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皮朵朵

    這個問題好解。不讓玩就哭,那就讓他哭啊!哭又不會怎麼樣。但是!但是!一哭就能玩了,誰不哭啊!所以他把哭當成了武器,屢試不爽。

  • 2 # 實灬諾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就從你對孩子一口一個“寶貝”的叫法來看,你對他的“溺愛”已經比較嚴重了,只是你不覺得而已。

    自然狀態下的“溺愛”

    人在自然狀態下表現出來的現象是最真實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外描述的時候,對於孩子會稱我家孩子或者我兒子我女兒。

    較少有人直呼我家寶貝。

    孩子的確是父母的寶貝,稱他們為寶貝本身沒毛病,但是這樣的對外稱呼實際上反映出你平常對他的一種狀態。

    可以想象,你的這個寶貝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內是說一不二的,如果願望實現不了,就會用哭來解決,而絕大部分情況下,他都用哭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出現這樣的行為習慣,家長首先是“罪魁禍首”,首先應該反思自己在平時的縱容。

    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

    孩子的一切行為習慣養成都來自於外部,從他開始有意識開始,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會慢慢形成習慣。

    孩子學東西特別快,原因不是他們多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本來是一張白紙,有太多的地方供他去“畫”。

    行為習慣就像先畫輪廓,如果習慣得以保持,就好比在輪廓上加顏色,繼續保持,就像固色。

    時間越久,這些行為習慣就會越固定,直到很難擦去。

    孩子很小就可以分辨出家人,這就是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從他們出生開始,就透過氣味去分辨,之後他會感受到誰對他好,然後形成依賴性,直到成年。

    家長要狠起來

    在教育孩子上,家長一定要狠起來,這裡的狠不是說行為,而是指心理。

    他因為之前用哭一次次達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那麼在他心裡就形成了一個固定思維:這招有用。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一開始他用笑可以達到目的,他心中一樣會有這樣的思維。

    因為哭和笑在他們最初的意識中,只是情感的簡單表露,他們實際上不懂哭和笑的真正含義。

    華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在一期講座中提到過如何應對此類情況,那就是讓他哭,讓他盡情哭,哭到不哭為止。

    並且不能讓他在有外人的情況下哭,找個封閉的空間,只有你和他,告訴他,哭吧,我陪著你。

    在此過程中,不打不罵不兇也不講道理,就默默的看著他哭。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時候孩子哭不是真傷心,而是哭給外人看的,是有目的的哭,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第一次可能他會哭很久,一定不能心軟,第二次可能哭的時間就會短一些,第三次更短……當某次他突然發現哭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這個習慣就會慢慢扭轉過來。

    當然,在每次他哭完之後,要跟他講道理,告訴他為什麼這時候不能玩手機。但是切記是不哭之後才講,哭的過程如果講道理,他會認為你妥協了。

    孩子的家庭教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除了愛心,還要耐心,恆心,以及狠心。

  • 3 # 怡人0410

    這就是當媽媽的從寶寶需要人陪的時候媽媽圖省事就讓寶寶自己看手機造成的,幾年後養成習慣了,怎麼改?媽媽看,爸爸也看,寶寶不看憑啥啊?他心裡不服啊是吧?建議給孩子規定時間吧,可以把玩手機用做獎勵,比如做完作業可以玩半個小時,考試成績達到什麼程度了可以玩一個小時!用這種獎勵策略試試看吧

  • 4 # 不右指勾左指棄

    首先,上小學的,已經是可以講道理的年齡了。我家的寶貝不到六歲,哭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先冷靜下來,暫時沒辦法那就讓他哭,哭到停下來為止,一直陪在旁邊,什麼都不幹也不說,就讓他去發洩,想交流就必須先停下來。最開始肯定會比較難,但是堅持你會發現,等養成這樣的習慣之後,很多時候會非常輕鬆,因為他也會明白交流的前提是必須在冷靜的狀態下。等他可以停止哭的時候,再跟他談,用平等的身份跟他談,如果中途還是哭鬧就重新等他冷靜平復,不要不耐煩,我家從小用這種方式跟他交流,兩三歲的時候他就懂這樣的道理:你可以跟我談,但必須在冷靜的狀態下,提出合理的要求,如果能雙方達成共識,那必須遵守約定,一旦破壞了約定,那你一定要提醒他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必須承擔,是否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讓他有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是選擇遵守還是不遵守,遵守會得到什麼權益的保障,不遵守要在下一次承受什麼樣的後果。

    另外,家長一定一定要遵守約定好的,讓他明白約定是不可能隨便可以更改的。不要圖省事,也不要覺得暫時的麻煩不可戰勝,因為一旦小問題不斷累積,長久下去,必將付出更多都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最後,寵愛不等於溺愛。打罵也只能暫時鎮壓下當下的問題,要想一勞永逸是永遠不可能的。做父母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去和孩子一起不斷學習和成長,找到最合適的方式,贏得最終的勝利。

  • 5 # 樸素的鵬哥

    如果是為了孩子好,就狠狠心不讓他玩,哭不壞的,前提大人也別老捧著手機玩。

    都上小學了,一是影響學習,二是影響視力。

    作為家長一定要嚴格監督,現在不管過來,一哭就沒辦法,就妥協,那等大了就更管不了了。或者這樣,一下給杜絕了覺得太殘忍的話,你就給他規定時間,完成功課的情況下,可以看一會,時間不能太長,還要保持距離。肯定不能像之前沒節制的玩。

    如果孩子聽話,能聽懂道理,就一點都別碰手機了。孩子的習慣都是作為大人慣出來了,摸清了大人的脾氣,弱點。總之你現在也發現了問題的嚴重,那就先改變自己,不能像之前那樣遷就孩子了,一哭就心軟。

  • 6 # 涯心束

    很好,這是一個大家都避免不了的自控能力問題,就算今天你強制了不讓他完手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面臨許多自空能力很難控制的事情,比如(上網,網遊,愛玩等)主要的問題而在於他的自控力而不是他玩手機這個事。小孩是最愛聽故事的,可以用故事來引導他。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古老的村莊,人們過的只能算是一般,因為整個村莊的人都文化不高,時常因為文化低而被惡魔欺負和嘲諷。

    這些惡魔一直住在深山裡,它們特別愛看人類的書籍,學習人類的知識更好的瞭解這個村莊的人,好把整個村莊的人趕出去,佔領這個很好的地盤。

    這些惡魔不是肉食惡魔,只吃植物,他們學習了人類的蔬菜種植,但地方不好,成果不大,於是這些惡魔時常去偷這個村莊的農作物,而導致這個村莊的人經常吃不好,吃不飽。

    有一天惡魔跟這個村莊的人打算來次文化對決,整個村莊的人早以被激怒,為了一次了斷這樣的事情答應了。輸的一方搬出村莊。

    村裡有個少年覺悟了,這件事情影響太大,他不在沉迷於玩遊戲,本身他學習就還可以只是不愛看書,為了這次贏,他奮發圖強,然在比賽後終於贏了,從此以後他成為了村裡的少俠。

    成為少俠以後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更加努力讀書,成年後,用文化給村裡帶來了更多的好處,人們生活過的比以前更幸福,你看你天天玩手機,控制下自己成為一個如此有功德的人好嗎,加上你這麼聰明,成為這樣的少俠指日可待。

    總結:想辦法去引導孩子的注意力,並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提升他的自我控制力。

  • 7 # 哇哦說說

    必須給搬回來,而且以上了幼兒園就沒有這些毛病了,平日裡玩玩可以,但是去了幼兒園還是要和別的小朋友多溝通,多接觸知識,慢慢成長就好了!

  • 8 # 雲小卡的雲

    建議先試著跟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時間使用手機有什麼危害,如果孩子不接受,可以跟班主任溝通,拜託老師對他進行教育,低年級的孩子還是比較聽老師的話的;

    其次,如果孩子一直以來都很依賴電子產品,建議可以跟他約定使用的頻次,而不是完全杜絕使用。比如每天做完作業後聽半個小時故事或看一集動畫片,週末可以玩一小時遊戲等,約定好了雙方都要遵守,不能耍賴;

    另外,孩子剛升上小學,要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要求,建議家長花多點時間陪伴孩子,每天跟他聊聊學校裡發生的事情,結交的新朋友,功課上遇到的問題,還可以堅持親子閱讀或運動;

    最後,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個體,沒有一種教育的方法適用所有孩子,家長只能在學習和摸索中跟孩子共同成長。今天看到一個有關教育的觀點,深有感觸,分享給你: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要把他當一個孩子來看。當你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當個成年人來看。

  • 9 # 這一世先預訂一百年

    我家大寶有時候想達到目的,被拒絕以後,最近會說,你不答應我哭給你看,我說好,你哭吧,他卻從來沒哭過,他知道哭不能幫他。他只有受了委屈難過的時候會哭。哭只是一種情緒的發洩出口,不是手段。

  • 10 # 記不住正態分佈的薔色

    小孩子其實是沒有辨別能力的,他的行為更多的是來自模仿。

    如果你家孩子每天都要玩手機,不給玩就哭,很大程度是你們家大人經常抱著手機刷抖音,而且是不避開孩子的。

    小孩子有樣學樣,可能在某些時候,為了讓他安靜下來,大人會主動給孩子一個手機讓自己玩。

    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比如,早起,讀書,刷牙等,往往21天是不夠的

    而形成一個壞的習慣就太容易了。

    這個對大人小孩都一樣的。

    為了讓孩子戒掉一些壞習慣,

    第一,家長不要去做這些事情。比如,不要回到家沒事幹就葛優躺刷手機。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原件什麼樣,影印件就什麼樣。

    第二,給孩子找些適合小孩子玩的遊戲,圖書等,並且能夠抽出時間來陪她一起沉浸在其中。

    第三,不要對孩子使用負面詞彙。比如,你不希望孩子玩手機,或者是控制玩手機的時間,而且他確實做到了。你可以表揚她,寶寶今天手機只玩了20分鐘,閱讀的時間卻變成了30分鐘,真是一個有毅力的小孩子。強化他的正面行為。而不要說,你玩手機又玩了20分鐘,雖然針對的是同樣的一件事,一個在強化正面行為,一個在強化負面行為,兩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要 板正孩子的行為,家長需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不要指望一次兩次就正過來。

    不要打,不要罵,但可以哄呀。

    哪怕如下圖一樣假裝在看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練了幾十年的書法,作品擺地攤5元都賣不掉,學書法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