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參言》第三十九章 道聽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參言》上一章中韓非子告訴君主舌辯的作用。作用有利有害,當然,韓非子講的是害處,就是要告訴君主不管臣子舌辯能力強與弱,是口吐蓮花,還是期期艾艾,君主都要進行“參伍”核實。以實事為依據,不以舌辯為標準。我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君主雖不能親見,卻可利用國家行政體系實現“親見”。
一個人無論多麼的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想要讓世人知道,或是想借此揚名濟世,總要有表現的形式,而“說”或是“演講”是最為直接也最有效的形式,首先,說,就要面對面,無形中增加了一份親近感和信任感。其次,如果說得好講得巧,能引起聽者的認同與共鳴,事則將成。最後,說者態度誠懇,面呈忠厚,事情就能成。聽著好像就只有三步,卻需要很強的定力與心志,同時需要對所說之事的深厚認識。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們,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各國君主合縱連橫,可見“口才”之功效。
韓非子正是看到“吶者言之疑,辯者言之信”的現象,怕君主陷入“疑吶信辯”之禍中,才告訴君主不管舌辯之能,一定要“參伍”臣子之言,依實事做為賞罰的依據。許多讓人“趨之若鶩”的“成功學”培訓與活動,絕大多數依賴於講師或是大師的“精彩演講”,口若懸河的演講讓人信以為真。聽之前還有自己的基本判斷能力,聽完之後幾乎就沒有了判斷力,一切聽大師的安排。當說話成為一門藝術,它就既能成為教化育人的鑰匙,也能成為危害世人的手段。
如果君主不參言,只信能辯者,那麼奸臣就會利用舌辯之能取信於君主,再用類似之事加以佐證,讓君主確信無疑,結果自然是奸臣得勢,結黨營私。韓非子講了這麼多的為君之道與治國之策,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臣子結黨營私,禍國殃民。韓非子講完了“不參言”的惡果後,再講有道之主的正確作法“有道之主聽言,督其用,課其功。”意思是:懂得治國道理的君主在聽取臣下的話時,會督察它的作用,考核它的功效。
君臣的存在,本質上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與國家發展,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以面對臣子的言論,君主一定要考察其實用性與可行性,並在事情完成後進行功效考核。“聽其言,督其用,課其功”,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在市場銷售管理中,先聽銷售人員按公司戰略制訂的市場與營銷方案,公司稽核通過後批准執行,執行期結束後要對銷售人員進行考核,最後再按“資料”進行賞罰。
聽、督、課後,就要論功賞罰,韓非子說“功課而賞罰生焉,故無用之辯不留朝。”意思是:根據功效來確定賞罰,所以無用的辯說不會留於朝廷之內。雖說是“實事勝於雄辯”,但我們等不到實事出來再論對錯與功過,我們沒有時間,也消耗不起,“紙上談兵”只會誤國喪邦。所以才會“聽、督、課、賞罰”一系列的節點管理。各行各業都有前人積累的成功經驗與案例,對於普通公司來說,學習借鑑就可以了,能成為行業第二已屬不易。
基於以上思考,對於臣子的言論或是方案,還是能夠稽核出實用還是不實用,能成還是不能成。現代社會的專案管理,之前所做的各種可行性研究與申報稽核工作,都是為了驗證專案方案的“用與功”,就是要在實施之前將方案儘可能的完善。專案完成後還要進行驗收與審計,合格後才能算真正完工。
【有道之主聽言,督其用,課其功。功課而賞罰生焉,故無用之辯不留朝。】
天下事理如一,管理的內在邏輯與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管理的制度與工具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關鍵看人,要不要按事理管理,有沒有按事理管理的理念。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參言》第三十九章 道聽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經之參言》上一章中韓非子告訴君主舌辯的作用。作用有利有害,當然,韓非子講的是害處,就是要告訴君主不管臣子舌辯能力強與弱,是口吐蓮花,還是期期艾艾,君主都要進行“參伍”核實。以實事為依據,不以舌辯為標準。我們常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君主雖不能親見,卻可利用國家行政體系實現“親見”。
一個人無論多麼的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想要讓世人知道,或是想借此揚名濟世,總要有表現的形式,而“說”或是“演講”是最為直接也最有效的形式,首先,說,就要面對面,無形中增加了一份親近感和信任感。其次,如果說得好講得巧,能引起聽者的認同與共鳴,事則將成。最後,說者態度誠懇,面呈忠厚,事情就能成。聽著好像就只有三步,卻需要很強的定力與心志,同時需要對所說之事的深厚認識。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們,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各國君主合縱連橫,可見“口才”之功效。
韓非子正是看到“吶者言之疑,辯者言之信”的現象,怕君主陷入“疑吶信辯”之禍中,才告訴君主不管舌辯之能,一定要“參伍”臣子之言,依實事做為賞罰的依據。許多讓人“趨之若鶩”的“成功學”培訓與活動,絕大多數依賴於講師或是大師的“精彩演講”,口若懸河的演講讓人信以為真。聽之前還有自己的基本判斷能力,聽完之後幾乎就沒有了判斷力,一切聽大師的安排。當說話成為一門藝術,它就既能成為教化育人的鑰匙,也能成為危害世人的手段。
如果君主不參言,只信能辯者,那麼奸臣就會利用舌辯之能取信於君主,再用類似之事加以佐證,讓君主確信無疑,結果自然是奸臣得勢,結黨營私。韓非子講了這麼多的為君之道與治國之策,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防止臣子結黨營私,禍國殃民。韓非子講完了“不參言”的惡果後,再講有道之主的正確作法“有道之主聽言,督其用,課其功。”意思是:懂得治國道理的君主在聽取臣下的話時,會督察它的作用,考核它的功效。
君臣的存在,本質上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與國家發展,否則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所以面對臣子的言論,君主一定要考察其實用性與可行性,並在事情完成後進行功效考核。“聽其言,督其用,課其功”,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思想,在市場銷售管理中,先聽銷售人員按公司戰略制訂的市場與營銷方案,公司稽核通過後批准執行,執行期結束後要對銷售人員進行考核,最後再按“資料”進行賞罰。
聽、督、課後,就要論功賞罰,韓非子說“功課而賞罰生焉,故無用之辯不留朝。”意思是:根據功效來確定賞罰,所以無用的辯說不會留於朝廷之內。雖說是“實事勝於雄辯”,但我們等不到實事出來再論對錯與功過,我們沒有時間,也消耗不起,“紙上談兵”只會誤國喪邦。所以才會“聽、督、課、賞罰”一系列的節點管理。各行各業都有前人積累的成功經驗與案例,對於普通公司來說,學習借鑑就可以了,能成為行業第二已屬不易。
基於以上思考,對於臣子的言論或是方案,還是能夠稽核出實用還是不實用,能成還是不能成。現代社會的專案管理,之前所做的各種可行性研究與申報稽核工作,都是為了驗證專案方案的“用與功”,就是要在實施之前將方案儘可能的完善。專案完成後還要進行驗收與審計,合格後才能算真正完工。
【有道之主聽言,督其用,課其功。功課而賞罰生焉,故無用之辯不留朝。】
天下事理如一,管理的內在邏輯與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管理的制度與工具因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關鍵看人,要不要按事理管理,有沒有按事理管理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