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消毒卻越勤快越好
定期消毒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並不是消毒週期越短、藥效越大越好。過量消毒會不斷殺滅水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很容易導致水體缺氧進而致使水產動物死亡,如果不注意調節水質就會造成池養水域微生態環境失衡。
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水質和魚體情況確定消毒時間,而且在消毒後要及時調節水質,少量施肥或使用微生態製劑,使水體的微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為魚類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水域環境。
誤區二:蛋白質含量高飼料質量也高
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是衡量飼料營養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但並不是蛋白質含量越高飼料質量越高。
魚蝦類從本質上講,不是需要蛋白質而是需要氨基酸。但動物不能從簡單的無機物合成氨基酸,必須直接或間接地從攝取動植物餌料中獲得氨基酸。因此,魚蝦食用飼料不僅要注意蛋白質的數量,更要注意其質量。不同食性的魚類,其飼料蛋白營養有一定的標準。過高的蛋白質含量魚類代謝不了,便會向水體中排洩更多的有機廢物,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了對水環境的破壞。
誤區三:水體透明度越大越好
在精養池塘中要求水質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水體透明度是水體肥瘦的一種表現。透明度越大,說明水體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池塘中溶氧含量的絕大部分來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透明度大時,光合作用的產氧量就會減少,會經常出現缺氧或低氧狀態,影響生產力。
一般養殖池塘的透明度在20~40釐米,超過40釐米時就要適當施加肥料,使水體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以維持光合作用增氧的強度。、
誤區四:苗種投放密度越大越好
一般來講,魚種密養是提高池塘產量的措施之一,但放養密度不是越大越好。池塘養殖各種模式的水體容納量有一個合理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如果密度過大,產量雖可能提高,但養成的魚體規格相對較小,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勢必提高投餌量,升高餌料係數;過多的排洩物又會使池塘的水質惡化,引起缺氧和魚病暴發。
在養殖過程中,若魚類生長良好,浮頭較少,餌料係數低於一般水平,則證明放養密度合理;如果魚類生長較差,經常出現浮頭,而且出塘規格小,餌料係數高,則證明放密度過大,應適當減小密度。
重視水環境的日常管理、及時改良水質和底質、保證池塘溶氧充足、保持水體和藻相的穩定、合理投餵飼料,給水產動物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養殖效益。
誤區一:消毒卻越勤快越好
定期消毒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並不是消毒週期越短、藥效越大越好。過量消毒會不斷殺滅水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很容易導致水體缺氧進而致使水產動物死亡,如果不注意調節水質就會造成池養水域微生態環境失衡。
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水質和魚體情況確定消毒時間,而且在消毒後要及時調節水質,少量施肥或使用微生態製劑,使水體的微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為魚類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水域環境。
誤區二:蛋白質含量高飼料質量也高
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是衡量飼料營養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但並不是蛋白質含量越高飼料質量越高。
魚蝦類從本質上講,不是需要蛋白質而是需要氨基酸。但動物不能從簡單的無機物合成氨基酸,必須直接或間接地從攝取動植物餌料中獲得氨基酸。因此,魚蝦食用飼料不僅要注意蛋白質的數量,更要注意其質量。不同食性的魚類,其飼料蛋白營養有一定的標準。過高的蛋白質含量魚類代謝不了,便會向水體中排洩更多的有機廢物,既增加了成本,又造成了對水環境的破壞。
誤區三:水體透明度越大越好
在精養池塘中要求水質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水體透明度是水體肥瘦的一種表現。透明度越大,說明水體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池塘中溶氧含量的絕大部分來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透明度大時,光合作用的產氧量就會減少,會經常出現缺氧或低氧狀態,影響生產力。
一般養殖池塘的透明度在20~40釐米,超過40釐米時就要適當施加肥料,使水體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以維持光合作用增氧的強度。、
誤區四:苗種投放密度越大越好
一般來講,魚種密養是提高池塘產量的措施之一,但放養密度不是越大越好。池塘養殖各種模式的水體容納量有一個合理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如果密度過大,產量雖可能提高,但養成的魚體規格相對較小,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反而不合算;密度的加大,勢必提高投餌量,升高餌料係數;過多的排洩物又會使池塘的水質惡化,引起缺氧和魚病暴發。
在養殖過程中,若魚類生長良好,浮頭較少,餌料係數低於一般水平,則證明放養密度合理;如果魚類生長較差,經常出現浮頭,而且出塘規格小,餌料係數高,則證明放密度過大,應適當減小密度。
重視水環境的日常管理、及時改良水質和底質、保證池塘溶氧充足、保持水體和藻相的穩定、合理投餵飼料,給水產動物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