一種悲哀。

    這個給我們的教訓是,學習書法一定要好好研讀書法史,我們的彎路歷史上都有人走過,他們失敗了、回頭了,你自己不知道,還以為這是自己的發明創造,太幼稚了。

    好好臨帖吧。

    你覺得呢?

  • 7 # 千年蘭亭

    首先宣告一下,我下面要表達的觀點與吼書、性書等無關,那是行為藝術,不屬“醜書”範疇;與田英章的字也無關,那是美術字,也不屬“醜書”範疇。

    醜書出現得很早,米芾曾批顏真卿為惡札之祖。什麼是醜書沒有定義,我想是那些違背傳統的書法。

    大約是潘伯鷹先生講過,書法有二重性,一是實用性,一是藝術性。當今社會,書法的實用性在弱化,藝術性在強化。藝術性加強後,難免一些探索性的東西就出來了。

    所以說,如王冬齡、沃興華、劉雲泉、石開等人就出現了,當然,這些人的傳統書法其實都是不錯的,但現在的寫法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這很正常。

    關於“醜書”,我們不妨多一點寬容,是與非,對與錯,交與時間去評判,讓我們的子孫也多一點事做。

    淘汰了的,當然是不好的。留下去的,說不定真為書法的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摸著石頭過河。過了河的是好漢,過不了河的自然會被河水沖走。

  • 8 # 李藝泓

    說實話吧,這是一個可能永遠都要存在的爭論,因為人類對美的探索和定義是一個永恆的母題

    其實很多大家認為的中書協的“醜書”,還真不一定醜,是你真的沒這個審美能力,沒這個思考境界和基本常識,也缺少這個底蘊,更不瞭解全球的藝術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也不知道真正變革的書家在思考什麼。

    至於動不動說拿腳指頭的都能寫出這樣的“醜書”的各位網友,你就別來搞笑了,一是你根本寫不出來,行家只要看你寫一個點就知道你有沒有了。二是,你把很多“醜書”想得太簡單了,太輕視他們了。

    書法史上經典的作品許多都曾被認為是醜書

    當年官方漢隸是工工整整,蠶頭燕尾,漂漂亮亮的,但是我們去看《居延漢簡》、《甘谷漢簡》、《敦煌漢簡》,你會發現寫得非常“潦草”“率意”,根本不是大眾主流審美,按照今天的說法呢,就是“醜書”了,然而這確實書法的經典。

    米芾批評顏真卿的楷書是亂寫,開了不好的風氣,後世評論家也說米芾張牙舞爪搞亂了書壇,然後顏真卿的《祭侄稿》這一最亂,最“醜”的書法卻是“天下第二行書”,而米芾作為宋四家之一,其作品無一不成為經典。你看是這個書法真的醜呢,沒藝術性呢?還是因為審美不同,或者對一個東西的判斷有時代的侷限和個人藝術思想的定式。

    至於金農的“漆書”,那就是典型的“醜書”代表,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先鋒藝術了,我們今天看來也還是覺得顛覆了傳統的審美,然後這個書法確實有其大美之處,而這個美又真不是一般人能感受的到了。

    全球化時代,出現一些“醜書”也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今天,我們動不動就批判“醜書”的人其實大部分都沒有基本的書法底蘊,更缺乏長期積累和薰染出來的更為高階的審美能力。

    現代書法藝術,不但是傳統書法的繼承和基於本身的筆法間架結構的進一步變化。我想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許多書寫者優秀的書寫者,已經開始不滿足於單純的傳統書寫,而是嘗試著做更多元的融合,拓展,在不斷的越界,偏離,不斷的以書法為媒介,以書法的精神和審美為核心,做出勇敢的的挑戰。

    這個表現在,對線條書寫的速度,質感,形態的突破,對結構和章法的打碎,重組,擠壓,放大,變形,雜糅等等,對書寫材質和書寫工具的革新,對多媒體,裝置藝術,雕塑,設計,觀念藝術的融合。

    在這個過程中,根據書寫者的思考和本身的底蘊,能力,最終的創作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有的卻是不倫不類,有形無質,沒有靈魂,淪為作秀。有些還真的走出了一條路,比如說“王冬齡”,我認為是做將書法藝術和現代藝術跨界融合做得最好的一個人。

    王冬齡飽受詬病,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在早期對中國書法有一個漫長的深入專研和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後來的轉向,亦可以看到藝術觀念和創作思想的轉向探索,他將多媒體,裝置藝術,舞蹈,燈光,影像融和,又將線條和字的框架,章法進行變化。最後結合在一起時,有效的拓寬了書法的表達語境和藝術語言,也形成了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美學意境。

    當然,他也不是獨創,此前其實“雲門舞集”就已經做出了非常高水準和成功的探索,他將現代舞蹈完美的融合進了書法當中,形成了全新的審美意境,也震撼了世人。

    書法不是凝固的藝術,而應該更具時代性、思想性、探索性,不破不立

    書法是一個傳承的藝術,更應該是一個變化的藝術,我們的審美應該跟上時代,應該將時代的變化發展,觀念的革新,意識形態的演變,藝術思想的交匯,看著是一個積極的程序。而不應該一味的排除,故步自封,還諱疾忌醫,淪為無知無畏的可悲狀態。

    一句話吧,全球背景下,世界正在發生劇烈的碰撞與交匯,其中藝術思想也在不斷的吸納和交鋒,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突破單一的民族和歷史的侷限,而具有了更廣闊的全球文明的視野,有了新的表達渴望,新的創作野心,新的藝術語言,他們將是書法在未來的希望之一,不要隨便輕視和諷刺它,有時候是你真的不懂。

    最後,我真奉勸各位讀讀跟書法史有關的書,多研究研究不同朝代的書法語言和創作思想的發展,多去看看展,不管是書法展還是現代藝術展,不管是中國的展還是外國的展,也多去嘗試著開啟自己去聽聽這個時代的優秀的藝術家們究竟在思考什麼,談論什麼,探索什麼?時間久了,你的火眼金睛就練出來了,到時候那些有內涵,那些是作秀和浮躁的作品,一眼就看穿了,還會糾結於什麼“醜書”的問題麼?至於中書協不中書協,那都是小問題。

    總之吧,各位網友不要做井底之蛙了,時代變了。

    目光如電

    洞穿虛妄

    展現真實

    獨立的價值不輸於任何人

  • 9 # 中州耕牛堂主

    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因為那個年頭中國書協裡有人推崇唄!如果沒人喜歡,沒人倡導,沒人推崇,善寫醜書的人能進入中書協嗎!

    什麼是醜書?沒定義啊!

    大家說醜,可掌握著話語權的人倒不認為是醜,而且認為那是藝術,那是書法創新,那是美!

    大眾說“醜”,有什麼用呢。

    大眾說醜,沒用的!

    多年前,我曾與中國書協的一位權威人士交流過一次,當問其“醜書”為什麼能堂而皇之登上展廳,且有日趨氾濫之勢時,他說,醜則美,任何形式書法作品都應予包容,對醜書也是一樣的,應該包容它。

    (上圖為王墉隸書作品)

    包容,本是褒義詞啊!

    既然人家權威人士都有這種看法,大眾又能說什麼呢。

    善醜書的那幾個人,最近似乎消停了不少。為什麼他們會消停呢?因為大眾的反對聲,聲討聲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蘇士澍同志對醜書不支援。蘇士澍同志倡導的是:讓書法迴歸傳統!把高雅的書法作品展示給大眾。

    這樣很好啊!這叫正本清源。

    關於對醜書的包容,我的觀點是:在七分傳統的基礎之上,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這樣的作品,再醜,它能醜到哪去呢?如果只有二三分傳統的元素,其他七八分都是自己的東西,寫出的作品不醜才怪呢!所以說,所謂的包容,應該是包容七分傳統三分自己的書法作品,而不是包容二三分傳統七八分自己東西的醜書。

    (上圖為劉洪彪草書作品)

    有人說田楷也是醜書。

    田楷真的是醜書嗎?我認為田楷不是醜書。

    那麼,為什麼沒人說盧中南的楷書是醜書呢?盧中南也是工歐楷的啊!這個值得深思 ……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筆陣圖》區域性)

    關於題主在描述中說到的,何時不再有醜書,還書法界一方淨土,我可以肯定的告訴題主,醜書永遠不會絕跡。至於還書法界一方淨土,倒是可以達到的。比如:各類書展拒“醜”進入;各媒體不宣傳、不批判醜書;大街上不得出現醜書,讓醜書沒有生存的土壤,不就可以了嘛!這個,看似簡單,真正落實起來是難之又難的啊!

    本回答的主題是“醜書為何能夠進入中國書協?” 我的回答是不是跑題了?仔細看看,也不算跑題吧。

    說實話,當下時髦的、有傳統根底的“展覽體字”,我還是喜歡看,喜歡品的。

  • 10 # 雙人魚42891187

    以我個人的淺陋的觀點來看,醜書也算是一種文化現象吧,而文化的衍生髮展,或出現從來就不是一種單一現象,他應該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現在的社會寬容度,比上個世紀的某一個階段要寬鬆的多。所以很多東西都無所顧忌地出來展示了,這其中也就包括了假.醜.惡,

    還有就是人們對待文化的認同是需要時間的,什麼是真.善.美,從哪個角度去辨別。我想時間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答案,歲月沉澱下來的一定是精品。

  • 11 # 鞏凌金剛經道德經雙百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還記得趙長青嗎?有趙長青也有王長青,劉長青………他們掌握你是否入協會的話語權,收你錢了,必須得讓你進書協啊。練傳承書法,那個標準路人皆知,練上十年八年不一定有成效。他們沒有人敢隨便亂來,但是可以以創新的名義讓如願以償,於是乎你可以創新啊,本來是筆直的豎,寫不正,寫歪了,那就是創新啊,幾個月事就辦了。這才是真正入協根本原因,也是人神共憤的根源所在。但誰能解決呢?沒有人。解決了他們就沒好處啦。更可悲的是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在鸚鵡學舌“創新”,一些不想出力費勁的人也趨之若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房貸是拖累中國年輕人,創業的絆腳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