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旭林

    不合並有不合並的好處,合併有合併的好處,不合並可以形成兩強竟爭的良性市場格局,但就目前的市場亂象來看,合不合並並不是最重要的,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把市場運營模式重新調整好,收縮投放量,減少損毀,減少人工維護,合理設定鎖車樁,以鎖車樁扣款為約束方式來約束使用者的行為,減少亂停放,共享單車本身是要帶給老百姓方便的,千萬別讓它方便了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卻影響了靠步行出行的 中老年人,還有對有限的公共空間的粗爆佔用,本來停車就難,現在更是難上加難,

  • 2 # 捷徑庫

    阿里方面並不想摩拜和ofo這麼快合併。阿里進入共享單車投資比較晚,雖然持有ofo的股份,但不是很多,並不具有話語權。如果摩拜和ofo合併,共享單車領域,基本上就沒阿里什麼事了。阿里投資哈羅單車,跟投ofo的舉動,也被認為是在爭奪共享單車領域的主導權。

    臨近年末,摩拜和ofo合併的傳言不絕於耳.....

    12月4日,時值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哈羅單車宣佈完成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螞蟻金服是主要投資方之一。阿里加碼投資共享單車,被認為準備在共享單車領域打一場大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接受採訪時更是直接喊話騰訊,

    表示瞭解騰訊希望兩家合併,但是他表示,任何合併都需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而不是為了壟斷,早點收錢。

    阿里的加碼入局,讓摩拜和ofo的前途,進入撲溯迷離的狀態,摩拜和ofo合併傳聞不脛而走。

    12月9日,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投資ofo的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講到:

    任何一個企業合併都很複雜,因為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在裡面,包括投資人,包括創業者,包括股東,包括使用者,各方面的聲音都在裡面,要平衡各種各樣的聲音,這裡面很多很多的利益不是那麼容易平衡的。這個市場還沒有打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就合併,這是需要股東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當戰局已經比較明朗化,再打消耗戰就沒有意義了,對雙方損耗都很大,需不需要再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從話裡意思可以看出,作為作為ofo的A輪投資人,朱嘯虎希望ofo和摩拜儘早合併。而且,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ofo和摩拜佔到整個市場份額的95%,投放量已經飽和,如果想要盈利,那麼兩家必須合併。

    2017年12月12日,在36氪Wise大會上,摩拜單車董事、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夥人劉二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兩家單車公司合併持“開放態度”。

    我不反對合並,但我反對合並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

    以上三個事件相互影響,可以看作摩拜和ofo合併的吹風會。從目前的情況來講,到底是誰希望摩拜和ofo合併?誰又不希望合併呢?

    朱嘯虎、劉二海等代表的ofo和摩拜的早期投資機構,均對合並持“開放態度”。對於投資機構來講,摩拜和ofo不斷的加碼燒錢大戰,不僅虧損不賺錢,而且在後續融資後,自己持有股份被不斷稀釋,而摩拜和ofo所佔有市場份額不差上下,這場大戰還不知道要打多久,所以他們希望儘早合併,這種想法符合投資機構的的利益。

    對於阿里和騰訊這樣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來講,共享單車的爭奪,是出於流量和支付場景佔領的大戰略考慮。

    阿里方面並不想摩拜和ofo這麼快合併。阿里進入共享單車投資比較晚,雖然持有ofo的股份,但不是很多,並不具有話語權。如果摩拜和ofo合併,共享單車領域,基本上就沒阿里什麼事了。阿里投資哈羅單車,跟投ofo的舉動,也被認為是在爭奪共享單車領域的主導權。

    騰訊方面不置可否。由於入局摩拜較早,而且摩拜的幾輪融資都有跟投,持有的股份應該不算少。對於騰訊來講,摩拜和ofo合併與否,並不用費心抉擇。如果現在合併,騰訊會繼續佔有主導地位;如果不合並,繼續加碼一樣玩得起。

    另外,美團投資了摩拜;滴滴投資了ofo。這兩位作為國內網際網路第二梯隊,生活出行領域的爭奪者。對於共享單車的投資,都是出於場景拓展的考慮,他們應該也不希望摩拜和ofo都這麼早合併,從而做大做強,成為自己新的競爭者。

    摩拜和ofo的實際運營人,雖然之前的多個場合表示:“不會合並”,然而隨著資本的不斷加持,除非另闢蹊徑,也許合併只是早晚的問題。

    對於使用者來講,摩拜和ofo合併並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前有滴滴和快的的合併之鑑,合併後就再也沒了使用者補貼,壟斷市場後,行為也越來越霸道,前幾天還爆出滴答拼車痛斥滴滴讓司機二選一的事件。

    現在摩拜和OFO都推出了5元月卡、免費騎行、贈送月卡等客戶讓利活動,如果合併後佔領95%的市場份額,盈利必然是變成第一任務,沒有競爭,摩拜和OFO還會對優惠活動這麼熱衷嗎?結果顯而易見!

    你希望摩拜和ofo合併嗎?

  • 3 # 易行商業評論

    主要還是話語權的事,而話語權的背後,是關於場景和資料的爭奪。

    出行領域的場景與資料,無論從頻次還是準確度來看,價值都非常巨大。對於阿里當下的新零售佈局和未來的大資料、人工智慧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可以說不容有失。

    但從目前來看,阿里在出行領域的話語權不如騰訊。

    打車軟體方面,滴滴快的合併之後,幾乎成了騰訊的後花園,阿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喪失殆盡,沒有辦法為阿里提供場景和資料方面的支援。因此,滴滴與快的的合併,一直被阿里視為一個失敗的案例。

    共享單車的興起和邊界拓展能力,讓阿里重新看到了佈局出行領域的機會,也可能是最後的機會,所以不容有失。

    但是,在共享單車領域,阿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還是明顯不如騰訊。表面上看,ofo現在阿里陣營,但實際上阿里的股份有限,影響力很弱,ofo站隊阿里,只不過為了大樹底下好乘涼,與騰訊支援的摩拜對抗罷了。一旦合併,對抗消失,那阿里對ofo的影響力更會是微乎其微。

    所以阿里不一樣合併。

    為了阻止合併,阿里重金扶持哈羅單車,又跟投ofo,就是為了再次避免出現滴滴快的合併後,那種雞飛蛋打的路面。

  • 4 # EmacserVimer

    經歷了滴滴、美團、58的事情以後,很顯然阿里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對於企業之間的合併,更是持有保留態度。尤其在ofo小黃車和摩拜的合併問題上,阿里以馬老師、張勇為代表的核心管理層更實際多次表態,滴滴、快的合併是個錯誤,不會讓這樣的錯誤在小黃車和摩拜身上再次發生。阿里入局共享單車較晚,雖是資方但話語權不夠

    阿里的投資準則跟騰訊不一樣,騰訊是入股、給資源、但不尋求控股,企業還可以獨立發展,京東、58、美團、滴滴、搜狗,幾乎每一個騰訊系企業都這樣,騰訊並不尋求控股。但阿里的投資原則更多的是希望控股,甚至最終形成收購,從而達到吸收相應企業血液融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內部,優酷、銀泰、恆生、UC、高德等等都是這樣,要麼控股,要麼收購。然而在共享單車領域,阿里很顯然已經不具備足夠的話語權,入局太晚,而滴滴作為出行領域的領導者,毫無疑問對於解決最後三公里的共享單車也不會輕易放權,阿里短時間很難成為主導,只能佈局不能主導,小黃車創始管理層方面很顯然明白這一點。正是因為如此,阿里系又主導了投資戰略定位站摩拜、小黃車還沒有完全踏入的三、四線城市,在兩大共享單車巨頭忙著佈局國際戰略的時候,阿里系迅速響應投資哈羅單車,更加確信了阿里想要入局共享單車,更想能在這個行業能有足夠的話語權,形成對線下支付的生態豐富,支付場景完善。

    阿里騰訊共同投資的企業合併後都成了“騰訊系”

    滴滴快的、美團點評等等企業合併以後的經驗表明,阿里、騰訊共同參與投資的企業,合併以後,基本都離阿里漸行漸遠、離騰訊原來越近。即使合併以後曾經阿里投資的主體獲得了勝利,比如美團點評,阿里投資了美團,騰訊投資了點評,合併以後美團主導,但王興選擇了騰訊。戰略定位上決定了企業更願意成為“騰訊系”,首先騰訊投資更多以入股為主,給資源給錢不控股,企業自主權很大,騰訊基本不會干涉投資後企業的戰略執行,並且會作為大股東支援。阿里則剛好相反,阿里投資企業更多的是尋求控股、主導甚至收購,需要擁有足夠的話語權,讓後讓這些企業來完善自己的生態佈局,絕對的進入到生態融合當中,戰略上必須與阿里保持一致,很顯然對於創業公司,尤其是創始人具有遠大理想的創業公司來說不是最佳選擇,畢竟大家都是做企業的,沒人願意被支配。美團點評、滴滴快的的合併正好說明了這點,阿里控制慾太強。

    除此之外,企業資源上,阿里騰訊都那麼都給錢給資源,但是騰訊畢竟手握近10億的使用者,而且對於QQ微信來說,日活使用者基本能達到使用者數的9成,很顯然阿里系沒有這樣的產品,唯一一個平臺級入口支付寶,不管在使用者總數、使用者活躍上跟QQ微信差距還比較大,所以對於企業最重要的發展資源上,阿里相比於騰訊是有巨大軟肋的,我們常說網際網路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就是使用者和流量,這一點上騰訊的價值顯現得更明顯。

    共享單車的局還很大,而且兩家行業巨頭還沒有到可以合併的地步,企業還需要發展,市場還有待於像更加良性的發展。企業合併有好處有壞處,但就筆者的感覺來說,對於任何行業,存在良性競爭一定是更加健康的行業形勢。合併以後雖然減少了資源消耗,但對於使用者、長期的市場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的發展都未必是好處,並且企業合併後能夠保持獨立不受巨頭控制也很重要,初創企業一旦被巨頭支配,那麼結局一定是悲劇的。

  • 5 # 火星觀測

    因為摩拜是騰訊的嫡系,而且馬化騰都在朋友圈為他站過無數次抬,而且騰訊對摩拜的規劃很清晰。ofo呢,是阿里投資用來拓展線下支付的,如果兩家合併的話就等於騰訊跟阿里在共享單車這個領域合併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基本這個公司就屬於騰訊跟阿里沒有多大關係了。所以阿里巴巴應該不會再上這種當或者說他知道自己並不適合操作這樣子的公司,所以應該。寧可of乾死也不願意跟摩拜合併。否則就是自己辛辛苦苦養了幾年的白菜又讓人拱了。最簡單的就是早期滴滴跟快滴阿里跟騰訊為他們燒了很多錢讓他們兩個去打,最後滴滴跟快遞被合併,一開始大家也是充滿信心的結果。滴滴現在完全就是騰訊系的公司跟阿里沒多大關係,快遞去的人都被清洗了阿里也失去了對滴滴的控制能力。當年幫快遞燒掉的錢都餵了狗,同樣的道理,也發生在美團上。我覺得美團這個事情對阿里的打擊應該是更大的,因為最早是阿里投資了美團騰訊投資了大眾點評,然後兩家合併之後成為新美大。阿里巴巴又興致勃勃的覺得他拿下了餐飲這個領域,結果他一手扶持出來的,美團的老大投奔了騰訊,別說是老的美團的下屬,連現在美團整體氛圍就是跟阿里對著幹,。這種案例的角度應該實在是太糟心了吧,而且對方支援的還是自己的對手騰訊,阿里扶持了餓了麼,美團跟餓了麼又打得不可開交,可以看目前跟阿里公關戰最厲害的出了京東就是美團了,還有摩拜。不過這個也歸功於騰訊是有包容性的公司不會去同化,其他公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引入天使投資後,創始人前期投入的資金能收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