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036211665

    你好

    看過哦!記得小時候的農村,落後又閉塞,日子單調乏味,當時沒有電視機,家中若有一臺收音機就算奢侈的娛樂品了。

    那時候,放映隊來到村裡,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的狂歡。老百姓聽到演電影的訊息,家家戶戶都早早做好晚飯,吃飯時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表情,吃飯的速度比平時要快的多。天還不黑,本村的、外村的老百姓,都早早來到演電影的廣場,扶老攜幼,全家出動,可謂萬人空巷,真像趕集似的。這說明了老百姓對文化盛宴的渴望。特別是小孩子更早的來到廣場,帶著幾個凳子,到銀幕前給家人佔座位,有的為此吵架,甚至打架。

    現在有時候村裡也會放,不過沒有了小時候的樂趣!人很少,大多數年輕人出去工作!看電影的都剩下老人和孩子!

    哎!又回憶了過去了。老了

  • 2 # 賢仁老王

    現在在農村,網路也很發達,只要有電,有訊號,在家都能看電影了!當然電影下鄉活動在部分地區還有,室外看大螢幕電影,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 3 # 煙臺趙鬍子

    鬍子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

    小時候,不單是鬍子,村子裡的孩子們,還有那些大人們,如果能看上一場露天電影,那可是最激動、最期待和最幸福的事了。

    那麼,什麼是露天電影呢?顧名思義,就是在露天地裡放映的電影。那時候,還沒有電視,一村子人能夠觀看的文藝節目,除了每年春節自排一場小戲,諸如:《姊妹易嫁》《小姑賢》《馬大寶醉酒》……等等,幾個膠東的地方呂劇,剩下的就是每年能看上三五次露天電影了。這僅能三五次的原因,概是當時影片過於稀缺和可憐吧。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間,故鄉所在的青龍公社,有二十四個村子,負責到各個村子輪流放電影的,只有一個人,是一個姓宋的漢子,高大,紅臉,老是笑咪咪地樣子。姓宋的漢子每次來,村子裡都要派一輛拖拉機去上面公社接。人和裝置接回來,還沒開始卸,書記就趕快遞上一支菸。老宋點上,便立即忙活起來……有放映機,有銀幕,還有一臺發電的小機器,黃綠色的。放映前,揪出一根細繩,猛地一拉,“嗡”地一聲就發動開了。

    鬍子至今清晰地記著,幾乎每一次來村子裡放電影的情景——

    “全體社員聽注意啦,全體社員聽注意啦,今晚放電影,今晚放電影——”每一次放電影,村子裡的大喇叭總要這樣的預告。預告的時間很早,一般都是中午。大喇叭一預告,整個村子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孩子們像麻雀一樣滿大街飛跑,嘰嘰喳喳叫著:“放電影嘍——放電影嘍——”不管遇到哪個大人,都要蹦跳著,拍著小巴掌,告訴他幾遍。其實,大人們更是知道了,也很興奮,於是,天沒黑,就都急忙著做起飯來……露天電影一般是在每個村子的街心。每次,都還半個下午的時候,人們就早早地開始“佔場”了,家家戶戶的人們,主要是孩子們居多,紛紛搬著小凳、馬紮和椅子,要是夏天的季節,還都要抱一卷草涼(膠東地區用小麥秸稈編織的席子),在街心擺下佔出一塊地方。有的怕擺下的地方,又被別人擠佔,或者,人來了,坐著的東西還沒有搬齊,都還要拿著粉筆,再在地上畫一個白色的方框。等到天一黑,人坐滿了街心,孩子們從一拉銀幕時就伸長了脖子等待的電影,終於開演了……

    跟現在影院放映的電影不同,露天電影因為銀幕都是掛在街心地上支起來的兩個杆子上,後的一面要是坐上人,也是可以看的。鬍子記得,一次去晚了,沒有佔到地方,只好在後面看了。正面的人,如果看到的裡面人往右邊打槍,後面看到的就是往左,也是很好看的。

    小時候,鬍子看的露天電影,無非是一些現在看起來很老的片子,如《南征北戰》《地雷戰》《地道戰》《小兵張嗄》,等,大多是一些戰爭題材的,偶爾,也有生活的,但都不記得了。村子裡的大軍說,他最喜歡看那塊叫《小鋼炮作戰》的,鬍子怎麼也記不起來了。鬍子想,肯定是他在別的村子裡看的。那時候,電影片子那麼少,這些戰爭片子,孩子們也著真喜歡去看。

    這倒讓鬍子又記起幾件事來——

    那時候,公社派下來放電影的老宋,也是辛苦,經常地要一個晚上跑兩三個村子。沒等在這個村子演完,下一個村子的拖拉機早就來也等著接了。有時,下個村子放映的片子不一樣,或者,人們剛看完一遍不過癮,就會半夜裡又跟著老宋到下一個村子繼續看。鬍子自然也有這樣的興致。一次,等著在村子看完了,央著姐姐,騎著腳踏車載著,又到三里外的周村看了一遍。小孩子覺要來,山擋不住,返回時,也實在是不能堅持,從姐姐騎的腳踏車後座上一頭栽下,繼續睡去。後來,直到姐姐回家,這才發現,被一家人找來喚醒……

    鬍子村子裡的小香,是個女孩,就更有意思了。一次,這女孩到鄰村的丁家看電影。半夜返回時迷路了,又加之困,也睡過去。醒來時,正抱著一頭大豬呢,那豬有一米半長,黑色,還呼嚕著在睡……原來,那豬竟是村子的養豬場丟的,已經找了兩天,誰料,被小香撞著了。

    還有,……

    嗬,這一說露天電影,又勾起鬍子的無盡回憶。

    真叫朋友笑話了。

  • 4 # 老十芭蕉66

    小時候看露天電影,記得一次晚上看露天電影,白天干活,等收工後飯都不回家去吃,就跑了近3O公里的路去看電影,那知不知道是為什麼又沒有放映,又才回家,等到回家已到半夜了。那些年看電影是稀奇事,哪裡去考慮露天與不露天。

  • 5 # 漫行草木間

    露天電影小時候看過,有時候甚至會跑好幾里路去別的村裡看露天電影,如今農村老家依然會定期放露天電影,有的是農資廠家的促銷活動,有的是文藝下鄉活動,看得人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而且人少的可憐。

    過去農村的露天電影,好幾個村裡人的狂歡節

    說起過去露天電影,可能我父親那一輩人更熱衷,父親說過年輕時和小夥伴們成群結隊跑十幾里路看電影都是常有的事。

    後來父親沒法再去看是因為有了我們姐弟仨,孩子小,母親忙不過來,他得看孩子。後來有一次好不容易等我們都睡了,他趕去看,結果到了就看了倆字“再見”,可以想象那種手寫體字的再見畫面劃過時,父親是何等的悲催。

    父親一帶看露天電影內容一般是《地道戰》、《鐵道游擊隊》、《英雄兒女》之類。我們小時候農村電視依然很少,一個村一兩臺黑白電視都跑去看,那時候的露天電影依然熱度不減,只不過露天電影就變成了《媽媽再愛我一次》、《少林寺》的篇目了。

    放映前,小孩子們最愛玩投影遊戲,各種各樣的手影或人影在電影螢幕上晃動,那一刻,想起來真是無數美好。

    如今農村的露天電影是農資促銷和文藝下鄉活動

    如今農村老家依然會有露天電影播放,只不過過去那種膠片機變成了投影儀,有時候不需要扯幕布,只需要一面白牆即可。

    如今農村老家露天電影一般是兩種:第一種是農資促銷活動,農資廠家推廣人員用投影儀播放,內容是都是一些比較搞笑的,老人孩子能看懂的,比如《舉起手來》。

    第二種就是社群的文化下鄉活動,鎮上有一對放電影的夫婦,會定期來村裡播放露天電影,好像是一個月播放次數有規定,不能少了。去年夏天,我回老家還碰上了呢!

    我特意去留意了一下,看電影的基本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再就是小孩子,年輕人家裡電視電腦有網路,手機也能看,並不怎麼感冒。播放內容也很隨意,比較老舊的篇目,那次好像是濟公系列的。

    過去農村娛樂活動少,通訊也不發達,露天電影一度很風靡,如今網路發達了,露天電影也就不那麼痴迷了,不過它們依然還在,用一種相對寂寞的方式,演繹著歷史的變遷。

  • 6 # 鐵山村夫

    那個時候我是露天電影迷。風雨無阻。不畏嚴寒只要聽到那個生產隊放電影。一切困難都克服。跋山涉水徒步幾十裡也去。因為它是精神食糧。還有同齡在一起快樂。老嘍。

  • 7 # 使用者1989430038756

    小時候看的最早的就是〈賣花姑娘〉〈現代京劇樣板戲〉〈戰鬥故事片〉露天電影每次來放映有時跑片,那個時候的電影到現在還歷厲在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問一下在京東買手機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