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日讀史

    從《史記》中嫪毐提出的“以子為後”的野心,可以偷窺到嫪毐的真實身份。

    本文依靠史料,但純屬猜測,若有錯處,請君諒解。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段歷史資料:

    見於《秦始皇本紀》: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從這一段史料中,我們可以發現,嫪毐是有封地的,他是一國之主,封地在秦國的“太原郡”,以一郡之地作為封國,由此可見嫪毐封國的實力。

    我們都知道,曾為秦國功臣的商鞅,他的封地在“商”,范雎的封地在“應”,魏冉的封地在“定陶”,呂不韋的封地在“洛陽”。

    按“商鞅立律”,秦國在給封地的時候,是不會像其它六國那樣的濫封,它都有著非常地嚴格的條件,分封的臣子一定都要是有功之臣。

    其次,秦國的太原郡又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來看第二段史料:

    見於《秦本紀》:秦莊襄王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王齕攻上黨。初置太原郡。

    整個太原郡並有代州、朔州之地,共三十七城,原來還是趙國的土地。那秦莊襄王這麼辛辛苦苦地打下來之後,為什麼還要分封給嫪毐呢?中央直接管轄它不香嗎?這個理由不得而知。

    個人認為,這有可能是當時秦國政局的混亂,秦莊襄王並沒有把控整個朝堂,而導致“分封制度”在秦國的“無序”復辟。

    所以這也是後來秦始皇掌權之後為什麼要滅了嫪毐的原因,嫪毐有沒有罪並不重要,但是他卻成了擋在了秦始皇堅持郡縣制這條路上的攔路虎,所以他就死得不明不白了。

    其三:嫪毐與趙太后密謀“以子為後”差點就暴露了嫪毐的真實身份。

    我們都知道,上至西周、下至明清,皇家的延續一般都是依靠血統來維持,特別是在春秋戰時期,血統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嫪毐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血統”的重要性,但在這個時侯,他仍然有了“以子為後”的野心,有了要用自己的兒子來代替秦始皇的大王寶座的野心,這不應該啊!因為這不是一個出身於底層的“士”該有的野心。

    從嫪毐後來被秦始皇三兩下就搞定的事實來看,嫪毐根本沒有“田氏代齊”那樣的實力。但他仍然堅“以子為後”,那唯一的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他也是皇族出身,身上也流淌著老嬴家的血液。

    最後,一些歷史學家的猜測以及出土文物的支援。

    嫪毐,有歷史學家猜測,有可能是秦穆公某一房的子孫,因為秦穆公,曾經也叫做秦繆公。

    只是由於古代人寫的字經常相像,比如繆、樛、嫪,就非常相像。而秦惠文王的第一任相邦就叫做樛斿(liáo yóu),這也是皇族後代。

    歷史學家猜測,嫪毐,極有可能是這個人的後代。

    不過,在這裡要說明的是,秦史文獻中、或者整個中國歷史文獻中都沒有現過樛斿這個人,他任秦國相邦的根據,竟然只是出土文物的“相邦樛斿戈”,出土的秦戈上面刻有銘文:四年相邦樛遊。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嫪毐,極有可能是皇族,二來他也是有功之臣。這才能解釋為什麼趙太后會嫁給他,因為古人“蒸母報嫂”很是常見。因此,他有了封國之後,就有了“以子為後”取而代之的野心。

    文——千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其他行業轉型到網際網路行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