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西農人阿珊
-
2 # 武勝非遺任聾子土皮蛋
相信今年的疫情讓不少人焦頭爛額,大量農產品滯銷,消費歸零,市場份額減少的同時,價格也被越壓越低。
目前中國的傳統農業還處在相對分散,效率低,產量低,渠道少的困境。下面我就農業改革給出我的一點拙見:
首先農業改革,應加大農業的集體化,(以前一戶人家自家養10頭豬,現在10戶人家統一養300頭豬),每戶人家採用股份制經營,擴大規模的同時,佔領市場。引進高科技裝置,培養農業人才,解決了效率低,產量小的問題,同時也減少了勞動時間和勞動成本。
其次,應開發多種渠道,網上直播帶貨,某某單位特供,某某社群直供,某某活動贊助等等。同時還得配備生鮮冷鏈配送一站式服務,做到周邊城市一日達。
最後,當地農業部也應該主動出擊,給與政策優惠。因地制宜,與當地的人文特色,旅遊資源,等相結合,開發特色專案,打造城鄉一日遊,下鄉踏青體驗田園生活的同時,拉動消費。
-
3 # 鄂西小農
我來說說秭歸臍橙目前的狀況吧,目前秭歸臍橙的銷售問題就是品質問題,人品問題,思想問題,果農想把橙子賣高價,本來是人之常情,可是有些果農,連爛的都想賣高價。這就是人品和思想問題。
當然沒有誰不想多掙錢,有些收購商也是想低價收購高品質的橙子,這也是人品問題和思想問題。
對於農業的未來之路,就是提高種植戶的品質思想,人品思想。讓農戶知道只有高品質才能賣好價格,這是其一
其二是地區品牌,在未來幾年的時間內,地區品牌會以雨後春筍般此起彼伏,雖然殘酷,但這是未來趨勢,也是未來農業的救星。
第三就是大戶承包,現在農村小戶已經活不下去了,在未來農村小戶,就只能淘汰,最後統一土地實行大戶承包。
-
4 # 白宥1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由於新冠肺炎,人們過了有史以來最長也最難熬的春節。截止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嚴格的封閉中,大多數社會生產,也處於停工狀態。
除了遭受巨大損失的旅遊和餐飲行業以外,農業產業是受害者之一,特別是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不過,每一次受挫後,都伴隨著一個新的機會,疫情結束以後,農業的哪些方面將迎來機遇呢?
禽畜屠宰業在疫情以前,人們普遍對活雞活鴨更追捧,總覺得新鮮,營養沒有流失,大部分菜市場裡,都提供活禽現殺業務。
年前,疫情區域性爆發,還未波及全國的時候,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於1月20日簽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禁止全省市場銷售活禽。此後,其他省市也紛紛跟進這一措施。
在國內,禽畜屠宰業一直以生豬屠宰為主,行業普遍存在環境汙染嚴重和產能相對落後的現象,2015年以來國家對生豬產業鏈的環保要求日益趨嚴,大量無法達到汙染排放標準的小屠宰場關停並轉,私屠濫宰得到較好整治。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以來,農業部連發多項檔案,要求加快推進生豬屠宰清理整頓和標準化建立,中小屠宰場環保、檢疫成本大幅提升,龍頭企業呈現快速整合行業趨勢。
下游生鮮肉品主要包括熱鮮肉、冷鮮肉和冷凍肉三類,其中熱鮮肉和冷鮮肉主要供居民日常餐飲,冷凍肉則主要用於肉類食品加工。由於冷鮮肉在安全性、營養性和保質期等方面優於熱鮮肉,近年來在國內生鮮豬肉市場中的佔比逐步提升,隨著國內冷鏈物流的發展及城鎮化程序的加快,冷鮮肉有望成為豬肉消費的一大趨勢。
疫情過後,人們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對活的禽畜感到恐懼,家禽類的冷鮮肉也將成為新的趨勢,不管口感好不好,至少安全。相應的,禽畜屠宰業的需求將激增,行業將迎來發展期。
蔬菜冷庫這次疫情,不但餐飲業損失慘重,為餐飲業提供蔬菜水果的農戶一樣損失慘重,市場的蔬菜被賣出天價,但他們的菜還是爛在地裡沒人收。蔬菜的採摘時間很短,保鮮期也短,時間一過就太老不能吃了,按時收了賣不出去,也只有爛在家裡。
現在,疫情的情況越來越好,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湖北以外的地方就能恢復生活秩序了,但菜農的菜已經爛了,這是不可挽回的。
相信在疫情過後,蔬菜冷藏業將在各個地區鋪展開來,有了冷庫,蔬菜的保鮮時間會長很多,受到突發事件影響時,還留有餘地入庫止損。
現在的蔬菜冷藏業,一般是蔬菜在採摘後,在原產地進行預冷,以便消耗掉蔬菜所含熱量。進行預冷卻後的蔬菜在運往銷地時,有條件應用冷藏車進行運送,到達目的地後及時送入冷庫進行保鮮貯存。
若在原產地未經預冷處理及冷鏈運輸,則需採取冷庫內逐步降溫的方法來進行降溫處理,確保入庫的蔬菜品質,不影響儲存質量。在此以後,相信很多蔬菜原產地也將自己建立冷庫,以增加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有機食品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汙染、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
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疫情讓人們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寧願花更高的價格購買更安全的食品。
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雖然目前有機蔬菜的價格平均比普通蔬菜高了4—5倍,但如果有更多的玩家加入這個產業,成本會慢慢降下來,行業競爭也更激烈,傳導到消費端,相信有機蔬菜的價格會進一步下降。
農村快遞快遞,是近幾年飛速發展的行業,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加持下,在農村網購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國家郵政局統計,今年全國的快遞量預計達600億件,其中四分之一來自農村。“從枝頭到舌頭”,隨著網購農村土特產成為人們的消費習慣,推進農村寄遞服務向縱深發展尤為重要。打通城鄉渠道,讓消費者“買得順、收得快”。
但相比於城市的快速配送來說,農村還處於需要自己去快遞點自取的階段,大多數的快件不能下到村子的每一戶。
疫情期間,為了自身的安全和防控需要,城市的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買菜買水果買生活用品,但農村還需要自己出門去採購。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曾經說過,“中國有6億人住在農村,享有和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是他們的期望,近年來農村快遞需求比較大,農村的快遞業務增長速度要比城市高10個點左右。”
另一方面,農村的很多土特產也可以在網上賣,疫情過後,加入電商的農戶也將越來越多,畢竟把農產品售賣交到代辦手裡,還不如自己在電商上賣,至少主動權在自己手裡。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大別山的輝哥
疫情過後,農業企業將面臨多方面轉型。
一、農業生產將摒棄單一種植、養殖為主體模式,轉向立體迴圈農業道路,即種養迴圈方向。
二、農業企業發展可集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環境等多項因素於為一體的綜合模式。摒棄生產,連線農民及消費者,做多項服務企業。
三、以文化為主體的創意農業,旅遊、自媒體、諮詢等為主營,連結多方資源的新型企業。
歸鄉一直堅持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6 # 平平淡淡的三農人
一方面要發揮黨員幹部主觀能動性,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要搞農村土地流轉,搞農業產業化,集團化和規模化
-
7 # 山東農村高姐
1、產業振興
過去農民背井離鄉全部成了農民工。今天如何讓土地增值讓農民回到家鄉,變成農業工,形成真正的農業產業,把農村鄉鎮現代化做起來,這既是問題的所在,也是最大的出路。我比較看好農產品深加工這一塊,農民種出的糧食,不再是以前的老模式,直接賣掉,而是把它再加工的細一點銷往各個地方。現在的物流也很方便,原產地直接發貨就可以。
2、人才振興
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就像現在的短影片行業,平臺給的機會很多。農村又是一片廣闊的天地,素材多樣化。如果有這樣的一批隊伍回鄉創業,還愁沒有出路嗎?
3、生態振興
把農村人的居住環境整治好,推進農村廁所改革,完善農村生活設施,把農村的學校利用起來,在這樣的好環境下,人們才能安心創業。
-
8 # 娓娓道歷史
疫情過後,我們的農業改革出路在哪裡?也就是說我們的農業如何發展,發展的方向又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國家自上而下包括基層從事農業的人員都很關注。本文試從疫情中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關注等因素,闡述疫情過後的農業發展及方向問題。
近期,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發各方對世界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和高度關注。 4月27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人民日報刊發《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守往管好天下糧倉》,從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切實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三個方面,深入闡述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中國領導人也強調說:“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的安全”。
那麼,在疫情蔓延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穩住農業,農業改革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呢?
1、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也是農業長期發展的方向,也是國家一個長期的政策,同時也是目前刺激經濟的一個發力方向,對於工業品的消耗也會有更大的增幅,對物流和交通運輸等行業也是利好促動;
2、 加強傳統農業的發展,促進傳統糧食生產的提高。隨著疫情的發展,必然引發一定程度上的貿易壁壘,世界上也有一些國家已經出臺限制部分糧食出口的政策。作為中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必須要穩住農業,發展農業,加強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3、農資農機行業必然飛速發展。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越來越重視,隨著國家對農業政策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家庭農場,農業農機合作社不斷湧現,各種更環保,更經濟富含新科技的農業生產資料,各種新型種植機械,播種機械,植保機械,無人機等新型農機具更是雨後春筍。相信農資農機行業一定會有更快更大的發展;
4、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加大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和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科技興農是一項長期的農業發展戰略,也是國家一直所倡導的。不斷髮展的農業科學技術也需要加速推廣,也需要更多的農業從事人員在生產實踐中來實施;
5、加快農村休閒、假日經濟的更快發展。隨著中國疫情進入穩定可控期後,國家加大了復工復產的力度,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之後,人們對工作、休閒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農村興辦的休閒經濟,假日經濟也會迎來更多的紅利。
總而言之,有著國家的高度重視,有著全華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過後,中國的農村必然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農業必然迎來更好更快的發展。如風090225
-
9 # 新農業的新力量
一.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拿我們當地(河北滄州)來說,大部分農戶都是一年兩季田(小麥、玉米),近幾年玉米價格每斤九角左右,小麥每斤在一元二角左右,一元一角多點的時候多,這樣除去投入的成本,每畝年收益幾百元錢,我們村有土地的人是每人平均一畝半,當然有很多年青人和子女沒有土地,這樣算下來既便是有土地的人,在土地上的純收益每人就是一千多元塊錢,如果遇上自然災害,種地是要賠錢的,這樣看來指望種地連正常生活都是無法保障的。
二.種地沒有得到年輕人的認同
種地是個很辛苦的活,而且很多年輕人不願跟土地打交道,既便是在農忙時,想讓他(她)們幫幾天忙,心情也是很反感的,原因很筒單,一是活累,特別忙的時候還要風餐露宿,二是風吹日曬,年輕人大多愛美,三是種和收他(她)們基本沒什麼經驗,既便是當配角也能看出來一臉的不高興。
三.機械化解放了生產力
我們這裡是平原地帶,機械化程度高,每人擁有的土地不多,最忙的時候是在種和收這個時間段,平時的田間管理時間相對充裕一些,所以年輕人都是就近或外出打工,忙的時候臨時回家幫忙。
四.農業的根本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基本上都分田到戶,幾十年過去了還是延續這種方式,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國情決定的,但它有很多弊端,一是不能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大大影響了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模式,浪費了很多農業資源,有的農機作業手經常抱怨,″剛進了地就到頭了",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二是農民各家各戶的種植技術水平高低不齊。三是和國外農業先進國家比,就更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經常從手機上、電視裡可以看到人家基本都是大規模種植,既便於管理,產量又高,又節省人力物力,降低了很多成本。
從以上這些情況看,中國農業要想有好的發展,必須把土地集中種植,規模化種植,最起碼把以前按等級給各家各戶均分的土地,統一按一個等級分配,使以前分散的小塊地變成大塊地,這樣的好處不用說了。
再就是大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加大農業投入,中國農業科技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以前還能經常看到科技人員下鄉,到田間地頭傳授技術、經驗,利用農閒或晚上給農民講課,這些年幾乎看不到了,可以說農技水平上不去,發展農業就成了一句空話!
華人多地少的矛盾,農業收益的現狀,要想讓年青人愛農業、幹農業,是很不現實的,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年青人外出打工創造了很多條件,雖然很無奈,但就目前農村情況而言,也只能說一種好的選擇。
-
10 # 蜜斯梅
不管有沒有疫情,農業的改革一直在路上!從國家政策方向三大利好: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戰略。同年12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基本原則給農民吃了一個定心丸,那就是:土地承包權再延長三十年。直至2018年2月,中央一號檔案釋出,連續第十五年聚焦三農,同年6月,設立了中國農民豐收節。說明國家對農村農業的發展一直是重視並出臺了多樣化的扶持政策,鼓勵從事農業相關的個人或集體,所以農業未來可期..疫情也只是暫時性的,因為我們的國家,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所以是暫時放慢改革的步子,不管國家付出多少代價!所以讓我們感覺到生在中國是多麼的幸福。因此疫情是暫時突發的一個公共事件,影響不了整個農業全域性的發展。
回覆列表
武漢疫情牽動全華人民的心,武漢疫情發生後,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華人民共同抗擊疫情,城市、鄉村都採取積極應對措施,企業延遲復工,學校延遲開學。不論城市還是鄉村,不論企事業單位人員,還是農村的農民,他們都自覺待在家中,即保護自己,又為國家分憂。那些有工作的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復工後,他們都有各自的單位,工作生活自不必發愁,那麼我們農村的農民怎麼辦呢?
大部分農民年前回家,打工帶回的工資,年前年後,吃穿用度,應該所剩不多。新年伊始,開春學生開學,春耕農忙,都需要資金,因而過完年,怎樣去為2020年的生活準備呢?怎麼樣去掙錢呢?是擺在千萬農民兄弟跟前的大事。
現在疫情防控,還沒有結束,具體時間應該不會多長。待在家中的農民,我認為在疫情沒有結束前,我們應該有個自己的規劃。農村的農民年後的出路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是出門打工,我們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打工時間:疫情結束後大約到了3月份,農忙麥收6月左右就到了,時間短。是否農忙回家,還是到年底回家,這個要有一個打算。
2、 家務及家庭安排是否妥當,自身年齡及身體狀況,能否出外打工。
3、 計劃幹什麼工種?是技術工(建築、焊工、模板、裝修等技術活),還是出外幹壯工。以上工種工資相對較高。如果不從事技術活,考慮一下:快遞(分揀,運送),外賣,門衛,環衛,進工廠做普工,做保姆(婦女)等工種,哪種工種工資高,好乾,優先考慮。身體、年齡不允許的話,我們應考慮保安,環衛等輕一點工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些工作工資還是不低的。
4、 出外打工,重點考慮的就是工資了,考慮工資就要考慮打工所跟的老闆,老闆的品行的優劣,歷來以往員工工資的發放如何。工資如何結算,是年結還是月結。工程完工後能否結清。拖欠工人工資的老闆,這幾年在政府的干預下有所減少,但是仍然存在。考慮不周,年終工資拖欠或不給,一年的辛苦就會付之流水。
5、 出外打工不能單獨去,儘量和同村、同鄉人在一起,有事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克服。
二是在家附近打工或做生意。
因年齡偏大,家庭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出外打工。
在家附近的跟人打工,從事的大多是建築工,門衛,環衛,進企業打工,這部分工作,好在離家較近,便於照顧家庭。
在家做些小生意,農村小生意還是比較多的,就拿我們山東來說,我們這用一輛小電動車,賣菜煎餅,肉餅,米線等小吃,技術含量不高,投資小,還是可以乾的。另外擺個小地攤賣玩具,衣服及其他小生意,收入也不錯。
農產品加工:麵條加工,五穀雜糧加工等加工。
其他的如電商、淘寶、快遞點,這要結合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一些當地農土特產品比較多的地區,可以從事電商,淘寶進行賣貨。
農村種植和養殖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但是這幾年由於農產品價格、環保和疫情的影響,種植和養殖的效益一直不好,不過今年生豬養殖的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但是搞養殖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資金,特別是家畜及家禽的疾病防治,是養殖的難題。
家庭農場和農家樂雖然是好的投資專案,但是要根據當地的環境和社會資源酌量去創業。
我們的農村,有著豐富的資源(南部山區及一些水源較豐富的地區),我們農民有著勤勞樸實的品德,疫情過後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我認為首先要保證我們有一個健康的的身體,其次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今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