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昭羅
-
2 # 憤怒野虎
你提這問,說明你對滿清宮廷劇看多了,以至迷失方向。
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基本都有血腥的宮廷政變。對於清朝,從立國之初到晚清,都有血腥宮廷政變發生。入關之前,皇太極與多爾滾的皇位之爭,入關之後,玄燁皇權復位之爭,雍正的皇權之爭,至晚清慈禧太后的爭權。每段歷史,無不散發出血腥之味。而清朝實行的文字獄,誰會拿著家族命運去書寫這些血腥歷史。
當前滿清宮廷劇,基本都是對當時政權的歌頌。似乎滿清王朝,就是國民幸福,天下太平祥和。然而,真正的歷史,會令你充滿悲傷哀嘆!
-
3 # 歷史堆中的胖子
清朝沒有發生過血腥的宮廷政變?你這讓阿巴亥在地下怎麼想啊?難不成是阿巴亥自願捨棄多爾袞三兄弟去殉葬不成?別開玩笑了啊,兄弟,清朝的宮廷政變可不少啊。
阿巴亥死的時候才37歲,看著年紀不小,但實際上一個少婦啊,並且還是有三個兒子的少婦,雖然沒有了丈夫,但後面還是有大把的時光可以玩耍,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殉葬?看著自己的兒子當上金國的大汗不好嗎?
阿濟格和多鐸已經是旗主,並且還是實力最強大的兩黃旗旗主,多爾袞更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兒子,直到現在還有大量的人認為努爾哈赤要把汗位傳給多爾袞呢。
可以說,只要阿巴亥不死,那阿巴亥依靠自己大妃的身份,再加上自己兒子掌握的兩黃旗,完全可以掌控後金的朝政,甚至可以讓多爾袞坐上大汗的位置。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阿巴亥殉葬改變了,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發動了政變,逼迫阿巴亥殉葬,皇太極藉此登上了後金大汗的位置,並將兩白旗與兩黃旗互調,不知道由此引發了多少故事,多爾袞、孝莊全部都捲了進去,就連蘇克薩哈被殺都能追溯到這裡啊。其實阿巴亥殉葬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歷史,在影視界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導演。
再說了,除了阿巴亥,清朝還是有其他宮廷政變的,比如慈禧發起的辛酉政變、戊戌政變,哪一次不血腥?
所以啊,施行不施行嫡長子繼承製,完全與是否會發生宮廷政變無關。
-
4 # 慕Rocco
在封建王朝,只要有皇、王權的變更,基本都會有一場血腥的權力爭奪。清朝沒有???
隋朝:604年,隋文帝被太子楊廣殺害,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十四年後,隋煬帝被右衛屯將軍宇文化殺害。
唐朝:626年,發生眾所周知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705年,武則天病重,張柬之等以羽林軍殺張昌宗、張易之,迎太子李顯即位。二月,復國號為唐。
707年,太子李重俊矯制起兵殺武三思父子。兵敗,走終南山,被殺。713年,太平公主陰謀廢唐玄宗,被唐玄宗有所察覺,聯合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賜太平公主死,又罷黜或殺死或流放太平公主的黨羽。
820年,正月,宦官陳弘志殺唐憲宗,託言服金丹毒發而卒。
827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殺唐敬宗。
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溫)使朱友恭等殺唐昭宗。
宋朝
976年,宋太祖趙匡胤死,其死因不明。有的說是被他的弟弟趙光義殺死,聽說過燭影斧聲這個詞嗎?
元朝
元英宗時期,在太皇太后答己的默許下,蒙古守舊派大臣阿散、黑驢、失列門等人秘密勾結,妄圖發動政變,廢掉元英宗,另立新君。英宗事先探知訊息,果斷出手,將三人迅速誅殺。
1323年,元英宗在從上都趕回大都的路上,夜晚住宿於上都南三十里的南坡店。鐵失與事先已經串聯好的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等人,利用鐵失掌管皇帝近衛部隊的良機,發動政變,先殺丞相拜住,再殺元英宗於臥榻之上。
1335年,左丞相唐其勢因不滿右丞相伯顏手中的權力,聯合晃火帖木兒等人準備殺死伯顏。但是伯顏早有準備,俘虜並處死了唐其勢。
明朝:
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殺張昺、謝貴等,舉兵稱“靖難”,這就是“靖難之役”。最終登上皇位,是為明成祖。
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乘景帝患病,迎上皇入宮復位,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殺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籍其家。
清朝: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緒二十四年)發生在清政府統治集團內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向以光緒皇帝為首的改良派勢力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
政變的結果是,持續了百餘日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戊戌六君子殘忍被殺,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往國外,光緒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軟禁於中南海瀛臺,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勢力重新掌權。
-
5 # 閒看秋風999
但凡封建王朝權利過渡期的,無論是嫡長子繼承製還是"遺照"指定接班人,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充滿著血腥,漢人統治者漢、唐、宋、明無一例外。
清朝和元朝稍稍不同,遊牧民族還保留著各自的習俗,可以從繼承製上看出端倪,比如蒙古的"幼子受益"以及滿清的"攝政王"制。
權利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是"真香"的好東西——這一點電視劇《雍正王朝》倒是絲毫未加掩飾——雍正為了繼承皇位殺了多少人?其中甚至還有自己的親生兒子!
清中期以後,情況才發生變化;但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清朝皇帝到了中晚期突然變得沒有生育能力,別說"嫡長子",就是子嗣全無!
不得已,慈禧太后專挑那些年幼的近支過繼給皇帝,自己做起了皇太后,繼續掌控國家最高權利——即使是這樣,同樣有人做了"刀下鬼"。
利益面前,沒有人會心甘情願拱手相讓;古代的禪讓制不過是個傳說、無非是"這件事兒我實在是幹不了,也沒有任何好處;你接著幹吧!"
只要與利益掛鉤,沒有人會主動交出權利;清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其實也是一場交易、民國政府允諾優厚的退位待遇——成交,搞定!
-
6 # 歷史長河邊的磨坊
清朝在雍正時就開始施行“秘密立儲”制度,皇帝將自己中意的皇子,會提前定下來,一份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另書一份密封於閘內,隨身攜帶。
而在雍正之前,清朝為奪“皇(汗)位”,流血廝殺那多了去。
比如努爾哈赤與他弟弟舒爾哈齊,這二人都有自己獨立於自己軍隊,就是嚮明朝朝貢,二人也是分開進行,以個自的名義。然而舒爾哈齊覺得哥哥努爾哈赤想吞併自己,舒爾哈齊就想拉自己的部隊獨立出去,被努爾哈赤發覺,直接將弟弟包圍,並將之軟禁到死。舒爾哈齊的部下也被努爾哈赤交給舒爾哈齊的兒子阿敏管理,編為鑲藍旗。
這是清朝第一次內部政變。也因為努爾哈赤囚禁“皇族”成員的例子,後面的皇帝對皇族也只囚禁到死,無論皇族犯了多大罪。
至於為什麼努爾哈赤不直接收編弟弟的部下?因為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是相對獨立的武裝力量,強行收編,會有武裝衝突,後面的衝突會有例子。
第二次
努爾哈赤晚年,將自己的長子褚英立為繼承人,因為褚英為人小氣,驕悍,經常在將自己視為可以指揮其它兄弟的“大汗”,並表示如果我當了大法,一定把你們這些不聽話的弟弟與功臣全部殺了。結果被努爾哈赤擼掉,囚禁到死。
第三次
再立次子代善為繼承人,代善為人不苛刻,但也不大度,他逼得自己的兒子(或者孫子碩託)投降明朝,還好被努爾哈赤發覺,壓了下去。
再加上代善與皇太極之間的衝突,使努爾哈赤頭疼不已。比如阿敦阿哥事件;阿敦是皇族努爾哈赤的親戚,軍功較多,努爾哈赤比較信任。某次,努爾哈赤問阿敦,代善與皇太極誰可以當我的繼承人,本來阿敦應該不說,免得得罪雙方。結果阿敦說皇太極好,代善得知訊息後,哭跑到努爾哈赤面前說老爹,你不滿意我就直說,我可以退下來,我不想跟我哥哥一樣(指褚英)。皇太極聽說這事後,也跑到努爾哈赤面前,指著天發誓我與善哥天地良心,我絕無搶他的位置………………
努爾哈赤知道事態嚴重,說沒有此事,是謠言,並把阿敦給殺了。
其實二人均有心當大汗,二人斗的也很猛,關於這一點努爾哈赤是知道的。
二人如此爭鬥,再加上代善與努爾哈赤的老婆有染,努爾哈赤就搞了個“八王共政”的措施,將多鐸,多爾袞等未長成人的小貝勒拉了進來,稀釋大貝勒們的權力。
結果,努爾哈赤一掛,皇太極聯合其它三大貝勒,搞一個“四大貝勒”模式,將其它幾人踢出決策圈。
第四次
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 、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這四人以皇太極為首,四人地位平等,皇太極為獨攬大權,對這四人從心理到物理上,均進行壓制。比如對代善,就派他去打明朝,本著打贏平外亂,打輸平內亂的原則,將代善打服。
而阿敏就是我上文說的舒爾哈齊的兒子,在汗位面前本就失去資格。阿敏也想如他老爸一樣,獨立出去,也被皇太極送到明朝當炮灰,結果阿敏直接棄城。皇太極大怒,召諸貝勒共議阿敏之罪。罪狀除了此次棄城之外,還有心懷異志、當年在北韓謀求自立等等。將阿敏囚禁,也是到死都不放出。
其部鑲藍旗交給阿敏的弟弟濟爾哈朗。
莽古爾泰,與名字一樣莽夫一個,他的的正藍旗與皇太極的二黃旗直接進行物理廝殺,被皇太極物理鎮壓,並進行大清洗,清洗之後交給皇太極的兒子豪格指揮。
八旗,相當於八個獨立的團體,這八個團體除聽從努爾哈赤與各自旗主外,其它人根本不聽。正藍旗與二黃旗廝殺也正是在莽古爾泰與其弟弟繼任旗主德格類死後,才打的。
第五次
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帝,由順治上臺。入關後,多爾袞將豪格整死,多爾袞死後阿濟格再武力奪權,準備成為第二個多爾袞,後失敗。
第六次,就是大家熟知的“九子奪嫡”。
這還是粗粗分了一下,清朝前中期更多“皇位”爭奪戰,還有更多史料可挖。
-
7 # 小毛驢之歌AAA
如何決定下一任皇帝是關乎帝國根基的最重大的問題。明朝按照儒家禮儀規定嫡長子為皇太子,皇帝去世後成為下一任皇帝。圍繞這一皇位繼承製度,曾引出了靖難之役、奪門之變、挺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一系列事件。激化了明朝內部的黨派鬥爭,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清朝的皇位繼承分為四個階段:
初期努爾哈赤規定由滿州八旗首領貝勒集體協商確立皇位繼承人。皇太極和順治由此方式確立。
第二階段是先帝遺囑。康熙和雍正由此方式確立。
透過集體協商或是遺囑確立皇位繼承人引起皇室侯選人之間的激戰,造成混亂。
第三階段雍正採用太子密建的方式確立繼承人。即皇帝生前把繼承人的皇子姓名寫在御書中,藏於懸掛在紫禁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後面,這樣即便皇帝突然去世,也不會出現繼承人的爭鬥。乾隆由此方式確立。但是實際上透過這種方式繼承皇位的皇帝並不多。嘉慶是在父親還在世時繼承皇位的。
當嘉慶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去世時,雖然曾在匾額後面搜尋裝有御書的盒子,卻沒找到。先帝皇后和大學士們協商後決定由皇子旻寧(道光)繼位,從而避免了一場混亂。
第四階段由慈禧太后指定皇位繼承人。光緒和宣統由此方式確立。
史學家把清朝皇位繼承方式的變化概括為:從初期的侯選者之間存在殘酷競爭到沒有競爭,隨之而來的是,皇帝作為領導者的資質也逐漸下降。
回覆列表
怎麼可能沒有
開國的時候,努爾哈赤,死了,皇太極搶了多爾袞的皇位!
皇太極死了,多爾袞當太上皇!
康熙朝,九龍奪嫡!
咸豐死了。辛酉政變,顧命八大臣的下場
而且從乾隆開始,生的都少,要不早死,要不,不成器,要不太年輕!實際能夠上臺的就1個!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