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說話的錦鯉
-
2 # 天蘭若空
朱元璋是不是中國曆代帝王創業難度最大的?要從他的階級屬性和創業環境說起:
首先,先來看朱元璋的出身。朱元璋在中國曆朝歷代開國皇帝中,是最草根最平民的。劉邦參加起義前是秦朝的泗水亭長,是一個基層幹部,而朱元璋祖上八輩貧農,朱元璋小名朱重八,可見他有不少兄弟姐妹,但是要不是沒活下來,活下來的因為養不起被他父母送人了,最後只留下他和大哥。朱元璋父母死的時候,窮的連安葬的錢都沒有。朱元璋小時候當過放牛娃、當過乞丐、出家當過和尚,沒吃過幾頓飽飯,是真正從最底層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其次,創業環境兇險惡劣。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封建王朝,蒙古騎兵在當時那個沒有槍炮沒有現代化武器的年代,可以說是所向無敵。即使元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為了爭奪權力而相互鬥爭,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要擊敗強大的蒙古鐵騎難度可想而知。而且,當時徐壽輝、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率領的起義軍規模都要比朱元璋的大,但是最終朱元璋透過自己的遠見卓識逐漸佔據了上風,逐一擊敗了各路英雄豪傑,將蒙古人趕到漠北,以最小的勢力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封建社會的階級屬性非常強,朱元璋以一個最底層最草根的出身,推翻元朝,擊潰眾反王,建立大明帝國,難度確實是中國曆朝歷代創業者中最大的。
-
3 # 聰明的小龍女
中國曆代帝王創業中,難度最大的並不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人,還有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唐高祖李淵等,都是掃平亂世群雄,歷盡艱難征戰,才最終開創千古帝王偉業。
-
4 # 56755722088
我認為,古代帝王創業,難度不大,只要用上幾個小計謀,就能一步登天,十拿九穩,一,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自己座山觀虎鬥,二,收買人心,儲存實力,養精蓄銳,三,聯絡前朝派兵鎮壓農民起義軍,然後再聯絡農民起義軍推翻前朝,四,徹底消耗朝庭和農民軍之間的實力,使他們大傷元氣,兩敗俱傷,第五,等到時機成熟,自己親率大軍猶如猛虎下山,徹底肅清前朝和農民軍之間殘餘勢力,第六,平定天下,一統江山,成為一代開國皇帝。
-
5 # 文史兄弟
中國曆代帝王創業史,論難度最大,朱元璋可以排得進前三名的。另外兩個是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如果要我排名的話,創業難度從大到小排名應該是劉秀>朱元璋>劉邦。我有三個理由:
理由一:出生越低,創業難度越大。這個理由應該沒有人有意見吧。看看其他的開國皇帝,秦始皇、司馬昭、李淵、宋太祖基本上都是高貴出身,而劉邦是泗水亭長,劉秀是農民,朱元璋是乞丐。所以從出生來看,朱元璋>劉秀>劉邦大於其他的帝王。然而也有人說石勒都是奴隸出生,但是他沒有統一全國。
理由二:對手的數量與強弱對比。劉邦的主要對手是兩個,一個是秦朝,一個是項羽。秦朝是大家都要對付的對手,所以在劉邦這裡壓力比較小,真正滅秦的主力軍是項羽的楚軍,鉅鹿之戰一戰成名。而項羽確實難對付,但是劉邦卻非常聰明,集合韓信、彭越、英布的軍隊加上張良陳平的智慧才打敗項羽。朱元璋的對手主要有三個,一個是西邊的陳友諒,一個是東邊的張士誠,還有一個是北邊的北元,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小軍閥,但是都和朱元璋沒有太大的衝突。同樣的道理,北元是大家共同的敵人,打擊北元主要是朱元璋的手下徐達常遇春等人,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戰被打敗,張士誠實力不如朱元璋也被打敗。所以從對手來看,朱元璋是強於劉邦的。但是劉秀的對手又比朱元璋更強大!
不多說,先給大家一段話:
長安政亂,四方背叛。梁王劉永擅命睢陽,公孫述稱王巴蜀,李憲自立為淮南王,秦豐自號楚黎王,張步起琅邪,董憲起東海,延岑起漢中,田戎起夷陵,並置將帥,侵略郡縣。又別號諸賊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各領部曲,眾合數百萬人,所在寇掠。——《後漢書》
漢光武帝劉秀不足一萬人打敗了王莽號稱百萬大軍,王莽倒臺之後,四方開始作亂。(我數了一下光武帝的敵人有25個,包括更始帝劉玄。)並且每一支軍閥,漢光武帝都派兵打過,要麼融合(銅馬軍融合),要麼被滅(白帝公孫述被滅)。
所以這一點一看,漢光武帝劉秀完勝朱元璋和劉邦。
理由三:出頭更難創業這個用朱元璋的謀士的話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越早稱王,樹敵越多,創業越大。劉邦50歲稱王創業,朱元璋是47歲稱王創業,劉秀30對稱帝!所以劉秀稱王越早,對四方的征戰有了12年!這個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從這個方面,劉秀又是完勝。
所以綜上所述,劉秀才是創業最難的皇帝,而不是朱元璋。
參考文獻:《史記》《後漢書》《明史》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題主能夠滿意。
-
6 # 牛眼看歷史
如果九泉之下這些開國皇帝相遇,比起創業的艱難,其中當過放牛娃、出家做過和尚、上街討過飯,最後一路逆襲成為洪武大帝的朱元璋一定最有話說。1.一眼就被老朱排除在外的偽名人
曹操作為三國魏國的創始人,在老朱面前第一個被無視:你是怎麼混進來的?一個丞相連賣草鞋的劉備和富二代孫權都收服不了,虧你也敢叫“亂世之奸雄”?
言罷,隋文帝楊堅和唐太祖李淵一同進來,剛要說話就被老朱打斷:“你倆不愧是一對難兄難弟。好好的大隋愣是被兒子霍霍成一個短命王朝,接班人咋選的?李淵更是被老朱一頓譏諷:“你當開國皇帝,無非靠的是幾個能幹的兒,難怪被攆下來當了太上皇,真是不害臊?
這時,一個肥胖的身軀從人群中擠出來,來人正是宋太祖趙匡胤。“又來了個官二代,黃袍加身的戲演的也挺足,可惜論打打殺殺你可就差遠了,新朝疆域比唐朝少了一半不止,你們也好意思稱自己為“大宋”?數你這個開國皇帝最有水分。
2.第二批被老朱Pass的開國君主開國皇帝本就不多,能入老朱眼界的就更少了,這次最新出場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任憑再傲氣的老朱也不禁肅然起敬,但他還是不服氣:“要說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確實前無古人,但你也是奮六世之餘烈,靠著幾代人的努力才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創業艱難就談不上吧!”
少頃,老朱面前又站了一位草原漢子,正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咱倆都是自幼喪父,從小孤苦伶仃,一路走來經過屍山血海不容易。”老朱頓了頓:“可你是黃金家族的子孫,出生後就自帶主角光環,你要換作是草原上農奴家的孩子看有人搭理你不。”
這時,努爾哈赤講話了:“我剛起兵時幾乎一窮二白,只有祖、父留下的十三副甲冑,不還是把你的大明打的七零八落?”老朱儘管有點心虛,但還是不屑:“別拿子孫的功勞往自己身上貼金,你自己無非只統一了幾個女真小部落,恐怕連山海關都沒見過吧?最終還不也死在我大明的火炮下面?”
3.最後的出場人物說了半天,老朱頗有舌戰群雄的快感,環視四周只剩下了最後一人。他本想上前去瞧,那人卻兀自說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漢高祖劉邦沒錯了。
“好文采,沒想到老劉出身不高,卻有這樣的見地。”老朱不禁讚歎:秦末亂世,能以鄉野草夫之身引得諸多人才投奔相助,並一路打敗諸路豪強,逼得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你老劉也是一帶雄主,咱倆有一拼!
劉邦問言擺手:“起事前,好歹我這個亭長也算是鄉鎮幹部了,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比你少受了不少罪,論創業艱難非你莫屬!”
結語屋內最後只剩下老朱自己一人,其不免感嘆:“在家天下體制裡,自己再艱苦攢下的基業,也擋不住敗家子孫的霍霍,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罷了。
這正是“我本淮右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言畢,老朱也飄然而去。
-
7 # 善良楓葉0
感謝題主提出的問題,非常榮幸能夠做出回答。
理由1:你出身越低,創業就越困難。
沒有人會對這個理由有異議。看看其他開國皇帝,秦始皇,司馬昭,李淵和宋太祖基本上都是貴族,而劉邦是泗水亭,的首腦,劉秀是農民,朱元璋是乞丐。因此,就出生而言,朱元璋,劉秀和劉邦比其他皇帝都大。然而,有人說石勒生來就是個奴隸,但他並沒有統一整個國家。
理由2:對比對手的數量和他們的優勢與劣勢。
劉邦的主要對手有兩個,一個是秦朝,另一個是項羽。秦朝是一個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對手,所以劉邦的壓力相對較小。真正摧毀秦朝的主要力量是項羽,的楚軍,他在鉅鹿之戰中一舉成名。項羽確實很難對付,但劉邦很聰明。是韓信,彭越和英布的軍隊加上張良和陳平的智慧打敗了項羽。朱元璋,有三個主要的對手,一個是西部的陳友諒,另一個是東部的,另一個是北部的。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小軍閥,但與朱元璋沒有太多衝突。同樣,北元是每個人的共同敵人。攻擊北元的主要是朱元璋人徐達常宇春等人,陳友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鄱陽湖,被擊敗,而張士誠沒有朱元璋強大。因此,從對手的角度來看,朱元璋比強大。
沒什麼好說的,讓我先給你一段:
長安,的政治混亂遭到各方背叛。梁王,是隋煬王,公孫述是巴蜀,王,李憲是淮南,王,秦豐是楚王,張是惡王,董憲是從東海,起家的,田榮是從夷陵起家的,與諸將並列進犯,也叫朱賊通馬,大條,高胡,重聯,鐵山,大宮,有來,上江,青江所有這些都引領著歌曲。他們居住的眾合,有數百萬人。—— 《後漢書》
在漢光、武帝和劉秀,不到10000人打敗了王莽,成為百萬大軍。王莽,陷落後,四方開始起義。(據我統計,武帝,有25個敵人,包括皇帝劉玄),每一個軍閥,韓光和武帝,都派軍隊去打仗,不是合併(銅和馬軍合併)就是摧毀(白帝和公孫述被摧毀)。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漢光、武帝,和劉秀戰勝了朱元璋和劉邦
理由3:創業一開始就很難
用朱元璋參贊的話來說,“築牆高,積糧廣,慢慢稱王”。你越早成為國王,你樹敵越多,你的生意越大。劉邦50歲時是企業家之王,朱元璋47歲時是企業家之王,劉秀有30對帝王!因此,劉秀更早成為國王,反對四方的12年運動!這個困難可以想象,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劉秀又贏了。
-
8 # 讀歷史很好
第一:朱元璋的出身最低,相信大家對這個沒有什麼爭論
很多人認為劉秀也好,劉邦也好,努爾哈赤也罷。可這些人的條件都比朱元璋要好,劉邦好歹有兄弟姐妹幾人,自己擔任過小小的泗水亭亭長;劉秀雖然是落魄皇族,但實實在在是劉邦後裔;努爾哈赤原本是明朝的官員,最後以七大恨誓師伐明,薩爾滸之戰基本上全殲明朝軍隊。再說努爾哈赤原本是女真族首領,可惜成化犁庭並沒有徹底消滅女真,留下了禍患。
第二:歷代帝王的經歷大多有貴人相助,老朱則孤身一人1:劉邦,司馬炎等人都有深厚的背景,這點朱元璋沒有
我們看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一些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最終能成就如此輝煌的大業,和歷代先王的不斷髮展息息相關;漢高祖劉邦能建立四百年大漢,身邊有蕭何,樊噲等人的跟隨,這些人有的和劉邦從小玩到大,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善於籠絡人心;晉武帝司馬炎歷經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最終建立西晉滅吳統一全國;隋文帝楊堅趁著人家國主弱小,欺負人家外孫和女兒,因此被稱為得國最容易;
2:自唐朝開始要不貴族出身,要不少數民族出身,很容易一呼百應
唐高祖李淵原本就是關西貴族出身,有著雄厚的實力,最終代替隋朝一統天下;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官員,趁著周世宗柴榮早故,他的兒子還小,毅然發動陳橋兵變;元太祖成吉思汗少數民族出身,自然少不了人們跟隨;清太祖努爾哈赤也是女真部落首領,雖是十三副鎧甲,個人有很大才能,但離不開兄弟們的幫助。朱元璋什麼人都沒有,很多次遭遇危險情況不慌不忙。
3:說起朱元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差一點被殺
有人說他後面能夠成功,少不了靠岳父媳婦的照顧。也得要有這個實力,人家還得看得上你?朱元璋參軍過程中,由於高大魁梧差一點被當做奸細殺掉。假設一下如果當時朱元璋被殺掉,就沒有後面的大明王朝。小時候由於生計,被迫給地主家放牛,還當過遊方和尚,簡單一點就是到處要飯維持生計。
第三:面對的局勢錯綜複雜,陳友諒張士誠力量相當強大,他能應對自如1:長江流域有著兩大強敵,陳友諒和張士誠
在當時的長江流域,有這麼三大霸主。起初不管是哪一方都比朱元璋力量強大,處於長江上游的陳友諒,他的水軍非常厲害;處於長江下游的張士誠,所佔領的地區在比較富庶的蘇州一帶,有雄厚的資本和朱元璋抗衡。
2:大丈夫能屈能伸,用詐降減輕後方壓力
按理說在兩大強敵的夾擊之下,朱元璋很難生存。這就不得不佩服人家朱元璋,大丈夫能屈能伸。元朝這時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為了減輕後方壓力,不惜向元朝投降,這只不過是權宜之計。
3:張士誠安於守城,只有陳友諒最危險
再加上當時的北方有韓林兒這支勢力幫助朱元璋抵抗元軍,老朱才能全神貫注和陳友諒以及張士誠打仗。這個張士誠安於守城,整天和文人墨客在一起,朱元璋很早就知道他成不了大事。他把注意都留在了陳友諒身上,只有他自比天驕,是朱元璋的大敵。
4:鄱陽湖決戰最終導致陳友諒被殺,不久陳理獻上玉璽投降,陳漢滅亡
龍江戰役改變了陳友諒和朱元璋之間的力量對比,雙方實力基本上持平。這時候安豐小明王被圍,他奉旨前去救援。陳友諒趁著這次機會,攻打洪都。沒有想到連續進攻了85天,軍隊損失慘重,還是沒有打下來。朱元璋這方面援救了小明王之後,立馬準備軍隊開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這場戰鬥當然有偶然性,陳友諒被箭射中頭部,當場死去。不久陳友諒這支勢力樹倒猢猻散,被朱元璋徹底消滅。
5:張士誠守著那麼大地盤,頓時驚慌失措,不久為朱元璋所滅
再來看看張士誠,他成不了啥氣候。常遇春建議直接攻取蘇州,徹底消滅張士誠。朱元璋知道這個辦法可行,對士兵不負責任,傷亡太大。在朱元璋的戰略指揮下,把蘇州周邊地區相繼打下,最後孤立一個蘇州城,不久張士誠被朱元璋消滅。第二年建立大明帝國,同年派大將軍徐達,常遇春北伐,兵不血刃攻佔了元大都!
回覆列表
元朝的疆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超過了歷朝歷代,那末在收復時,也要有很多人馬才行,地方割劇勢力多,需一一剿滅。他起事時,沒有多少人擁護,這需要克服人員上的不足,還有糧草問題,雖然很少提及,但卻確實是朱元璋的梗。為了守住來不易的江山,還要把那些懷疑物件逐個解決,兄弟情分在這是很微不足道的。
朱元璋做了一些非議所思的事,我們可能無法理解,不過在我看來,朱元璋是善惡兩面人,在守江山時,做了惡人,在為天下百姓時,又做回了好人,如此看來,朱元璋確實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