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魏玲

    我親身經歷我兒子成長的過程讓我不可思議,有時我想:助他成長的最根本條件是中國快速發展讓青年人成功成才。

    我出生在一箇中國的小城市,大約1978年知青回城,父母加起來的文化小學也畢業不了。回城後正規大學沒有考上,於是就跌跌爬爬這裡三年那裡三年的夜讀或再職學習,最後總算拿了個大專。市城小也就安安穩穩上班,也聽說:什麼人什麼人出國學習,也羨慕過,但是出國留學的門在哪裡都不知道。

    1985年我的兒子出生了,我感到十分地高興,我父母沒文化也沒生過兒子,故我就自說自話要培養兒子,將來要成為一個大學老師,有條件也要讓他出國留學,一句話:要爭口氣!

    說來他的確很認真,從小就很努力,我一有時間就講故事讀書給他聽。他是怎麼識字的?平時是一張張識字卡,晚上我天天拿著小人書講故事給他聽,當故事聽熟了,他突然就把故事中的每一個字都認出來,就這樣他就開始讀小報紙,看小人書了。

    我兒子的整個教育過程到博士畢業都在自己的國家中國。

    2014年我兒子與其合作者,透過腦波譜影像技術驗證了一種新的自閉症亞型,被路透社、每日新聞網採訪。2015年,擔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型計算機應用分會理事論文引用18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入選2014[7]、2015、2016、2017“中國高被引學者(計算機科學)”。2015年,入選MDPI最具影響力十篇論文榜單是入選的唯一一篇工科論文。2016年,榮獲“科學華人”資訊科技領域提名[8]。2017年,獲得英國Emerald卓越引文獎[9]。

    2014年寒假他第一次去日本某大學做客座教授,當他在日本工作時,我卻在電腦上大罵一通,沒有政治頭腦,連學校領導都講了:不注重愛國家的教育,沒幾天就讓年輕人出國,這對培養人才不利,不安心工作怎麼能出成果?多年後朋友勸說後我心裡才舒服了一些。

    2015年學術網路全球倡議(Global Initiative on Academic Network)是印度政府的一項學術計劃,旨在邀請全世界的傑出外國學者赴印度訪問,目前已邀請1200多位外國學者,我兒子教授為第五位受邀的中國大陸學者。

    他的最大發現即用計算機代替人眼,對目標進行識別、跟蹤、測量、理解等處理,從而建立一個能從影象中獲取資訊的人工智慧系統。該研究對於進一步瞭解眼睛老化性疾病,視覺損傷,及相關的腦疾病(老年痴呆引起的腦炎症反應)都有指導性的意義。

      該項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是我兒子,共同通訊作者是香港大學蘇國輝院士與心理學院袁逖飛教授,該專利不到半年就做成晶片為社會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108將算真的英雄嗎?